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教育模式对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极低体重儿体质量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3-08-17 2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冯剑美 高丽娟 张琳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多部门于2021年联合印发的《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1]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我国母婴家庭成员母乳喂养支持率达到80%以上,但有关数据显示[2],当前我国母乳喂养率仅为30%,而非纯母乳喂养不仅会限制新生儿的早期智力发育和免疫力水平的提高,还有可能加大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风险,尤其是营养状况相对较差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因此,采取何种方式才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重点关注内容。有研究指出[3],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早产极低体重儿产妇产褥期喂养方式的选择有较大联系,及早开展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对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有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类社交媒体平台的快速崛起,集互动性、娱乐性、短快精等特征于一体的微视频日益流行起来,且得益于能够更加直观地为观看者提供相关信息,微视频先后在各类疾病的健康教育中得到应用[4-5],相比口头宣教、分发健康图册等传统教育手段,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但有关微视频在早产极低体重儿产妇中应用的报道却较为少见。为寻求一种能有效提高早产极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率的健康教育模式,本研究为其实施微视频教育模式,并对其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常州妇幼保健院早产分娩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初产妇,单胎分娩;
新生儿为早产极低体重儿,出生时体质量<1500 g,孕周28~<37周;
感官功能正常,能独立使用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设备;
具备小学及以上文化水平;
家属知情,自愿参与,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条件:妊娠期和产褥期精神状态不佳,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12分;
产后因各种原因回奶;
妊娠期或产褥期经历严重家庭或护患纠纷;
新生儿伴先天性器质性疾病;
新生儿伴胃肠功能障碍,或伴心、肝、肾等器官严重功能障碍;
新生儿住院时间≥6周。剔除条件:中途退出研究,或新生儿出现突发性疾病;
填写问卷时遭受外界人为因素干扰。伦理审核:根据《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6]中制定涉及人体对象医学研究的道德原则,本研究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年龄20~37岁,平均28.63±4.61岁;
孕周28~36周,平均31.92±2.04周;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1例,剖宫产19例;
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20例,专科及以上21例;
极低体重儿出生时体质量 1123.34~1393.49 g,平均 1257.03±54.52 g。观察组:产妇年龄20~40岁,平均28.70±4.91岁;
孕周29~36周,平均32.50±1.88周;
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0例,剖宫产20例;
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19例,高中23例,专科及以上18例;
极低体重儿出生时体质量1108.21~1400.40 g,平均1243.00±56.83 g。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文化水平及新生儿出生时体质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方法

1.2.1 常规护理 两组产妇入组后,均予以常规护理,内容包括:①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定时通风,尽量保持安静,确保产妇产褥期休息充足;
②注意调整饮食,尽量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③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避免长时间卧床;
④定时使用碘伏或高锰酸钾清洗外阴及周围皮肤,保证外阴清洁。

1.2.2 健康教育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组建健康教育研究小组,包括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及4名护士,小组成立后由护士长组织小组全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早产妇女产褥期护理措施、早产极低体重儿护理措施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培训后进行考核,要求小组成员熟悉掌握以上内容,全员通过后分别为两组产妇实施健康教育,包括产后注意事项(产后不适症状的预防与应对策略)、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的优点、重要性及母乳喂养的操作流程和技巧)、产后自护知识(产后饮食、用药、运动等居家自我护理的操作流程和技巧)3部分内容。两组产妇干预期间享有完全相同的医疗资源,仅在健康教育模式上存在差异,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段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微视频教育模式。

(1)对照组:常规健康教育以口头宣教、健康讲座、宣传图册等为主要手段,对于母乳喂养技巧等操作性较强的内容,由护士手把手演示教学,并发放图解教程,供产妇随时查看学习,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产后居家自护知识教育,并指导其添加“产后常规教育”微信群,叮嘱产妇居家期间可随时通过微信群向医护人员寻求帮助。

(2)观察组:微视频交由专人制作,包括视频内容设计和语音录制,专业知识则由护士长提供,微视频制作完成后,由小组全员对微视频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内容无误、画面语音清晰。待产妇产后体征和情绪稳定后,指导其添加“产后微视频教育”微信群,并将按照健康教育流程,在群中分享微视频,首次观看由护士全程讲解。出院后,采取微信对两组产妇进行定期随访,1次/周,连续随访4周。

1.2.3 质量控制 ①入院后,将两组产妇分别安排于不同病房,以避免造成组间沾染;
②叮嘱两组产妇及家属禁止谈论有关研究的事宜;
③护士长全程监督护士工作情况,对于擅离职守、态度消极、故意与产妇或其家属发生冲突者,予以严肃批评。

1.3 观察指标

(1)健康知识掌握度:采用本院自行设计“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表”评价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该评分表涉及产后并发症预防、母乳喂养、产后康复等内容,共10道判断题,每题1分,评分越高健康知识掌握越好。该评分表经2轮专家函询,Kendall W=0.145~0.155,通过信效度检验测得该评分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α=0.793~0.921。

(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采用Dennis等[7]于1999年编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Scale,BSES)评价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该量表涉及技能(20个条目)和内心活动(13个条目)2个领域,每个条目设置5个选项(1=完全没有信心,2=略有信心,3=有信心,4=较有信心,5=总是很有信心),总分33~165分,评分越高,代表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越高,该量表信效度良好,Cronbach’sα=0.884~0.925。

(3)极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率:观察极低体重儿喂养方式,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及混合喂养,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

(4)极低体重儿体质量:调查并记录两组极低体重儿体质量。

1.4 资料收集方法

分别于入组时和干预4周时,指导产妇在独立房间内填写问卷(包括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表和BSES),填写时要求产妇家属回避,护士不得给予产妇影响研究结果的建议。于干预4周时调查并记录产妇的新生儿喂养方式。另分别于入组、干预1周、干预2周、干预3周、干预4周时用婴儿磅秤测量并记录极低体重儿体质量水平。本研究共为120例产妇发放问卷和指标检测,回收有效资料116份,资料有效回收率96.67%。

1.5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进行独立t检验或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方差不齐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4周时,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且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入组时,两组产妇BSES技能领域评分、心理活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4周时,两组产妇BSES技能领域评分、心理活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分均较入组时提高,且观察组产妇BSES技能领域评分、心理活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极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率与体质量比较

喂养方式方面,对照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占比为34.48%,观察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的占比为5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极低体重儿体质量方面,整体分析发现,两组极低体重儿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极低体重儿干预1周、2周、3周及4周时体质量均较入组时提高,组间比较两组极低体重儿入组时、干预1周、干预2周时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体重儿干预3周、干预4周时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3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比较

表4 两组极低体重儿入组时至干预4周时体质量比较(g)

本研究结果显示,若以6分为健康知识掌握标准,入组时本研究所有产妇中仅36例健康知识掌握度达到标准,约占总体的31.03%,表明本研究产妇健康知识水平普遍较低,低于马琛琛等[8]研究中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水平,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马琛琛等研究中产妇学历在专科及以上的占比为77.00%,高于本研究的32.76%,因此本研究认为,文化水平是影响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的主要因素,且马琛琛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另有研究指出[9],高学历产妇更积极主动了解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出院后更愿意继续选择母乳喂养。孙铭第等[10]就影响早产儿产妇母乳喂养决策的因素研究指出,早产儿产妇喂养知识掌握程度与喂养选择联系紧密,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关注早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及意愿,了解其是否存在知识缺乏及误区,母乳喂养方法是否正确,必须在出院前做好充分的指导与健康宣教。Balogun等[11]研究指出,针对产妇开展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对产后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以上研究充分证明,针对早产儿产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其产褥期母乳喂养率有着积极作用。

传统健康教育以口头宣教、健康讲座、宣传图册等为主要手段,但由于图片和文字的信息表达形式相对抽象,不够具体,且缺乏连贯性,导致采取以上途径向产妇传递信息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从而使得产妇无法真正掌握相关知识。微视频教育模式集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于一体,相比单纯的图文介绍,利用视频向产妇展示相关健康知识更能给产妇冲击力,直观的内容呈现,更便于产妇深入理解相关内容,加之清晰的背景语音介绍,既能辅助介绍视频内容,又可避免长时间观看文字使产妇出现焦躁情绪,因而可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率与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时两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虽较入组时均有提高,但观察组评分提高幅度更大,且干预4周时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微视频教育模式在提高产妇健康知识掌握度方面作用突出,与顾争妍等[12]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微视频内健康知识显示连贯,易被各文化层次的产妇所接受,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向产妇发送微视频,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便于产妇随时随地学习,同时也解决了居家期间无法随时让医护人员为其进行实时讲解的问题,产妇仅在家中即可通过微视频反复收听有关母乳喂养的语音视频讲解,进而加深产妇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张萍等[13]研究发现,产妇母乳喂养方面的知识增加,能帮助其提高自我效能,加之微信群中产妇相互交流,相互分享母乳喂养经验,同样有益于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4周时两组产妇BSES技能领域评分、心理活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分均较入组时提高,且观察组产妇BSES技能领域评分、心理活动领域评分及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张贵清等[14]研究结果一致。随产妇对母乳喂养的了解不断加深,可使其不断明确母乳喂养对新生儿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加上产妇母乳喂养效能不断提高,促使产妇更倾向于选择母乳喂养,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另有研究指出[15],相比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新生儿的胃排空更快,且母乳内所含的胆汁可刺激脂肪酶在新生儿十二指肠内被胆盐激活,促进母乳中脂肪的乳化成为小微粒,更有助于被新生儿消化吸收,进而加快新生儿体质量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入组时至干预4周时期间,观察组极低体重儿的体质量提高幅度更大,尤其在干预3周和干预4周时,观察组极低体重儿体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早产极低体重儿产妇开展微视频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促使产妇提高母乳喂养倾向,加快极低体重儿体重水平提升。但由于移动设备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大多数产妇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自主获取相关知识,可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今后还需采取一定手段对这一问题进行控制,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体重儿母乳喂养产后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7期)2022-04-22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5期)2020-11-16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产前宜凉,产后宜温基层中医药(2020年12期)2020-07-22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1期)2018-11-06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海峡姐妹(2017年6期)2017-06-24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消除母乳喂养10个误解母子健康(2015年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产妇 效能 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