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苏氨酸发酵液稳定性探究及副产物测定

时间:2023-08-20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1.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 通辽 028024;2.廊坊梅花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 廊坊 065001)

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微生物发酵法[17-18]、蛋白质水解法和合成法[19],其中微生物发酵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是当前的主流方法。在发酵法生产L-苏氨酸过程中,发现提取母液中甘氨酸质量浓度较高,而发酵液中甘氨酸质量浓度较低。为探究母液中甘氨酸的来源,笔者对各生产环节的氨基酸质量浓度进行监测,最终确定是温度和pH变化导致L-苏氨酸降解,产生甘氨酸。发酵液过陶瓷膜,除去菌体,得到清液,清液经过浓缩、结晶、分离,得到母液[20]。在L-苏氨酸提取工艺中,一般L-苏氨酸清液的pH约为6,浓缩温度约50 ℃,温度和pH失控会影响产品质量。因此,笔者开展了L-苏氨酸稳定性研究并对其副产物进行测定。

1.1 材料与试剂

乙腈,色谱纯,德国Meker公司;甲醇,色谱纯,德国Meker公司;邻苯二甲醛试剂(OPA),安捷伦公司;硼酸缓冲液,安捷伦公司;L-苏氨酸标准品,Sigma公司;L-甘氨酸标准物质,Sigma公司;二水合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盐酸;乙醛,麦克林;2,4-二硝基苯肼,Sigma公司;所有药品均为国药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1200,Agilent Technologies;Mili-Q超纯水机;电子天平(精度±0.000 1 g),梅特勒;真空泵,津腾;pH计,梅特勒;电子万用炉,北京永光明。

1.3 实验方法

1.3.1 样品前处理

L-苏氨酸发酵液10 000 r/min离心5 min,得到L-苏氨酸清液。首先,分别吸取20 mL清液置于3支试管中;然后,分别吸取纯水5 mL、6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5 mL、6 mol/L的盐酸溶液5 mL,依次滴入盛有L-苏氨酸清液的试管中,混匀;最后,从每支试管中各取10 mL样液,密封,分别20,40,60,80,100 ℃水浴处理30 min,取出冷却。分别检测处理前后样液的pH以及L-苏氨酸、甘氨酸和乙醛的质量浓度。

1.3.2 检测方法

测定氨基酸质量浓度的方法主要有HPLC法[21-22]、氨基酸分析仪法[23]、茚三酮法[24]、纸层析法[25-26]、甲醛滴定法[27]和酶法[28]等,笔者采用的是HPLC法。

1) HPLC色谱柱衍生法测定氨基酸质量浓度

实验组患者主诉良好达到100%(55例),并表示愿意再次接受检查治疗;常规组患者主诉良好,且表示愿意再次接受诊疗的患者占比76.36%(42例),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4.7423)。

流动相A的制备:称取6.24 g二水合磷酸二氢钠,转移到1 000 mL玻璃烧杯中,加入1 000 mL超纯水,搅拌,直至晶体完全溶解,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至7.8。

流动相B的制备:准确量取各试剂并混匀,V(乙腈)∶V(甲醇)∶V(水)=45∶45∶10。

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Eclipse AAA 4.6 mm×75 mm 3.5-Micron,柱温40 ℃,检测波长338 nm,流速2.0 mL/min,OPA柱前衍生。

洗脱条件:流动相A,B按不同比例混合,梯度洗脱程序见表1。

表1 梯度洗脱程序

标准曲线绘制:准确称取L-苏氨酸标准物质0.1 g,先用蒸馏水定容至100 mL,配制成1 g/L的标准溶液,再分别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备用,即0.1,0.2,0.4,0.6,0.8,1.0 g/L。将不同质量浓度的标准溶液采用HPLC法进行色谱分离,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方程。

样品稀释处理:将待测样品稀释到质量浓度到标准曲线中间点0.5 g/L的附近,摇匀,用0.22 μm的滤膜过滤。将处理好的试样上机编序列,进行柱前衍生色谱分离测定。

2) HPLC衍生法测乙醛质量浓度

流动相为V(乙腈)∶V(水)=65∶35,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A(250 mm×4.6 mm×5 μ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波长360 nm。

衍生剂的制备:称取1 g的2,4-二硝基苯肼置于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入6 mL的85%磷酸,用乙腈定容至1 000 mL。

标准品的制备:称取约0.01 g乙醛标准品,用乙腈定容至100 mL,摇匀。取0.1 mL配制好的乙醛标准品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1 mL衍生剂,摇匀后用乙腈定容至10 mL,在室温下放置25 min,用0.22 μm有机相针式滤器过滤,上机检测。

样品的制备:取1 mL样品于10 mL容量瓶中,加入1 mL衍生剂,摇匀后用乙腈定容至10 mL,在室温下放置25 min,用0.22 μm有机相针式滤器过滤,上机检测。

在发酵代谢途径中,L-苏氨酸可分解为两碳甘氨酸和两碳乙醛,通过对L-苏氨酸代谢途径、代谢副产物成分及理化性质的分析,得出温度和pH是影响发酵液中L-苏氨酸分解的关键因素,因此笔者展开不同温度和pH的验证实验。

2.1 pH变化

将L-苏氨酸发酵液10 000 r/min离心5 min,得到L-苏氨酸清液。先分别吸取20 mL清液置于3支试管中,再分别吸取6 mol/L的盐酸溶液5 mL、纯水5 mL、6 mol/L氢氧化钠溶液5 mL,依次滴入盛有L-苏氨酸清液的试管中,分别得到pH为0.4,6.0,13.1的样液。样液分别经过20,40,60,80,100 ℃水浴处理30 min,当pH为0.4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H相差约±0.02;当pH为6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H相差约±0.02;当pH为13时,随着温度的升高,pH相差约±0.02,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pH的L-苏氨酸样液,经不同温度加热处理,pH无变化。

表2 不同温度下pH的变化

2.2 L-苏氨酸质量浓度变化

取L-苏氨酸发酵液10 000 r/min离心5 min,得到L-苏氨酸清液,分别吸取20 mL清液于试管中,再分别吸取6 mol/L盐酸和纯水各5 mL,得到pH为0.4和6的样液,分别经过20,40,60,80,100 ℃水浴处理后,L-苏氨酸质量浓度相差小于0.3 g/L,可视为相同;吸取20 mL清液于试管中,再吸取6 mol/L氢氧化钠,得到pH为13.1的样液,分别经过20,40,60,80,100 ℃水浴处理后,在80 ℃条件下,L-苏氨酸开始逐渐分解,100 ℃时分解加剧,L-苏氨酸降解了9.0 g/L,具体见表3。由表3可知:在酸性和中性加热条件下L-苏氨酸较稳定;在碱性加热条件下L-苏氨酸开始分解,质量浓度降低,降解率约10%。

表3 不同温度下L-苏氨酸质量浓度的变化

2.3 甘氨酸质量浓度变化

L-苏氨酸发酵液经过前处理后,得到pH为0.4,6的样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甘氨酸质量浓度相差约0.01 g/L,L-苏氨酸的质量浓度不变;L-苏氨酸发酵液经前处理后得到pH为13.1的样液,在80 ℃条件下,甘氨酸质量浓度开始提高,在100 ℃时约提高4 g/L,加热后甘氨酸质量浓度提高了3.5 g/L,具体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在酸性和中性加热条件下L-苏氨酸较稳定,在碱性加热(80,100 ℃)条件下甘氨酸质量浓度提高。

表4 不同温度下甘氨酸质量浓度的变化

2.4 乙醛质量浓度变化

L-苏氨酸发酵液经过前处理后得到pH为0.4,6的样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检测到乙醛质量浓度为0;L-苏氨酸发酵液经过前处理后得到pH为13.1的样液,经不同温度处理后,乙醛质量浓度在100 ℃时约提高0.002 g/L,具体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只有在100 ℃,pH 13.1加热条件下,才能检测到乙醛。

表5 不同温度下乙醛质量浓度变化

2.5 母 液

取5批不同批次的L-苏氨酸发酵液和母液,分别检测L-苏氨酸和甘氨酸质量浓度,其中1,2,3批母液中L-苏氨酸质量浓度为115~119 g/L,甘氨酸为16~17 g/L;4,5批母液中L-苏氨酸质量浓度下降到约75 g/L,甘氨酸质量浓度提高了35 g/L;发酵液中L-苏氨酸质量浓度为110 g/L,甘氨酸为0.4 g/L,具体结果见表6。一般母液中L-苏氨酸质量浓度约115 g/L,而4,5两个批次中L-苏氨酸质量浓度偏低,值为40 g/L,甘氨酸质量浓度提高到约原来的2倍。分析其原因:样液4,5批清液的pH约13,在提取工艺中温度失控,约为80 ℃,导致L-苏氨酸分解成甘氨酸,甘氨酸在母液中残留积累。因此,在提取工艺中,要严格遵照标准,避免由于操作失误或仪器失控引起料液分解,确保产品质量。发酵液液相色谱峰图如图1所示,母液液相色谱峰图如图2所示。

表6 发酵液和母液中L-苏氨酸和甘氨酸质量浓度

1—甘氨酸;2—L-苏氨酸。

1—甘氨酸;2—L-苏氨酸。

L-苏氨酸发酵液的稳定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笔者采用不同pH和温度进行验证,得出L-苏氨酸发酵液在酸性、中性条件下稳定,在碱性加热(80,100 ℃)条件下,分解为甘氨酸。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的L-苏氨酸、甘氨酸质量浓度差异较大,其中母液4,5批在提取过程中温度高于80 ℃,pH为13,此时L-苏氨酸分解,甘氨酸质量浓度提高。故在L-苏氨酸提取工艺中,要严格控制温度和pH,确保它们在规定范围内,以防止L-苏氨酸分解,保证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苏氨酸样液甘氨酸苏氨酸在仔猪生产上的应用研究进展动物营养学报(2022年12期)2023-01-05中红外光谱分析甘氨酸分子结构及热变性上海计量测试(2022年4期)2022-02-01工作用毛细管粘度计的不确定度商品与质量(2021年13期)2021-11-23羽绒清洁度检测方法的研究中国纤检(2019年1期)2019-01-12非必需氨基酸甘氨酸的多重有益效应(综述)(续1)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8年8期)2018-05-14家禽苏氨酸研究进展广东饲料(2016年1期)2016-12-01蒽酮-硫酸法测定地笋多糖含量的研究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4期)2016-03-13对羟基苯甘氨酸合成条件的研究人间(2015年11期)2016-01-09苏氨酸对水生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湖南饲料(2015年1期)2015-04-07甲基甘氨酸二乙酸及其在清洗剂中的应用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5年7期)2015-02-28

推荐访问:苏氨酸 发酵 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