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时间:2023-08-18 11:00:02 来源:网友投稿

范成博

(大连财经学院 创新创业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时代的发展使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效果。这种发展趋势导致我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新问题不断涌现,大学生创业的困难也随之增加。但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杰出人才,使人才市场恢复活力[1]113。而当前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训制度还不完善,急需从供给侧改革的视角,重新确认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象,把握供给侧改革的变化趋势,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进行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供给效率。

类似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改革。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有待完善[2]117,教育资源配置有待平衡,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为了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调整高校的供需结构和供求关系,必须进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其本质是从教育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

在国内,应用型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作为供给方的应用型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缓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供求失衡矛盾,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大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的创业经历,才能具备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基础条件。大学生只有在专业基础知识充足、专业知识丰富的前提下才能以创新创业的形式与社会紧密联系并得到发展。

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来提升其对各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并引导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强化专业知识积累效果。从基础教学到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我国教育教学模式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有效途径已在国内多所重点应用型高校得到广泛开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能够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不断提升其自身素质和能力,同时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得以不断增强,为我国培养出一批适合社会发展需求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一)教学体系简单化

当前,在应用型高校中,“能力驱动”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即在课程与训练开始时,首先分析受教育者需要的能力,然后根据这些能力建立相应的能力模型,最后进行课程与训练的内容设计[3]134。但是,以“能力驱动”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创业教育必然会造成课程内容的趋同化、教学内容的平面化,从而导致高校教学体系简单化,在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兴趣特长等各领域都难以满足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政策体系单一化

目前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服务于校内,面向社会实践的创新创业活动较少,同时部分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未有效推进应用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工作,造成部分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较差。部分应用型高校还存在走过场现象,缺乏应有的人才培养责任感,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互动关系[4]16。

(三)评价指标片面化

现阶段,我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存在较大的距离。在应用型高校中,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片面化[5]1。部分应用型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资源不足、措施不多,造成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方案相对陈旧、内容缺乏引导性,无法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

(一)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

应用型高校的社会实践教学,核心是要通过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社会性和参与性,实践教学应突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能力训练及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6]99。其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应突出大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将对培养大学生对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参与实践探索能力起到重要作用。为此,应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应用型高校基础能力建设。

要根据新形势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立足应用型高校专业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用人需求,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引导师生加强学习理论知识,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知识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包括:理论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课程、项目实战课程等主修课程、选修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以服务社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知识更新和培养能力为重点、创业为导向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中,将创新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7]114。同时,应用型高校教师应该牵头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指导大学生独立完成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高质量的保障。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应用型高校教育工程,需要各级管理部门、企业和高校合力推进,协调各种专业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创新创业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和导向,以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为核心,并将其贯穿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构建高校、专业与企业协同运行的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才能实现协同育人能力的提升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政策体系

政策体系是落实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和基础保障。应用型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基本职业素养包括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活动不仅需要有足够规模的场地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要着力完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政策体系,包括创新创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环境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等,不断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水平、行业综合素质[8]22。同时,应用型高校还应根据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制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活动管理办法等具体管理制度。应用型高校还可以为每一位学生都配备一名创新创业实习指导教师,建立教师指导社会实践制度。通过创新创业教师指导社会实践的方式,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决策的意识和能力。

应用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推动大学生融入社会实践,促使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对应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推广,进而实现其社会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和课题内容,完善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为保证企业实践工作的有效开展,应用型高校需要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制定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通过政府的引导、支持和鼓励,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完善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通过政府主导将应用型高校校内创新创业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有效服务,吸引优秀大学生团队入驻并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同时,应用型高校还需要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共建”等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效平台和空间,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形成良性互动关系,助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打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全面评价,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考核评价。要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素质教育需求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并且对其进行全方位管理[9]39,具体包括课程时间安排、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评价等。依据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评价,制定以理论课程、实践课程为主的各类社会实践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多维度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应用型高校管理人员还需要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重点对大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并且以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创新创业人才评价。

应用型高校应始终坚持以教师+社会实践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形成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要将理论考核、专业知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价指标,综合实践考核结果作为社会实践评价指标。理论考核主要考核学习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教学效果,重点考核大学生是否掌握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是否能够适应课堂教学体系的要求、有无与专业知识相匹配的能力、与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课外知识积累能力[10]353。专业知识主要考核大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学习态度、掌握情况等。综合实践考核主要考核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成果完成情况以及综合素质。

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以教师+社会实践为主导、以考核为核心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评价理念,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应用型高校还需要建立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组员工作职责,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制定学生自主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细则、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细化准则等制度,明确应用型人才评价内容、方式等,为打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与时俱进,强化创新教育成果,突出高校的办学特点,深化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本文从理论上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核心的课程教学体系、完善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政策体系、打造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以充分利用应用型高校校内外的资源,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提高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

猜你喜欢应用型人才大学生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四川工商学院学术新视野(2020年1期)2020-07-24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17年6期)2017-11-09大学生之歌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供给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