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3-08-16 10: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帅莹 何景远

1.湖北八零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襄阳 441700;
2.黑龙江省八达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始终都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最为重要的部分。然而,国内建筑行业虽然发展的速度较快,但是有些管理模式,并没有随之同步发展,并且还会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建筑工程其他环节的实施。

建筑工程的管理特点比较突出,在这些特点的支持下便于提升管理质量,促进建筑工程企业的稳定发展。其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目标具有明确性。建筑工程开展的初期阶段,管理部门的人员全面了解工程的情况,从整体角度上对其制定施工进度,包括的内容有施工周期、进度、施工目标以及投入的资金成本等。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需要以明确的目标为基础条件,保证能够切实开展管理工作。②责任具有明确性。建筑工程相关的各项工作开展之前,各单位已经签署好合同,明确规范各方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各单位之间互相监督、促进,共同保证工程的综合效益。组建专门的监督小组,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工作,并且根据实际施工需要设置岗位,故建筑工程管理具有责任明确性的特点。③管理具有复杂性。建筑工程涵盖的领域较多、施工周期长、责任区分比较大,并且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加上管理涉及安全、质量、材料、技术、设备以及人员等,因此管理具有复杂性。此外,建筑工程具有一次性和固定性的特点,因此管理方法缺少通用性,每一次影响管理的因素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其复杂性更为明显[1]。

2.1 管理制度的影响

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形式、技术工艺、施工材料等在不断变化,固有的管理制度无法应对不断增多的工程管理要求,管理工作的局限性愈发凸显。再加上没有匹配的管理制度,导致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落实效果较差,管理权限界定较为模糊、部分制度内容不够明确,许多工程建设问题无法及时查验及处理,不仅影响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还会对建筑的建设效益产生极大影响。

2.2 监督管理体系欠缺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监督管理体系的欠缺是很多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建筑施工监督管理体系的内容应包含建筑施工计划、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人员管理、施工材料管理以及施工进度控制等,如果施工单位欠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则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很难做到统一安排,施工人员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施工不规范的问题,并且工作效率较低,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导致工程无法按期交付。

2.3 缺少专业的人才

国内建筑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主要应用的人群是农民工,因为农民工的文化层次以及掌握的技能有限,同时对于自身专业性知识以及操作,没有得到较好的掌握,那么也就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安全性因素。除此之外,全新的设备以及技术也没有办法,及时的应用到建筑施工过程当中,从而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造成较大程度上的影响,很多农民工在应用全新设备的时候,会对进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很多农民工在应用设备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操作失误以及违规现象。所以,建筑单位因为缺少管理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导致了整个建筑工程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标准方面,都不能达到理论化的标准,最终大大降低整个工程项目的利润。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缺少专业的人才,的确是广大建筑工程管理团队,应当重视的内容[2]。

3.1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制度

制度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在制度约束下能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疏漏和争议,并在规章制度的规范下避免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出现职责混淆的问题,极大程度地加强了管理工作的执行效力。应针对工程涉及的各类要素合理规划建筑工程管理制度,如针对建筑工程施工内容、技术、流程、材料、人员等制定制度,以国家规定标准为基础,全面细化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确保规章制度可以覆盖工程管理各个环节,能够有效约束和规范各项施工行为,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益。

3.2 强化监管力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建筑施工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必须对现有的房屋建筑工程监管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监督管理工作是保证工程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的关键,也是规范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行为的重要举措,建筑企业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强调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构建,还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应加强对现场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管理能力的提高,由专业管理人员对工程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与控制。在开展监督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管理人员应推动工程质量责任细化工作,确保其能够落实到每一个施工人员身上,实现定岗定责,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同时,避免无效监管问题。

3.3 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

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离不开工程人员的帮助,所以提升人员的工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提升施工管理人员作业水平,可以从这些角度来展开考量:首先,在工程开始之前,要对施工方予以全面严格的选择,要考虑到施工团队掌握技术知识理论的水平,同样也要注意他们在现场施工时,对施工质量控制的意识强弱。在工程动工之前,多方面的展开组织有关施工人员,参与到质量控制学习活动,培养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化素质,提升施工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其次,还需要从本质上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除了选用专业的管理人员,还需要组建有针对性的专业管理结构团队,还应当对管理人员展开二次培训以及学习,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管理人员展开定期工作考核,构建科学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通过考核后获得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分别,借助这样的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激励管理工作人员,在管理创新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能够确保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得到调动。从这些方面展开分析,也就能够从中清楚的了解到,切实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专业能力,是创新发展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应当在其中投入足够的思考与时间[3]。

3.4 强化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的意识直接影响管理制度等工作的落实,影响管理质量,加上重视经济利益的提升,导致管理工作的执行受到影响。因此,想要保证管理工作的切实执行,实现有效控制,需要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使其意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筑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工程的建设需求设置管理部门,将市场经济作为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建立统一且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工程施工的文明化以及合理化。此外,还应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创新管理模式,运用新型的管理方法,将管理模式与建筑企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并且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和具体的方法不能受到太多因素的限制,加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以将其应用在管理工作中,以便提升管理水平。从目前建筑工程的管理情况来看,将信息技术作为管理的重要工具,实施信息化、现代化的管理,是提升管理综合效果的重要方式。为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不仅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成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建立管理系统,形成新型的管理模式,促使管理者能够及时了解真实的施工现场情况,为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可靠保证,降低建筑工程风险,提升工程质量的同时,为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3.5 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监管

建筑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前提条件也是必要基础,对施工材料的监管有利于施工正常进行。首先,需要积极落实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建筑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开始,全面管控材料的质量,在材料的运输、保存以及进入施工现场阶段严格控制质量,进而保证所使用的材料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科学地实施成本管理工作。施工材料的成本是建筑工程建设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所占据的比例也较大,科学进行成本管理工作能够缩减成本开支,进而增加经济效益。在材料采购过程中要在价格相同相似的基础上比质量,在材料质量相同的基础上比价格,由此可以选择出价廉质优的材料,确保材料供货商具备良好的资质;
在材料的保存方面,需要落实防护措施避免施工材料性能、质量受到影响,包括材料保存的温度、湿度等因素;
在施工现场具体应用过程中要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并且要做好剩余材料的回收工作;
最后,在材料的供应方面,要根据施工的具体需要设定供货计划,从而避免因为材料断货而影响施工进程,需要根据施工进程科学地安排施工材料供货,考虑到材料供应的时间和周期。

3.6 明确划分信息化管理层次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时,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职责划分不清晰,存在职责交叉管理盲区等问题,很难达到预期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管理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很难相互高效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另外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比较复杂,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该明确划分信息化管理层次,划分各个层级的管理内容和职责权限。例如:建筑工程企业设置三层组织管理结构,分别是:底层、中层、高层,各个层级负责不同的事项,相互配合,共同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底层结构是施工班组管理层,主要对施工现场的进度、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施工现场的数据记录上传到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为优化管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针对施工现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施工技术不标准、施工质量不合格,有权利采取解决问题应急预案;
中层结构是项目部管理层,主要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进行总体控制,并结合施工计划进行对比分析,保证两者之间的偏差在允许的范围内。另外,要及时整理底层结构反馈的信息,并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材料和质量进行把关;
高层结构是项目承包方以及发包方,信息化管理系统会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项信息以报表形式展示,并给出对应的分析结果,为高层制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另外,高层还要针对外界环境变化对工程项目带来的影响进行预判,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施工计划。

3.7 规范安全管理

从保障施工安全的角度,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强制性的执行标准,借助有效的安全对策,就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强制规范。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提高对施工单位资质的要求,适当增加安全设施的投入,设置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提升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在推动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需要积极引入优秀的管理人员和先进的设备,对施工工艺和管理办法进行更新,做好安全设施的维护工作,避免安全设施出现缺陷引发安全问题。同时,应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适当增加安全排查力度,排除安全隐患。对安全评价制度进行整改,对不合规范的施工行为进行管控,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例如,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出现了违规行为,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制止,对其做出相应的惩罚,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指导各项工作的实行,并以明确的规章制度为依据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全面细化建筑工程管理方案,在加强工程管控效果的同时提升工程质量。应重视对工程管理方法、模式的优化及创新,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以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疏漏,优化工程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管理人员管理工作工程《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计算机辅助工程(2022年3期)2022-10-20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1期)2022-04-19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6期)2021-10-12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现状提升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2期)2021-07-22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造纸信息(2019年7期)2019-09-10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现代园艺(2016年13期)2016-09-02子午工程太空探索(2016年6期)2016-07-10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高中生·职教与就业(2013年2期)2013-03-27摘一束好了青年文摘·上半月(1989年2期)1989-01-01

推荐访问:主要因素 工程管理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