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心理育人作为新形势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被纳入了“十育人”体系。正确解读心理育人以及剖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模式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心理”与“育人”两者之间存在内在逻辑关系,应通过“心理”教育实现“育人”目标,通过“育人”实践促进“心理”发展,将两者高度统一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并在更深的层面真正实现学生的心理与人格健康的发展 。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与育人的辩证关系,应在高职院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一、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目标定位不准确
当下大多数高职院校未能正确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以及高效开展心理健康课对学生长远发展的影响,普遍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辅助学科,不直接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情况。因此高职教育评价体系指标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只占极小份额。另一方面,在整体心理健康教学目标上,也存在定位偏差。一般心理问题具有内隐性,大部分心理问题都不会立即表现出明显的行为特征,所以对高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确认的过程通常需要投入和消耗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常常投入与产出无法形成正比,由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容易被视为一项负担性工作。
因此,大部分高职院校通常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投向已出现心理问题的部分高职大学生,减少了对高职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投入。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81%的在校同学都能意识到其重要性,且有明确的目标需求,但实际对心理健康内容的了解仍存在模糊的情况。在这样的综合偏差的目标定位之下,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很难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难以达到广泛高效的教学效果,高职生也对心理健康缺乏清晰认识,制约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课程内容及形式单一
调查目标学校的心理健康課设置,存在针对性不足、课时不足、缺乏连续性等问题。大班授课,开展书本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主动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教学评价方式更注重结果,缺乏过程性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价值和教学效果难以体现。当问及学校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有多大作用时,有44.6%表示心理课有一定作用,认为很有作用的仅占34%。当问及对何种心理活动及讲座感兴趣时,团体心理活动、心理健康班会、心理社团、主题讲座等多种活动都受到学生的支持,说明单一的宣讲式的心理健康课无法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
(三)师资能力结构及管理体系不完善
1、教师综合能力素养待提升。一是研究对象学校的心理课教师虽都已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但在实际授课和组织心理活动实践以及进行具体心理辅导时,仍存在对心理知识理论和知识把握不到位的情况,缺乏知识理论更新和对心理疗法操作指导的学习,知识储备不足。
2、管理体制需完善。学校目前缺乏清晰明确的管理体系,缺乏结构化的管理框架,管理和运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在校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统一安排。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与教学业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未能形成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辅导的合力。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完善不是靠单一部门或授课老师就能独立完成的,需成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分工与职责内容,从而才能更好的凝聚学校各部门的力量,共同制定、推进落实心理教学和心理辅导。
二、加强髙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站位,形成正确的心理育人教育观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但亦应以立德树人为总目标,促进心理育人全面发展。心理育人不应仅仅局限于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着眼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从心理教育向“育人”过渡。在运用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调整消极情绪解决心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引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理性处理现实问题,提升自我认同。其次,要从心理教育向德育教育过渡。通过心理育人发挥在人生价值方面的引导作用,发挥其在育人中的思想信念的导向价值和道德人格的塑造价值,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全人格。
在思想教育、专业教学、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心理需求,将心理教育融入高职院校育人的大格局。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完善课堂教学、学生活动和学生管理等直接面对学生的方式逐渐渗透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辅助学生自己能够逐渐树立正确客观的自我认知,从而客观正确的评价和对待自己的心理情况和情绪波动,正视自身心理健康问题,解决问题,接纳自己。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营造包容开放的校园氛围,打造积极乐观的生活环境,无论教师和同学都能做到用客观和包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心理不足和问题。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自觉地避免用“有色眼镜”放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除学生和学校的认知观念很重要外,高职大学生家长和家庭同样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定期面向学生家长组织心理健康活动,普及相关心理健康知识,教授一些心理健康常用技巧帮助家长用更专业、更易接受的方式去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从而与高职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此外,还可以研究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在与家长间的沟通交流中积累好的经验做法;辅导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家长正确对待处于青春期的高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疾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难仅由高职院校独立完成,更多的还需高职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从而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结合,保持学校、家长、社会的有效沟通,共同促进高职大学生心理教育。
(二)提高思想定位,完善教学队伍
如何有效增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能力,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成效。具体可以从几个方面理解,一是增加专职教师数量,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转变以兼职教师为主的现状,逐步形成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模式。二是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多种培训形式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理论修养、教育能力、实践操作和科研能力。制定鼓励政策引导等方式不断强化教师的自学积极性,鼓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掌握新技能、新手段。此外,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邀请心理学资深人士通过经验交流、专题讲座等形式,针对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等兼任教师等不同类型的教师队伍,设计不同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辅导能力水平。同时,我们也应该鼓励心理健康教师和有条件的辅导员走出校园,主动到心理咨询诊疗机构或相关医院心理科室兼职实践,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真实咨询案例,融合课本知识增加讲课素材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
心理育人队伍的能力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与社会认识、价值理解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理教师要打破固有的心理学专业思想,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的价值认识,学习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框架开展心理育人工作。综合分析社会发展趋势、现实压力、学生个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准确把握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思想意识形态等。坚持习近平新時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向,对价值认识、道德判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进而提升心理教育和“育人”能力的融合,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的心理育人总目标。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课及相关活动的质量和数量是对他们最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那么如何提升课程质量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方面,根据调研数据及学校现状,我们应该统筹规划,逐步增加心理健康课的课时安排。根据不同学科学生心理特征,以及不同生源和学制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设计,按时按需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课。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的具体教育中,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能便于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更直观的知识获得效果。我们可以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例如结合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等教学理念。同时可结合开展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等,让学生在课外完成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例如定期举行心理讲座,开设心理社团,主题班会等,让有情绪问题及困惑、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同学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的效果。于此同时,为不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特点,心理辅导老师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如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的校内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等进行辅助教学,可按课程进度定期推送相关优质学习资源,结合热点事件和话题进行线上互动,及时纾解学生心理问题等。同时重视建设和完善心理咨询室,为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线下心理辅导,拓宽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反馈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许国彬.高校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6.
[2] 叶春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文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题研究组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之探索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4]唐家林,李柞山&张小燕. 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管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12,20(7):1105-1108. [5]王清宣.对高职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6):93-94.
[6]徐长江.高职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12(26):75-79.
[7]陈扬.浅析关于高校心理咨询的几个理论问题[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8]缴润凯,刘立立,王华. (2012).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中国心理学会.
[9] 陈智行.高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实践探索[J].江西教育科研,2007,(4).
[10] 张建平.加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11] 李桂花.关于高校思政教学方式微探[J].安徽文学,2012(8).
[12] 李艳.高职大学生拖延心理的现状调查及调试方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16) .
猜你喜欢育人心理健康心理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心理小测试阅读(快乐英语高年级)(2020年3期)2020-07-16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6期)2019-05-28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0期)2019-05-28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1期)2018-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