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时间:2023-08-19 08:3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凤伟 刘贺凯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连年攀升,但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没有和招生规模扩张同步提升,这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1]。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知识创新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推进完善研究生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业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已成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早在2005年,《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指出,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积极营造创新氛围,同时深化改革,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强化研究生创新培养,为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定的人才保障。十几年来,尽管大量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尤其是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缺乏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袁本涛、延建林通过大规模调查发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较差[2]。调查对象涉及在校研究生、研究生导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用人单位、省(区)学位办负责人等。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普遍对我国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够满意。其中,53%的研究生导师和47%的管理人员认为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一般”或者“差”,51%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自身创新能力为“一般”或者“差”;
30%的博士研究生导师、34%的在校博士研究生、31%的管理人员认为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一般”或者“差”;
68%的用人单位认为研究生(包括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一般”或者“差”。

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方面,论文的总体质量不高且创新性不足。据《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中,存在问题的学位论文分布在各学科门类,其中经济学、管理学的比例分别超过10%、9%。从2019年起,各省市加强了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抽检工作。2020年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全省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被抽检的1790篇学位论文中,144篇被评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率为8.04%。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在2020年硕士学位论文抽检中,被抽检的890篇硕士学位论文中有40篇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比例为4.5%。评议专家认为,创新性不足和研究深度不够是研究生学位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与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不足密切相关。从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公布的全国高校学校科技统计数据来看,虽然近年来参与各类研究与发展项目的研究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相对于庞大的在读研究生总量来看,参与比例并不高(见表1)。具体到科研项目(课题)的参与上,据《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读研究生中,有参加科研项目经历的学生占比为57.0%,没有参加过任何科研项目的学生占比为43.0%,参加过1项、2项、3项、4项及以上科研项目的学生分别占学生总量的30.4%、16.6%、5.5%和4.5%。总的来看,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课题)的比例较低[3]。

表1 全国高等学校参与研究与发展项目研究生人数

(一)OBE教育理念的内涵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简称OBE),又称需求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能力导向教育,由Spady等人于1981年提出,此后被Laurie Brady(1996)、Kerry J.Kennedy(2011)等学者广泛运用于初等和高等教育[4-5],目前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把成果导向教育视为主流的教育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来推动各个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美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为实施OBE教育理念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教育的培养质量,于是将OBE教育理念应用到了工程教育的全过程,并按照OBE理念重新制定了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我国自2013年起开始尝试把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入工程教育,经过几年来的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成果导向教育特别重视教育的最终成果,认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都要围绕最终的教学成果来规划和实施。成果导向教育遵循目标管理的原则,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决定学校应该达到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决定学员毕业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标准,再由毕业标准来确定学生的日常课程体系和学习训练过程,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OBE教育理念中的最终成果,指的是学生完成全部学习和培训过程之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素质和最大能力,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成果不是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简单累计或者多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值,而是学生完成了全部学习过程之后所达到的最终结果,是分阶段对学生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体现在学生毕业时的素质和能力上;
成果不只是学生知道和了解了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而是通过学习和训练全部内化到学生内心深处的过程经历和经验,主要体现在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上;
成果主要来自于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学生通过长期亲身体会和动手实践而习得的学习成果,能够融入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做事的方式方法中,会让学生终生受益。

(二)OBE教育理念的实施重点

OBE教育理念在实施中遵循“反向设计”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学习预期为导向,制定与完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成果评价体系,对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反向检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OBE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实现由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不断进行探索性学习,将知识课堂转变为学问课堂,将句号课堂转变为问号课堂。OBE教育理念在实施中要重点关注以下环节。

第一,清晰的教学过程是基础。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明确制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安排课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对教学方案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以达到所需要的教学效果。在OBE教育理念中,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或最终想要达到的学习效果,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第二,学校和教师做好支持和保障工作。在课程学习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习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和教师尽最大努力支持学生的实践需要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第三,学生制定较高的学习目标。研究发现,如果学生设定较高的学习目标,最终取得的学习效果也一般较好。OBE教育理念倡导学生在实现基本学习目标的同时,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发起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追求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从而实现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的转变。

第四,反向设计教学课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结构时,根据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实施,进而明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路径,保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成果为导向、以效果为目标,将最终学习效果的达成作为其教学重点,使这种“需求”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保证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近年来,OBE教育理念被引入我国,广泛应用到工程类、医学类研究生的培养中。国内一些学者对OBE教育理念的应用成效进行了研究,普遍认为OBE教育理念能够有效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创新能力。金鑫、田凌晖(2021)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从学生内在学习力和学术环境交互层面出发,有助于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6]。马萨日娜、仁庆考日乐(2021)等认为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的不断发展,应当将OBE教育理念融入一流学科建设,以培养成果为导向,提高研究生质量[7]。赵广慧、石健(2020)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我国研究生课程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出发,提出了在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等方面的改进路径[8]。薛文涛、王玉龙(2017)等以控制类专业的研究生为例,运用OBE教育理念构建了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9]。苏娇溶、马晓静(2021)也同样认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运用,对运用MOOC培养医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积极作用[10]。在工程类、医学类等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上,OBE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其创新能力,但缺少在OBE理念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应用研究[9-10]。本文结合国内外高校和相关专业的先进经验,基于OBE教育理念,对目前的经管类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优化,提出提升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总体实施方案(如图1)。

图1 基于OBE理念的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总体实施方案

(一)基于最终成果建立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第一,在开设好专业学位课的基础上,开设与创新有关的通识性课程,如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专业导论、管理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
第二,调整经管类研究生课程结构,在原有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专业实践平台课程,通过专业实践训练和素质拓展等课程对经管类研究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
第三,以工科为主的高校可依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开设特色实践课程平台,提高经管类研究生在工科领域的继续学习能力,进而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懂工业制造的“工管结合”的复合型高级人才。总的来说,以创新通识性课程、课程结构调整和特色实践课程平台的搭建,实现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实现OBE理念下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训练

基于OBE理念,在确定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目标时,应从社会和企业对经管类高层次人才创新能力的短期和长期需求出发,充分考虑经管类专业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毕业时应具备的创新能力与社会的需求相匹配。

首先,改革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挖掘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传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配角,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的目的性不强,只是被动地听,整个教学过程重视专业知识的讲授而忽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下,围绕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制定培养目标,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角色,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思考和表达观点。通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潜能。

其次,增强经管类研究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第一,充分利用高校校内实践平台。在经管类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高校利用财务处、科技处、会计软件实验室、国际贸易实验室、物流实训室、证券期货投资模拟实验室、市场调查实验室和行为科学研究室等校内软硬件资源,增加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训练的实践机会,提升研究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第二,高校与企业共同搭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的多边合作平台。经管类高层次人才的专业能力主要体现在对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系统解决方案的制定上,离不开专业知识、经验和创新性思维的积累,经管类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只有多接触现实、多观摩学习其他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才能深刻领会和运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因此,经管类研究生需要深入到由高校和企业等机构合作构建的实践平台中去学习和锻炼,切实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构建以课程目标完成度为依据的评价体系

有效的评价体系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基于OBE教育理念,通过改变以往传统的期末考核方式,建立以课程目标完成度为依据的评价体系,根据经管类研究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规律,将其最终的学习成果分解为可以评价的考核指标点,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多元化评价。该评价体系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导向,激发其创新兴趣,推进经管类研究生以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根据课程方案和教学方式的不同,以及企事业单位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定位来确定人才评价方案,建立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企业评价为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学生互评学习习惯与方法,企业评价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此外,还可以建立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期中期末考核、创新绩效考核为一体的定期考核制度。通过对各教学环节课程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与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案,引导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持续改进。

在OBE教育理念的视角下,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实践平台、课程体系、课程目标完成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还要在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和营造创新环境上下功夫,为经管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一)重视培养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前提。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以学习新知识为主,忽略了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研究生自身从事学术研究或实践运用的意愿不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较少关注学术和专业实践的前沿趋势,也就无从谈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此,从良好学习动机的培养、自我管理的注重和问题意识的增强三个方面,来培养经管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具体来说,在学习动机的培养上,学术型研究生要将自身专业和研究方向当作毕生追求,努力学好专业理论知识,提升科学研究能力,而非单纯为了提升学历或者暂缓就业;
应用型研究生要对相关学科领域的现实问题保持高度敏感,积极参与创新性实践项目,培养学科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自我管理方面,经管类研究生要有为学科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健康有益的生活兴趣,同时不盲目从众,主动参与科学研究或实践能力锻炼。在问题意识方面,经管类研究生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在“学与问”中发现问题,培养自身创新意识、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二)重视发挥导师的“传帮带”作用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2021年1月,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健全高校教师发展支持体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基于OBE理念,将经管类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对社会的贡献和公众的认可程度,作为评价导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以此来督促研究生导师提升自身创新能力,适应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此外,要建立一个多方协同的导师队伍,深化导师间的分工与合作,发挥各自所长,以教研互动来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导师的传帮带作用。对于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导师要组织带领学生积极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鼓励学生多了解现实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研究问题和研究方向,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对于经管类应用型研究生,要在各专业普遍推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校外导师由相关专业实践领域的专家构成,校内外导师都充分参与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尤其是要加强校外导师的实践引领作用。校外导师要指导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引路人。

(三)重视营造创新环境

所有的创新都面临着失败的风险,高校、研究机构乃至整个社会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为学术型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性项目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支持,依托科研项目来提升研究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意识。经管类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本身具有创新成果较难转化的问题,难以及时对创新性研究成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高校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创新成果要予以包容,提供试错机会,使其在探索与失败中不断成长,对于在短期内无法产生经济效益的创新项目,也要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研究生的创新性研究。其次,对于应用型研究生,积极引导参与创新性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将产生的创新成果与优秀学生评选、素质拓展学分、奖学金等激励政策挂钩,对于在“创青春”“互联网+”等创新创业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校可给予单项奖学金,以充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兴趣和创业主动性,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

猜你喜欢经管类导师成果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福建轻纺(2022年4期)2022-06-01验收成果小读者之友(2020年8期)2020-09-01工大成果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2期)2019-07-08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导师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期)2018-01-31“健康照明”成果聚焦照明工程学报(2017年6期)2018-01-10“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爱情导师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中国报道(2014年5期)2014-01-31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理念 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