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健,张所地,赵华平,李 斌
(1.山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2.广州工商学院 管理学院,广东 佛山 528135;
3.山西财经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建设智慧城市成为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城市模型,智慧城市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广大学者、企业、科技机构以及政府的深切关注。早期智慧城市建设聚焦城市信息化的技术维度,强调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技术)在城市管理与服务中的有效应用。[1]随着智慧城市研究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的内涵也逐渐被扩展至社会、经济、制度、技术、环境等多维度。[2]智慧城市的多维性决定了城市智慧化建设是集多维驱动要素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3]在这些多维的城市智慧化驱动要素中,作为构成智慧城市物理空间的主体要素,城市不动产在驱动城市智慧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城市不动产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驱动城市智慧化的重要基石。不同维度的城市要素通过对城市不动产的空间固着分布于城市物理空间。在此条件下,城市不动产所承载的城市要素的集聚特征与空间结构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4]城市的智慧化建设需要合理的城市不动产和不动产结构做支撑。过往城市发展遗留的陈旧建筑、基础设施以及相对过时的不动产空间布局结构等因素,使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不动产因缺乏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而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阻滞因素。[2]而以新知识和新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时代特征要求城市变革旧的不动产和不动产结构并与之相匹配。是以,合理优化城市不动产及其结构对驱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概念至今,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历了概念导入与探索发展阶段,目前更步入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正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模式发展。截至目前,我国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达到290个。虽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速度在不断加快,但事实上许多试点城市的不动产及其结构的发展水平依然相对滞后。面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如何优化城市不动产及其结构使其满足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需求是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基于智慧城市建设需求,进一步厘清城市不动产与城市智慧化的关系,揭示了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并就此提出了当前我国城市不动产及其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以助力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
一直以来,不动产被定义为土地、土地定着物和隶属物,以及一切在法律意义上无法移除的物体。基于此概念定义,我国《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进一步将土地定着物和隶属物划分为地上与地下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林木,并将不动产所承载的空间也列为不动产的重要组成部分。[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于2020年8月3日正式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将各类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认定为不动产投资范畴。城市不动产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构成城市物理空间与建成环境的主体要素。基于城市建成环境的构成要素解析,[6]城市不动产主要包含土地、建筑、公共空间和基础设施四部分。
城市不动产与城市智慧化建设关系密切。Hammad指出智慧城市战略决策的有效实施是以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前提。[7]曹伟与李晓伟认为发展智能化的数字生态建筑是打造智慧城市最佳人居环境所依赖的微观基础。[8]Garau等人认为住房质量、建筑空间布局和公共空间质量等不动产相关要素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维度。[9]沈振江等人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于智慧新基建、城市不动产创新开发以及生活服务方面。[10]高小康认为城市智慧化建设需要扩展传统不动产到更深层次内涵的空间上,数字和地理双向入手当可实现城市不动产与智慧化建设的协同。[11]赵华平与程小燕等认为城市不动产数量结构与空间结构的优化可促进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加速智慧创新产出。[4][12]
城市不动产是驱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因素。Camboim等学者在前期智慧城市驱动要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文献分析和对欧洲智慧城市项目的调研,对智慧城市驱动要素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该团队将城市智慧化驱动要素划分为城市治理、城市环境、社会制度和技术经济四个维度。其中,城市环境维度聚焦城市有形资产和建成环境,强调城市不动产优化对城市智慧化的驱动作用,该维度下的城市设计、流动性、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等驱动要素皆与城市不动产相关。[2]
国内外关于城市不动产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代表性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深入而言,虽然现有研究关于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已有涉及,且指明了城市不动产要素在驱动城市智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研究并未对驱动城市智慧化的城市不动产要素展开相对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城市不动产和城市智慧化建设之间的深层关系也还尚未厘清,同时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作用机理的分析也相对缺乏。基于以上研究缺口,本文对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不动产要素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进一步对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进行阐明。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城市不动产是构成城市物理空间和建成环境的主体要素,城市建成环境是驱动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重要维度。基于智慧城市驱动要素的现有研究和建成环境的构成要素解读,[6]本文将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不动产要素概括为土地利用模式、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公共空间质量和基础设施水平四个方面。
(一)土地利用模式
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智慧城市战略决策顺利实施的前提。[7]城市的智慧化建设需要合理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做支撑。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优化和更新城市土地利用模式来满足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在智慧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充分借助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优点更新城市用地结构,打破工业经济时代遗留的传统的城市土地隔离分区,实现多类型土地用途在城市特定区域集聚,[13][14]对于满足城市智慧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对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打造利于知识经济发展和智慧要素流动的城市用地结构成为城市规划者面临的新挑战。工业经济时代所强调的土地利用隔离化和严格的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城市土地规划思想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且基于此类规划思想的传统城市用地结构所呈现出的负面效应也正日益凸显。土地利用效率低、城市缺乏活力、通勤距离长、通勤成本高、不利于小型投资、距离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较远等情况,一定程度成为阻碍城市智慧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为了适应智慧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解决传统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存在的问题,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在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增加住房密度和多样性、促进经济融合、利于集约式发展、突显社区角色和创造就业等)逐渐引起了广大学者和城市规划者的关注。[15]由于其优点契合了城市智慧化建设对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印度在推行国家“百城”智慧城市项目计划过程中,明确将通过推行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列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16]巴塞罗那智慧城市项目也极其强调通过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推广实现不同类型城市功能区的有效融合。[2]而世界著名智慧城市新加坡在着手城市规划过程中也肯定并制定了推广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专项计划。此专项计划允许开发商在政府划定的特定区域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更城市土地用途,提升城市土地的混合利用程度,以此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17]
(二)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
城市建筑是构成城市人居环境的微观基础。[8]城市建筑依据使用性质和用途不同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类型(如工业、居住、办公、商业、文化和教育等),[18]不同类型的城市建筑为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生产和学习等活动提供了必备的场所和空间。城市建筑的功能与空间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时代化特征。在智慧城市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满足城市智慧化发展的需求,城市建筑的功能和空间布局结构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革。
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作为建筑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其动态性的本质特征促使城市建筑会依据社会进步和人类社会活动需求进行持续更新和优化。在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信息化时代,曾经服务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城市建筑因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滞后,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发展需求。许多旧的城市建筑及其功能亟待转型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在传统功能优化基础上,增强城市建筑的知识基础和信息基础成为城市建筑驱动城市智慧化的重要手段。
知识基础。城市建筑的知识基础是指城市建筑对知识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某种程度而言,智慧城市是基于知识经济的城市模型,这其中知识理所当然成为驱动城市智慧化的核心要素。而人作为知识扩散的重要载体,促使吸引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集聚,实现知识的产生与交流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19]有鉴于此,城市建筑可以通过打造吸引知识型与创新型人才驻留的宜居环境,塑造益于知识产生与交流的物理空间,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驱动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如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住房市场为了满足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对居住和交流的需求,针对其高流动性的特点,专门推出了价格适宜、租期灵活、空间紧凑、利于空间共享和互动交流的共享型公寓。而城市中一些工业经济时代遗留下的废弃厂房,在知识经济时代被重建或改造成为有益于思想碰撞和交流的创意中心。一些城市商务楼宇通过功能优化和政策引导,吸引了大量知识密集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入驻。最终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和创新型人力资本在楼宇空间的集聚,不断加速知识溢出和创新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信息基础。城市建筑的信息基础是指城市建筑对城市信息化的支持作用。信息化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必要条件。而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信息流动显然成为智慧城市运行的主要驱动力。深入来说,城市建筑信息基础的增强可以有效促进智慧城市的信息流动效率。在智慧化的信息时代,城市建筑为城市智慧技术、智慧设备和智慧网络提供了重要的物理空间锚点和载体。[20]传统建筑正是通过有效融合现代ICT技术以及城市智慧网络的方式,逐渐向智慧建筑转型。毕竟,智慧化城市建筑是智慧城市信息感知和传输的重要媒介。承载着各类城市要素的城市建筑已经演变为智慧城市流动空间的重要信息节点,为智慧城市信息流的汇聚与交换提供着重要的物质载体。
2.建筑空间布局
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物理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二元同构的过程。城市物理空间通过融合城市虚拟网络空间形成了虚实结合的智慧城市流动空间,从而为城市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载体。[21]物理空间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基,[22]作为城市物理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筑是城市物理空间的重要城市节点,是影响城市要素分布与流动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结构为智慧城市流动空间的打造提供了重要的物理支撑(见图1),可以有效增加城市活力和提升城市各要素流的流动效率。如居住型建筑与商业建筑等不同类型建筑的混合布局以及高层建筑在城市特定区域的开发与推广可以有效增加城市密度,提升城市活力,加速人才、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城市流要素的快速流转。
图1 城市建筑与智慧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示意图
(三)公共空间质量
城市公共空间通常指城市对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公园、广场、公共绿地等。除此之外,一些“私有化”公共空间也可以被看作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如购物中心和娱乐中心。[23]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城市居民进行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所以,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质量。好的空间环境实体特征,如地理位置、步行条件、良好的停留空间等对居民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应强调打破空间隔离,增强空间联系性,提倡紧凑宜人的空间尺度以及开放与相互连通的建筑空间关系。
智慧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模型。在知识经济时代,思想的产生和交流在促进城市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更加核心的角色。如何更大限度促进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加速知识溢出和创意产生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有研究表明,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并不会使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减少。恰恰相反,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大大增加。[24]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设计和打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来说,智慧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应充分利用现代ICT技术,有效融合实体空间与虚拟网络空间,将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成为城市流动空间的重要节点,兼具步行友好、开放共享、便捷可达、数字化网络覆盖、绿色低碳和安全舒适的重要特征。
(四)基础设施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通过为城市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使城市功能得以正常运转。依据功能的不同,城市基础设施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类型,如能源供应、供水、垃圾处理、ICT、交通、教育等。完善各类城市基础设施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的前提,这其中ICT与交通基础设施是驱动城市智慧化的关键。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现代ICT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中的有效应用。一直以来,欧盟委员会将传统基础设施与ICT基础设施的交互看作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点。[25]换言之,ICT基础设施为实现城市智慧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辅助手段。将现代ICT技术(如5G高速通信网络)以及基于ICT技术的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有助于实现城市多方位的智慧化(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垃圾处理系统等)。ICT基础设施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加速知识溢出,促进智慧城市创新。知识是创新过程中最重要的资源,其在组织间的转移和溢出是拉动区域和城市创新的重要力量。ICT基础设施的开发和利用可有效克服知识流动的障碍和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26]可以说,基于ICT基础设施的信息通信技术为知识溢出提供了便捷条件,使知识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的创新产出。
交通基础设施在驱动城市智慧化过程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城市交通与ICT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流动空间各种要素流的重要传输载体,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智慧城市各要素的流动效率。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优化,尤其是现代智慧交通系统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城市通行效率,全面提升城市内外部的可达性。高质量的城市可达性与信息通信网络连通性有效提升了智慧城市流动空间各要素流的流动效率,是实现城市“智慧流动”的关键。
依据学者Giffinger及其团队对城市智慧化评价的六个维度,[27]本文从智慧经济、智慧居民、智慧治理、智慧流动、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六个方面分析城市不动产要素对城市智慧化的驱动作用,并进一步阐明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见图2)。
图2 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
(一)唤醒智慧经济增长活力
智慧经济聚焦城市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把创新对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放至首要位置。2014年6月9日,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发布研究报告《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s: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创新区的崛起:美国创新地理新版图》),该报告明确指出城市不动产是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不动产要素包括为互动交流和创新活动服务的建筑、公共空间和便利设施以及利于增强城市内外部联系的交通网络和信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等。[28]城市不动产作为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不动产要素的更新和优化为城市创新活动匹配优质的空间资产,助力城市创新环境改善进而提升智慧经济增长活力。具体而言,城市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引导创新产业与创新人才集聚,进而促进知识溢出与技术溢出,同时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模式的深度推广可提升城市密度,促使多样化城市功能区实现有效融合,打破人类传统活动界限,增加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城市建筑知识基础优化以及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为思想交汇及创新活动开展提供了理想化、合理化的场所空间;
城市交通以及ICT等基础设施的优化升级,为知识转移、溢出和拉动城市与区域创新提供便利化条件(见图3)。
图3 城市不动产优化唤醒智慧经济增长活力
(二)提升智慧居民技能质量
智慧居民强调创新型和知识型人力资本积累,提振智慧城市创新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创新型和知识型人力资本所蕴含的知识价值是推动智慧城市创新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以,建设智慧城市势必需要吸引大量创新型与知识型高技能人才驻留,强化城市内部知识储备。一定程度上,城市的创新环境以及人居环境质量是影响创新人才择城定居的重要因素,[29]而城市不动产因素可以通过改善城市创新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来吸引创新型与知识型高技能人才集聚。如图4所示,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城市规划者可以通过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来引导创新产业集聚,进而吸引创新人才集聚;
城市建筑功能的优化与城市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可有效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与思想交流环境;
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助于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居民生活便利性。简言之,城市不动产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提升城市宜居性和改善城市创新环境来吸引创新型与知识型高技能人才集聚,进而增加城市的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智慧居民的技能质量(见图4)。
图4 城市不动产优化提升智慧居民技能质量
(三)筑牢智慧治理基础结构
城市智慧治理强调通过创造性地使用现代ICT技术升级城市管理模式,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平台,快速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大幅提升城市行政效能,为智慧城市多元利益主体提供集成、简化的一站式服务。城市不动产优化是实施城市智慧治理的前提和基础(见图5)。首先,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智慧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智慧治理的基础,其为城市智慧治理框架的搭建提供了重要的空间载体与物理支撑。2018国土空间规划会议提出“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城市土地规划思想,把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智慧治理融为一体,反映了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对于城市智慧治理的重要性。其次,城市建筑、公共空间以及各类基础设施等不动产要素为智慧城市感知层的各类传感设备提供了重要的物理空间锚点和载体,为城市智慧治理所需的大数据收集和传输提供了重要媒介。除此之外,优化城市不动产尤其是提升城市不动产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实施城市智慧治理的重要抓手。为城市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与社会服务是城市智慧治理的重要目标。作为城市不动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基础设施是提供良好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现实基础,大多数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均始于对城市基础设施的优化和赋能。
(四)增强智慧要素流动效率
智慧城市流动空间各要素流的流动效率表征智慧流动,城市可达性与信息网络的连通水平是实现城市智慧流动的关键因素。[27]简言之,高效的城市可达性与信息网络连通性,有助于加速智慧城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等流要素的流动效率。城市可达性以及信息网络连通性的提升优化,本质即是城市不动产的优化升级(见图6)。城市的可达性需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作为前提条件。有鉴于城市规划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城市土地,这促使城市土地利用模式与城市可达性紧密相关。例如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合理应用,突破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分区隔离化的弊端,降低城市通勤成本,可显著提升城市可达性。影响城市可达性的另一重要因素即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所以,不断完善升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亦是提升城市可达性的重要手段。这其中城市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机场、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增设公共交通路线、构建专门骑行道和步行街等措施,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达性。信息网络连通性强调现代ICT基础设施的普及性及ICT技术的可获性,因此,ICT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是提升城市信息网络连通性的关键。
图6 城市不动产优化增强智慧要素流动效率
(五)构建智慧生存环境氛围
智慧环境旨在通过智慧手段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环境保护。城市不动产从城市土地规划、城市建筑与公共空间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角度支持城市智慧环境建设。城市土地方面,智慧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以及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深度推广,有助于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建筑方面,智慧合理的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结构以及绿色与节能的建设标准,为城市格局分配、资源利用提供极大助力。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从多维度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如智慧交通有助于提升城市通行效率,降低交通污染;
智能电网有助于实现电力能源的高效传输;
智能垃圾处理系统有利于提升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效率等。是以,城市不动产对于城市智慧环境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可有效提升智慧环境建设质量(见图7)。
图7 城市不动产优化构建智慧生存环境氛围
(六)助力智慧生活提质升级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以人为本,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是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通过城市不动产的优化升级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与社交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质量是提升智慧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见图8)。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的充分应用以及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可有效降低城市居民的通勤成本,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和便利设施的可获性,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便利水平。与此同时,基于城市建筑知识基础与信息基础更新升级的智慧建筑与智慧社区的打造可显著提升城市住房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升级可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社交环境。各类基础设施(如能源供应、供水、垃圾处理、ICT、交通、教育等)的优化和赋能是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质量以及改善智慧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
图8 城市不动产优化助力智慧生活提质升级
城市不动产是驱动城市智慧化的核心要素,亦是推动城市智慧化加速布局的主要抓手。但身处智慧化城市探索阶段,有关城市不动产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主要方式仍然较为陌生,成功实践的案例鲜少。基于此,本文从城市不动产优化的视角切入,深入研究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模式的优化,建筑功能与空间布局结构的更新,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的打造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升级在驱动城市智慧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上述作用集中体现于为助力城市创新、吸引人才驻留、改善城市民生、促进智慧流动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多个维度。结合城市不动产要素驱动城市智慧化的作用机理,针对当前我国智慧城市不动产及其结构优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一方面,依据城市智慧化建设需求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合理调配城市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混合型土地利用模式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突破传统城市土地隔离分区,促进多样化城市功能区的有效融合,提升城市便利性与可达性,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引导创新人才和创新产业集聚,加速城市创新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二是优化城市建筑功能与建筑空间布局结构。首先,改善建筑居住功能,提升城市住房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住房服务,满足不同收入水平居民对城市住房需求,并持续完善针对高技能人才的住房服务。其次,加强城市建筑的知识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建筑对知识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打造利于知识碰撞和思想交流的建筑与空间,助力城市创新活动的开展。再次,加强城市建筑信息基础建设,融合现代ICT技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提升城市建筑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突出建筑作为智慧城市流动空间信息节点的作用。最后,优化城市建筑空间布局结构,通过优化建筑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城市要素在城市物理空间中的分布。
三是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合理节省城市不动产资源,可在传统基础设施优化基础上加强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体而言:加强5G高速通信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型ICT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智慧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加快交通和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与现代ICT基础设施的整合速度,促进融合型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例如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建设便捷可达、步行友好、开放共享、数字化网络覆盖、低碳环保和安全舒适的高质量城市公共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的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生活实验室”作用,将城市公共空间看作是检验智慧技术和智慧方案的重要平台。
猜你喜欢土地利用基础设施要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5期)2022-08-30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自然资源情报(2017年4期)2017-11-26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中国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河北书画研究(2017年1期)2017-08-22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中亚信息(2016年3期)2016-12-01也谈做人的要素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中国老区建设(2016年8期)2016-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