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鑫宇 王雪儿 陈进红
这个春天,一些年轻人选择重回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我和北京‘复合了。”张扬前不久从家乡回到北京,他把这个城市比作和他“爱恨纠缠了多年的恋人”。作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理论上他可以在任何地方生活,但最现实的原因是“甲方在下需求的时候,还是希望能面谈”。
房产中介葛林感受到了这种变化。2022年疫情期间,找他转租的人不少,每一个离开北京的租客好像都打定主意不再回来了。
“今年过完年以后,来租房的人就变多了,房价也涨了。”葛林告诉记者,周末的一天他接了3拨儿客户,看了20多套房子,微信步数达到35819步。在他的客户中,很多都是从外地回来的“回笼漂”。
“回笼漂”形容那些在北上广深和其他城市之間反复流动的年轻人,以重返一线城市的频次作为衡量标准,有人是二次“漂”,有人是三次甚至更多次。
BOSS直聘研究院院长常濛在近日透露了一个数据,有23%的人会在逃离北上广深15个月左右后,选择回归一线城市。
“北京也不会是我的归处”
“如果说在北京的生活是拿了一张虚构的藏宝图,那回老家的生活更像拿了一本无字天书。”抖音博主“又是老文”分享了自己从北京回到家乡小城的感受。“在经历过N多场互相看不顺眼的面试和人才补助申领失败之后,才发现家乡好像并没有想我。小城的工作似乎只剩下了几种选择——老师、医生、公务员……”
在这条视频的评论区,网友“某人”发表看法:“大城市竞争大,小城市连竞争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只是收入低,那我可以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但是这边的职场氛围让我无法接受,大家好像都是‘得过且过。”齐思瑶2019年年底离开北京,出国留学两年后随男友回到了家乡呼和浩特发展,入职了一家直播公司。
“入职时,公司并没有和我签署劳动合同。”齐思瑶告诉记者,“没有缴纳五险一金,工资、奖金拖两个月是常有的事情,但不常加班确实是真的。”
2022年8月,齐思瑶毅然决然地辞职,回到北京“背水一战”。前不久,她入职了一家上市公司,仍然从事直播运营的工作,但团队有40人。“领导很重视我,在这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2022年9月,22岁的李天被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是连续一年996的工作强度和超高的销售业绩压力。那是她“北漂”的第一年,身体的“抗议”让她选择辞掉了自己本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选择离开北京。
从回到家乡开始,李天一直试图寻找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小城真的是一个特别需要人脉的地方”。
“我家在哈尔滨附近的一个县城里,如果在哈尔滨找一份普通工作,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李天说,“这么看下来,北京的职场是公平的,评价标准就是个人能力。”
“那就试试特岗教师吧。”李天的父母说,女孩子还是要找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
“刚好朋友今年特岗教师上岸。”李天告诉记者,但正是这位朋友的讲述让她下定决心离开家乡,再次回到北京。
“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李天的朋友告诉她,实习工资到手2000元,家里边目前已经开始安排相亲了。“如果我考上了,那大概就是在附近上个班,很快结婚生子,我的人生就这样定性了。”
李天想趁着年轻,再多看看。
养好身体,李天背上了返京行囊。不到一个月她就找到了一份短视频编导的工作,与本科专业相关。没有996,业绩压力也比较小。她说:“北京总是有很多的机会,虽然收入比不上之前,但我觉得会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现在,李天在工作之余运营着自己的抖音账号,她说:“北京也不会是我的归处,人生的下一站也许是杭州。”
选择取决于预期
对这些选择“回笼漂”的年轻人而言,第二次乃至第三次、第四次来到一线城市,驱动其选择的原因,多少会和第一次有些不同。
以最熟悉的“北漂”为例,其中大多数人第一次来到北京时,都还是相当青涩的年轻人。其中有很多人通过高考进入北京高校,毕业时自然而然地选择留京,不曾有工作赚钱、独立生活的经验,就在懵懂之间“随大流”了。相比之下,那些没在北京上过学,一毕业就来北京闯荡的年轻人,更是全靠勇气与“冲劲儿”,直接步入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世界。
在这其中,当然有人如鱼得水,很快适应了一线城市的一切,认定这就是自己该作的选择。与此相对,有人怀疑自己冲错了方向,低估了一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一时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这也实属正常。
不过,年轻人有选择生活方式的自由是一码事,从更宏观的视角出发,分析“回笼漂”现象的社会成因,又是另一码事。主流舆论无需对着青年个体的主观选择评头论足、指指点点,却有必要认真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一边在网上抱怨一线城市房价高、节奏快、生活“卷”,一边却用实际行动向一线城市靠拢?
显然,这不是因为年轻人“矫情”,也不是“怕卷的人不回来,回来的人不怕卷”,而是很多年轻人即便已经亲身体验过一线城市的压力与不易,也尝试过“逃离”,最终还是意识到:自己只有在一线城市才能追求到想要的东西。
对一线城市而言,这个“想要的东西”,可能是优厚的薪资待遇,可能是拔尖的事业成就,可能是丰富的文化生活,也可能是下一代更高的起点。从理论上看,并非只有一线城市才能给年轻人提供这些东西,但在实践中,一线城市确实和其他城市存在断层式的差距。从“逃离北上广”到“重返北上广”,改变的不是年轻人的心态,而是他们对机会与发展前景的预期。
很多人离开压力繁重的大城市,重返故土或是远赴偏乡,都是为了过上一种更加轻松、更加开阔,让人感受到更多可能性的生活。在他们的预期中,就算到了更小一些的地方,也有不少机会等着他们,中小城市乃至县城、农村,也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但是,由于城市发展的集群效应,小地方的GDP和人均收入虽然也在增长,但一些稀缺资源很难平摊到各地。许多离开一线城市的年轻人都发现自己頭顶仿佛有一块“玻璃天花板”。如果“逃离北上广”的决定最终给他们带来的是更多焦虑,乃至于“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他们自然会把“回笼漂”视为值得认真考虑的选项。
莫让城市只留青春不留人
其实,“回笼漂”还是新瓶装旧酒,本质上是“逃离”和“重返”大城市现象的重演。尤其在疫情三年之后,社会步入正常发展,经济逐步回暖,各大城市抢人大战再次轰轰烈烈吹响号角,更多的岗位选择、更优惠的人才政策自然牵动了人的流动性。
年轻人看中大城市的机会和包容性。正如网友所说,“这家公司不行就换一家,这个行业不行就换一个。选择‘漂未必能实现个人理想,但能让你成为一个真实的自己。”“一线城市虽然竞争更激烈,但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一些隐性干扰因素会少很多,总体更公平更讲规则,适合有真才实学的人。”
在年轻人来去之间更值得深思的是,城市如何留住人才。人口的流动和城市资源有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按照一二三线城市的差序格局来。但同时也要看到,仅靠一纸户口来“抢人”的时代,或将一去不返。人们选择城市的标准,将更多元化。
在年轻人的来去之间,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希望和失望。年轻人选择“回笼漂”,因为离开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回来也是。在“退隐”和“漂”之间,年轻人试图找到更好的平衡,他们对大城市生活的压力和不安感到厌倦,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找自己的梦想和归宿。在“年轻人口争夺战”中,能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显然是城市吸引力的关键所在。一时的优惠政策固然“吸睛”,长期构建的人才生态更为关键。
网上有句流行话说的是:“别让这座城市只留下你的青春,却留不下你的人”。城市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无论是大城市还是老家,年轻人都希望自己不是短暂的过客。
“荒”时“抢人”,不如平时用心留人养人。“抢人”之后,是否能人尽其用,相应的教育、住房等公共服务能否及时跟上,这些都是年轻人更在意的。
不仅仅想赚几年钱,还想把家安在奋斗的地方,这是“回笼再漂”年轻人的梦想和希望。留住青春更留住人生,人才和城市才能互相成就,双向奔赴。
猜你喜欢大城市家乡年轻人一、二线大城市石材市场正在加速萎缩石材(2022年4期)2022-06-15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39期)2021-10-31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意林(2020年19期)2020-11-06大城市里的小象学生天地(2019年6期)2019-03-07北边小猕猴智力画刊(2019年2期)2019-03-04年轻人如何理财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31期)2018-08-14年轻人智族GQ(2017年1期)2017-09-13夏天的家乡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8期)2014-06-26傲慢的中国大城市公务员文萃(2013年5期)2013-03-11家乡美等初中生学习·中(2009年10期)2009-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