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3-08-15 15:20:04 来源:网友投稿

黄明捷, 陈 敏, 刘霜云, 盘祖香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贵州 凯里 556000)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相邻,南与广西自治区相接,毗邻贵州省内黔南州、铜仁市和遵义市,区位优势明显。黔东南州自然生态优越,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黔东南州国土面积30 300 km2,2021年森林面积为200.6 万hm2,耕地面积为42.67万hm2,草地面积为0.79万hm2。黔东南州优良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当地发展生态畜牧产业提供了良好基础。同时,黔东南州具有一定的优良畜禽种质资源,如黎平牛、从江香猪、白洗猪、黔东南小香鸡、三穗鸭等8个地方畜禽品种,均已被列入2021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多年以来,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在规模化养殖、屠宰加工体系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畜禽保种等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发展短板。为促进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总结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主要成效,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在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过程中,黔东南州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保供给、提质量、增效益”的要求,以提升质量效益为重点,依托地方特色优质品种,扎实推广实施生态循环种养结合,不断补链强链稳步推进畜牧业协调发展。根据黔东南州统计部门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黔东南州生猪出栏131.36万头,牛出栏17.27万头,羊出栏20.99 万只,活家禽出栏1 866.25 万羽;
猪牛羊禽肉产量共计17.37 万t,禽蛋产量3.65 万t,实现畜牧业总产值85.32 亿元。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在养殖规模化和标准化、屠宰加工体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1.1 规模化和标准化养殖水平逐步提升

2020年以来,黔东南州新建改扩建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生猪产业规模场共132 个,其中70 个养殖场已投产。全州年出栏50 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率55.2%,比上年提高11.7%;
年出栏1 万羽以上的家禽规模养殖场130 个,存栏2 000 羽以上规模蛋禽养殖场180 个,蛋禽共计存栏429.10 万羽;
肉禽规模养殖占比为54.76%,蛋禽规模养殖占比提升至97.68%,分别比上年提高1.53%、1.64%;
肉牛适度规模家庭牧场518 个,出栏50 头以上的281 个,肉牛养殖规模化率12.7%;
肉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444 个,出栏100 只以上的144 个,肉羊养殖规模化率为9.3%。

1.2 屠宰加工体系逐步建立

近年黔东南州肉类屠宰加工体系建设不断得到完善,现有生猪定点屠宰场(点)19 个,建有年屠宰量100 万羽的家禽屠宰点7 个,正在建设年投产20 万t 左右生猪饲料厂3 座,8 万t 的家禽专用饲料加工厂1 座。在产品加工方面,现有三穗千里山、翼宇鸭业、榕江山农公司等禽肉加工企业5 家,年加工禽肉4 500 t,禽蛋加工企业4 家,年加工禽蛋4 200 t。

1.3 畜禽粪污资源化率稳步提高

2021年黔东南州通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排查,建立了年出栏规模50 头以上猪当量畜禽养殖场(户)台账。2021年,农业农村部直联直报系统显示黔东南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为86.01%,规模养殖场和大型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为96%、100%。

1.4 地方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保护逐渐增强

在畜禽种质资源方面,从江县保种场和保种村共有纯种香猪2 700 余头,确保了保护区的香猪种猪更新换代。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第453 号公告认定贵州从江粤黔香猪开发有限公司为“国家香猪(从江香猪)保种场”,是贵州省唯一入围的保种场。在家禽种质资源保护上,三穗县存栏原种三穗鸭1 200 套,可提供商品鸭苗250 万羽/年;
榕江县存栏原种黔东南小香鸡4 万套,可提供商品鸡苗300 万羽/年;
凯里市存栏原种香炉山鸡8 000套,可提供商品鸡苗100万羽/年。

2.1 发展资金缺乏

持续受猪价下跌,饲料价格上涨以及为有效实现畜禽产业生态绿色发展,畜禽粪污整治投入成本较高等因素叠加的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部分养殖户处于观望状态,2021年出现空栏情况的生猪养殖场达72 家。另外,因肉牛产业生产周期长,资金投入大,肉牛养殖主体自身负债多,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依旧存在,制约肉牛羊产业发展。

2.2 畜禽良种供应不足

目前黔东南州具有种畜禽生产许可证的种畜禽场仅26 家,远不能满足生产和产业发展需要,许多养殖场、养殖户仍需到外地购买大量畜禽,特别是大部分牛羊需从外地调入,如2020年黔东南州80%的育肥架子牛和64%的育肥羊需从州外调运[1]。州境内畜禽良种化程度低,供应不足,较多依靠州外种源,使当地畜禽养殖生产存在较大的防疫和市场风险。

2.3 科技支撑力薄弱

目前黔东南州在畜禽品种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畜禽繁殖育种技术、主要疫病预警预报与高效防治技术等基础研究方面尤为薄弱,与科研院校的合作范围窄、层面浅,对畜禽产品选育和畜牧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技术发力不足。缺乏较有力的科技支撑,制约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2.4 畜禽产品加工程度低

目前黔东南州畜禽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方式仍以白条畜禽为主,仅有少量即食产品供应市场,部分企业仍只生产传统的冷冻、冷鲜肉品等初级加工产品,且产品的标准化、精细化程度不高,更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品牌,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加工的进一步发展。2021年黔东南州禽肉总产量达3.2 万t,但州内现有的5 家规模化禽肉加工企业年加工量仅占总产量的14%,存在较大的产品加工缺口,仍需进一步提升产品加工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充分发挥加工产品供应潜力。

3.1 坚持市场导向与加强政府引导

立足省内省外目标大市场,深刻把握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和消费升级的规律[2],坚持市场导向,科学推进生态畜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生态畜牧业竞争力。同时,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在财政支持、项目倾斜、融资帮助等方面的扶持作用,增强政府及产业主管部门的服务功能。强化金融保险政策对发展生态畜牧业的支持,为生产端与市场端提供有效的风险保障,提高生态畜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3]。如《贵州省生态家禽产业“贵禽贷”金融支农合作方案》,自2021年以来在贵州全省范围内共计担保贷款4.37 亿元,为多渠道破解金融业助推生态畜牧业难题提供了重要支撑。应积极围绕该支持政策开展相关工作,为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展生态畜牧业精准招商,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补足产业发展短板。

3.2 坚持全局谋划和特色化发展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思路,根据黔东南州自然资源条件,结合县域畜禽产业发展优势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产业规模和布局。大力围绕品牌打造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两个核心,探索生态家禽产业带、肉牛肉羊产业带、生猪产业带集群发展;
积极整合天柱县联合润农公司屠宰场、三穗县羽绒制品厂、千里山、翼宇公司等具有一定实力的畜禽产品加工企业,并深度联合黔东南州新希望等饲料生产企业,依托天柱县、黎平等县有机肥厂收集处理畜禽粪污,实现生态畜牧产业的补链、延链、强链,稳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带和一定实力的共同体,实现全州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3.3 加强经营主体培育

经营主体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而黔东南州实体化运营的农业国有企业实力较薄弱,并未充分发挥其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树立标杆方面的作用不明显,难以为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提供支撑和助力。因此,需通过引进新希望、光明集团、德康等现代化大型养殖企业,带动培育黔东南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传统小农经营方式向现代商品市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同时,探索农信社、供销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社互联互动,共赢发展,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科学、信用优良、销售顺畅、运转健康,实现转型升级。

3.4 加大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加大与省内外畜牧业相关科研院所或高校等在从江香猪、三穗鸭、黎平牛等地方畜禽资源保护、提纯复壮、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和效益;
加强符合黔东南州现代化生态畜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强化人才保障。依托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水平,促进黔东南州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万羽黔东南州粪污蛋鸡规模养殖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畜禽种业(2022年1期)2022-11-22捕鱼节上捉鱼忙乡村地理(2022年1期)2022-06-12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常用畜禽粪污清理收集设备简介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3期)2021-07-21刊 误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21年4期)2021-03-27补妆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年6期)2016-05-17四川省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全面完成四川畜牧兽医(2016年5期)2016-04-05

推荐访问:畜牧业 现状及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