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泓
摘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美术的乡土教育资源,来充实和完善当地的美术教学,同时将美术教育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空间中,让学生更加关注本土生活,了解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关注传统文化艺术,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了解家乡,感受到美在身边,形成自觉保护乡土文化,保护身边的美术资源的意识,也使当地的乡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是当前美术发展的需要,也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乡土 民族文化 小学教育 服饰 装饰
小学教材教法上对美术的作用阐述: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活动,通过欣赏可以使人们对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解和创造能力,同时也逐步形成感受美、鉴赏美、评价美得能力。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充分挖掘美术的乡土教育资源,来充实和完善当地的美术教学,同时将美术教育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生活空间中,让学生更加关注本土生活,了解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关注传统文化艺术,让学生树立民族意识,了解家乡,感受到美在身边,也使当地的乡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既是当前美术发展的需要,也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利用当地资源开展乡土美术课程发展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博大精深的土家文化就是一部经典的民族教材。开发使用好这部教材既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的素质的发展和完善就是一个人类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改造的过程,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中介环节,通过这个中介,使人类个体从接受人类文化遗产的发展到创新新文化,人的素质正是沿着这样的历史过程不断得到改造、提升和完善的。生活在灿烂厚重的传统文化下的民族儿童,既是传统文化的承受者,又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民族文化进校园,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素质,传承到青少年一代,使他们能成为具有鉴别和创造先进文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价值共识,显现了学校文化的先进性和教育性。
广南县城区二小在学校教育中加入地方民族元素。
比如广南县特有的铜鼓文化,它和本地民族的联系、 形制、纹饰和铸造方式上特点,铜鼓上的纹饰、 铜鼓的分类、分期、断代等知识的教授,对古今铜鼓花纹、冶炼、铸造及作用功能让学生进行学习及动手制作。把相关知识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和感受身边独特的美。
二、乡土美术教学自身发展与成长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园内外艺术活动。”结合乡土美术资源,学校的美术教育能开发出丰富多样的课程形式与活动内容,如将乡土美术中的文物古迹用于欣赏教学中,地方民族生活用品用于手工制作教学中,尝试用各种材料、形式和方法制作相关的美术作品,充分开发与运用本地方民族服饰艺术文化,丰富当地美术资源,弥补国家课程资源之不足,在实践层面上为美术教育走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特色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比如本地方壮族苗族的服饰、银饰等等。
服装上的图案,纹样,衣服领口、衣角、袖口、鞋子、围腰、背带处的花纹刺绣,头帕的形状。
服装的形状,颜色。
身上的首饰,首饰的特点、花纹及佩戴。
让学生收集,绘画,创作
每一样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民间传说,挖掘与整合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以学校教育为载体传承与弘扬,逐步彰显民族教育特色,形成良好社会发展态式。用民族文化渲染校园。校园是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物都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广南县城区二小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成立民族美术工作室,举行各种展览。让全校师生感受与领悟本地方民族璀璨多姿的民族文化。把理想教育与民族教育相结合,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更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感
校内开展家乡文化节活动:讲讲有哪些民族节日,节日里都有什么活动,有哪些传统手工艺品;举行家乡文化的图片展等。比如对三月三、接皇姑和对山歌等等广南县最具特色的民族节日的了解;又比如水车、织布机等等生活用品的认识及制作。
尹少淳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美术教育“要从美术学科的基础性要求出发,选择那些对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技能作为教材的基础知识点,将它们与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课题形式结合起来。本地民族美术课程是一种可内外互补的教育形式,它让上课的内容和下课后回到生活中的内容十分贴近。也就是学了可以用,在生活中教会我们学习。通过对学生的本地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在了解地方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等等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推进民俗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提升地方民俗文化的创新力
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民俗文化课程,并实践到地方民俗文化事项中去,使他们了解家乡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认识自己所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仅对家乡的情感会油然而生,而且能大大提高其参与家乡社会建设和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创新。现在有不少地方民俗文化后继乏人,急需培养传人。在中小学开展这样的课程,有相应的课外兴趣学习小组,就能从小培养某些孩子对某些民俗事项的兴趣和特长,从而为培养地方民俗文化的传人,培养地方民俗文化活动的关注者、参与者,奠定较为广阔的人才基础。这正是提升地方民俗文化的创新力所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2、译著《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3、《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4、《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5、《美术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6、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
7、胡晓珮:《根深蒂固——儿童美术与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民族文化服饰乡土江澜新潮金山(2022年1期)2022-02-16猜朝代读者(2018年23期)2018-11-20乡土分外妖娆做人与处世(2016年23期)2017-01-21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年9期)2016-11-07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Wearing History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6年6期)2016-01-10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最后的炊烟清明(1999年1期)199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