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的优化建设研究

时间:2023-08-18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胡文静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盘锦 124000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首次确切提出了“专业群”的概念[1],并在高职院校中引起高度关注。此后,教育部分别出台了一系列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文件,目的在于推动建成一批“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2-3]。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即“双高计划”[4]。同年4月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则指明了计划实施的具体目标和意见[5]。

随着“双高计划”的逐步实施,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标志。而旅游业作为一个既有活力又有潜力的产业,随着文旅融合时代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正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格局和态势。因此,研究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的优化建设问题,不仅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还能够实现旅游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为服务旅游产业全面、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一)专业群的概念与特征

1.专业群的概念

阐明概念是开展研究的前提条件。随着学者们对专业群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学界对专业群的概念内涵也做出了不同的阐释。一些学者认为,专业群是指相同或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通用基础专业技术课程和基本技术技能要求的集合[6],强调群内专业的课程资源、技术资源和技能(能力)要求的“相近性”。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专业群内的专业不一定同属一门学科门类,专业群可以由跨学科体系的专业组成,主要围绕某一产业或行业的相关职业岗位合力构建专业群[7],强调群内各个专业共同的职业和岗位培养目标,即各个专业的“合力性”。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8],这一观点更加强调院校重点专业的“核心性”及其发挥的核心带头作用。

综上观点,笔者将专业群的概念界定为:高职院校以产业或行业的职业岗位为依托,以一个或多个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构建的由多个学科领域和技术领域密切相关、课程资源和技能资源相近的专业共同组成的一个集合。

2.专业群的特征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其各个方面的共通性。

一是社会产业环境的共通。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专业群建设,都需要遵从校内和校外两个层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行业或产业背景的原则,以此来实现其社会资源、社会关系以及专业群所需的物质基础的共同构建。

二是教学内容资源的共通。专业群面向的是社会行业和产业背景相同或相近的岗位,因此,对学生的理论和技能基础要求也基本相同,这就要求院校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时,能够针对专业群实际情况将基础课、核心课以及实训课等课程共同进行科学安排。

三是实验实训基地的共通。由于专业群中的课程内容和知识技能基础相近,因此相关的实验实训设施和设备也同样通用,在资源配备上实现了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四是教学师资队伍的共通。专业群的课程内容、实验实训安排等均较为相近,将师资队伍进行整体融合,不仅能促进教师们互相学习和提升,也能够实现师资队伍的有效利用,避免人才浪费。

总之,专业群的构建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活化”起来,由核心专业带动相关专业,共同为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力量。

(二)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专业群建设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同时也是各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以旅游类专业群为例,其建设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国家、行业和学校等层面。

1.国家层面——响应国家战略规划的新号召

2016年10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9]2021年3月11日,国家“十四五”规划出台并指出,要“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对“文化”“旅游”“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规划为“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扩大覆盖全生命的各类服务供给。”[10]这两个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家总体发展规划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以国家规划为发展方向,结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和产业融合的新特点,构建旅游大类专业群,对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2.行业层面——满足旅游行业人才的新需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决定高职院校专业定位的关键因素。受新冠疫情影响,近几年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复杂且多变,由此导致区域内旅游从业人员的岗位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掌握多项综合技能,以应对旅游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而高职教育要想培养出这种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就必须结合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高水平专业群恰好符合这样的要求,能够以旅游管理、财务管理等重点专业为核心,充分利用优势专业的师资、实训、课程等资源带动酒店管理、会计等相关专业共同发展。这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链对接,为旅游产业发展培养岗位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能够有效整合各专业资源,发挥专业群优势,体现专业群的集聚效应。

3.学校层面——推动校企双方的产教新融合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举措。面对旅游行业的快速转型,高职院校对传统旅游类专业的改革进程已稍显滞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按照真正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组织教学和实训。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随着酒店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精品文化型酒店更受大众青睐,并且高科技体验逐渐成为酒店的基本服务项目,酒店服务也更趋向于个性化和人性化,这就需要既能够熟练掌握新兴科技又具有专业细致服务水平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对这样的产业需求,构建相对完善的旅游类专业群,不仅能够通过重新整合专业资源推进校企双方的产教新融合,同时也能够解决人才培养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不匹配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与专业文化建设

根据国家的政策导向,高职教育必须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和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毕业后成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新一代大学生。课程思政工作已成为当前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在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中都要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找准切入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旅游管理专业具有服务类性质,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人们出游需求的个性化和复杂化,旅游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服务技能,以及良好的岗位职业精神。因此,在专业群构建过程中要把专业建设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工作者所需的过硬的基本功、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职业精神。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建设

要想构建高质量的特色专业群,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寻求与企业的多元化合作,构建“理实一体、角色互换、校企共赢”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一,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标准,将人才培养目标向酒店管理、定制旅行和研学旅行方面改进,学校专业教师主要承担理论课程教学和部分实训课程教学,企业骨干承担少数专业理论课程和多数的实习实训课程。第二,学生完成企业真实项目。将学生引入到校企合作的旅行社或酒店餐饮集团,在企业技术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角色互换,完成真实工作项目,最终达到校企共赢的目标。第三,师生共同研发课题。依托校企合作,引入企业横向课题,吸收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的探究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研同步进行。第四,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旅游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以新形势下旅游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综合能力、发展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建设“理实并重、课岗融通、课证融通、方法前沿”的课程体系,完成精品课、精品教材建设。第五,创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从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院系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监控教育教学质量,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检查、监督和管理,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的第三方评价。

(三)开放性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

一流的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开放性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可以保障专业群具有充足的发展动力。开放性多元化师资队伍建设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旅游类专业带头人培养。培养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引进业界学界专家为专业群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训;
同时通过国内外学术及行业交流,以及生产一线学习、大项目建设、重点课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途径,使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成为当地旅游行业的领军人物

二是加强培养骨干教师。通过国内培训进修、生产一线学习、项目建设和技术服务等途径,帮助其成为专业教学骨干,并树立行业影响力。

三是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以专业教研室为载体,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大力度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合理调整专业师资结构,形成以老带青、以青促建的互动培养模式。

四是建设兼职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年龄分布合理、职称结构科学的“双师型”素质教学团队,从合作企业中选聘熟练掌握旅游技能的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使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四)多功能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

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实训基地建设。例如我院(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基础上,改建原有的旅行社运营沙盘实训室、智慧旅游实训中心以及导游模拟讲解实训室等,建设以“模拟仿真、虚拟实操”为目标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创新实训室功能,增加核心课程实训软件,将其建设成为集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及社会服务需要。同时,还在学院内成立旅行社或与校外旅行社合作成立校内分公司共同完成实际项目的相关业务,并邀请行业专家定期到学校指导,深化对学生岗位技能的培养,增强企业顶岗实践的效果,为学生未来的职业晋升和旅游类专业在区域的地位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形成“校中厂、厂中校”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机制,实现校企共赢。

(五)项目化诊断改进机制建设

专业群应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该机制是教育行政部门履行管理职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引导和支持高职教育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形式。旅游类专业群的诊断改进项目可以包括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状态、课程建设状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状态、实习基地建设状态、校企合作运行建设状态、教学质量监控状态以及学生反馈及人才需求方反馈等。以上每一个诊断项目还可以具体分为若干个诊断要素及诊断点,详细诊断每一个项目,进而提出相对应的改进措施。另外,在进行教学诊断改进之前要建立组织机构,进行职责分工,教学主管部门还要随时进行监督,这样才能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达到诊断改进工作的目标。

除此之外,专业群还应在社会服务能力、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加以建设,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能够顺利发展。

(一)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机遇

旅游类专业群的建设无论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层面,或是从高职院校未来发展规划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其一,疫情影响下的全球旅游发展的新格局促进了国内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我国的旅游产业“内部循环”已经逐步形成,短距离、自由行的露营成为大众喜爱的出游方式,定制旅行、研学旅行等也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这就为旅游类专业群的发展奠定了先行的市场基础。

其二,文旅融合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旅游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由原有的技能型人才需求转变为理论与技能兼具型人才需求转变。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旅游类专业群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支持。例如,眉山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类专业群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核心,深挖东坡美食文化,依托文化旅游餐饮集聚区,建设川菜文化交流和创新中心,推动了文化、旅游、餐饮业深度融合[11]。

(二)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群建设的挑战

除了上述发展机遇,旅游类专业群的构建也同样面临着来自行业、市场以及院校自身的挑战。

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挑战。疫情常态化对旅游行业和旅游类专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旅游类专业因产业“内部循环”得到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行业对旅游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减量提质”的新趋势。因此,就需要旅游相关专业顺应市场形势新的发展,积极改革和探索能够对接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群发展新模式。

二是“双高计划”背景下旅游类专业群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产教融合机制的改革与创新仍需探索。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如何找准产教融合的接口以及如何进行深度融合,将成为旅游类专业群建设成效提升的关键点和突破点。高职旅游类专业应以现有的校企合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群模式、特色和评价标准等的创新建设,积极应对政、行、企、校多元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的挑战。

(一)立足旅游产业发展优化专业群建设

目前,高职院校多以旅游管理或酒店管理为重点专业,与休闲服务与管理、护理、食品加工技术、休闲体育等专业共同开展专业群建设。未来,高职院校应该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充分利用院校所在区域的旅游资源,针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所必备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服务内容申办相关新专业,组建能够服务和对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大类专业群。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群可以申办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冰雪旅游等专业,以构建更加专业化的新型旅游管理专业群;
康养旅游专业群可以与护理专业相融合,申办康养与护理的相关新兴专业,打造能够培养疫情状态下市场急缺的康养旅游专门化人才的专业群;
旅游装备专业群可以申办融媒体技术与运营、冰雪设施运维与管理等专业,以培养专门的旅游技术人才。总之,依托区域旅游产业链,建设不同类别的旅游专业群,优化专业发展和建设环境,既能提升专业群的建设质量,又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旅游类专业群的课程内容设置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根据区域旅游产业不同时期的发展现状进行及时调整,构建一套动态的课程设置机制。首先,以走进旅游、服务旅游为原则,依照旅游岗位职业标准,调整和创新课程内容,使课程资源密切贴近旅游资源。例如,旅游管理专业群紧跟当前市场需求,开设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定制旅行产品策划、旅游产品数字营销、自驾游实务、房车营地运营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其次,根据学生岗位需求,将与岗位相关的导游资格证、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培训内容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中,学生根据专业方向和兴趣发展学习相应课程,这样既能实现院校办学的“岗课赛证”相融通,还能够有针对性地完成对学生岗位核心技能的培养。此外,还可以设置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构建“综合项目实训—创新创业实践—升学拓展课程”为主线的能力拓展课程包。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结合企业需求,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培养。

(三)遵循科学适用原则优化产教融合路径

旅游类专业群建设工作系统且复杂,高职院校应该立足长远发展,遵循系统化、全局化和科学化的原则,选择适宜的区域产业开展产教融合工作,以推动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其一,学校应该改进校企合作方式,尝试引企入校或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利用企业的行业前瞻性,制定符合产业发展新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将行业新规范、新技能引入到专业群课程体系中。同时,院校聘请行业和企业专业或一线技术人才到校任教,共同完成新的教学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其二,与产业链相关的旅游企业合作,共享共建实训资源,创设真实的企业运作环境和工作项目,将项目化教学改革应用于产学研用之中,以培养学生服务旅游全产业链所需的职业技能和岗位规范,进而形成校企育人的典型案例,提高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率。此外,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将旅游专业群建好,还必须重视与其他各专业的协同性与关联性,在关注本校特色专业群建设的同时,加强与其他院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更新专业群建设思路。

(四)树立“双师双能”标准优化创新师资队伍

作为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实施者,教师队伍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专业群建设水平的高低,只有具备现代化、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高水平讲授、精品课程的高水平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开发等一系列专业群建设工作。首先,从教师资格准入、聘用考核做起,树立鲜明的“双师双能”标准,以确保教师队伍质量,同时也保障教师的职业发展道路顺畅,以吸引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加入高职旅游教育的教师队伍。其次,改进传统教研室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双师”优势,组建复合型教师团队;
鼓励教师根据行业市场前沿进行模块化和项目化教学,针对自身擅长领域与企业导师共同完成不同教学模块的授课,实现错位能力互补和“双师双能”。最后,改进教师评价机制和办法,保证绩效奖励发放的公平性,将一线教师、专业骨干、优秀教师等评选奖励机制进行合理安排,保证实际工作者的切身利益,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猜你喜欢实训院校旅游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12期)2020-05-22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7年6期)2017-07-01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信息记录材料(2016年4期)2016-03-1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推荐访问:类专业 优化 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