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桥”培养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研究——以江苏省S校为例

时间:2023-08-18 19:05:02 来源:网友投稿

■ 朱 明,曹 姗

(1.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215325;
2.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与学科地位的不断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认同问题愈发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1-4]。传统旅游本科教育存在旅游人才需求的分层化与本科教育同质化、行业的专业化与本科“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行业的理实一体化要求与本科教育重理轻实三对矛盾关系[5],导致学生“不认可”“不想读”,企业“招不到”“留不住”的恶性循环出现。由此导致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专业评比关键指标偏低,严重影响专业建设质量。有学者指出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导致我国旅游教育培养水平低、社会认可度低的关键因素[6-7],学者们已就各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成效和优化方案进行比较和探讨,并开展了多种招生培养路径的有效探索[8-10]。教育“立交桥”培养模式与当前我国旅游业“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的复合型现代服务业、旅游类人才的市场需求有较强的契合性,针对该培养模式下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的调查显得尤为必要。

(一)案例概况

所选案例为江苏省本科独立学院S校,成立于1997年,母体系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双一流”共建高校,2005年改制为本科层次独立学院,改制前是母体学校的职业教育学院,有较长的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历史和丰富的中高职衔接尤其是专转本学生培养经验,目前办学方向锚定应用型本科。S校旅游管理专业自1998年开始招生,是该校创校初始专业,同时该校也是江苏省最早一批举办旅游专业的本科高校。S校旅游管理专业(含旅游管理与酒店管理两专业)除参加普通高考招生外,从2016年起开始探索差异化的“立交桥”人才培养模式,招收普通专转本(高考进入专科学习后转本,面向全国)学生、五年一贯制专转本(五年制专科后转本,主要面向江苏),并与江苏省另一所中职院校开展“3+4”中本贯通培养项目试点,招生专业类型较齐全、招生渠道多样;
目前每年招生规模稳定在330~350人,招生规模居江苏省前列,具有较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意义。

(二)量表开发与问卷设计

在收集阅览有关专业认同的文献基础上,主要借鉴白凯等[6]开发的旅游管理学科认同测量量表,根据师生访谈等前期预调查结果,结合该校实际办学情况,设计出涉及培养形式和内容、专业前途、学习状况、专业责任与自豪感、社会偏见、就业认知等方面的调查问题35项。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按照“非常不认同”“不认同”“一般”“认同”“非常认同”的对应关系(1-5)构建专业认同调查量表,测量顺序按混合受试法的原则乱序排列,由受调查学生根据调查问题进行勾选。此外还设计了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方向、招生渠道、生源地类型等相关统计特征指标,以及对专业培养模式的评价认知等开放式主观问题作为补充,形成调查问卷。

(三)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于2020年12月—2021年3月对该校旅游系旅游管理大类专业5个班级(2019级酒店普高班、旅游普高班、旅游“3+4”班、20级普通专转本班、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班)全体学生开展正式问卷调查,回收问卷共计328份,经甄别剔除无效问卷20份,保留有效问卷308份,有效率为91.23%。统计结构特征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受调查学生人口统计特征

(一)因子分析

首先 根据 Nunnally(1978)、Boonghee&Naveen(2001)等人的标准,对35个测项进行纯化。凡满足校正后测项与总体相关性小于0.4,且删除后Cronbach"s α系数增加的,以及旋转后因子载荷值小于0.4或两个因子上的载荷值都大于0.4的测项皆可删除。但若测项在两个因子的载荷值都大于0.4且删除后导致两个因子合并则须保留。经过五轮纯化测算,删除4个测项。接着对剩下的31个测项的总体信度进行检验,Cronbach"s α系数为0.923,说明数据整体效果良好。KMO值为0.921,Bartlett"s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01,表明测项评价的相关矩阵间显著存在公因子,适合做因子分析。从特征值和碎石图来看,存在6个成分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0.07%,主要成分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数据信息(见附表2)。

附表2 因子分析及因子命名

(二)因子命名

依据因子分析结果,对六个成分因子(维度)进行命名:第一个因子包括“我对本专业相关拓展知识很有兴趣”“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很重要”“我们专业知识的学习很有获得感”“我愿意消除别人对自己专业的误解”“专业学习中我逐渐形成了旅游服务意识”“我逐渐形成了从旅游学科看问题的视角”“我时常关注旅游行业的相关资讯”“我们专业的实习实训安排很合理”“家里人对我所学专业是理解和支持的”“我愿意向亲友推荐旅游类专业”10个测项,命名为“专业认知”;
第二个因子包括“我们的课程设置很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老师的授课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我们用的教材适合我们的学习需要”“我们的教学设备条件能够满足学习需要”“我很清楚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我们专业的学习很有挑战性”“旅游专业学生会大量就职于服务型企业”7个测项,命名为“专业培养”;
第三个因子包括“旅游专业将来很有机会获得高薪”“旅游专业本科毕业后就业前景很好”“大多数人觉得这个专业将来很有前途”“我坚信本专业将来一定让我有用武之地”4个测项,命名为“专业期望”;
第四个因子包括“假期我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即使条件允许我也不会换专业”“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我们长期工作于基层岗位”“我很清楚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我会按照专业学习要求和实习规范发展自己”5个测项,命名为“专业忠诚”;
第五个因子包含“我的专业学习主要是为了通过考试”“我选这个专业是为了拿到本科文凭”“我觉得考资格证书比专业学习更重要”3个测项,命名为“专业投机”;
第六个因子包括“社会上总认为这个专业只是做导游/服务员的”“外面很多人总是觉得旅游没什么好学的”2个测项,命名为“社会偏见”。

学生总体专业认同评价结果由六个成分维度的评价共同构成,但每个维度的贡献度和解释率都不同,因此需要计算权重,公式如下:

式中,P为权重值,Ei为每个维度因子的特征值,∑Ei表示各维度因子特征值之和。结果显示,“专业认知”“专业归属”“专业培养”“社会偏见”和“专业投机”五个成分维度的权重依次为61.998%、13.332%、9.325%、8.332%、7.013%。为便于比较,采用离差标准化方法(Min-max Normalization)对六个维度所包含的指标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将处理结果映射到[0,1]区间,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x为转换前的指标均值,y为处理后的指标数值,MinValue为该指标最小数值,MaxValue为该指标最大数值。

(一)总体认同特征分析

总评价值由六个维度的归一化值加权平均得出,为0.52192,显示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同度为52.192%,处于中等水平。六个因子维度中,对“专业认知”和“专业培养”两个维度的认同度超过总体评价,显示学生总体上对该校旅游专业目前的培养模式与效果的相对认可;
“专业期望”和“专业忠诚”两维度较低的认同度说明学生对自身在本行业未来发展持消极态度;
“专业投机”维度的认同度达到50.636%,接近总体认同水平,说明有相当部分学生有“混文凭”的想法,进一步印证了专业学习的消极态度;
“社会偏见”维度认同度最高(71.556%),说明整体社会环境对旅游专业仍存在根深蒂固的偏见,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有一定影响。

(二)分项统计特征分析

不同类型学生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从性别分组来看(见图1),男生和女生在专业认同水平和结构上都较为接近,男生的总体评价略高于女生的总体评价,在专业培养、专业认知和专业忠诚方面的认同度超过女生的相应认同度;
同时对专业投机维度的认可也高于女生的相应认同度,说明抱有功利心态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男生更多,也说明本专业对于相当部分男生来说并非首选。而更多女生对专业投机行为较不认可,对专业培养方式方法要求更高。结合附表1的统计特征指标来看,调查结果基本印证了旅游行业和专业普遍存在的“女多男少”“阴盛阳衰”等性别偏向问题。

图1 旅游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对比

从实习经历来看(图2),有专业实习或兼职经历的学生总体专业认同度低于无实习经历的学生的总体认同度,印证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9],说明当前社会上仍存在对酒店、旅游等服务行业根深蒂固的偏见,实习和兼职工作并未在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认同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相反,实习后学生在专业认知、专业培养、专业期望等维度上的评分显著降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职业前景悲观,甚至不愿在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该现象应引起高校、企业和行业的充分重视。

图2 旅游专业认同在实习经历上的对比

从生源地来看(见图3),江苏省内和沪浙鲁粤等东部省区的学生总体专业认同度较高(分别为54.34%、65.06%),中西部省区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显著偏低(42.27%、46.74%),与我国旅游服务业整体空间布局相符,反映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依赖性,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对旅游行业的包容度与认可度高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对旅游行业的包容度与认可度。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专业投机维度的认可度低于东部省区学生的相应认可度,说明他们更加珍视学习机会,对待专业学习和培养模式更加认真严谨。

图3 旅游专业认同在生源地上的对比

(三)“立交桥”培养模式下认同特征分析

从总体认同水平来看,旅游“3+4”、旅游普通专转本、五年一贯制专转本在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高,旅游和酒店普高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较低,由高到低排序为:旅游“3+4”(61.85%)、旅游普通专转本(55.35%)、五年一贯制专转本(54.21%)、酒店普高(48.59%)、旅游普高(46.60%)。可发现非普高三个班级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明显高于普高班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这与旅游专业强调实践应用的职业化属性密切相关。在各维度的具体分异情况需进一步分析探讨。

通过对比分析可见不同招生渠道在六个评价维度的认同结果上存在差异(见图4)。以总体认同情况为基准,旅游和酒店两个普高班在“专业认知”“专业培养”和“专业投机”维度上的认同明显偏低,说明普高班学生学习态度较端正,对专业学习有较高诉求,对目前的培养方式与学习氛围不满意;
对“专业期望”认同度低、但对“社会偏见”认同度高,说明他们受专业社会认可度低的影响,对本专业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较高期望。此结论可以被目前已毕业的普高班专业对口就业率偏低的现象印证。在“专业忠诚”方面,两者认同度皆偏低,体现出两个专业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对专业学习持有“权宜之计”的投机心态,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正向引导。

图4 旅游专业“立交桥”培养模式下认同特征

旅游“3+4”班为江苏省现代职教“中本贯通”试点项目招生班级,也是该校中职-本科-企业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创新的试点班级。由于专业介入早(中职)、专业熏陶时间长(比同年级普高班多3年)、专业转段要求高,使得学生不仅总体专业认同度最高,同时也在专业认知、专业培养、专业期望、专业忠诚等维度显著高于其他招生渠道。对“社会偏见”认同度高但对“专业投机”认同度低,说明“3+4”学生经过中职阶段的企业实习,对行业现状以及面临的社会偏见有较清醒的认识,对学习投机行为的不认可说明他们有着较为正向和积极的专业学习目标,学习动机较强。

普通专转本与五年一贯制专转本的总体专业认同度以及各维度的认同结构特征相似。随着近年来参加专转本考试的学生数量增加,考试难度提升,招生比例逐年降低,客观上起到了对生源的“过滤”和“选拔”作用,使得专转本学生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更强的学习动力。相较而言,普通专转本学生在“专业认知”维度的认可略高,说明专业基础相对较好;
但“专业培养”认可度略低,反映出对目前两个专转本班共用的培养方案不满意;
“专业期望”认可度相近,且水平较高(仅次于“3+4”班);
对“社会偏见”认同度较低,与这两个班学生多来自江苏省内及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生源地的社会氛围总体较开放,对旅游专业较理解有关;
两班学生在“专业投机”方面认同度都比较高(五年一贯制最高),反映出专业学习功利性动机较强。

(一)主要结论

通过案例实证研究,发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由专业认知、专业培养、专业期望、专业忠诚、专业投机、社会偏见六个维度构成,总体认同水平为52.192%。维度分析结果表明,社会认可度低、学生对自身专业发展期望不高、对专业学习抱有投机心态是导致旅游管理专业认同不高的主要影响因素。统计特征来看,女生数量占比超七成,男女生专业认同水平接近;
有本专业实习或兼职经历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低于无实习经历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专业实习实践质量有待提升;
生源为省内及东部经济发达省区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学生的专业认同度,表现出地区差异特征。

从“立交桥”培养模式看,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度由高到低呈现出“旅游‘3+4’、旅游普通专转本、五年一贯制专转本、酒店普高、旅游普高”的格局,非普通高考招生渠道学生的专业认同度显著高于普通高考招生生源的专业认同度。具体来看,旅游和酒店普高班学生对专业学习诉求较高,但受社会偏见影响较大,对专业发展感到迷茫、对专业学习持有“权宜之计”的投机心态;
旅游“3+4”班学生由于专业学习时间较长、转段要求高,使得他们的专业认同度最高、对行业认识较客观,且专业学习动机较积极;
专转本两班因入学过滤作用,学生学习目标和动力相对较强,对未来专业发展抱有一定期望,同时大部分学生因专科阶段为非旅游专业,也抱有较强的“多个选择”“混文凭”的功利性投机心态;
普通专转本相较五年制专转本学生基础更好,对当前两班共用培养方案不满意。

(二)启示建议

构建教育“立交桥”是应用型本科办学的大势所趋。2022年两会前夕,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马陆亭指出,“十四五”时期,“应用型高校要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建设好普职融通、产教融合等‘立交桥’。”旅游学科与专业有着较强的“理实一体”特征,与该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相吻合。通过案例调查可发现,拓展除普通高招外的多途径招生渠道、建设专业“立交桥”是提升旅游管理专业认同度的有效手段;
同时,构建科学合理、差异化、特色化的“立交桥”培养体系也是旅游专业精品化、品牌化发展的现实路径。

第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专业宣传,打造旅游管理专业吸引力。充分优化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增强专业挑战性和实用性;
丰富教学内容,明晰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结构的认知;
关注新生入学专业教育,塑造学生对专业良好的“第一印象”;
积极搭建平台,与优质企业合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
强化实习实践教育,对实习实践活动开展全程化、精细化、体系化指导,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获得感与成就感,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职业认知。

第二,明确各渠道生源特点,因材施教,制定差异化培养策略。如针对普高班学生,应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习挑战性为重点;
针对“3+4”中本贯通班学生,应以强化基础教育、树立优良学风、鼓励参与活动竞赛为重点;
针对普通专转本学生,应以加强专业认知教育、提升专业实践能力、优化培养方案为重点;
针对五年一贯制学生,应以加强专业基础理论、强化专业认知、增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重点。

第三,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学方式灵活化,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充实理实并重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注重年轻教师的发展与培养,增强专职教师的行业实践;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合理配备师资队伍,基于人才培养渠道和模式,在专业、职称、学历、实践经验、年龄等方面科学搭配组合;
提倡教师终身学习,不断丰富学识、紧跟时代,为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起到垂范表率作用。

第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营造对旅游专业的包容氛围。长期来看,需要规范旅游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正面宣传和引导,引导社会整体对旅游行业的客观理性认识;
中期来看,学校在招生时、培养期间需要针对学生家长开展积极宣传与沟通,争取学生家长对专业培养的理解与支持,对学生专业学习起到正向影响;
短期来看,学校应帮助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第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目标。赋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组建专业性较强的旅游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学习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创设制度条件激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旅游技能竞赛;
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升学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目标,激发学习动力;
“走出去、请进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或优秀从业者举办生动有趣的专业讲座、带领学生参观各类高级别旅游展会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树立远大目标理想。

猜你喜欢认同度立交桥维度立交桥下不宜锻炼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社会科学家(2021年4期)2021-09-13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赤水源(2018年6期)2018-12-0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1期)2017-01-21光的维度灯与照明(2016年4期)2016-06-05高考加分新政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当代教育论坛(2015年5期)2015-11-08人生三维度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北京20座下凹式立交桥汛前可蓄水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年5期)2013-03-11

推荐访问:江苏省 立交桥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