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俊儒高乐杨妍(1.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2.电子科技大学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力资源部,四川成都 61171;
.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上海 20027;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陕西西安 710072)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素质层次较高的部分。人才工作就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人力资源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服务社会某领域的发展,使人力资源变为人才资源,使低层次人才资源变为高层次人才资源的过程。①叶忠海:《人才学基本理论及应用》,《中国人才》2007年第1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5页。党管人才原则凝聚了习近平人才观、中国共产党百年人才思想、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以及人力资源理论等智慧结晶,是中国特色人才理论的实践路径与工作思路。③马健永:《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甘肃理论学刊》2021年第3期。从习近平人才观来看,党管人才原则将促进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发挥制度优势,引领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来看,党管人才原则符合实现人才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基本价值取向;
从人力资源理论来看,党管人才原则有助于为人才资源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制度环境。
党管人才原则一直是党和国家开展人才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管人才已成为中国特色人才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高校智力资源集中,具有资源基数大、层次丰富、开发路径多等显著特点。同时,高校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在育才、引才、聚才、用才中需体现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新时代高校践行党管人才原则,需要厘清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的内在逻辑,明确组织部门的职能定位,探索组织部门更好履行人才工作职能的合理方案和有效路径,加速释放“人才红利”。
本文梳理党管人才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高校在坚持以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呈现新时代高校以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改革的新探索———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本文选取了国内5所代表性高校,分别是Z高校(华东地区C9高校)、R高校(华北地区双一流A类高校)、W高校(华中地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G高校(华南地区地方高校)、X高校(西南地区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本文对这5所高校的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和机制建设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其与践行党管人才原则的契合程度或偏差程度,探讨人才资源开发共性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工作体系。
在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将人才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管人才政策进行了开创性的制度探索与实践探索,积极实施以军事人才为重点的人才选拔战略、以教育培训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战略、以实现人才强军为目标的人才发展战略。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人才队伍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历史起点,开启了一条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党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之路。“党管人才”思想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管人才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①谭劲松、赵大亮:《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艰辛探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第1期。毛泽东同志提出,知识分子应与工农群众相结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注重在实际作战中锻炼人才。中共中央在1939年发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明确提出对知识分子的正确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各地区和军队都要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参加工作。②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160页。这一时期的党管人才政策,在全党、全军确立了任人唯贤、人尽其才的人才选用理念,充实了工农联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管人才思想
为了解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一系列“党管人才”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毛泽东同志对人才标准、人才发展、人才价值提出创造性的新见解:在人才标准方面,要确保“又红又专”;
在人才发展方面,强调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
在人才价值方面,提出工人阶级中的技术干部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作用。③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09页。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历史时期的党管人才政策的实质就是按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等吸引各个领域的优秀知识分子,把他们选拔任命为各级干部,并通过有效的管理、监督、培养和引导,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这一政策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党管人才思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与体力劳动者只是分工不同,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④俞静媛:《浅谈邓小平的干部人才思想》,《学术交流》1999年第3期。党在干部选任中坚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一大批具有高等学历和较高政治觉悟的知识分子进入各级各类领导班子。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人才观,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认为“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⑤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11页。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将人才发展理念系统化,提出科学人才观。①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下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年,第530页。2002年年底,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党管人才”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将党管人才原则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使人才工作正式成为组织工作“三驾马车”之一。中国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了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管人才的原则、理论和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在内的大人才观,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2012年和2016年,中央两次印发文件,对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切实担负起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责任进行强调,系统规定了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等。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人民日报》,2012年9月27日。③《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发〔2016〕9号)。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首次将“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纳入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着力点之一。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归纳为“八个坚持”,这一理念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才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将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制度化,将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职责概括为“7个抓”:抓战略、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保障、抓服务、抓安全,强调将人才政策落地、人才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项目推进、人才环境优化等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绩考核重要内容。
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把干部、党员、人才都纳入后继有人的范畴,强调必须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④《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6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对人才问题认识上的飞跃。以党管人才原则抓好人才工作,推动中国经济、科技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是践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落脚点。
(一)以“党管人才”原则推进高校人才体制改革的现实背景
高校是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队”。持续完善高校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是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思想的直接体现,是将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与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相结合的实践表达。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提出,高等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放在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党〔2017〕40号)提出,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方向。《教育部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人〔2020〕15号)指出,高校党委要成立工作专班,加强对人才政治素质、师德师风、学术观点、廉洁自律、现实表现等的全面把关;
要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对人才的联系服务。
高校人才主要包括教师、学生两个群体。教师中的人才,主要是指学术水平较高或有特别专长的教师;
学生中的人才,主要是指创新能力较强的未来劳动者。从逻辑上讲,高校人才工作也应是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和学生培养工作的一部分。高校人才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必须充分发挥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领导权,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此,教育部党组不断强化高校党委用人主体责任,要求各高校党委成立由党委常委和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小组运行机制、议事规则、协调机制,合理划分组织、人事、教师工作、学生工作等部门的人才工作职责,压实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责任,形成校院上下衔接、层层落实的工作系统。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才工作,既是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重要部署,又是把握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人才工作方面的细化方向。高校人才工作本身就同时具备党务工作和行政工作的特征。①《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快直属高校高层次人才发展的指导意见》(教党〔2017〕40号)。确保干部工作、党建工作、人才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发展等各项工作顺畅推进,是现阶段高校“党管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针对性发力点,也是对现代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学的继承与发展。
(二)以党管人才原则推进高校人才体制改革的典型案例分析
进入新时代,各高校在校级党委、院级党委层面都能够按照教育部要求,设置好集体领导或协调的机构,如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等,并明确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即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但是在日常的工作机构设置上,各个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
如表1所示,Z大学党委将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党委组织部,该办公室履行日常协调职责,并成立与组织部合署的行政部门——人才工作办公室,人才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重点人才计划实施等日常工作,并且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R大学党委设置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其作为独立的党委工作部门,全面履行人才工作协调、召集、日常管理、服务保障等职责。W大学将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由人事处全面负责人才工作。G大学党委将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教师工作部,成立与党委教师工作部合署的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党委组织部、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办公室分别牵头人才工作部分业务。
表1 5所代表性高校人才工作机构设置及职能
(三)以党管人才原则推进高校人才体制改革的关键因素探索
1.中心地位和结构优势制约人才工作领导机构的统筹协同效果
党委组织部门承担“7个抓”的职责,即抓战略、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保障、抓服务、抓安全。每个“抓”都不是某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涉及大量的上传下达、横向联动,这将拓展党委组织部门的资源整合功能,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和覆盖人才资源开发、培养、使用、吸纳以及评价、预警、快速反应的环形组织网络,实现其中心结点与合作结点的充分协同,达到最优运行效果。①孙国强、王博钊:《网络组织的决策协调机制:分散与集中的均衡》,《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如果这种网络组织的中心不明确、聚集强度不足或稳定性不足,那么将造成信息不完备或不对称的后果。因为合作结点相对独立,所以在利益和行动上都将导致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造成大量耗损。
党委组织部门长期稳定处在结构优势位置,积累了积极的竞争策略和方法,成为党委(党组织)的枢纽,具备网络组织中心结点的特质。②许翾:《中国共产党组织部运行研究》,浙江大学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如果人事处、党委教师工作部等机构作为中心结点,与合作结点相比较,并不具备结构优势与竞争优势,进入群体决策时将陷入重复博弈的困境,干扰甚至严重削弱高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集中决策功能。
在5所代表性高校中,W大学、G大学均存在此类问题,特别是在W大学,行政部门人事处承担学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政不分的政治风险。
2.依托组织部门设置人才工作机构将促进人才工作“条块关系”协调
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均已成立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织人事部门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协调职责,组织人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有关党政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各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陆续出台的人才发展支持文件、“十四五”人才工作规划等,也均是由党委(党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集,会同有关党政部门共同制定,事实上构建了一个人才发展重要资源“汇集点”。人才工作重要政策、重要事项、重要信息都在组工系统的“条线”上循环运行。上下级或同级组织部门、组织部部长之间拥有完善的“直接联系”渠道,为人才发展相关信息传达、资源的调度提供制度保障和队伍保障。
从高校人才工作机构设置来看,当学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不设在党委组织部时,组织部、组织部部长基本只扮演“二传手”角色。从责、权、利统一的角度来看,如果党委组织部门对涉及人才发展的信息、资源缺少直接掌握的机会,那么容易形成组织部转头交给日常办事机构即可了事的状态,原本高效的“直接联系”渠道流于形式。
在5所代表性高校中,R大学、W大学、G大学存在此类情况,特别是在R大学,尽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单独设置是为加强人才工作直线管理,但是其业务面过窄、业务线单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又无法越过组织部部长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衔接,反而造成多头领导、职能混乱、资源浪费的结果。
3.制度建设和组织保障是党管人才制度优势转化为人才治理效能的“关键”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的过程就是治理效能生成与提升的过程,制度优势变为治理效能的核心在于制度执行。中国共产党在人才工作治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国家治理中分别发挥组织协调与先锋模范作用;
党纪党规又为制度优势变为治理效能提供了纪律保障。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后,新时代高校人才工作范畴进一步明确,内涵进一步拓展,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带头人培养、育人体系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等都属于高校人才工作体系。如果不以治理主体为关键点,不提高干部的制度意识和治理能力,不调动有关部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造成某项或某几项工作“瘸腿”,不仅影响人才队伍整体建设和战略人才力量成长,甚至会损害制度的效力。
制度实施的首要保障就是组织保障。只有抓好第一责任人,将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干部放在起带头作用的“关键少数”岗位上,才可能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良好格局。同时,它也需要有完善的考核监督、内部监督、民主监督机制,确保制度落地。人才工作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专业性,党委组织部门拥有完善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干部教育监督“工具箱”,能够确保“正确的人干正确的事,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①张展:《试论高校组织部门在党管人才工作中的作用》,《学理论》2014年第27期。高校在人才工作条块相互融合的趋势下,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机构之外,另设一套人才工作考核机构,容易形成“多头监督”“重复考核”的局面,造成考核制度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业务部门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在5所代表性高校中,R大学、G大学均存在此类问题。
(一)党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高校人才工作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组织化的自我实现
组织化的自我实现来自阿克塞尔·霍耐特的《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一书。个体化是“一个不断增强的、不可逆转的,把社会成员从传统的依恋和陈规的约束中解放出来的过程,这种解放因此能让社会成员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和选择的自由”,新的选择为自我实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但是个体的自我实现依赖这样一个事实——一些关键的社会组织创造性地适应了新的行为模式的理想,目的是将自身变为一种能够提升社会效益的存在形态;
这一理想构成了一种基础,在此基础上,一些影响更深远的再组织化过程被证明是合理的。①[德]阿克塞尔·霍耐特:《我们中的我:承认理论研究》,张曦、孙逸凡译,译林出版社,2021年,第236页。有组织的职业生涯发展首先要明确个人在一个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和工作中的角色,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人与工作的完美结合,从而提高个人的能力和组织的绩效。②William J.Rothwell and Henry J.Sredl,Professional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Roles and Competencies,ASTD Press,1992,pp.1258-1260.员工个人发展、组织发展的“双赢模式”实质是员工自我实现与组织目标实现的统一,必须以个人组织化作为基础。组织通过合理的方式开发“职业锚”,将员工的主观愿望、需要、动机和条件与客观职业需要进行匹配后,能够促进员工成长。③马力:《职业发展研究——构筑个人和组织双赢模式》,厦门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当不同形式的组织被纳入同一个制度框架中、遵守着同样的规则相互合作时,组织化的程度就高;
反之,各种组织之间以及组织和国家机构之间的权力与责任不匹配,有利可图的事谁都来管、都要分得权力,无利可图的事则相互推诿、不愿担责,就会出现许多不适合国家解决、社会组织又解决不了的问题。④程盈琪:《社会“再组织化”中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党校2018年博士学位论文。由此可见,促进高校人才组织化的自我实现,重点是正确处理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与人才队伍建设的关系,奠定人才自我实现的组织基础、资源基础和制度基础。
(二)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高校人才工作体系的优化机制
1.打造多主体协同体系
人才在组织中自我实现,决不能遏制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高校人才工作体系,不是要“管住”“管死”,而是通过思想教育和组织管理,人才能少犯错误。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围绕干部这一关键抓手,依托党政系统运行机制主动服务人才、团结人才,不是去包办其他部门的具体业务,而是为其他部门的组织化提供发力的平台。组织、人事、教师工作、学生工作、教学管理等部门都应是高校人才资源转化升级的责任主体,应该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聚焦不同成长阶段的人才的实际需求,找准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参与人才资源转化升级的某一环节。比如,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更需要稳定的研究环境和充足的经费支持,学科建设部门就应评估该项研究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人事部门就应设置较长的合同聘期与考核周期,科技部门就应设置多节点的、鼓励自由探索的研究项目;
针对以教书育人为主的人才,教务部门就应提前做好教改项目、教材编写、精品课程等方面的工作,设置好课程首席教授、教学骨干等职务,合理建设教学团队。
2.建立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切实打通“条块关系”堵点
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高度依赖高质量的人才供给,人才的自身价值实现非常依赖组织的资源供给。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高校人才工作体系,旨在实现人才的有效供给,本质上是需求引领的供给侧结构性优化。从纵向来看,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应依据学校隶属关系,与中央、省级、市级党委组织部门密切联系,发挥组工系统“直接联系”渠道的便利,与各级人才工作者有效沟通,动态掌握各种人才发展规划和人才支持政策,从置业安家、子女就学、医疗保健、创新创业等方面做好资源供给。从横向来看,党委组织部门应把握好人才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思想政治工作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主动运用资源去为其他部门拓展空间,共同实现人才资源开发,共享人才红利。部分高校已在探索与地方共建人才集聚平台,由党委组织部门对接支持人才的编制、岗位、薪酬,协调解决这些人才的子女就读公立学校、外籍人才的子女就读国际学校等问题,解除了人才生活后顾之忧;
部分高校近年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由党委组织部门向上级单位争取研究生招生专项指标,扩大学校招生的“总盘子”。
3.强化党建引领、选用贯通的制度保障体系,全面落实政治性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要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在中国大地上的高校人才,自我实现的目标就必须与中国的战略目标一致,就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出发,服务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局,支持所在高校的学科发展。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本质上都是抓好“用人”问题,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高校的专业人才是其干部队伍的主要来源,领导干部本身也是管理人才,将高层次人才培养为党建和业务的“双带头人”是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关键发力点。党建工作、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不可分割,已是高校组织工作的显著特点,需要正确把握德与才、人与事的辩证关系,确保遴选的党员、干部和人才德配其位、才配其位、人岗相宜。①孙照红:《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建设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9期。例如,党委组织部门可将党建工作、干部工作中的宝贵经验转化为人才工作的重要“法宝”,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运用组织审核、专家评判、群众评价等方式做好人才政治把关和政治素质考察,确保人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使人才真正发挥示范作用。
(三)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高校人才工作体系的实践路径:结合代表性高校的人才工作架构分析
代表性高校中的Z大学的人才工作架构可作为一种“样板”,从专业、生活、政治等3个方面为人才组织化的自我实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具体而言,在组织架构方面,Z大学党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业务相关的其他党委常委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宣传、统战、教师工作等党委部门和人事、外事、科技、研究生管理、教务、实验室管理等行政部门为成员单位。组织部部长担任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学校成立行政部门人才工作办公室,与党委组织部合署办公,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兼任组织部副部长。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完善的议事协调机制,按照专班推进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运行。在专班推进方面,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成立人才政治把关、安全保护、政治吸纳等工作专班;
人事部门牵头成立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改革、激励保障等工作专班;
教师工作部门牵头成立人才思想引领、师德培养、人才职业发展等工作专班;
宣传部门牵头成立人才宣传工作专班。各专班负责人由牵头部门负责同志担任,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在集体研究方面,高校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月度例会制度和领导小组会商决策制度,定期互通工作进度,加强跨部门协同调度,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对重要规划、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领导小组集体决策、集体落实。此外,各院系党委(党总支)成立相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针对各专项工作设置专岗,充分考虑人才需求、人才导向,形成协调有力、整体推进的人才工作格局。
代表性高校中的X大学的人才工作架构也有一定特色,学校党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业务相关的其他党委常委任副组长。该校成立党委组织部门、人事部门、教师工作部门合署的组织人事部,将其设置为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事部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科技、外事、研究生管理、实验室管理等部门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成立人才发展各个专班,定期召集各个专班工作研讨会议,打通“堵点”。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集体讨论涉及人才切身利益、成长发展重大事项的议题。
Z大学、X大学分别呈现垂直式组织化和扁平式组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如图1所示,Z大学鲜明地体现督办色彩,学校党委集中行使决策权,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专班拥有有限决策权,党委组织部门发挥“服务器”功能,院系党委(党总支)负责具体执行,清晰划分权责,实现“四级联动”,涵盖人才自我实现过程的全周期,确保人才工作各节点顺畅“串联”和“并联”。①屈文:《无边界组织的管理与构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年第8期。如图2所示,X大学构建了一种无边界管理组织,打破了传统组织结构的严格职责边界,充分实现了高校党委组织部门的中心调度功能。组织中每位人才工作者按照不同分工组建成为多功能团队,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工作的效率。①沈荣华:《分权背景下的政府垂直管理:模式和思路》,《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9期。
图1 Z大学垂直式管理体系示例图
图2 X大学扁平式管理体系示例图
党管人才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秉承时代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进行整体谋划。压实党委组织部门的职责,是有效破解新时代高校党管人才体制改革中问题的关键。本文积极响应新时代习近平人才观,丰富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人才学理论。本文论述党管人才原则在新时代高校人才体制改革中的经验,对新时代推进高校党管人才体制改革、实现高校人才治理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总之,只有凭借一系列改革,坚持在“深水区”持续探索,才能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制度体系的自我更新,进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全球高水平人才高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党管组织部门人才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党员干部之友(2022年3期)2022-11-21人才云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管人才”战略背景下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公民与法治(2020年22期)2020-12-14声音党员生活·下(2019年11期)2019-10-21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党的生活(江苏)(2018年3期)2018-11-23“抢人大战”要抓住党管人才的“纲”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忘不了的人才之策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留住人才要走心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人才争夺战”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坚持党管媒体原则 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新闻传播(2018年3期)201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