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探析

时间:2023-08-20 18:00:04 来源:网友投稿

陈雨婷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见》强调,“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这为传媒类高职院校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了指引。

“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1],这是《意见》中明确提出的要求。可见,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育人目的的同一性和教育内容的相通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传媒类高职院校要在把握教育规律、掌握学生思维特点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具体学情积极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一)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美育”的概念出自18世纪的《美育教育书简》,后又由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引入中国。[2]美育是培养学生去知觉、感受和了解自然、艺术与社会生活之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追寻与爱好,并在创造性的活动及日常生活中体现美的能力。由此可见,美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崇尚真善美,塑造健康人格,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在教育目的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同一性。“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1]它旨在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这个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同,二者皆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曾繁仁在《美育十五讲》中提到,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都必须牢固地确立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和信念,但这种理想和信念的确立,除了理性的灌输、社会主义社会实践的教育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使人们具有极强的审美能力。[3]因此,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传媒类高职院校在专业特色、师资、课程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方面都拥有以美育人的优势条件,应聚焦资源、平台特色,将美育理念、方法、手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打造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

(二)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特点

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艺术启蒙较早,且所学专业课程部分归属于美育课程大类,因此艺术理论基础较好。在传媒类高职院校教育环境的熏陶下,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感知力更强,表达美、追求美的愿望也更强,创造美、塑造美的方式更丰富。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形象思维和感性思维,追求灵感与直觉,个性特点鲜明且追求新异,然而其规矩意识、自律意识、纪律意识不够。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与个性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理论化、概念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往往觉得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探索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将有助于化解思想政治教育空有形式而成效不足的尴尬局面。

现代社会需要的职业人才,不仅应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全面发展的素质和能力。2022年2月,笔者通过网络问卷形式发布《大学生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情况》调查问卷(以下简称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的部分学生,回收问卷211份,有效问卷211份。经过观察、比对问卷结果为主,访谈调查为辅,笔者发现传媒类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困境:

(一)协同交互性不深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应平衡交融形成良性生态育人模式。[4]传媒类高职院校的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却存在两手并抓但交互不深的问题。调查问卷显示,有72%的学生只对专业课堂感兴趣,认为专业课堂比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更重要。从学校层面来看,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简单,载体单一,未能打通协同育人的互联通道,协同性不强;
从学生层面分析,专业学习背景让他们重视相关的专业课程和艺术实践,尊敬专业老师,崇拜专业能人,而对偏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辅导员等不感兴趣甚至抵触,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不明显。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天平一旦失衡,就容易造成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各自为政,全面育人效能被削弱,学生容易出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认知或者行为异化的非美现象。

(二)内容融合度不高

在调查问卷中,有66%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容缺乏美育元素。在传媒类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的艺术知识储备不够,对艺术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掌握不准,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而专业课老师过于重视技能培养,课堂上缺乏带有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可见,传媒类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美育手段不够,美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多。如何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入手,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更鲜活生动、更富美学意蕴;
如何从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育人功能着手,在美育课堂和实践过程中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是传媒类高职院校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形式吸引力不足

在调查问卷中,超一半的学生认为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吸引力不足,如在课堂中生搬硬套、说教式植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协同渠道仅限于课堂、社团活动,缺乏新鲜与活力等。由此可见,传媒类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式单一,育人平台、载体缺乏吸引力。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学生爱接触新鲜事物,传统的教育形式很难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情操和艺术修养。因此传媒类高职院校应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特征,运用更灵活、更新颖的形式实现全员全方位全程育人。增加设施设备,增强新媒体、信息化等技术支持,拓展线上线下育人、课内课外育人、多载体多渠道育人,都是很有必要的。

《意见》明确要求,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1],“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1]。基于传媒类高职院校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存在协同交互性不深、内容融合度不高、形式吸引力不足等困境,笔者认为,应从机制完善、内容融合、形式创新等方面入手,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完善机制,打通协同育人互联通道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解决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交互性不深的问题。传媒类高职院校应做好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课程的教材、教学、科研、实践等各方面机制协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彼此交融、协同育人,并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反馈机制和监督机制。传媒类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成功做法和有益经验。例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制定了学校美育建设专门文件——《美育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实行校领导、各部门、教研室的三级联动制,成立专门的美育教研室;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成立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美德学院,加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学工处、教务处、后勤处、二级学院等各部门工作机制的统筹协调。传媒类高职院校可尝试在影视表演、播音主持、艺术设计等传媒特色院系,率先设置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专门研究小组,统一规划资金分配、投入比例,解决各职能部门协同育人职责不明、定位不准、效率不高等问题,为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打通互联通道。

(二)内容融合,挖掘课程思政美育资源

“有机整合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1]以《意见》的这一要求为指导,传媒类高职院校要挖掘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美育元素,利用历史古迹、人文胜地、红色旅游资源、革命歌曲等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提高教学内容中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教师可在思政课堂中选用与传媒类学生专业契合度高的内容、作品、话题。如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时,通过诗词《七律·长征》等文学作品引入,用声情并茂的朗诵来展示革命豪情,从艺术美的角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共鸣。在专业类课程中,教师可选用时代性强的主旋律作品内容,如在新闻即兴评叙课中引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素材,在戏剧表演课上组织学生排演电影《建国伟业》的片段等。传媒类高职院校教师要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中的丰富资源去构思思政课堂,以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好的大好河山去感染学生,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融入教学;
同时,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各类社团、创新创业兴趣小组、志愿服务团等建设成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新渠道。

(三)形式创新,提升协同育人吸引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5]育人形式的多样化是提升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成效的关键,能有效调动传媒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传媒类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创作力强,学校要用好课堂这一育人主阵地,通过“舞台+课堂+班会”等创新课堂的形式培养学生树立德艺双馨的奋斗目标;
加强新媒体渠道建设,利用校园微信公众号、微博、易班等平台普及美育基本知识,宣传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和道德榜样;
发挥传媒类学生的专业优势,发掘艺术比赛、“三下乡”、采风等实践活动中的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笔者所在的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云课堂”开展“云思政”,将战“疫”故事中的爱国主义、社会责任、职业精神等鲜活例子融入专业美育课堂,并进行“云展示”;
学校还以第六、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十大最美医生”、“感动湖南”十大人物获得者杨文钦和扎西志玛夫妇为原型,打造原创话剧《侗乡大医》,借助原创艺术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得到德育和美育的双重精神洗礼。

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传媒类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一方面,传媒类高职院校要从美育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1];
另一方面,传媒类高职院校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延伸美育内涵,拓展美育实践,德技并修,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只有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推动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的双向整合,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才能实现美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目标,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美育育人院校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美育最忌急功近利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

推荐访问:美育 探析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