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迪
摘 要:为契合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新的育人使命,安徽财经大学以“新经管”战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业经济学课程因具有实践导向性特征,是应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满堂灌”的课堂难以实现“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将PBL教学理念应用于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在此背景下对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运用PBL理念重塑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并付诸教学实践,结果证实:PBL教学能够显著提升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中国问题”导向型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但是,在产业经济学课程中实施PBL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平衡学生异质性、协调有限课时量、升级教师知识结构以及开发优质案例资源等。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
PBL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6-0139-05
伴随新时代国家层面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换,就业市场对经济管理类专门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全新要求。为响应新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安徽财经大学提出“新经管”战略,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重要的二级学科,相比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理论课程,具有显著的应用性和实践导向性特征,是培养高层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安徽财经大学将其设置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二年级必修课程。然而,目前产业经济学教学尚存诸多不足,一是教学模式“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自主思考[1];
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学科体系内在联系,难以启发学生跨学科思维[2];
三是教学资源过于理论且滞后,与我国产业发展实际联系不足,难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当前实际问题[1]。
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提升“新经管”战略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已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作出了有益探索。如李侠、李会和周泽炯利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3-4],徐洁香和刑孝兵开展“赛课合一”课堂[5],杨晓妹和王有兴设计“阶梯式”课程设置[6],目的均是为更好地融合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训。以上研究为转变传统意义上“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提出了有益的见解,但是对于培养问题导向、跨学科思维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方面的探讨仍不足。
为此,本文围绕“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以PBL理念改革产业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重构其教学内容、丰富其教学资源,并探讨PBL教学对于培养“中国问题”导向型跨学科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价值与现实挑战。
一、PBL教学的内涵
PBL全称为“Problem Based Learning”,顾名思义,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具体要求教师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带领学生围绕某一真实的、复杂的、多场景的专题或案例进行问题的提出和讨论,进而组织学生针对问题涉及的相关学科知识展开自主学习,最终使学生能够根据所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实现知识的内化[7]。
(一)PBL教学的基本特征
1. 以问题为导向。PBL教学要求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活动,因此其核心是“问题”,而优秀的案例(即问题)是PBL教学的基础。北京大学PBL教学中心指出,一个成功的案例必须具备5个“R”,即Revealing(揭示性),Refreshing(趣味性),Relevant(相关性),Reassuring(确定性),Realistic(真实性)。
2. 以学生为中心。PBL教学重新定义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关系。在PBL教学中,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项目合作者和研究者。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组织者、资源提供者和咨询专家。此时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而是恰到好处地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协助学生就问题展开自主学习,解答学生疑惑,把握课堂时间等。
3. 以多学科为纽带。PBL教学强调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学习,而问题解决所需要的学科知识必然是多元的。在PBL教学中,学生需要基于“问题”查阅大量资料、学习相关学科理论、掌握有关技能,再围绕“问题”重组这些知识碎片,形成以“问题”为圆心的多学科知识体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二)PBL教学的关键步骤
PBL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教学“预习-听课-复习-考试”的四段式流程,而是至少包括八个关键步骤:一是共同学习不熟悉的术语;
二是讨论界定拟解决的“问题”;
三是通过头脑风暴,初步提出“问题”可能的假设或解释;
四是重新结构化“问题”,找出尝试解决“问题”时会遇到的障碍,即缺失的知识或技能;
五是围绕解决“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
六是搜集资料、信息等开展个人学习;
七是在集体内共享个人掌握的信息和学习成果;
八是展开讨论并最终提出“问题”解决的结果。由此可见,在PBL教学框架下,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一个由“合”(集体学习)到“分”(个人学习)再到“合”(集体讨论)的结构,个人的学习不再只为其个体服务,而是服务于整个集体对“问题”的解决过程。
二、产业经济学PBL課堂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前期准备
在进行产业经济学PBL课堂教学前,需要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流程、考核机制等进行设计,以确保PBL课堂能够顺利开展。具体来说:
1. 教学目标的框定。教学目标是教学完成后要达到的标准,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引。就产业经济学PBL课堂来说,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思政目标几个方面,以做到理论教学融合专业实训,学科知识联系经济实际,培养学生以“主人翁”意识理解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历程与现状。
2. 教学内容的梳理。教学内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教材本位”,PBL课堂是“问题本位”。为产业经济学PBL课堂的顺利开展,需要对教材各章节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程内容进行逻辑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模块切分,以更好地契合课堂拟提出或解决的“问题”。
3. 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资源是教学内容的具象化体现,就产业经济学PBL课堂来说,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与各模块教学内容相关度高且能够反映我国当前产业经济发展实际的案例或资料,为紧密结合理论与实践,引入现实经济素材的来源可以是以下几种:企业或产业实践案例;
转型时期中国经济政策文件;
国家部委或省市等各级别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选题指南等。
4. 教学流程的设计。教学流程是运用教学资源落实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与传统课堂“教师-学生”的单向知识传输过程不同,PBL课堂的知识传动更为多向、交互与复杂。在产业经济学PBL教学流程设计时要注意构建“教师与学生双主体”框架,由教师和学生交替主导课堂,从而推进知识沿着“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老师-学生”的多维路径实现传输与内化。
5. 考核机制的重构。考核机制是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量化。基于产业经济学PBL课堂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考核机制应突破传统课堂“考勤+作业+测验”的固有模式,补充对学生问题意识、跨学科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考核,以使考核目标与“新经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二)课堂教学
下文以产业政策教学模块为例,阐述产业经济学PBL课堂的教学过程。PBL教学强调使学生在接近实际的情景下进行学习,以真实项目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信心和兴趣。本教学模块在综合考量知识点匹配度和思政教育价值的基础上,选取《2021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指南》中“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这一课题作为PBL教学的“问题”。整个PBL课堂教学包括七个环节,即拆解问题、个人学习、目标框定、分组任务、小组汇报、分组研究、复盘讨论。如图1所示,从参与主体的转换来看,这一PBL教学过程表现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导的交替并行和双向互动,以及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的齐头并进。
具体来说,在“拆解问题”环节,由教师带领学生就“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研究”这一规划项目的题目进行问题拆解,得出诸如战略性产业、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发展等关键术语,由教师提出基础知识型问题,比如“什么是新兴产业?什么是战略性产业?什么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的模式有哪些?其发展演化的机制是什么?影响因素有哪些?”等等。在“个人学习”环节,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基础知识型问题回顾相关章节的内容,共同学习不熟悉的术语。在“目标框定”环节,由教师主导,框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并分解任务,提出启发思考型问题,由学生根据其兴趣领取任务问题并自行查阅资料以解答。在“分组任务”环节,教师只负责协调各小组人数比例、组织讨论、提供资源查找渠道及必要的帮助,而由学生作为主导者参与问题的解决。在“小组汇报”环节,各小组汇报其领取的启发思考型问题的解决情况,由教师整合信息,再次确定整个课题任务的方向,并启发学生从已经掌握的资料中进一步提出问题。比如,有学生提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哪?合芜蚌自由贸易区内三个城市的功能定位是怎样的?”等现实思考型问题,就很好地体现了问题意识和现实思考能力,在班级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继而,在“分组研究”环节,由学生就自行提出的问题进行自我解答。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主要职责是教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及科学的研究方法,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答现实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在“复盘讨论”环节,由教师主导,带领班级回顾整个PBL学习过程,复盘PBL教学期间提出的所有问题及解决的路径,与学生探讨问题解决的思路、理论学习的意义、科学研究的价值等,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对本专业价值的认同和继续深入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启发学生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及正确的科学研究观。
可见,“问题”是贯穿整个PBL教学设计的主线。从问题的层次性来看,问题的难度设计既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背景和知识水平,以上PBL教学过程通过从基础知识型问题到启发思考型问题、再到现实思考型问题的逐层深化,逐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从问题研究者的角色转换来看,以上PBL教学过程从“教师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到“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最终达到“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解决”的效果,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理论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然而然完成对知识点的内化与深化,最终形成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闭环。
(三)课后延伸
课后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两次课堂教学之间如“承上启下”般的联结。产业经济学PBL教学的课后延伸设计考虑了四大功能:一是巩固复习课堂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
二是发现学生存在疑问的知识点并解答;
三是延伸课堂所学,深化理解;
四是评价课堂教学活动,以作为下一次课堂教学设计的参考。为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发课后延伸模块。(1)知识地图模块。接续PBL课堂教学最后的复盘环节,围绕PBL案例汇编相关知识点地图,以清晰的脉络和直观的呈现梳理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巩固复习知识点;
(2)答疑模块。学生可以发布帖子就存疑问题提问,学生和老师均可解答,教师可从学生提问帖与回复帖中发现学生个性或共性的薄弱环节,及时给予解答;
(3)拓展阅读模块。基于课堂教学重点理论和知识,推荐相关的经典文献、前沿文献、其他学科文献等拓展阅读资料,以前沿科研成果深化教材知识体系;
(4)社会调研模块。围绕课堂教学重点,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产业经济热点现象和难点问题,设计相关社会调研专题,引导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开展社会调研活动;
(5)教学评价与反馈模块。产业经济学的PBL教学很难形成统一模式,为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需要在每次PBL课堂结束后,通过师生互评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三、产业经济学PBL教学改革的实践结果与现实挑战
(一)实践结果
通过安徽财经大学产業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实践,发现在契合“新经管”战略人才培养目标方面,PBL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首先,PBL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围绕产业经济实际“问题”运用理论加以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探索并形成其研究、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论,树立专业自信和学科认同。其次,PBL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创新思维。产业经济学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密切,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等多个国民经济部门,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财政学、经济法等多门学科都有所交叉,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为解决问题必然要跨学科学习,融合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能够得到锻炼。再次,PBL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复合型应用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的被动角色,PBL教学促使学生提高参与意识并努力转换角色,从注重倾听转变为加强沟通交流,从关注个人学习能力转变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从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转变为结合理论理解国家产业发展现实与政策,在这样的转换下,能够发展出学生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坚定制度自信、关注中国问题的复合应用型经济管理类高级专门人才。
综上,PBL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新经管”人才培养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但在实践中也不难发现,在产业经济学课程中实施PBL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二)现实挑战
1. 平衡学生异质性的挑战。为了解学生对PBL教学的认可度、接受度以及适应性,本研究对接受过本模型教学的85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PBL教学在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巩固知识掌握、拓展跨学科思维、加强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团队协作、增进师生交流等方面的认可程度,以及对PBL教学涉及的案例讨论、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资料搜集、分组研究、小组汇报各教学环节的难度感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PBL教学各个维度的认可度均较高,但对各个教学环节的适应性表现出异质性。32.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的案例较难理解,30.4%的学生认为难以就案例提出问题,33.8%的学生认为独立学习相关知识较难,25.7%的学生认为搜集资料较难,18.6%的学生认为分组研究较难,19.7%的学生认为小组汇报较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推进PBL教学的各个环节时能细心辨别出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并给予差异化指导,在小组分配时注意平衡组员能力结构,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监管手段避免组内“搭便车”现象。
2. 协调有限课时量的挑战。虽然PBL教学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理论应用能力、跨学科思维等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充分的教学时间。不管是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搜集,还是解决方案的讨论,都需要花费不少时间,而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课时量是有限的,通常只有36课时或54课时,而与之对应的是繁重的教学任务。如何协调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PBL教学的效率是教师面临的又一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宏观把控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逻辑重构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先以传统课堂的形式讲授基本知识,再通过PBL课堂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对课堂讲授的知识进行回顾和认知深化,形成每个教学模块完整的学习回路。同时,教师要合理协调课堂进度和课后任务,将部分PBL任务,如自主学习相关学科知识、搜集资料等交由学生课下完成,以提高PBL课堂的教学效率。
3. 升级教师知能结构的挑战。PBL课堂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流程更为复杂,教师需要就“问题”引导、启发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学习。在这样的场景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把握本学科知识体系,也要对相关学科的内在联系清晰认知,能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给出有效指导。也要求教师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具有更主动的作为,能够围绕“新经管”课程建设目标设计案例围读、分组讨论、问题推演、成果汇报、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评价PBL教师不再是看其能否讲好一堂课,而是看其能否很好地设计并组织一堂课,与学生共同参与,并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创新思维等。这无疑是对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挑战,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PBL教学改革能顺利推进的关键。
4. 开发优质案例资源的挑战。优质案例是PBL教学的关键,其难度和质量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以及教学流程能否顺利推进。由于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发源自西方,且教材编著具有时滞性,因此目前教材中所举案例多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主,即使涉及我国案例,也大多是历史事件,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21世纪初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治理政策等。因此,开发切合新时代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实际且适合本科生PBL教学的案例资源以弥补教材缺失,是产业经济学课程PBL教学改革的另一大挑战,关系到能否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师开发PBL案例资源时需综合考虑:案例主旨与教学内容的匹配度,案例难度与学生理论基础的适应度,案例内容与我国产业发展实际的关联度。
参考文献:
[1] 崔娜,陈芳. 《产业经济学》混合式“金课”建设与探索[J]. 时代经贸,2021,18(04):123-125.
[2] 李梅.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业经济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2):147-149.
[3] 李侠,李会. “新经管”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究[J]. 对外经贸,2019(07):138-140.
[4] 周泽炯. 经济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新经管”战略背景[J].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03):108-112.
[5] 徐洁香,邢孝兵. “新经管”背景下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分析[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37(05):207-210.
[6] 杨晓妹,王有兴. 新经管背景下学科竞赛与专业实训“阶梯式”融合模式研究[J]. 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05):106-110.
[7] 马廷魁. 新文科背景下“PBL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传播学概论》课程为例[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1(04):63-66.
(薦稿人:邢孝兵,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产业经济学PBL教学教学改革从产业经济学视角看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5期)2017-02-05信息经济下的产业变革与产业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年12期)2017-01-05东盟留学生应用PBL教学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探讨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PBL教学模式在认知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时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