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美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推动课堂教学由表象的符号学习转变为深层次的思想方法渗透。基于深度学习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既是教学本质的回归,也是教学改革的深化。但就目前而言,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模式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浅学浅教问题普遍存在,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认知做出科学预判,通过调整课堂引导方式,激发学生潜能,促进数学能力的快速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171-03
1.小学数学实施深度学习的意义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实施深度学习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快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落地具有积极意义。具体而言,第一,深度学习将成为深化改革的支点。在深度学习理念下,小学数学不再仅限于数学符号知识的传递,而是借助合理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背后蕴含的数学逻辑与数学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更具包容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而教学方式更加灵活,突出教学的启发性与引导性。在深度教学理念加持下,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进程,加快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第二,深度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形成了依赖于教师的被动学习状态,与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相背离。而深度学习依赖于学生的主体自觉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快深度学习的落实,促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转变结果式教学思维,将教学过程与学习感知作为重中之重。在此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有效提升,能够运用现有经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加工,使所获取的知识由片段化向体系化转变,提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在素质教育新时期,小学数学实施深度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
2.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设置存在局限性
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依纲为教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规范性有余而创造性不足。具体而言,其中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大部分教师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层次性地再现教材内容,有条不紊地向学生传递数学知识。然而,很少有教师能融合生活实际、学生需求而拓展教学资源。教材成为构建课堂教学内容的唯一出发点与落脚点,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全以教材为中心,将小学数学教学局限于特定的框架中,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意义。第二,小学生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认知能力均存在局限性,难以一步到位地进入学习状态,要教师注重课前的铺垫与新知的激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单刀直入的课堂设计,教学的开端欠缺有效的课前预习以及必要的课前导入设计。在学生思维并未完全被调动的情况下机械地传递数学知识,不利于学生接受,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课堂投入度,影响数学教学的顺利开展。
(2)教学方式存在浅学浅教问题
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较大改观,但是理论知识讲解与题海训练相结合的讲练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浅学浅教问题仍然普遍存在。虽然讲练式教学对夯实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导致小学生过于依赖于教师的引导,欠缺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在此教学方式的影响下,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于浅显,认知不清、记忆不牢、欠缺融会贯通的能力等问题难以根除,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此外,小学数学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单一的讲练式教学将知识拆分为分散、琐碎的节点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小学生并不能通过自我加工对知识点进行重塑,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存在局限性,难以实现学以致用。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运用不当,使课堂教学停留于知识表层,而学生的学习停留于强化记忆与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数学高阶思维的建立,影响数学教学有效性。
3.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1)注重课前预习,激活已有经验
预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开端,也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小学数学而言,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激活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固有经验,对落实深度教学目标具有推动作用。小学数学各知識点呈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螺旋式上升特点,教师充分利用教材编排优势,引导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为例,第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教师立足知识的整体性以及学生学情,合理地判断学生的哪些经验对新知识学习能够产生推动作用。例如,分数的运算要建立在对分数定义与性质的正确理解上,因此,教师的课前预习可以划分为旧知识的复习以及新知识感知两个模块。让学生复习回顾关于单位“1”的理解,借由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尝试推导计算法则,并以简单的计算题目进行练习,以检验复习情况以及预习结果。第二,设置课前分享环节。积极反馈是激发学生预习自主性的有效手段。在新课讲解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预习结果进行展示,分享预习心得。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实现课前预热,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想,对新知识形成心理预期,有的放矢地开展课堂学习。通过课前预习明确学生认知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差异,为小学数学的精讲精练奠定基础,师生能围绕重点知识与难点问题展开数学活动,在保证学生基本认知的同时尝试能力的拓展与提升。
(2)结合生活实际,加强深度应用
由于知识储备与认知层次的差异性,在教师看来简单的数学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难以攻克的阻碍。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视角与教学思维存在一定偏差,演变为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师应以小学生视角审视教学内容,采取深入浅出的课堂组织形式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加强知识的深度运用,打造接收、内化与输出的良性知识循环。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为例,第一,形象化的知识传递。教师借由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纸盒作为道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建立理论概念的初步认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展开长方形的边长与长方体边长之间的关系,探索表面积的求解方法。以生活事物为载体将抽象化的数学思维过程可视化,加深学生的感知。第二,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如怎样得出长方体表面积的求解方法的?回忆一下转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有序反思梳理知识推导过程,促使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内涵。第三,生活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实现知识的深度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将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相关知识与生活中的包装礼物相结合,让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包装精美且又节约用纸的方法。将以往枯燥的题海训练转变为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达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3)引导合作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堂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是向学生传递高效的学习方法及科学的学习思维。小学数学深度学习应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的课堂学习过程更多的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模式,对深度学习目标的达成具有促进作用。以“小数除法”教学为例,小数除法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正数乘法算法存在一定的契合性,为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礎。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合理的分组是推动小组合作学习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教师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不同能力特点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有意识地引发知识性与思维性的碰撞,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卡,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如设置以下探讨任务,整数除法知识的回顾,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讨论,商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关系等。让学生借助固有知识经验与大胆猜想独立解决问题,而教师作为引导者,提供必要的指导。通过小组合作强化认知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新知识与固有认知的迁移与融合,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关联与层层递进,促使学生构建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4)调动认知冲突,培养高阶思维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使学生能对所接收到的数学知识与数学信息进行再加工,转化为素养,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转变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认知冲突,活跃数学思维。以“梯形面积的计算”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在带领学生认知梯形面积时,提出思考问题“梯形的面积总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对该说法是否合理做出判断。教师可以采取辩论方式,根据学生的理解划分为两方阵营,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找出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如正方学生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中线切割后得到两个相等的梯形。而反方学生找出两个大小迥异的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作为反驳,最终得出等底同高条件下,该说法是成立的。让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思维交锋之中,由质疑、分歧再到达成统一认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建立更为深刻的理解及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以及严谨的数学学习观念,促使学生在数学求知过程中勇于质疑,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5)创设适宜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应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尤其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一改传统教育“传导式”的教学形式,在实践课堂教学中,要融合新课改和“双减”政策,不仅要为学生在课后作业上减压减负,还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让小学生主动爱上学数学。为此,需要教师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打造优质课堂,让学生在适应情境和趣味互动的环境中掌握和理解数学知识。以“位置与方向(一)”课堂教学为例,课堂教学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八个方向,能都快速辨认和说出物体所处的方位,不仅要求学生会辨认、会表达,还要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方向意识和空间观念。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物体所处空间中,教师可以先标出东和南两个方向,然后根据课件情境,让学生自由思考并表达该物体西边有什么物体,北边有什么物体,这样更能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方向意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借助学生已知生活经验或事物变化规律创设适宜情境展开课堂教学。比如,小学生都知道太阳从东方升起,标有日出的方位就是东,这样就可将已知方位隐藏在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知识趣味性,从而借助简单的问题条件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和师生问答中,借此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6)注重课后总结,促进深度学习
课后总结是教师开展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一环,不仅是教师归纳总结课时中难点内容和学生课堂表现的有效教学手段,也是让学生明确理解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和进行课后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后总结,借助课堂知识和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深度学习和预习,这样才能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以“多边形的面积”相关教学为例,本单元多边形面积包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以及组合图形的面积,面积知识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但知识间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和关联性。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三角形的面积课堂总结中,结合上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梯形面积求算,通过帮助学生建立三者图形之间的特殊性和关联性,让学生明白梯形可由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组成后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即增加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度,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课后总结环节,并不只是本课时知识的总结和对学生学习表现的点评,也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和关联性,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与学习知识,这样才能发挥教师指导效用,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是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形成的全新教学思维,对加快核心素养教学要求的落实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科目,实施深度学习以夯实理论基础、培养数学思维尤为重要,对学生数学技能的长足发展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应立足素质教育新时期的人才需求,积极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回归教育本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叶惠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8(31).
[2]余庆燕.促发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2018(27).
猜你喜欢深度学习教学方式小学数学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3期)2016-12-06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法制与社会(2016年32期)2016-12-01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