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3篇)

时间:2023-06-30 16:4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3篇),供大家参考。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3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篇一

在《儿女》一篇中,丰子恺从父亲的角度,讲述了自己送走孩子之后独居时的内心感受。“就在送走孩子的当晚,他把剩在灶间里的很多东西都送给了别人,唯独留下了四双小鞋子。”留下小鞋子这一举动,丰子恺对儿女感情的殷切和内隐,不禁使我感同身受。

不知道我的父母在我离家之后会以怎样的形式想念我,但我却讶异自己也会像丰先生一样,通过留念一些小物品去留念家人。在很多个外地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我都会将家中的一些小物件留在身边,有时是和父母的合影,有时是屋子里的一个小摆件,更多的时候只是钱包中夹着的一块糖果,一粒瓜子,仿佛思念也要有“抓手”。

不管多大,我们都是父母脸前的小孩子。

姥姥在七十有余的时候还会经常塞钱给妈妈,妈妈宁愿将就自己也不愿委屈我们,她们都是将自己最深沉的爱奉献给了下一代,也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给了下一代。

天下的父母恐怕都是这样子。

但观察过诸多家庭的相处模式,我发现人在成年组建家庭后,给自己孩子的爱会有一大股,给父母的爱却只有一小缕,纵使只有这一小缕,很多时候还掺杂了埋怨和不耐烦,仿佛一代一代都是这样过来的,觉得正常的同时又有点惋惜。

什么时候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没有儿时那样亲密了?最后一次抱着妈妈的脖子睡,最后一次在赶集的时候拽着妈妈的衣服。.。.。.都已经记不清了。什么时候父母会见我们的脸色行事了,什么时候我们会在离别的时候才蓦然发现光阴偷走了过往的种种。

思考这其中的原因,不过是我们身边有了比父母更重要的人罢了……

今天我从丰子恺笔下解读了父母深沉的爱,但父母那深沉的爱又何必从别人那里获知呢?他们对你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关注,不过是想在你不理他们的时候悄悄看一下你在忙什么;
他们发现你居家办公很忙很焦躁时,用手势、表情和极低的声音交流,不过是为每一个突如其来的工作电话创造安静的环境;
他们向你随时分享的家里的花开、猫的长大、新买的衣服,也不过是想多多参与被越来越多家庭以外的事情所侵占的时光。

我们深谙越长大,离曾经不断环绕的家庭大树越来越远,远到最终我们也成为一棵最终被环绕的大树。

当我们静心思考这一切,定会是无奈的,但我们是可以做些什么的。在工作没那么紧急的时候,不要把火无缘无故发到父母身上,也不要搁置每一条留言和问候,他们知道你很忙,聊天也不过几十秒;
就像父母曾经对我们的那样,不定时的零食“投喂”一下,他们会觉得你三天前就在想他们了。

读书有时不是要获取什么吧,也许是让我们对一段关系进行反思。

今晚最大的收获。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篇二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可屋里的我却依然捧着那本书。因为老师偶然的推荐,我才遇到这本如此有爱的书。

《缘缘堂随笔》是由丰子恺写的一本书。提到丰子恺,我便要提一提那些朴素、自然的文字了。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不使用那些深奥的语句,偶尔还会出现种种古风的名句,还有那些有趣故事,读起来真是津津有味。

再来说一说这本的的内容吧!我认为,全书有两大种对爱的解读:一是对孩子们的爱,二是对丰子恺生活的地方,缘缘堂的爱。

丰子恺认为,孩子是人们最棒的老师,他们能撤去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所以他十分羡慕小孩子们,也正因如此,他有对孩子爱的独特解读。

整本书中,最令我难忘的便是《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这篇文篇,作者写出了送阿宝出黄时期悲喜交集的心情。悲是因为阿宝将推动童年所拥有的童真与童趣,还有那些对外界事物独特的见解,喜则是因为作者认为阿宝将要成为大女孩了。作者还举了几个阿宝小时和现在的全然不同的做事风格,这也更使我感受到了作者当时悲喜交集的无奈心情。我看的时候,心中也是一揪一揪的,也是犹豫极了。是啊,生活中,这样的无奈,悲喜交加的时候不也很多吗?就比如我小学毕业时,心情是那样复杂,又有对六年同学深深友情的不舍,还有对新学校、新环境、新学期的期待。想到这些,读书时的心情便有了更深一层的解读。

对于家乡缘缘堂,丰子恺也特意用了许多笔墨写出“我”对它的爱意与思念。书中,也写到了许多作者与缘缘堂之间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有趣、新奇、好玩,但当然,更多的则是作者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缘缘堂的喜爱与思念。

令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告缘缘堂在风之灵》。文中,作者写到离开缘缘堂之后对它深切的思念,还写了一篇《还我缘缘堂》为它伸冤,如此深切的爱与思念,丰子恺也是花了许多心思的,连缘缘堂这名字,也来源于作者。离别时,作者对缘缘堂的无限不舍,也是从那朴素但铿锵有力的文字汩汩流出,正是因为这字字那样自然,我才能如感同身受。

小时侯,我老家边上,有一座水桥,以前奶奶总会还着我去看船、看山、看田,许多美丽的景物,我都是那时看到的,当然记忆最深,记忆中的那里,永远是充满美的。长大后,我在硖石住了很久,再回去一看,那水桥已经不见,只剩下一片田野,孤零零地生长,还有那渐渐浑浊的水,我的心立马凉了,望着那片孤单的田,主中空落落的,现在已经忘记那天是怎么回家的,如今再想起来,心里便只有思念与热爱了。想毕,丰子恺的心情,也正是如此吧!

看完了《缘缘堂随笔》,慢慢合上书,脑海里的思绪却不以退去,这些朴素的文字,有趣的故事,还有深深的爱,真值得我去回味,也正要谢谢这本书,让我也对爱有了更深的解读。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篇三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读时累,读后轻松;
而它,《缘缘堂随笔》,读时轻松,读后,更是心中畅快。

丰子恺的散文大多通过质朴的语言表达率真的情感。他一向反对“做”文章,反对用生僻,晦涩的词语。他的散文和他的漫画一样,纯粹自然。在《艺术漫谈》中他曾形象地把艺术比作米、麦,认为艺术应该大众化,为大众所欣赏和接受,如同家家户户每天能吃到的米和麦一样普及,而不应该成为只供少数人享用的山珍海味。用笔如此质朴无华,容易读懂,忙中抽出两三个小时即可读完,为此我也推荐给了我的初一学生。

丰子恺常常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社会种种较深入的问题。《我的母亲》是一个例子,从母亲的座位,坐姿这一特定的角度,姿态,他看到那承担了严父慈母双重任务的母亲形象;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中,两个孩子在他眼前力争自己好,别人不好,他惭愧自己比孩子还“蒙”、“昏”:孩子常是成心而言的,诚实的,而大人则难得有一日不犯“言不由衷”的`恶德。丰子恺爱写儿童,显然是要用大人之间的隔膜与孩童的天真相对照。就是吃瓜子这样一件小事也逃不过丰先生的法眼,《吃瓜子》一文中他例举了各种吃瓜子的方法,从看似漫不经心的闲谈中点出主旨:而能尽量地享用瓜子的中国人,在消闲一道上真是了不起的积极的实行家!试看店中瓜子的畅销,试看茶楼、家中满地瓜子壳,便可想到中国人在“咯、呸、的”的声音中消磨时间……

此种平凡小事见哲理的写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

巴金先生曾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与世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而丰子恺先生的这本《缘缘堂随笔》便将巴金脑子里的这个“丰先生”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丰先生之所以能看到这纯粹的小事,用好这支质朴的笔,说着世间人都读的明白的理,大概都因他纯洁的灵魂了。像这样一个人,就算被禁锢在一个房间也能找到他的快乐罢。这一点在他《闲居》这篇散文中可以得到证实。

《华严经》中有这样的四个字,叫做“不忘初心”。这样断章取义的一句话在网上有诸多解释,然而我还是倾向于理解为“不要忘记最初时候的本心,就是人之初那一颗与生俱来的善良、真诚、无邪、博爱、进取之心”。读到丰子恺的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我真正看到了一个不忘本心的人。

如今我讲此书置于枕边,每每捧而读之,脑海和心灵都如冬日清空一般历历分明。离开校园将近两年,前途已不如当初清晰。但不管时间如何流逝,前途如何迷茫,都不要忘了最初那颗善良、真诚、博爱、进取之心。

推荐访问:读后感 随笔 缘缘堂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3篇) 缘缘堂随笔读后感800字(3篇) 缘缘堂随笔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