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是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盐城市大丰区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本身蕴含开放的基因,早在2006年就建成了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大丰港,目前建有国家级中韩(盐城)产业园唯一的临港产业配套区、上海江苏省级层面共建的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以及市级常盐工业园、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等一批重大开放载体。近年来,大丰区主动融入市域一体化、省域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聚焦“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努力打造全省沿海绿色产业集聚区、向海经济先行区、生态风光示范区、民生幸福样板区,经济发展节节攀升,人均GDP超11万元,全口径工业开票销售突破14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到盐城全市1/4,连续两年列盐城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开放合作为大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抓住“产业基地”这件大事,站位全局,率先起跑,在区域融合上深化开放。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是盐城市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蓄力未来发展,重点推进的“两件大事”之一,得到省里大力支持,列入了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产业基地最主要的实施主体,大丰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举全区之力建设高质量产业基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中集聚高端资源、拓展开放空间。一是打造共建共享的开放载体。围绕“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的目标,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基础设施先行、产业错位布局、园区协同发展,以常盐工业园——大丰经开区为核,组合刘庄、新丰两个镇,联动大丰高新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苏盐沿海合作开发园区和大丰港经济区,发展高端制造、旅游度假、现代物流,打造融入全省、对接长三角城市群的主阵地、南北合作新标杆。秉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的理念,建立重点领域沟通协商制度,探索联合招商、组团开发等机制,既各司其职、各扬所长又通力协作、协同作战,实现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整体提升、利益共享。二是构建“四向发力”的开放格局。立足大丰全域,东向以大丰港为门户,联通日韩欧美,融入东北亚区域循环;
南向以盐通高铁为纽带,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
西向以大丰港铁路支线、内河航道为跳板,辐射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
北向以盐丰快速通道为链接,促进盐丰一体化。2021年,大丰港至釜山港国际直达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沪丰海上专线”增至每周4班,完成货物吞吐量7066万吨、集装箱37.6万标箱,大丰正成为联通长三角城市群和东北亚区域循环的重要节点。三是营造高效一流的开放环境。向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看齐,瞄准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打造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大力实施跨省通办“双百工程”,与28省(直辖市、自治区)179个地区签订了通办协议,目前纳入跨省通办事项达104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实施“零审批开工”,通过服务前置、监管前移、审批后置,再造流程、精简环节,实现“签约即开工、承诺即开工”,以服务高效率赢得发展“加速度”,获得省级督查激励。
抓住“实体经济”这个根本,突破项目,链式发展,在创新协同上提升开放。大丰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看家本领,突出制造业主体地位,主动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高质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树牢链式理念,促进产业集聚。贯彻落实全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依托现有基础和资源禀赋,推动新能源及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式发展,2022年前5个月,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票销售200亿元、增长36.3%。对照盐城市重点培育的23条产业链,瞄准风电装备、晶硅光伏、车联网、动力电池、印制线路板、光电显示等,以行业龙头企业“建链”,以关键配套企业“补链”,打造具有大丰特色的优势产业链,建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生态圈”。二是坚持按图索骥,精准招商选资。创新招商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组建区级招商公司,优化上海、深圳、北京、韩国四大招商中心,成立招商组团,板块联动、乡镇部门参与,迸发你追我赶大招项目、招大项目的火热激情。编制行业龙头企业分布图和产业招商地图,推动选重大项目、招世界500强、引龙头企业“三管齐下”,实现蜂巢动力电池、天合储能电池两个百亿级项目突破,2021年以来18个10亿元以上项目竣工,近三年8个项目列入江苏省重大项目,形成了“百亿引领、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新格局。同时,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维,进一步明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增加值率、能耗标准、安全环保等准入门槛,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由粗放招商向集约招商转变。三是聚力数字赋能,壮大企业梯队。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每个新兴产业、基础产业都建成“四个一”载体,即一个研究院、一个孵化器、一个技术创新联盟和一个产业引导基金,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建成省级研发机构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76家。支持企业战略重组、股改上市,2022年3月中汽研汽车试验场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全区上市企业达5家,占据盐城“半壁江山”。全面落实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持续推进“名校优生”工作,打造一流人才的汇聚地、培养地和价值实现地,每万名从业人员中高技能人才数量盐城领先。
抓住“绿色生态”这一优势,擦亮品牌,创塑标识,在美丽低碳上助力开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放大黄海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品牌效应,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放优势。一是着力生态保护,筑牢绿色屏障。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监测网络,最大力度保护好生态原真性和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列全国市辖区第3位。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PM2.5浓度均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均居全省前列,农村河道长效管护连续7年列全省第一等次。规划建设斗龙港、老斗龙港、通榆河、新团河刘大线生态廊道,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建成万亩沿海新林场,成片造林总量列全省前十强,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镇实现全覆盖。二是加强节能减排,促进绿色低碳。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大力开发利用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新能源发电量66亿千瓦时,增长20.6%,占到全省10%。协同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和碳资源利用,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指标向增加值率高、投资强度大、装备水平高、平均能耗低于行业标准的项目倾斜,万吨标煤以上企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实现全覆盖,创成省级绿色工厂2家,实现了零突破。三是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绿色富民。突出“沿海”和“花海”,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倒逼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生态建设、文明创建等,让群众的生活环境处处是风景,拥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6家,高等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荷兰花海5A创建上报国家文旅部评定验收,斗龙港旅游度假区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做实做强斗龙港旅游、大丰文旅“两个集团”,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发展夜游经济,做足“留住人”的文章,2021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03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超100亿元,“多彩湿地、花里大丰”享誉海内外。
抓住“共同富裕”这项目标,统筹城乡,兴办实事,在幸福宜居上促进开放。牢牢把握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加快城乡融合,补齐民生短板,让群众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一是系统思维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对标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以世界级眼光发展城市、国际化思维经营城市、开放式文化涵养城市,让大丰城市处处散发国际化的气息。立足盐丰主副协同,做实城东、做精城中、做强城西、做美城北,与市区一同高分创成全国文明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的西河口片区,突出生态、文化、康养三大主题,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品质城市会客厅。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照明、智慧停车,实现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二是更富成效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抓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杂交水稻制种面积6.86万亩、全省第一。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农房改善工作位于全省前列,建成新型农村社区22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达11个,为盐城最多。深入开展经济强村三年行动,获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8家,所有村集体经营收入全部达到22万元以上,其中超50万元的村99个,恒北村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三是用心用情保障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七有”“一老一小”,每年公共财政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让群众生活更有品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引导创新创业,促进各类社会群体依靠自身努力和智慧创造财富,城镇登记失业率1.47%,创近五年新低。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急难愁盼”,部署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五年新建中小学3所、幼儿园7所,被表彰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市、区);
以医共体为纽带,协同基层卫生院,整体提升医疗卫生质量,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3家基层卫生院获国家级表彰;
规划建设老年医院,被评为全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初信初访一次性化解率全省领先,创成“全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为大丰开放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