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蕾蕾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不再满足于基础字词的传授,而是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针对阅读、思考以及表达这三个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即将“读思达”教学法引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如何将其全面贯彻于语文教学,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以下几点进行简要分析。
“读思达”教学法是指语文学习中阅读、思考和表达的过程,它们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只有经过以上步骤的学习,才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吸收与理解,这同样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读思达”教学法没有恰当地实施,无法发挥其真正价值。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单一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的,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但是在现阶段部分语文课堂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往往是将本课重点字词写在黑板上,先示范读音,而后带领大家朗读,通过机械的反复练习夯实学生对基础内容的记忆。这样枯燥乏味的环节很难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导致班级学习氛围低沉,久而久之,极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抗拒的心理。且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在阅读课中多是让学生自行朗读,而后回答问题。并没有给出正确的学习思路,一味地依赖考试大纲制定的教学策略,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二)课堂缺少互动
部分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课堂中单方面地进行知识灌输,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数教师没有意识到互动的重要性,仍旧采用原始的教学手段,导致班级学习氛围沉闷,课堂效果得不到保障。教学过程中,全程由教师一人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直接将其记录在笔记本中,导致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被固有的思想束缚住,无法有效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且,教学过程没有互动,全程由教师一人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学生会认为所有事情都有教师解决,自己在遇到困难时的第一反应也是寻求帮助,而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将其解决,因此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互动模式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使学生减少对教师的惧怕,形成氛围良好的班集体,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在教师启发性问题的引导下,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有效培养逻辑思维。
(三)教学理念陈旧
小学语文课堂中多数教师还是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展开教学,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科目,教材中包括众多经典的诗歌、小说,以及文言文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艺术瑰宝。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以及运用规律,形成个人的言语经验,并且能将其正确地运用在交流沟通中。同样,在学习时更要帮助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的鉴赏,进一步感受思想的魅力,从而体验作者表达的情感,培养审美情操。教师过于陈旧的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语言技巧的培训以及审美能力的锻炼,何谈书面表达的提升。
二、“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整合学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创设阅读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因年齡特点,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的,且经常用“是否有趣”作为判断标准,决定对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辅助手段加入课堂活动的设计中,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方,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大家展示图片、音频、录像等信息,创设丰富的场景,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除了互联网能提供的帮助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也要精心准备,思考利用哪种方式导入课程,如何讲述故事,设置怎样的引导性问题等,这样才能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主旨,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大自然的声音》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运用“看画找比”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妙;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模仿声音等手段,感受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在课件中展示动画:金鱼用尾巴在拨水,麻雀在树上唱歌;小狗在忙着啃骨头,两只公鸡在园子的角落里打架等。通过观看这些,总能听到一些声音,其实声音是无处不在的,片段中有风声、水声、动物的声音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正是因为平日没有用心聆听,因此失去了很多乐趣。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专注于课堂内容,更是利用创设的情境带领大家深入体会课文主题,潜移默化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传授诵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阅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文章中收获不同的情感体验,以此丰富自身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不仅仅是指在诵读时带入足够充沛的情感,而是针对语气、停顿、语调、节奏以及重音等方面展开引导。教师通过亲自朗读或是使用多媒体播放音频等方式给学生做出示范作用,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诵读方法。同时要注意,在传授完相关技巧后,教师也要给每个人练习的机会,可以是单独展示,也可以是与同桌合作朗读,教师负责提供多种途径供学生展示,以此强化其学习自信心,使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豪感。教师也可以展示一篇全新的文章,让学生判断其中的感情色彩、字词重音以及语气强弱,经过不断练习与演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品质。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秋晚的江上》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文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泛读,圈出本节课的生字词,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包括“归巢、斜阳、芦苇、红颜、驮着”等,将正确的读音标注在课本中。其次,进行小组互读课文,大家互相帮忙指正,要注意技巧的使用,一个“驮”字突出了鸟儿的厌倦,在朗读时不可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而是略显疲惫的态度;“妆、红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芦苇人格化,读到这里时要用俏皮的口吻进行描述。组内每个人都要进行练习,保证大家都积极地参与活动,经过投票选出最优秀的成员,作为小组代表为全班同学和教师进行诵读。最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大家播放课文原音,听听最标准的朗读中运用了哪些技巧和感情,对比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教师从传授诵读方法的角度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全新的阅读认知。
(二)优化思想引导,强化逻辑思维
1.设计思考问题
阅读是个性化学习的一种方式,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组织大家进行交流互动,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历练中形成阅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思考问题,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拉近二者的距离,更是在不断思考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面对全新的文本内容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和体验,这时教师应及时地设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考途径,以此顺利进入深度解析环节。小学生因身心发育正处于成长期,对待很多事物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因此需要教师用问题的方式逐渐引导其进行阅读情境,以此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教学目标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加上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帮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结束后和同桌提出来展开讨论,看看有没有新收获。而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课文哪个部分最能表现雨来是个小英雄”,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展开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保证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结束后派出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如巧妙地帮助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意志坚强,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坚贞不屈等。教师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让大家深刻体会到雨来的英雄本色,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在具体的思考过程中不断开动大脑,以此强化思维能力。
2.组织讨论活动
小学生因活泼好动的天性,在课中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经常容易出现溜号、搞小动作、和同桌窃窃私语等行为。教师切忌不可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他们,避免损害其自尊心,但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他们的特性在活动中得到发挥,即合作学习。学生多数情况下也是喜欢集体阅读的,因为不仅有人陪伴学习,还能分享快乐,更能在阅读的同时展开多重交流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想法不统一时,要引导学生勇于质疑,这样可以将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对学生思维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可以设计辩论话题,让学生自愿选择支持的观点,与同伴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从而形成崭新的学习模式,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意见不同怎么办》一课中,教学目标是学会和别人协商事情,准确把握他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做到以理服人;陈述观点时语言简洁明了,有理有据。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他人意见不统一的状况,这是每个人的立场不同、关注点不同造成的。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教师可以突出辩论题目“春节期间是否应该燃放烟花爆竹”,首先让班级学生举手表明态度,赞成的划分为一组,不赞成的划分为反方,二者展开辩论。其次要注意,教师在其中不要过多干预,而是让学生自行提出论点,要求语气平和,发表讲话时言语精炼。最后经过一番讨论,大部分学生都达成了共识,但依旧会存在分歧,而教师也只需要对辩论情况进行总结,不给出是非判断。
(三)创新读写训练,锻炼语言表达
1.布设仿写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阅读和思考这两方面,写作训练也是常见的一种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仿写、续写、改写等方法加以练习,或为学生布置一些网络阅读任务,以此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表达能力。其中,仿写是读写训练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主题展开仿写操作,不是单纯地模仿文中的语言,而是借鉴它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如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提示,方便学生找准时机进行仿写。这不等同于写作文,仿写时主题立意都是明确的,我们只需要对其中内容加以修改即可,这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价值。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慈母情深》一课中,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段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比如,文中的重点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该句同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两种方式,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母亲的工作状态:疲惫、辛劳。讲解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亲自动笔,描述出自己和家人发生过的感人事迹,帮助学生找到仿写的操作要领,促进练习的顺利展开。但是要注意,仿写不是一味地模仿,而是要在其中加入自己的特色,使文章具有个性和观赏价值。教师通过布置仿写任务,培养了学生的创作意识,从而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
2.组织网络交互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以便捷的方式和丰富的资料吸引着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读写训练环节适当地布置一些电子作业,以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阅读认知,更是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北京的春节》一课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老北京都有哪些春節习俗,进而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习惯。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任务,让大家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春节都有哪些活动,将其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整理好带到课堂中,下节课时给学生展示的机会。学生在课后可以去网上搜索包饺子、放鞭炮、贴春联等活动的图片,并将其打印出来,回到课中与互相借鉴参考,看看有哪些习俗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以此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教育目的。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体现在整合学习内容、优化思维引导以及创新读写训练这三大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邱瑞玲)
猜你喜欢读思达语文教师“读思达”教学法的数学学科实践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2020年2期)2020-04-09浅谈“读思达”教学法之思与行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1期)2020-01-11营造“六和”数学课堂 彰显“读思达”魅力新课程·中旬(2019年10期)2019-12-30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探究考试周刊(2019年99期)2019-02-03秋天在哪里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我的语文书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09年11期)2009-12-07语文知识连连看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语文妙脆角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2009年5期)2009-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