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担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体会与思考

时间:2023-08-17 14:25:03 来源:网友投稿

眭依凡

2022年10月16日,这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注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备受全国人民期待乃至全球高度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的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引领全党全国人民“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治国方略。结合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针对大会主题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点谈“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担负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的一些思考。

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3]作为改革开放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毕业生和在大学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且具有40年党龄的党员知识分子,笔者能切身体会到“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性胜利。”[4]我们党领导的中国为什么会越来越强盛,乃至于称霸世界大半个世纪的美国都惧怕中国的日益强盛?尤其这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事关我国长远发展、全面进步的新突破、新成就,我国不仅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且在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国际事务中具有了中国话语权和发挥了中国的重大影响力。中国力量的展现,不仅实现了经济实力历史性的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5]而且,“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6]

然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7]就笔者个人理解,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知识和技术创新主导下的智能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突出特征是高新知识及高新技术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力,高新知识及高新技术不仅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且决定了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及合作中占有先机及主导地位。继美国举全国之力甚至拉拢和强迫西方科技强国对我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打压之后,2022年10月7日又把我国31家涉及半导体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和大学等机构列入制裁的黑名单,妄图以此遏制我国以芯片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以实现其以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实力继续称霸世界的目的。因此,我国一个亟待破解和攻克的困难和问题就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霸权集团对我国以芯片为主导的半导体等高新科技的“卡脖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特别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8]基于当前国际态势,我们必须丢掉依赖外国核心技术的幻想,必须利用我国高度统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像发展“两弹一星”及航空航天等技术一样,统筹规划及有针对性地聚集全国科技资源,产学研通力合作把“科技自立自强”落在实处,尽可能加快实现以高精度芯片为核心的一系列相关高新技术的突破。

大学尤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我国知识创新及其物化生产力的主力军,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须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极主动担负推进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以攻克被西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为重大责任。正是党中央基于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之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五部分作了完整的阐述,并特别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9]这是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睿智和洞见。当今时代的国际竞争表面看来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而实质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人才实力的竞争,最后是教育实力的竞争,尤其是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具有决定性的高等教育实力的竞争。失去“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我们不仅难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且会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丧失国际竞争力。“双一流”建设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既是融合了高水平、高质量、高投入概念的“教育、科技、人才”实体,又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主力军,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责任驱使下,自觉主动积极于“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方面发挥自身高端专业人才及高新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为攻克我国高新科技薄弱领域及提升我国高新科技前沿领域竞争力起到领跑的作用。

基于上述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学习理解及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地位作用的认识和思考,笔者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担负好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提出如下建议:其一,“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0]“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的重要思想和论断,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自己的初心,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自己使命。由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口号而是伟大的实践,“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到集中精力和资源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研发的实践中,为根本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根本提升我国高新科技竞争实力作出更多、更大、更具体的贡献。其二,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每所“双一流”高校都必须结合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本校学科专业优势,在研究掌握我国高新科技核心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其与世界差距的前提下,以“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办学治校理念,瞄准引领人类未来发展进步和填补我国高新知识薄弱领域,集中力量和资源于若干哪怕一个有利于促进我国自立自强、自主可控高新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及人文社科的理论创新。“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用国家投资的专项经费解决专项的问题,并作出独属自己的打赢某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贡献。其三,加快“双一流”大学建设既需要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有高度的使命自觉和理性选择,又需要有利于大学按其规律办学治校的大学评价制度规范和引领。因此“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率先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尤其要解决好破“五唯”的问题。在各种所谓体现大学的“学术成就”“学术水平”“学术地位”的“人才头衔”“课题项目”“成果奖项”等评审的标准尚不科学、程序尚不严谨,尤其是上述评审的客观性受到人为干扰导致评审结果的价值失真及其作用适得其反的现阶段,有必要适当减少甚至叫停既不利于科技创新又不利于学术健康环境营造的学术评审,从而为“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实效评价从源头上扫清那些无益于甚至阻碍“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障碍。由于“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使命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知识创新,因此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评价,不能过多关注其基本办学条件和带有急功近利性质的“学术绩效”数量追求上,而应该有利于引导“双一流”建设高校把人财物资源集中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及加强科学研究的重点方面,尤其是投入极大改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环境及条件方面,以及有利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办学治校育人效率提升的方面。因此,对“双一流”建设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应当既要符合人才成长和有所成就及符合科学研究及知识创新突破的规律,又要检验其为国家科技的自立自强尤其高新知识和高新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及具有国家使命责任担当精神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的具体贡献。

中国的崛起有赖于大学的崛起。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学已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大学之争已是国家之争的时代。“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伟大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负起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猜你喜欢高新科技双一流一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携约170余项高新科技成果亮相珠海航展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10期)2021-03-16第二十七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关注一流学科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2020年12期)2020-11-24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20年3期)2020-08-07“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财经(2016年22期)2016-08-30“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南方周末(2016-07-07)2016-07-07博斯特又一款灵活十足 高新科技的设备问世塑料包装(2015年2期)2015-12-20城市道路路面结构选择—以常州高新科技园为例河南科技(2014年23期)2014-02-27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二十 担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