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时间:2023-08-18 08:40:03 来源:网友投稿

邵思远

(西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1]142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绝对贫困的消除,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精神生活也需要得到重视。为了实现“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1]142的伟大目标,必须厘清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一种思想意识都有其重要依据和来源。追根溯源,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本质规定,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是社会矛盾转变下精神富裕的发展需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本质要求

马克思说:“通过私有财产及其富有和贫困——物质的和精神的富有和贫困——的运动,生成中的社会发现这种形成所需的全部材料。”[2]马克思虽然没有对其作出明确定义,但其思想和论述蕴含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方面的内容。

首先,马克思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深化了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辩证关系的认识。二者都属于共同富裕,辩证统一于社会的生产里。“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3]其次,马克思提出了未来社会要消灭剥削促进社会全面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物质生活富裕和精神生活富裕统一的发展。此外,恩格斯也如是说:“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以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4]再一次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要靠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共同推动,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物质富裕基础上,人们才会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去创新创造,自由从事喜欢的活动,进而得到全面发展。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论述是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

(二)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思想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就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带领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努力,一路走来不断丰富和完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理论,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首先,在相关思想论述中,毛泽东提倡应该要多多发挥精神的激励作用:“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5]有了精神才有革命建设胜利的可能,希望广大党员同志能够凝聚精神力量共同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6]邓小平说:“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7]江泽民说:“建设社会主义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8]胡锦涛说:“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9]其次,在实践行动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助推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扶贫工作,从城镇到乡村,中国人民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文化素质大大提升;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上,随着文化“双百”“两创”等方针政策的落实,中国人民的文化心态逐步自信自强。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不断充实人民精神文化世界的历史,为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吸收转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包含的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内容,是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文化底蕴。

一方面,在思想上对平等、平均的追求,反映在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墨家“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的兼爱思想,儒家孔子“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10]的平均思想等,深刻表达出普通民众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追求,也表达出民众对共同享有物质财富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对精神层面上有更深层次的追求,从儒家的一贯主张来看,相较于物质富裕,修身立德才是人的根本所在:“德者,本也;
财者,末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11]道德的修养对于社会和个人有基础性意义。可以明显看出,富裕在传统文化中主要是物质方面的,但是儒家以道德为基准,以“仁义礼智信”为内容,这些就成为古代最早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也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过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那些优秀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收,积极促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12],为新时代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四)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转变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发展需求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社会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界定也随之改变。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界定也不再仅仅用物质来衡量,而向物质以外的其他领域逐步延伸。

首先,对精神文化的层次化需求。从主体层面上来看,人们在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质量、内涵、社会认同度、艺术的附加值等更加重视,倾向于从高雅健康精神文化产品中汲取积极向上的能量、陶冶情操。其次,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化。进入新时代,人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对于不同文化的包容度大大提升,对于精神文化产品呈现多元化需求趋势,既有求知需求、娱乐需求,也有审美需求、道德需求和信仰需求等。可以看出,新时代我们要更多关注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需求,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地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

实现物质和精神方面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对个人、党、民族、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是夯实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方面;
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具体条件;
是进行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13]而共同富裕又包含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因此,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和人自由全面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人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有衣、食、住、行等物质方面的需求,还有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近年来我国部分人民精神生活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对个体精神生活的忽略。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阻碍了精神生活的实现。在社会节奏过快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压力大,终日忙于应对工作生活事宜,导致疏忽了对精神生活的关注,部分群众精神、思想变得空虚贫乏,精神生活长期处在孤独、焦虑之下的非健康状态,解决精神问题和困惑,满足精神需求已是人们迫切的愿望。另一方面,受错误社会思潮的不良影响。错误价值观念的侵袭制约着健康精神生活的建设。“历史虚无”“文化霸权”等错误社会思潮不断侵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甚至影响和误导了一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与我国主流价值观念背道而驰,阻碍了人民精神生活层次的提升,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现实社会背景中,只有重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同向发展,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二)夯实党的长期执政的重要方面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从一个小党弱党到团结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大党强党,能被历史和人民坚定选择的重要原因就是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其一,中国共产党重视思想建设。善于吸取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不断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革命、自我提高,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3]其二,重视群众的精神需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始终为人民共同富裕努力奋斗,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成了小康社会,用高质量发展推进精神文明发展,用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巩固我党长期执政的重要方面,也是彰显其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背景,一再强调精神生活富裕的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14]民族复兴不但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基础,不仅要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一方面,人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新中国自成立以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所取得的每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都是党和人民一同努力创造的,伟大复兴依旧需要党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实现,人民始终是发展的力量源泉,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只有聆听人民的呼声,回应人民的要求,不断提升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才能够一步步实现中国梦。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力量。文化自信关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为民族复兴大业注入精神力量。

(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5]一方面,离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实现人民物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持续推进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改善,如此,共同富裕的事业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继续向前推进。另一方面,在新征程上,通过党和人民持之以恒的努力奋斗,我们的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代表着人们实现了精神富裕。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二者辩证统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期许,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更加重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坚持党对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全面领导

在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1]9坚持党的领导是顺利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保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是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贯穿到精神富裕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保证意识形态领域正确的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才能保证“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在实践上不断进行理论的革新。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道路上随时都会出现新的问题,人民精神生活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党必须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把握好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律,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精神境界。

(二)大力传承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通过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一是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优势所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传承优秀文化就是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以现实生活的需求为主,吸收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的道德思想、人文精神等,实现继承和发展。二是要弘扬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指的是党和人民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英勇斗争,所创造出来的本土的革命精神文化,属于一种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包含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多个层面,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阶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精神源泉。弘扬革命文化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能量。三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一样,也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奋斗的精神力量。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要以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把握时代脉搏,继续推动其时代转换,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实人民的精神生活。

(三)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对精神追求的集中表达,要想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就必须大力培育和践行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要加强教育,特别是思想上的教育。要通过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加强,提升人们的道德素养,发挥好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提升人民的内在修养和精神境界。第二,在行动上要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和政府要把核心价值观全方位地融入到社会生活和环境中,以高质量的文化作品、重大的国家纪念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为载体,促进人民的理想信念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产生。第三,制度建设做保障。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用法律、法规来维护核心价值观常态化,保证其落地生效。

(四)提高文明交流互鉴能力

文明的发展不是自闭式的发展,是一种开放与包容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16]在人类文明的精神花园中,每一种文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要不断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帮助我们从不同文明中汲取精神养分,丰富自己民族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进一步激发中华文化的活力。

第一,要端正我们的交流态度,坚持平等对话和交流,平等就是应该在交流中保持对彼此的尊重,不要去贬低和打压任何一方,也不对自己的文化自卑,总觉得别人的就比自己的好;
对自己的文化也不要自负,不懂变通,阻碍了文明交往。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讲求和而不同,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世界文化精华为我所用,开创文化交流的新局面。第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建构中国话语体系,推进中国精神、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表达,在传播交流中让世界人民认识到最真实的中国形象,促进世界人民的精神互通和情感共鸣。第三,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加强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介,有选择性地吸收借鉴西方文明,同时警惕交流中出现的全盘西化错误思想,推动与世界各文化的互学互鉴,和各个文明“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条件”[17]。

猜你喜欢共同富裕物质精神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5期)2021-11-22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

推荐访问:意蕴 精神生活 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