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澄芳
诗人邱新荣以诗叙史,用诗意审美的文字呈现五千年华夏文明灿烂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1982 年他开始诗歌创作,作品发表于《星星》《绿风》《朔方》等文学刊物。已出版诗集《青铜古谣》《风老青铜》《史·诗》等。特别是《诗歌中国》,这是一套历时三十年全心投入描绘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与风物的文字浮雕长卷,含诗2000 余首,10 万余行。从远古传说、历代人物和日常用品等方面着手,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灿烂的多元镜像。是个人创作规模庞大的诗歌系列作品,是一曲长河式的荡气回肠的中华颂。2019 年《诗歌中国(精选本)》精选1000 余首出版。文学乃是民族文化的精神魂魄,“民族审美心理和传统文学性格仍然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中色彩最鲜明的部分之一”,“都随着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处于不断流动的变化中。”这种流动的变化,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和世界文学的开放与交流,更重要的是向内的家国和谐的审美认同,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多民族的融合、凝聚和团结。诗人往往因人提笔,因事缘情,或赞叹讴歌,或感喟伤怀,“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观其多部诗集名——《晃动的风景》《青铜古谣》《脸谱幻影》《长歌短调》《风老青铜》《野风沁玉》《风弄云烟》《史·诗》等,便知上下5000 年历史喟叹在他的笔尖上跳跃着、升腾着,实现中华民族历史史诗化的审美再现。
邱新荣早期的抒情诗,《野风》收52 首诗。这部诗集意境开阔、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受。贺兰山的野风劲吹,又因黄河的雄浑激发了胸中激情,诗人不满或者要超越过于清新的轻抒情,不再近距离地审视生活,而是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鸟瞰生活。诗可以统摄一切,组诗《黄褐色的土风》等,就能代表他求索浑厚诗风的尝试。
它该是父亲的面部
把高原纵横交错的沧桑
摄于自己黄褐色的苦难中
诸多深重的沉淀无须打捞
自有一些生锈的往事
隐约在大起大落的谣曲间
“这是写意画,还是古歌谣。不!应该说这是大型浮雕。尽管,这首诗的意境,也许并不新鲜,但其中意象的叠加及交错使用,使得这首诗色泽鲜明,具有极强的力度和包容性。它使作者从平面反映生活,走向立体地呼应人类存在的整个状况。它对历史生活作了总体的综合和把握,以求繁复而又浑厚地,多方位地展示丰富的人生真谛。”
2010 年出版的“大风歌”系列《风漾摇篮》《野风沁玉》《风之狞厉》《风老青铜》,系“大风歌”诗丛之组成部分。该系列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2011 年出版《风之野》《风之鼓》《风之舞》《风弄云烟》,系“大风歌”诗丛第二部分。该系列作品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2012 年出版《风之烈》《风之旗》《风之情》《风舞长空》系“大风歌”诗丛第三部分。该系列作品主要以秦汉为观照对象。诗人诗意地透视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人文状态,将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人物、器物、诗歌、绘画等用诗意化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些诗集按照历史时间的顺序,依次排列,从“盘古开天”开始,绵延不绝,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历史。在“大风歌系列”诗歌丛书的基础上,又缩略精简为《史·诗》《诗·史》《史·诗·史》三部诗集。王志厚先生略估,在《史·诗》《诗·史》《史·诗·史》三部诗集中,诗人咏唱文物古器的诗歌有120 多首、伦理道德的12 首、儒佛典籍48 首、风俗习惯10首、文学艺术65 首、典章制度7 首、遗址景观57 首、书画艺术50 首、百工创造14 首。从这些统计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中华历史的用情之深。
邱新荣的历史抒情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扬善贬恶,个性突出,他在熟读历史的基础上,将中国历史上多重资源融进自己的诗歌书写。“读新荣的诗会让你强烈地感受到古朴之风扑面而来,又体味出民间歌谣的亲切温馨。诗经、乐府古风的气息,魏晋诗歌的风骨,南北朝民歌的情调,唐诗宋词的韵律,现代诗歌的姿态都被诗人改造移植于自己的诗歌体系,表现出独特的格调和高雅的气质。”这是王志厚给邱新荣《千年尽在一咏》所写序中的评述。邱新荣的诗歌对中华民族历史的独特再现,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价值观审视后的个性化重建。其诗歌以当下为立足点,扎根脚下大地,以史为鉴,诗意性凸显大众对历史意象和历史物象的正面认知,呼应的就是当下文化追求自信的文化复古思潮。以自我思考展现对历史的生命观照,内容深沉凝重,富有层次,意境开阔,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类历史活动的诗意审视。
中华民族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数千年,历经苦难、抗争,获得辉煌、胜利,创造了无数人类历史的奇迹。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地与人不可切割的血缘关系”:
这土地真古老
该在诞生岁月之前就诞生了它的形象
我知道它是为我的祖先和我以及我的子孙
准备的
没有,我们都没有辜负它
没有辜负在它身上做穿刺的黄河
当我们从它身上收获了小麦、玉米、高粱
豆类并把这些补充进自己的生命时
我们也同样没有忘记
把这些足以构成神话的乳白、金黄、殷红
油黑的丰盈生命
提供给这块土地
这种不可中断的大循环
便是大地与人不可切割的血缘关系
那从古至今呜咽作响的羌笛
并没有使我们沉醉在浪漫之中
它使我们滋生了现实感
和一种悲壮情绪
……
——《土地·人》
大地与母亲是一个相互印证的诗歌意象和文化符号。人类的生存繁衍和情感获取,离不开大地和大地般孕育生命的母体,所以诗人时空遥想的物象描写中穿插母亲的形象:
我把岁月背熟的时候
九月的玉米也顺理成章地熟了
阳光一反咄咄逼人的气势
模仿着高粱的粉红
袅袅娜娜地温柔起来
九月体态丰满踌躇满志地仰卧在场院上
红辣椒被母亲的民歌缀连成宝石串
在匆匆迟到的秋风中
轻吟着小品
……
——《九月》
邱新荣的诗在土地、母亲和儿女情长的沉吟外,自然更多是对中华大地人文历史和风物景观诗性概括的书写,还试图注入一种生命感知的力量。“邱新荣的历史抒情诗,像是一座没有墙的博物馆,从古老的神话时代开始,逐一呈现着人们熟悉的各种器物、人物、历史事件和积累着时间性的地点。这些诗篇的呈现又不同于博物馆,因为这些器物和人物都被诗的书写再次唤醒。”如:
铭文
在石鼓的胸前
肆意喧哗
石鼓的声音被刀痕
勒在了岩石的结构中
……
——《石鼓》
上述邱新荣《大风歌》诗丛12 册:《风老青铜》《野风沁玉》《风之狞厉》《风漾摇篮》《风之野》《风之鼓》《风之舞》《风弄云烟》《风之烈》《风之旗》《风之情》《风舞长空》。浏览其海量的作品,其中一些诗自由、笨拙,犹如读书的随意遐想……
远去的 是那些
曾经的具体存在
接受考验的 却是
美与丑在真理面前的绝对分开
历史不曾铲尽的草花
又在诗歌中生长盛开
平静的爱琴海上 歌声
重新成了希望的主宰
……
——《〈荷马史诗〉——历史与诗的精彩》
也可以说,以史入诗考验着邱新荣的才情和见识,诗人自由地游走在历史长河,确实展现了历史与诗撞击在一起的某种精彩。但也深蕴着才情歌吟:“一支排箫于数千年前/便开始营造自己的沧桑/在皱纹中深沉/在古色中沁香/在一切的旋律中/构筑时间的分量”。诗可以无限拓展空间,也可以压缩或拉长时间。《将一支排箫吹响》,吹响的是百家争鸣的多彩乐章。《漫步在春秋战国古今地名中》,寻踪历史,感受春秋时代的烽烟战火。《聆听着一个时辰》,这个时辰:青铜铸剑,竹简成书,编钟伴舞。《在虎丘想一些事情》,“在虎丘/想吴太伯奔吴的事情/想那些山被奔过后/葱茏得更加天真/想那些图腾被崇拜后/更加具有了一条鱼的精神/想季札走出吴地后/把他沉思的目光和伤感的心痛/留在了虎丘的黄昏/想吴王试剑的裂缝/埋葬了多少被压迫的冤魂”。《钱塘潮卷走多少时光》,感叹“望见朝代的更替/望见江山兴亡/望见无数英雄化为泡沫/被卷进了浩瀚的钱塘江”。观赏《最古老的根雕》,“最早的根雕在一股激情/激情在形态上寻找刀痕/刀痕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刀痕能听懂我们的眼睛”。《面对着曾侯乙编钟》,聆听远古乐音。《把字写成书法》,“将以艺术的方式/向我们说话”。其实,诗人在分行的排比句里前行,寻求节奏感,感性记录《傲横的青铜戈》《银制弓弩架》《最早的天文书》《筷子在西汉》《看西汉杂技百戏的表演》《飞将军李广》《一具针灸铜人》《熹平石经》等文化信息和遗存,确实情有独钟。
邱新荣以诗纵论几千年中华历史,用诗意的渲染或者说刷新来探寻古代遗物、遗迹、物象中的奇趣奥妙,每篇作品拥有自己清晰的中心意象,一系列独立的意象丛又组合构成诗人情感的完整结构。邱新荣作品总体的叙事是宏观的、完整的,又以细小的个人情感和思考,致力于恢复曾经历过的历史文化节点。故读者读其诗集,发现民间与庙堂,官吏与黎民,正史与野史,日常与庆典,历史与现实,纵横交错,辩证统一。以诗重现历史,与古人的沟通中试图抵达客观想象,又极具个性化情绪皴染。简单点说,诗人用自己的诗句带领读者阅读中华古代文明,用诗的感性描述演绎中华古代文明的演进史,诉说古人与今人共同拥有的脚下这片土地,触动读者藏于血脉的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以达回顾、传播、发展并传承的文化理想。“作者站在他的诗句中,充当一位‘有话好好说’的倾谈者或叙事者,豁达畅快,幽默潇洒,却并不作态而故弄玄虚。更多的是让诗中的世界明白如话,也明白如画。诗人常常带领读者走进一种从容的阅读,最本色和自然的阅读。”其实是一种文字串联历史碎片的诗意化的浅浮雕。这种劳作,浩繁艰巨。
基于文化情结的再出发,邱新荣《诗歌中国》精选集,于2019 年12 月18 日在银川首发,分为《原初流韵》《秦月汉关》《唐风宋雨》《铁马华章》《关河梦断》《血荐轩辕》。这是一部咏叹中华民族历史的诗歌长卷,开篇页面写着“这是诗化的历史,也是历史的诗”。这句话正是邱新荣自己对自己诗歌写作的简洁评价。
诗集前奏《祖国啊,我的祖国》是对祖国母亲的呼唤,是历史长河里跌宕起伏伤痕累累的长叹、是当下发展举步维艰奋勇直前的赞叹、是对未来国家崛起展翅高飞的感叹,是作者的眷恋与期盼:
从女娲补天的神话中
从钻木取火的传说中
我是一支久远的历史民谣
带着血色的阳光
带着比历史更加沉重的沉思
庄严地走向今天的日子
我是一面迎风荡漾的旗帜
用全部的激情燃烧着
使祖国的每一个黎明与黄昏
都充满了力度丰富而又美丽
我是掩映在百鸟歌喉中的一支玉笛
以嘹亮的歌声
使祖国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都婉转悠扬
情音万里
……
祖国啊祖国
我存在于你所有的空间里
我在你未来的时间和永远的历史里
诗人在后记中还提到,三十年前“我想从中华民族的神话传说及历史源头写起,沿时间而下,写一部诗集。”六卷本《诗歌中国》正文就从盘古《开天辟地》(修订收入精选本——引者注)写起:
……
啊 盘古开天
蓝色的天空白云纯净无比
盘古辟地
大地上开始演绎出无数讲不完的中国故事
盘古开天啊
诞生在我们愿望中的奇迹
天开盘古盘古开天
地辟盘古盘古辟地
以诗的歌吟和书写穿越中华文明五千年灿烂历史,摄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传说、典故和史实为节点,一路前行,写到20 世纪《陶行知的背影》:
躬行之后 才是知
夏天 在乌云过后
他的面颊上感受到了清爽的云雨
斯时 广大田野大面积翠绿
平民教育的风景 水一样
流在大地
……
行之 才是知
相信目光丈量后的那种真切的扎实
相信来自热汗的饱满神奇
没有用行为验证过的是一种疑虑
让人心有所悸
所以 在春天的教育
是努力播种下绿色的种子
……
写1928 年的东北易旗——《易帜 不仅仅是旗帜——1928 年12 月29 日东北易旗》:
大东北啊
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大豆高粱
看一只梅花鹿跃下山冈
在亮色的溪水中打量形象
历史与岁月也不是粗糙的构架
和一些片断形象
那些森林在辽阔的土地上
有着自己的瞌睡和向往
河流们一次次成为重大事件
被切割 泪血流淌
……
啊大东北
易旗 真的不仅仅是旗帜在那里飘扬
岁月延绵是捡不尽的铺叙
那些丝丝绕绕摇摇晃晃
那些旧事往事叮叮当当
大东北丰盈真实一如冬天的暖炕
一面旗帜是有些简单
无法彻底代表山中的林木河里的鱼以及很多形象
况且 大东北的花如姑娘
高粱 正炫美云霓衣裳
……
易旗 不仅仅是旗帜
是山石草木 人的相依相偎
共同挽起了臂膀
其部分诗作后附的名词解释亦让人欢喜,颇有意趣。如《一件牙雕》后附对河姆渡遗址的注解:“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早期文化,约为前4800年,故命名为‘河姆渡文化’。该遗址的发现,证明从很早时起,中国人的祖先不仅在黄河流域,同时也在长江流域创造了灿烂的原始文化。”让读者对牙雕溯流追源,才能欣赏“一件牙雕的醒来”是时间的问讯,是古人的智慧与创作:
一件牙雕的醒来
是在一个露水喧闹的早晨
河姆渡遗址
已被文明的目光
浸润了全身
时间 也已被剔除干净
只有光洁
只有圆润
只有牙雕本身
抚摸着裸露的野风
一只鸟
在象牙上睁着
并不存在的眼睛
一柄象牙
在鸟的羽翅下
拢不住汩汩的春风
所有的线条都跃跃欲试
准备飞出那种时光的问讯
河姆渡的一件牙雕
是一只鸟光洁无垠的梦
牙雕上的一只鸟
是一根象牙甜蜜的伤痛
又如《卡拉库里湖》后附对地理名词卡拉库里湖的解释:“位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山脚下。‘卡拉库里’意为‘黑海’,是一座高山冰蚀冰碛湖,其水面映衬着巍峨又神秘的慕士塔格峰,白雪皑皑,山水同色,是世界上少有的高原湖泊。”可以让读者在更清晰的地理背景中赏读作品:
把困乏的路和低俗的河流
丢在一边
一边洗浴着固执的雪山
一边兀自发蓝
在风都攀登不到的高原
铺展开从不眩晕的风景线
……
浅浅且浅浅
高即为一绝 何须再深
况且 一川碎石斑斓
不经漫长的哺育
怎能长出更加生动的大山
其诗歌语言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以诗的名义,用文字浮雕中华历史,邱新荣摒弃了史诗宏大的叙事手法,选择无数历史节点,却以富有韵律的书写建构了史诗的气势。也可以说,《诗歌中国》以抒情形式,恢宏气魄,以及丰富的内容,相互交融,全方位展示了中华文明及其历史形象。若我们孤立地欣赏《女娲补天》“浩大的悲悯/让垂死的星星再度坚定而从容”《精卫填海》“一只鸟不屈/一个女孩不死的双眼”“总有一天总有一天/神话的大海会变成大地的平坦”,或《李清照》“好在面对风雨她只是文字的清冷/她的内心是有故事的/有故事的女人总有办法用激情/温暖自己的一生”《梦李白》“一生的流浪/一生狂放/自由的灵魂”,抑或是《煤山的绳索》“等待、张望”“不是喜剧也不忧伤”“收尾仅是一条绳索/是高挂在冷风中的悲怆”《碧绿的天池》“干净、美丽”……它们依然要归类于抒情短诗,是诗人基于真情实感书写传递的爱与理想。
然而,把这1000 余首诗排列开来,就如同一幅蕴含五千年历史烟雨的水墨长卷,在眼前缓缓展开,积累着,如川流不息的河水,如熊熊燃烧的火焰,爆发出巨大的正能量。他立足现实去理解历史,爱憎分明地发现美与恶,反顾反思地赞美与批评。
《原初流韵》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追溯,诗歌《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羲和制历》……歌颂神话传说里造人补天、平海、射日、移山、取火、结网、捕猎、尝百草,定四季;
《山岳在唱歌》《草原断章》……赞美祖国的山川、河流、草原;
有史可查的《周口店山洞与猿人》之始我们学会了器具的使用,骨制、石器《仰韶文化》、陶器、青铜器……祖先发明了符号用来记事、种植《从驯服草木开始》、养殖《驯养——一个童话的篇章》、纺织,生活的保障促进了文化大幅度的衍生发展和进步:彩绘、仓颉造字、酿酒、玉雕、十进制、《蒹葭苍苍》、《坐在田野里翻开〈管子〉》《孔子絮语》《老子》……满篇感叹是邱新荣对创造精神创新精神的赞美。在神话世界寻找人类的发源和启蒙,在历史古迹中钦佩古人天马行空未受压迫的创造力,在字里行间神游名师大家自由蓬勃的大智慧,在诗意的话语里,发现探索并意图构建原始起源的精神文明线索图。《秦月汉关》《唐风宋雨》《铁马华章》是清算是批判,是被压抑被奴役的人失去了自由——人身的自由,思想的自由,一切自由。《第一个皇帝的出现》:
第一个皇帝的出现
是一切灾难的总和和总和了的灾难
我们的目光开始被践踏
我们的思想被无情阻拦
我们的血液充满了恐惧
人性的美丽与自由
被撕扯被残酷地腰斩
平静的历史深处是怎样的风云激荡,一方面我们骄傲《统一的度量衡》《告别篆书》,另一方面却无法直面《阿房宫的泣语》《酷吏》。诗人《在秋风中看秦始皇陵》,发现“这里杀戮太重/这里阴气太沉/这里的白骨跳起舞来/会让人看不到有彩霞的黎明”,遮天蔽日下依旧渴望光明,是诗人的理性与激情碰撞的审美吟唱。《蒙恬开边》《九章算术》《水稻的栽移》《蔡伦造纸》《熹平石经》《慈悲的〈齐民要术〉》《文成公主走西藏》《〈资治通鉴〉的聪明》《悄悄的指南针》《人生自古谁无死》《瓷器在元代》《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是强权压迫下无数人的奋起与反抗,砥砺与前行,也是诗人对追寻光明与进步的礼赞。
简言之,邱新荣的诗是抒情,是纪实,是反思,是热爱。以史为鉴,千年流转,直面历史的痛苦和不幸,冷静反思和批评强权暴政。以诗为镜,赞美了先辈勇往直前、反抗强权的智慧和毅力。基于历史深刻的感性理解,表达了华夏儿女的文化自信,也蕴藉对未来和现代的向往。邱新荣的诗质朴,坦诚,充满激情和理想。他沐浴在二十一世纪黎明的彩霞里,用诗歌致敬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在历史长河里看人类历经沧桑和风雨,孕育生命、孕育文明、孕育思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审美中以文字浮雕的艺术方式显现了中华这片土地和土地上人们的前世今生,日月璀璨,气象万千。
猜你喜欢诗人诗歌历史诗歌不除外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10-31“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我理解的好诗人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诗人猫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5期)2018-09-10诗歌岛·八面来风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新历史全体育(2016年4期)2016-11-02历史上的6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6期)2015-10-13历史上的八个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8期)2015-08-14历史上的4月科普童话·百科探秘(2015年4期)2015-05-14诗人与花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