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人才培养与地方非遗传承相结合的实践探析

时间:2023-08-19 17: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如何有效利用新技术将非遗传承融入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中,既是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探索,又是高职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具体实践,对推动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湘西具有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而独特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给探索非遗文化融入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资源,有利于开拓非遗传承与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双向共赢的新局面。

关键词: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非遗;传承;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在湘西非遗文化视域下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与创意产业的互动性研究”(19C1800)阶段性研究成果。

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完美结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是文化创意的主要手段。通过这种“市场导向”,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也应运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创意产业中民族文化元素的涌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而市场对具有民族文化创意能力的人才需求也在急遽上升。湘西地区也不例外。湘西少数民族文化创意元素,尤其是当地非遗文化,如苗族服饰、土家建筑等,更是深受文化创意人士的青睐,这就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具体表现。高职院校为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市场人才需求,很多都开设了相关专业或课程,而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

一、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与非遗传承相结合的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必须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在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媒体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领域中,湘西非遗共有10大类3200项,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与湘西非遗文化的深度融合,能催生满足人民生活的文化业态,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产生社会经济、产业联动、知识传播效应,这对社会经济合理持续的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学,是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中投顾问《2019-2023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预测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指出,2015年国内数字创意产业同比增长13.8%,产业规模同比增长22.9%,仅占我国GDP的0.7%,这足以说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以及市场对人才的大量需求。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以创造力为核心的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的行业,而数字媒体技术综合了各种先进的技术和艺术手段,超越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体现。将湘西非遗文化各种元素转化为数字媒体创作素材,形成文化创意作品,并将其运用到高职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中,从而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形成一种非遗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深度融合、相辅相成的发展模式,使其作品能够更直观地再现湘西非遗文化中服饰、建筑、音乐等各方面细节,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所以,研究如何利用高职数字媒体专业培养具备民族文化创意人才来满足市场需求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

培养与本土非遗传承相结合的特色实践

(一)湘西非遗文化与数字媒体课程结合的具体方式

湘西有着神奇的山水风光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保留了很多少数民族独有的民间文化艺术。我们将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题材资源引入到课程教学中,有效充实了课程教学资源。

1.将湘西非遗文化融入到“美术基础”及“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室可以将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古建筑、苗画、蜡染、刺绣、挑花、剪纸、雕刻等素材作为教学模型。“美术基础”是数字媒体专业一年级开设的课程,是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必修课程。在教学时,开辟了新的教学方法,即带领学生到古城对古建筑物、古式家具进行素描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此外,在讲授“色彩与设计”课程时,引入了地方非遗中的苗画、蜡染、挑花、剪纸技艺,提取地方非遗作品中的色彩元素作为色彩模型并进行重新构图,将现代设计元素与地方非遗元素相结合,从而碰撞出靓丽的火花。“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还引入了文化创意的教学理念。如制作“凤凰古城宣传海报”时,首先在课堂上结合本地地理位置和乡土资源,根据平面设计结构构思原理,将所需的元素从素材图片中选取出来;然后再对图片中要求制作的元素进行绘制和编辑,对设计文案进行文字处理,整个创作过程饱含着图形表现手法和文化创意理念,将非遗文化元素很好地运用了到“凤凰古城宣传海报”中。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提取,不要忘记对蝴蝶、花、鸟等图案文化元素的寓意讲解,还要指导学生进行非遗图案的设计、文创衍生品外观设计等,这样,不仅使大学生的作品有了创新的图案设计,实现了对非遗文化的再现和创新,也扩大了非遗的传播范围和途径,有效地為非遗的传承增砖加瓦。

2.将湘西非遗文化融入到“剧本创作”“动画设计”“动态图形设计”“交互设计基础”课程中。湘西有着独特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湘西民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可作为“剧本创作”课程的创作素材。可以要求学生将少数民族独特的习俗、建筑、服饰、民间音乐、鼓舞等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完成一部具有非遗文化的短片剧本。比如学生利用FLASH制作了《乾州古城十里古街》短片,运用3DSMAX以潕溪书院讲堂、文昌阁为题材建模、绘制动画场景,使用Mugeda平台制作非遗宣传等。尤其是“苗家小阿妹”动画中融入了地方非遗文化元素,体现出了苗寨的山清水秀、鲜花盛开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案例活动中生成知识、领悟知识,把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及苗族文化融入到教学之中,达到知情合一、素技并重,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将非遗文化引入课堂,学生对湘西非遗文化特质有了深入理解,创作出了很多好的动画剧本和作品。

3.将湘西非遗文化融入到“短视频拍摄与制作”“非线性编辑”“数字声音处理”课程中。学生可以将非遗文化故事作为素材和设计理念,对视频进行转场效果、调色、叠加、剪辑、抠像、添加背景音乐、2D和3D合成动画、高效渲染、添加字幕、制作字幕特技、制作片头片尾等,提升非遗短片的观赏效果,提高学生的视频、音频处理能力和影视项目的剪接能力,为今后走上剪辑师、摄影师等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二)湘西非遗文化融入校媒联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019年以来,我院计算机系启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对计算机系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先后与多家媒体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搭建校媒合作基地、产教融合平台基地,与本地电视台成为校企合作伙伴,为非遗微视频节目制作提供了方向。例如数字媒体教师实践参与了“凤凰纸扎”“苗族鼓舞”“苗族挑花”等非遗微视频节目采制,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湘西民族技艺与专业建设融为一体,探索构建更加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湘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学徒制实践性教学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与学校的职业教育相融合,形成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学校教师和“非遗”项目匠人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此举推广与拓宽了传播非遗文化的范围,提升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神秘苗乡》《翠翠》等作品就是湘西非遗文化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具体体现。

(四)湘西非遗文化融入数字媒体教研工作室

当前处于融媒体环境下,人人皆是自媒体,网络直播和短视频迅猛发展,产业跨界融合已成趋势,这使得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受到冲击。在这种情境下,我们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搭建了应用型数字媒体教研工作室,主要从事非遗文化的创作和传播等工作,并将部分订单交给工作室的师生来完成。如民族传统节日“六月六”“指尖上的湘西”等比赛活动,便将宣传、拍摄的部分工作交给学生完成,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每学期我们还有计划地聘请大师来校授课和进行专业指导,既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提供了帮助,也有利于提升工作室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更好地接受了传统文化。这种教育方法既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创新,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五)湘西非遗文化精粹融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项目

把“双创”项目融入本土非遗精粹与当代新兴元素,开掘出更多更好更熟悉的教学资源,如土家织锦图案、湘西苗绣、凿花剪纸、鼓舞、挑花、蜡染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新运用,尤其是微视频、动画短片的创作,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贴近生活,能够更好地宣扬民族的精神内涵及文化形象,增强地方产业联动性,拓宽新市场,促进金融产业、旅游产业、餐饮产业等持续健康发展。地方高职院校要把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把握机遇,随时关注区域内媒体融合的趋向。湘西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山势磅礴、民情淳朴,吊脚楼依山傍水,歌舞传递文明,更有吸引人的土特产。伴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将会带动旅游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的发展,具有地方民族文化内涵的独特性文创产品将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湘西非遗文化与“双创”项目的融合将推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产业与教学结合会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这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六)湘西非遗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中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说:“历史的用处就是对当前有所帮助。”湘西位于湖南省西部武陵山区,传承苗族和土家族文化遗产,独具地域魅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富含民俗意蕴,课程思政元素十分丰富。高职院校尝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将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将职业能力、文化传承、工匠精神等有机地融合到课程设计当中,挖掘具有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鲜活案例素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促使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及人文素质,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己任,树立更加完善的审美观和人生观,让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成为数字媒体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手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三、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

与本土非遗传承相结合的效果

为了将本土非遗文化引入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教育,2019年以来,我校加大了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合作力度,先后与多家媒体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搭建了校媒合作基地、产教融合平台基地。开掘出了身边熟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并在教学活动中制作成感情真实的动画短片和微视频,培养了学生的非遗情怀,使他们逐渐成为能写剧本、善长制作、会拍摄、精策划的应用型数字媒体人才,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出路。2021年4月,数字媒体专业师生与电视台联合拍摄的“读懂中国”微视频《传承苗绣,针线系情》,获得省一等奖。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融入本土非遗精粹与当代新兴元素大赛中,成绩斐然。经两年多的“借古开今”式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良好,创新了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思路,挖掘出了新的教学资源,给新时代湘西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强劲动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保护和传承湘西非遗文化的种子在高职学子的心中生根。

高职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与本土非遗传承相结合,抓住了非遗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创作出了既具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满足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同时,也突显出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推动了本土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创新型特色人才培养,是保护和弘扬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实践探索。湘西民族職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自觉利用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真正做到了既为一域争光又为全局添彩。

参考文献:

[1]鲁丽彬.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与地方新兴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J].电子世界,2016(15):19,22.

[2]丁文华.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在 BIRTV2017主题报告会上的演讲[J].现代电视技术,2017(9):26-28.

[3]沈迪修.非遗文化与动漫艺术设计教学相融合的探索——以苏州民间美术为例[J].传媒论坛,2018(12):16-17.

[4]苏江,黄文萍,郭琳.非遗视域下打造东莞特色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实践研究——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简衫工作室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72-373.

[5]张英香,向晓华,李健辉,邓自中.数字媒体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维互动[J].中国宽带,2021(4):174-175.

作者简介:张英香,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非遗传承实践“非遗”走进高校青年与社会(2016年17期)2016-10-25官渡古镇“非遗”联展青年与社会(2016年17期)2016-10-25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商(2016年27期)2016-10-17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探析 相结合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