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哈代《还乡》中女主角形象分析

时间:2023-08-19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于凤仪,张焕新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大连 116052)

游苔莎是坚定的反叛者,她的一生都在为逃离荒原作斗争,在那个时代下,游苔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勇于追求自己渴望的幸福。但是,作者对游苔莎又是有所批判的。游苔莎物质、不理智、缺乏实干精神,这也是造成了她最终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还乡》这部小说时至今日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就小说中女主人公游苔莎的人物性格与生活经历进行分析,并阐述几点自己的看法。

在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作品中,理想的女性主人公应该是对当时的社会习俗和道德标准无不顺从的。但是托马斯·哈代却反其道而行之,他敏锐地察觉到了那个时代下女性生存的艰难处境,他认可女性自身的情感与个性并且赞同女性拥有追求幸福与婚姻自由的权利。[1]托马斯·哈代的思想价值观在其诸多作品中都有所展现。在《还乡》这部小说中,游苔莎因为父母双亡流落荒原,而她本身对于爱情与物质生活都有着极大的渴望,因此荒原就是游苔莎最大的敌人。[2]她短暂的一生都在为逃离荒原而斗争,而荒原上的原住民却遵循着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进行生活,并没有对游苔莎的想法报以尊重,这就导致游苔莎与保守朴实的荒原居民格格不入,荒原居民对于闯入其中的游苔莎持一种蔑视厌恶的态度,在他们的心里游苔莎是一个女巫般的坏女人。游苔莎在荒原里处于边缘化状态,在这片土地找不到自我归属感,游苔莎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决定寻找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理想生活。[3]游苔莎渴望逃离荒原就是她反叛精神的最好体现。可以说,游苔莎所希望生活的温柔乡和自己所处的荒原有着莫大的差距,因此荒原滋养着游苔莎想要逃离,追求爱情与物质生活的内心。

生活环境并不指游苔莎所生活的荒原,她所接触到的人际关系也成为她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莽大一望无际的荒原是她的敌人,而弱小的游苔莎在荒原面前不值一提,但是她并没有示弱,而是将自己的逃离计划一步一步落实。一开始,游苔莎将希望寄托在韦狄身上。[4]但是当克林出现后,她立马调整计划,将希望又寄托在这位有权有势的巴黎贵客身上。游苔莎经过一系列的精心设计后,成功与克林结识并让克林深深爱上她,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游苔莎展现了她聪明机谨、沉着冷静的特质。为了制造与克林相识的机会,游苔莎女扮男装混入假面剧展现了她的大胆与智慧,她处于陌生环境,还能镇定自若地进行表演展现了她性格中的沉稳。在和克林结婚后,游苔莎度过了短暂的幸福生活,在得知克林无心返回巴黎后,游苔莎在内心经过了一系列的痛苦纠结后,她又将希望转移到了韦狄身上。她在大雨夜决心和韦狄私奔也是她不屈性格的体现。虽然在追求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游苔莎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但是她渴望幸福并且在追求幸福的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游苔莎短暂的一生都在和命运抗争,她为希望生为希望死,她是一个坚定的反叛者。[5]

在托马斯·哈代的笔下,游苔莎美丽聪明,她敢于向命运斗争,穷极一生都在为追求自由的幸福生活而抗争。但是与理想中的完美的个人英雄主义有所不同的是,托马斯·哈代笔下的游苔莎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她对爱情以及物质生活有着极大的渴求,她认为只有在巴黎那样的繁华都市才能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6]与其他作者对主人公欲望的刻画有所不同,哈代对游苔莎欲望的描写并没有利用身体写作的手法,而是展现了游苔莎对美好爱情与理想的物质生活的强烈渴求。游苔莎对于爱情有着极大的渴求,她认为没有炙热而真诚的爱情便无法生活。她对于爱情最大的欲望就是“被人爱到疯狂”,她认为热烈的爱情能消除生活中的阴霾,能够消解她内心的孤独与痛苦。她对爱情的渴望是纯粹的,只要能够获得热烈的爱情就行,甚至并不在意给予她爱情的对象是谁。在《还乡》中游苔莎内心深处最珍视的是“人的自然本能与自然情感”,这是她自我意识觉醒的思想基础。与荒原上的其他人有所不同,游苔莎注重自身情感的表达,不会刻意去压抑自己内心真正的情感。当她在荒原无法感受到幸福时,她毅然决然地决定逃离荒原。她向往巴黎,因为她认为在那个地方可以获得归属感与满足感。她不仅极具反叛意识,还具有大胆的计划与强大的执行力。[7]她先是成为韦狄的情人,后来又和克林结婚,与克林的婚姻结束后,她又爱上了韦狄并决定在大雨夜和他私奔。她对于爱情的渴望并不能用道德来界定,为了爱而爱。除此之外,游苔莎还对理想的物质生活有着极大的渴求。游苔莎本来生活在繁华的巴黎都市,由于父母双亡才流落到荒原。她喜欢繁华热闹的生活,而寂寥无聊的荒原肯定无法满足她内心的需求,于是她决定逃离荒原,回到她日思夜想的巴黎都市。可以说,游苔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是不择手段的。她最初将希望寄托在韦狄身上,希望韦狄能带她逃离荒原,逃回巴黎去。但是当从巴黎返乡的克林出现后,她又爱上了克林,她巧妙设计和克林的相识,费心和克林周旋,最终和克林结婚并度过了短暂的幸福婚姻生活。当她得知克林并没有返回巴黎的意愿后,她对克林失望了,最终又重新回到韦狄的怀抱,在大雨夜和韦狄私奔,最终溺水而亡造成了悲剧收尾。

托马斯·哈代在描写游苔莎对爱情与物质生活的欲望时,并没有把她塑造成一个爱慕虚荣的拜金女形象,而是想要通过游苔莎一系列的举动来展现她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位石破天惊的彻底的反叛者。在《黑夜女王》这一章节中,托马斯·哈代塑造了游苔莎的女神形象,志在必得的坚定与美貌机智并存的游苔莎就是黑夜中的女王,当黑夜来临时,一切都将在她的掌控下。在托马斯·哈代的笔下,游苔莎的人物形象是矛盾且真实的。她敢于向荒原反抗并一生都以逃离荒原为目标,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闪现着英雄主义的高光。但是游苔莎又不是完美的英雄主义,她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直接途径还是选择依附男人,希望男人能给予她爱情并带她回巴黎。小说结尾处,游苔莎选择在大雨夜和韦狄私奔,但是当她发现自己因依附韦狄而失去了独立,与自己内心渴望的自由、热烈相违背时,她难过至极,最终选择溺死。可以说,游苔莎的悲剧结尾是全篇小说浓墨重彩的一笔,女主人公游苔莎在这里自我意识彻底觉醒,她所追求的独立和自由是纯粹而热烈的,她不想再依附任何人,她后悔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违背了自己的初心,所以选择用死亡来冲刷自己灵魂的罪恶。[8]

托马斯·哈代笔下的游苔莎是拥有欲望的,他对游苔莎欲望的刻画,是游苔莎与威塞克斯冲突的展现。尽管托马斯·哈代肯定游苔莎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叛精神,但是在小说结尾处仍以游苔莎溺死的情节悲剧收场,这也展现了托马斯·哈代对于威塞克斯坚忍、保守生活的认可与肯定。游苔莎是偶然闯入荒原的外来者,她与质朴保守的荒原居民格格不入,居民也把她看做是女巫之类的坏女人。游苔莎与荒原居民意识形态的冲突与矛盾为全篇小说奠定了悲剧的基调。

小说中游苔莎和朵荪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在这种对比下游苔莎颠覆男性意识的独立女性的反叛形象也更加鲜明。[9]朵荪是荒原的模范女性,她朴实保守,顺应传统规范,是被荒原居民所接纳所喜爱的。她没有强烈的欲望,安于荒原的平淡生活。而游苔莎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她讨厌顺应命运。当她在荒原被边缘化,无法感受到归属感与幸福感后,她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奋起反抗,去勇敢追求内心所渴望的热烈爱情与理想生活。游苔莎是自由的、反叛的。在没有阅读小说结尾时,或许会对游苔莎的自由精神有所质疑,她为了回到巴黎而选择依附不同的男人,这并不是真正的独立,也不是彻底的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阅读完小说结尾后,这种质疑就彻底消除了。小说结尾处,为了回到巴黎,游苔莎决定在大雨夜和韦狄私奔,但是在私奔途中,她意识到自己因依附韦狄而失去了独立,于是愤然选择溺死。悲剧收场也表明了游苔莎追求的自由与独立都是纯粹的,她最渴望的还是“自然的本能与自然的情感”,甚至愿意为这付出生命。游苔莎短暂的一生都在为追求热烈爱情与理想生活而斗争,巴黎是她心中的伊甸园,她认为在那里她能够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她一生都在追求自然的本能与自然情感。[10]游苔莎从不囿于传统,她果敢坚定,既然无法在荒原获得幸福,那就换个能够幸福的地方去生活吧。她所追求的是如此简单纯粹的美好,也是穷极一生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勇敢追求幸福是游苔莎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但是追求热烈爱情与理想生活好像成为她生活的全部内容,她认为爱情与幸福是至上的。在小说中,托马斯·哈代将游苔莎的热烈爱情与理想生活融为一体。游苔莎最初寄希望于韦狄,韦狄家境富裕,是荒原中最有希望带她去巴黎的人选。韦狄身上承载了游苔莎的爱情与希望,在挑选带她离开荒原的人选时,游苔莎理智谨慎,而在和韦狄陷入纠缠后,游苔莎就失去了她的理智与道德。游苔莎自身对于爱情与理想生活的渴望也是她的梦魇,决定了她在追求爱情与幸福中的非理性与不道德。

游苔莎为了逃离荒原,她先是委身韦狄,甘愿成为韦狄的情妇,只因他是整个荒原最有可能带她回到巴黎的人。游苔莎是不理智的,她清楚地知道韦狄并不是本分之人,但是当爱情与希望涌上心头时,游苔莎也无法挣脱。后来她又遇到克林,她又马上转换了爱情对象,她设计了一系列与克林相识的机会并最终步入婚姻殿堂。而当克林明确表达了自己不想再回到巴黎的想法后,游苔莎又开始动摇了,她又投入了韦狄的怀抱,选择在大雨夜和韦狄私奔。

游苔莎对于爱情是动摇多变的,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所说的“游苔莎是一尊利己的、独自享乐的,具有凡人所有的七情六欲的异教女神”。游苔莎向往繁华而奢靡的生活,但是她对追求这种生活的方式所需要的自制力没有任何概念。游苔莎是善变的,她甚至在面对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比如,她面对韦狄时,展现出她的无情与多变,当出现更优秀的男人时会抛弃韦狄,当在克林那里得不到希望时,又会回到韦狄的身边。而游苔莎面对有思想有智慧的克林时,她表现得轻率与冷酷,她甚至没有基本的道德意识,她就是一尊利己的享乐的掺杂着七情六欲的异教女神。游苔莎敢于反叛自己所处的环境并且勇敢追求心中的幸福是她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但是在追求幸福过程中采取了不道德不理性的手段并不是值得赞颂的,游苔莎也因此葬送了生命。游苔莎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她给自己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生活状态,她渴望热烈的爱情与物质的生活,但是并没有想过使用正当的、合情合理的手段去获得这样的生活。游苔莎在逃离荒原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她生活在朴实保守的荒原,几乎没有和巴黎都市的人打过交道,她没有生活经验,在出逃时并未想过要为经济方面做准备,只是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钱甚至不够做一次长途旅行。游苔莎的反叛失败并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就是因为她出逃荒原的计划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到现实因素。她可以依靠韦狄、克林之类的男人逃离荒原回到巴黎,但是这种依附男人的逃离是一种失败的逃离。[11]

小说结尾处,游苔莎也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以悲剧收场。游苔莎婚前依赖祖父,婚后依赖丈夫生存,游苔莎的理想主义导致她依附男人去实现梦想,最终以悲剧收场。[12]但是,作为评论者的读者并不能用完全批判的角度去审视游苔莎,而是要将她的人物形象进行一分为二的解读,将她的人物形象放置到故事中进行评价与分析。

《还乡》这一悲剧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是托马斯·哈代笔下最为坚定的反叛者。她内心渴望的“自然的本能与自然的情感”为她彻底的反叛奠定了思想基础,她希望得到热烈的爱情与理想的物质生活,并且穷极一生去追求这份渴望,甚至是不择手段、采用不道德的手段去达成目的也造就了游苔莎的悲剧。游苔莎身上的反叛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她好逸恶劳、贪图享乐又是值得批判的。《还乡》这部小说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克林哈代荒原哈代诗歌的民谣艺术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1期)2022-11-21荒原童话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44期)2021-01-11关于《红楼梦》《荒原》神话叙事的比较研究红楼梦学刊(2020年5期)2020-02-06烫不死的细菌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9年5期)2019-07-14老鼠克林求学记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8期)2017-08-09新年快乐语文世界(小学版)(2017年1期)2017-03-15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校园英语·下旬(2016年5期)2016-06-07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Tragedy of Tess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5期)2016-05-14不倒的陀螺儿童故事画报·发现号趣味百科(2015年6期)2015-08-17The Tragical Cause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卷宗(2015年6期)2015-06-29

推荐访问:托马斯 哈代 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