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为媒,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新华社“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报道亮点分析

时间:2023-08-16 13:45:03 来源:网友投稿

□ 滕沐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为契机,新华社超前谋划、主动作为,统筹编辑部和海内外分社的采集力量,分阶段、不间断推出百余条(组)报道,多元解读中国茶的传承密码,娓娓讲述匠心茶人的精彩故事,持续形成刷屏之势,全渠道全平台浏览量超过3亿次。系列报道以茶为媒,以茶论道,生动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对茶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深刻揭示了中国茶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是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成功案例。

新华社历来重视文化传播和文明保护报道,与相关部委、文化单位建立了顺畅的沟通合作机制。这组报道组织化程度高,系统性强。

一是用好独家权威信源,围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新华社领导与有关部委负责同志充分沟通,对报道作出专项部署,新华社总编室与文旅部办公厅、非遗司密切对接,实时跟进申遗工作进展,获得了丰富的一手消息。

二是发挥“一盘棋”整体优势,新华社总编室统筹编辑部和海内外分社提前策划选题,以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茶文化的重要论述为中心,抓住申遗成功和“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主题活动的“两头”,从权威发布到独家专访,从延伸解读到全球推广,制定了覆盖对内对外、网上网下的专项发稿安排。

谋定而后动,是这组报道能够做到先人一步、高人一筹的重要前提。

▲ 融合报道《手绘|中国茶那些事》之“煎茶”

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

在北京,新华社跑口记者甫一确认消息,对内、对外各端口迅速发出预制稿件《权威快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时效全球领先。这组“权威快报”文字干净洗练,海报画风清新,茶韵茶香扑面而来,实现了内容与审美的统一,播发后1640余家媒体用户采用,新华社官方微信推文阅读量70万+。在读图时代,一张精心设计的海报,可以起到“一图胜千言”的奇效。

在摩洛哥拉巴特新闻现场,新华社驻外记者迅速完成了素材采集和稿件入库,并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滚动推出文字、图片和视频报道,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申遗成功的英文消息被印度《新喀拉邦日报》、马来西亚《星报》、美国国际日报网等70余家海外媒体采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组图单张采用超过250家,累计采用700余家;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全球连线|申遗成功!中国这项技艺太美好》等视频报道集纳记者出镜、现场画面及同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内外联动,将新华社“点多面广、我在现场”的优势,切实转化成了权威报道、优质报道的强势。

中国茶历时千年,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展现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魅力,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既要见其“形”,更要见其“神”,把茶的物质属性和它的精神价值讲深讲透。

围绕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重要指示,新华社记者采制重点稿件《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妙论“中国茶”》,在千余字的篇幅中,从总书记治国理政和大国外交的高度,对中国茶进行梳理解读,层次分明地厘出了“茶文化深刻影响世界”“茶产业持续生态富民”“茶之道展现大国外交风范”三条逻辑线,妙喻高论信手拈来、饱含哲理,实现了以茶叙事、以茶述理的效果,播发后千余家媒体用户采用,全网置顶推送。新华社还推出独家专访《且将新火试新茶——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负责人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以“壬寅年冬月,一盏清香的中国茶,令世人瞩目”开头,引导受众通过四个问题,体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茶文化蕴含的谦、和、礼、敬的价值观。视觉产品《镜观中国 | 这,就是中国茶》用一组19张视角独特、意蕴深长的摄影海报,将中国茶放在中国历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视野,还原了中国茶从历史中走来、成为全人类宝贵财富的文化之旅。

□ 《全球连线|一位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茶韵》

一滴水见太阳,通过在题材选取、提炼立意上下功夫,新华社报道对“小小树叶”的阐释既有温度,又有深度,发挥了传播思想、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其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品类多元,为报道打开了思路。

新华社关于中国茶文化的集中报道持续了一个月,在内容上,涵盖茶历史、茶文化、茶与生活、茶人匠心、产业富民、文明交流等不同层面,在形式上,综合运用海报、手绘、短视频、竖视频、云直播等多种形式,突出创意赋能、技术赋能、美学赋能,推出了一批制作精良、传播力广的爆款产品。

科普短视频《穿越画卷|一起喝茶去》,在1分42秒的时间线里铺开了一幅茶文化场景画卷,通过“一卷到底”的运镜,展现了茶的历史、茶的工艺、茶的品类、茶的精神,深化了“以茶会友”的主题立意,网友点赞“古风韵味十足”“茶文化令人陶醉”。创意海报《点 一盏茶 叙千年风雅》,聚焦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工序与茶具,展现茶作为敬客、敦亲、睦邻、结友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人“茶和天下”的处世哲学。创意手绘《中国茶那些事》强化视觉叙事,以灵秀之笔墨,再现了古人寻茶、采茶、煎茶、斗茶、品茶等场景,烘托出意境之美,带领受众开启了一场奇妙的“寻茶之旅”。微视频《“90后”制茶师的坚守与创新》《古老“东方树叶”的新生》通过流畅的视觉语言,讲述古老茶叶散发出的新的时代气息。

创新文化报道的语态形态,使报道的气质风格与主题内容更为契合,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传播的目的是“落地”。新华社有全球布局的优势,更有全球到达的能力,依托对外发稿线路和海外社交媒体矩阵,新华社多语种报道向海外受众展现了中国茶鲜明的文化特质,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借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的热度,新华社加大对外报道力度,拓展报道角度,丰富主题内涵。播发访谈微纪录片《畅谈 | 这就是中国茶》,遍访社科院专家、花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茶叶商人等,讲述中国茶叶的世界贡献,逻辑清晰,细节满满,英文版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浏览量超过70万,德文版也取得很好的落地效果。《记者手记:中国茶香飘摩洛哥》等中英文特写,以作者亲历方式,叙述中国茶叶在北非国家广受欢迎的场景,被180余家中外主流媒体采用。新华社对外报道旗舰栏目“全球连线”推出《Vlog:一盏茶里看“非遗”》《一位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茶韵》《澳大利亚人感受瑶族非遗油茶》等融合报道,通过讲述外国人与中国茶的故事,展现了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新华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强化精准传播,推出图集《中国制茶技艺在全球受到欢迎》、图文《一片匠心在“雅茶”》、视频《全球连线 | 福建:“90后”制茶师的坚守与创新》等十余组稿件,小切口讲故事,引发海内外受众广泛共鸣。

把“我们想说的”和“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新华社报道以国际的视野、全媒的呈现、全面的落地,将“中国茶”这一颗饱满的文化“种子”种进更多海外受众的心里,是新时代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树立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的有益探索。

猜你喜欢制茶习俗新华社再创新高中国地市报人(2022年12期)2022-02-20百年“荣茶”展芳华 匠心制茶传“非遗”——访晋商老字号胡氏荣茶第八代传人胡萍萍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25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今日农业(2020年23期)2020-12-15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视界遵义(2019年20期)2019-10-24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PLC自动化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福建茶叶(2018年9期)2018-01-19“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传媒评论(2017年7期)2017-11-08

推荐访问:新华社 中华 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