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健康城市发展研究

时间:2023-08-18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徐 瑞,吴莉莉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当前,健康城市发展成为部分地区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向。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不仅要从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水平的角度进行布局,还要注重对产业结构、环境生态、就业发展等多个方面,做好深层次的研究分析,进一步基于健康城市发展建设的全面化推进,构建健康城市发展的新体系,使健康城市的发展能成为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定心丸。

(一)经济发展

健康城市发展需要从环境建设、社会治理、人口结构、产业资源及劳动力水平等多个方面做好科学评估,根据当地发展现状制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无疑是实现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健康城市发展并非建设享受型城市,而是要运用城市内部的可用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健康化水平,从提升劳动生产力、经济发展活力的层面,构建健康城市的发展体系。所以,健康城市发展仍然要以经济建设作为基础。例如,在健康城市发展的服务保障方面,应侧重于面向劳动人民及劳动主体提供服务保障支持,促使健康城市发展具备可持续特点。又如,在健康城市发展环境的建设方面,要将健康城市发展资源面向社会劳动主体、企业及政府机构进行倾斜,使健康城市发展夯实经济基础,保证健康城市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协同推进。另外,不同城市的发展历史、文化内容及民情风俗各不相同,健康城市发展应避免盲目地推进发展改革,而是要在分析未来各地区发展潜力、发展需求及发展目标的同时,再做好健康城市的发展规划。以此满足健康城市发展背景下的经济建设需求。

(二)公共服务

2020 年末,内蒙古在某城镇地区运用大数据中的逻辑数据模型,针对社情民意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政府公务员、企业职工及社区居民。调查周期为两周,共计获取调查数据8 116 份。其中,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水平、疾病控制与食品安全是当前最受关注的社会内容,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建设尤为关注。公共服务又分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及公共就业服务等多项内容。健康城市发展中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则需要将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主观感受,加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机制,通过细化公共服务内容、完善公共服务监督机制、强化公共服务措施管理落实及加强公共服务政策扶持等多种策略,提升健康城市的建设发展水平。例如,在基础医疗的服务保障方面,健康城市发展应将医疗服务系统优化、丰富医疗服务手段、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及提升公共依赖服务质量等,作为健康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进一步结合对疾病控制及提升生活水平两项基础需求的满足,实现健康城市发展的多元化推进。

(三)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包括安全保障、福利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就业保障等内容。健康城市发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发展及社会发展达到一定高度,方能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例如,在经济发展滞后及社会发展水平不足的地区开展健康城市发展建设,则相关保障措施的落实大概率流于形式,进而健康城市发展就会成为发展道路上空想主义的延伸。所以,健康城市的发展必须要在确保安全保障、福利保障及就业保障等稳步推进的前提下,方能针对健康城市的发展要求进行落实。否则,健康城市发展仍然仅能满足形式化的发展需求。另外,社会保障不仅关乎当地民生发展水平,同时,也影响部分健康城市发展理念的运用。譬如,健康城市发展需要将医疗服务及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作为重要基础。若该地区未能构建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则医疗服务保障难以成为建设健康城市的基石。久而久之,健康城市的发展势必出现发展结构失衡的问题。因此,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深化社会保障的服务改革,也是健康中国视域下健康城市发展的重要立足点。

(一)缺乏足够的发展资源供给

健康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城市的发展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环保服务体系建设等,直接影响健康城市的发展质量。从我国健康城市发展现状来看,大部分地区存在发展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的匮乏及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对于健康城市发展的多元化推进形成限制,人口外流及人力资源的流失,降低健康城市的发展水平。以致于部分地区的健康城市发展建设仅能依赖政策支持弥补人力资源缺口。该方式虽然能在短期内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但就长期化发展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隐患。二是物力资源的供给,要求政府机构能协调发展资源配置,将产业资源、教育资源、医疗服务资源面向健康城市发展进行腾挪,保证健康城市发展能形成多位一体的发展体系。但从发展现状来看,经济资源的匮乏,严重对部分地区健康城市发展形成限制,使健康城市建设无法实现系统化推进。

(二)健康城市发展政策落实困难

政府政策的支持是稳固健康城市发展的基石。健康城市的建设需要一段时间发展沉淀,通过推动健康城市发展的研究试点,选择适宜的方式、策略及政策措施,实现健康城市建设的一体化推进。然而,部分地区的健康城市发展,采用照搬其他地区成熟发展机制的策略进行布局。该方式能提升健康城市发展效率,有效实现短期内的发展成果转化,但就长期发展布局而言,容易对健康城市发展形成较大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负担,不利于对发展资源的有效整合。长此以往,健康城市发展政策的运用也将逐渐边缘化,政策的帮扶作用及激励作用将持续下降。因此,照搬其他地区成熟发展机制,固然能解决健康城市发展时效性不足问题,但对于相关政策落实造成负面影响,使健康城市发展难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充分发挥不同地区的核心优势。

(三)健康城市发展形态单一

健康城市的发展,不应单方面基于人的影响因素进行布局。而要从经济、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活动、产业建设及人民群众基础需求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部分地区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仅单方面注重对经济、医疗服务及社会发展水平进行提升,而忽视了文化因素、自然环境及生产活动对健康城市建设的影响。最终,促使部分地区健康城市的发展形成过于单一的发展形态。诸如此类的健康城市发展,不仅不具备可持续性,同时,也容易产生结构性的发展问题,降低健康城市的发展水平及发展潜力。此外,部分地区健康城市的发展,更多采用照本宣科的发展策略,在深化健康城市发展探索、挖掘健康城市发展资源、丰富健康城市发展内容及拓宽健康城市发展路径方面,未能加强基础资源投入。进而,使健康城市的发展产生滞后性问题,不利于健康城市发展的常态化推进[1]。

(一)优化健康中国视域下发展资源配置

优化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发展资源配置,将健康中国的发展理念,嵌入各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体系。从调整发展规划、放缓发展节奏、刺激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则能有效解决健康中国视域下各地区缺乏足够的发展资源供给的问题。调整发展规划,是指运用迂回发展思路,拓展健康城市的发展路径,将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增强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等内容,作为健康城市发展的评价依据,运用产业结构升级、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式,间接提升了健康城市发展水平,逐步开展健康城市发展理念的渗透,则能在降低发展资源消耗的前提下,科学地做好健康城市发展布局。放缓发展节奏,则要求各地区根据人口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控制健康城市的发展变量,改变急于求成的发展思想,使其适应新时期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及发展环境成为健康城市发展建设的第一要素,以此提升健康城市的发展水平。刺激经济增长,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同样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支持。刺激经济增长可以稳定健康城市发展基础,提升健康城市的发展潜力,使健康城市发展能成为驱动经济建设的内在动力。

(二)创新健康城市发展的特色机制及模式

根据本地区发展建设的特点、产业结构、社会形态等,综合性地做好健康城市的发展评估,分析健康城市的发展潜力、发展需求及发展目标,开发具有当地发展特色的机制及模式,确保相关发展政策的落实,能发挥健康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及激励作用,是新时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为此,各地区应深化对健康城市发展资源的整合,进一步从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保障、医疗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探索健康城市发展的新路径。譬如,针对信息化产业相对密集的地区,应侧重于将信息化技术应用转化为健康城市的发展优势,通过建立信息化医疗、公共管理服务互通,提升本地区社会服务、医疗服务运转效率。并针对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面向部分信息技术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使其能将部分技术资源应用于健康城市建设。创新健康城市发展特色机制的本质,是提升各地区健康城市的发展适应能力,有效帮助部分地区提升健康城市发展建设的潜力,使其能将自身的产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推手,以此满足健康城市建设发展的多方面需求。

(三)建立健康城市发展研究、评估体系

建立完善的发展研究与评估体系,有助于更好明确健康城市的发展方向,拓展健康城市的发展路径。为此,各地区应根据健康城市的发展要求,在现有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做好一定程度的内容延伸与拓展,在充分保持发展平衡的基础上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围绕人民群众的基础需求做好对发展策略的调整。例如,在制定阶段性发展规划方面,各地区应明确健康城市的发展优先级,将部分不具备发展优势的内容,作为后续健康城市发展的附加项,优先提升部分人民群众获得感较强及有效增加生活幸福感的健康服务项目。以此,通过明确以人民群众基础需求为载体的发展主线,不断细化健康城市发展分支,使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能持续做好对发展基础的强化。另外,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应侧重于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形式化问题,通过创新发展新思路、探索发展新路径及研究发展新策略等多种方式,提升健康城市的发展能力,使人民群众能在健康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感受到发展变化,将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感知力及发展感受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2]。

(四)完善健康城市发展社会保障及服务保障机制

完善社会保障与服务保障,是健康城市发展的科学策略。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及服务保障机制,主要是面向人力资源、医疗服务及福利保障提供支持。健康城市发展的社会保障服务保障,则需要从安全管理、服务管理、环境治理及法律制度等层面进行实践。例如,在安全管理方面,健康城市发展应将生命安全、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作为健康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层面,应做好对食品安全管理的系统化监控,通过法律制度的有效约束,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能力,进一步营造安全化的健康城市发展环境。完善健康城市发展的社会保障及服务保障不应停留于管理制度层面,要在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及管理政策等多个角度,做好对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使健康城市的发展能从多个维度做好科学布局,降低内部发展因素对于健康城市建设的影响。另外,健康城市发展对于社会保障及服务保障机制的完善,要考虑城市内部发展风险的控制,健康城市发展既不能搞特殊原则,也不能搞阶级主义,要基于脚踏实地的发展思想提升健康城市发展的内部凝聚力。从而,通过提升发展向心力、强化发展资源整合,使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充分发挥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优势。

(五)推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技术革命

将新兴技术及高精尖技术运用于健康城市发展建设,能提升健康城市发展建设的前瞻性,使健康城市建设发展充分保持先发优势,对提升健康城市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各地区应在引入外来技术的同时,推进本地区高精尖技术发展创新,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好深层次的技术探索,进一步根据健康城市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技术开发及技术研究使新兴技术及高精尖技术能在推进健康城市发展方面起到推进作用。技术革命是技术创新发展的缩影,将推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技术革命,主要目的是将前瞻技术作为城市建设的推动力,有效强化健康城市发展的技术优势,使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在技术发展的影响下不断推陈出新。另外,推进健康城市发展的技术革命,不应单方面依赖外部资源的供给,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本地区新兴技术产业建设,通过打造技术孵化基地及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为健康城市发展提供基础配套设施,解决部分健康城市发展存在的滞后性问题,切实从技术发展视角提升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水平[3]。

综上所述,健康中国视域下的健康城市发展必须立足于经济建设。明确经济建设的主体目标,逐渐面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进行拓展,使健康城市的发展建设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不断增强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发展水平。以此,构建良好的发展循环机制,提升健康城市发展潜力及发展动力,有效促动健康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及多元化推进。

猜你喜欢服务建设发展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推荐访问:视域 健康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