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珠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应用写作”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在高校设置以来,成为高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出了贡献,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课程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越来越片面化、单薄化;
工具性被过分强调,笔杆子经纬事业的社会价值被忽视,对写作者道德素养的重视不足,教学成效不理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大思政”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是“应用写作”这一门通识课在深化课程改革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新视角。培养什么样、怎样培养具有应用写作才能的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探索的问题。
(一)“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符合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应用写作”是公共基础课,学生范围广、人数多,是协同思政课程、形成思政教育合力的一段较长的渠和较大的责任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思考解决具体现实问题并加以书面表达沟通的能力,帮助青年学生打好以应用文参与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实现未来职业生涯应用写作方面的自由,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思政建设,使“应用写作”成为全方位育人大格局中的一部分,承载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是课程应有的大局观。
(二)“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符合社会时代要求
当下社会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应用写作在互联网上有广泛的实践,如微博、微信、门户网站中公文的发布,重要情况的告知,公关广告文书的传播等。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广泛性、易分享性、互动性等特点,这些传播特点要求写作者更敏锐、更谨慎、更有综合判断力、更友好,才能完成应用文书沟通、管理、公关等社会功能。否则,将不仅影响具体事务的处理,更影响主体的社会形象。在现实写作中,“应用文写作错字连篇”“存在着严重的、难以治理的抄袭现象等问题”。[2]错字、抄袭并非是写作技能问题,而是道德问题,文风反映作风。此外,目前的“AI智能写作”无法替代人类写作,究其原因是应用写作虽然有模式化特点,但在面对不同人、渠道、事务时,还需要人类情感价值的综合判断,采用合宜的表达。加强提高写作者道德品质修养,是“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对社会时代要求的回应。
(三)“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应用写作”教学中,往往存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技能训练一写就会,实际写作任务一写就错;
学生满足于写出,不管写对写到位等顽固问题。问题有教师、教材、教学方法等多方面原因,而教学内容缺乏思想价值的引导是重要原因。通俗来说,就是吃不饱,课程教学没有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生不仅有掌握表达沟通工具的需要,更有在写作中受到思想价值观触动、激发、指引、追求的需要。从马斯洛需求发展层次理论看,工具性满足的是工作生活的基本要求,属于安全层次的需要,而思想价值满足的是写作主体人格独立的需要,属于自我实现的需要。换言之,“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应自觉以学生人格独立、全面发展的需求为目标。
(四)“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符合写作学科规律
写作是一个主体、客体、受体、载体“四体化一”的系统行为过程,写作主体是写作四体的中枢。[3]就应用写作来说,四体即是写作者、所涉及具体事务、受文者、文种及呈现载体,对四个因素的观念意识共同影响文字产品的质量。其中,写作者的三观、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智特点等主体素质影响了对其他三者的把握,决定了具体写作技法的选用和成效,是整个写作系统中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作为人类高级精神思维实践活动,应用写作要求写作主体具备较高水平的心智和人文素质。[4]以武功作比方,主体素质犹如内在功力,具体技能犹如招式,缺乏较高的素养则难以驱动技能的运用。因此,“应用写作”课程应当抓住关键因素,固本培元,从写作者的主体素养入手,着眼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换言之,“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是写作学的自身内在要求,符合写作学科规律。
应用写作主体思政素养的培育,既是课程的应然内容,也是课程的思政价值所在。分析还原课程具体的思政教育内涵,是课程协同思政理论课思政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课程思政元素体系的梳理是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应用上的指导,其内容要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和方向性。[5]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6]结合应用写作实践实用性、社会性、规范性、重理性等特点,“应用写作”课程具有以下五个基本思政内涵。
(一)传承“经世致用”写作传统,厚植爱国情怀
应用写作不止是沟通表达、处理事务的工具,更承载了关注现实,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担当精神。“一字一句皆从民生国计上着想”,这是公文乃至所有应用文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写作文化传统中,产生了“文章乃经国之大业”“枪杆子笔杆子,革命就靠这两杆子”的真知灼见,实践上结出无数硕果,《论贵粟疏》《出师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名篇,写作者或贡献治国良策,或尽忠竭力为国,或纠正歪风促教育,或致力社会理想,都以现实具体问题解决推动国家发展,胸怀家国,饱含纯正价值观。唯有培养学生的国家大德修养才能激发其才智写好应用文。
(二)培养诚信友善品质,提高道德修养
应用写作的基本要求是客观真实,所有材料内容真实可信,不夸大缩小扭曲、断章取义,不可伪造。要确保材料内容的客观真实,除了要有调查核实的技术方法,更重要的是写作者主体的道德品质,即是否能诚恳诚信地进行写作,对工作负责。应用写作的根本要求是易读好懂。内容上准确鲜明,表达上流畅好懂,形式上悦目宜读的好文书折射出写作者“心中装着阅读者”,换位思考能力及友善人文关怀。训练学生写出客观真实、易看好懂的文书,实际上是在实践行为中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品质,提升道德修养水平。“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际交往方面的道德准则,也是应用写作的道德要求。
(三)增强职业认知和规范意识,提高职业素养
应用写作包含多类工作文书,有行政管理公文、日常事务文书、礼仪文书、职场文书等,每类文书都向学生展示了工作的某一个方面,如打开一个个认知职业的窗户,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认知。具体来说,包括单位部门系统行政管理知识、行业发展管理法规政策、业务管理分工协作机制等。此外,应用文规范有助于增强职业规范意识。[7]文种有适用情境和语体、写作模式、文面格式等方面规范。写作过程有意图领会、材料收集核实、行文展开、修改完善、复核等环节规范。应用文的规范是各行业人们长期写作的经验凝聚,反映了具体事务处理的道理,遵守规范就是对科学性、事理性的维护。应用写作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工作规范意识,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有利今后快速融入社会。
(四)培养综合思辨能力,崇尚理性精神
应用写作围绕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理性逻辑展开思路,侧重用理性逻辑系统分析事务并呈现。[8]具体来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由表及里、由点到面、分主次抓重点,深刻系统周全条理分析事务,以具体事理论述、态度表达、方法研究、事项说明为基本内容,应达到说理服人、说事清楚、要求具体可行。如规定性公文的写作,要综合考虑规定的意义、目的、依据、执行者的利益、事项的可行、可能存在的问题等,而非可以使用公权力随意规定。应用写作的重理性思维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晓事明理。
(五)锻炼耐劳专注能力,培养工匠奋斗精神
应用写作是高级精神思维实践活动,需要心智精力的高度集中,以协调物、意、辞三者的复杂关系,处理意图把握、材料收集、行文展开、修改复核多个环节。《文心雕龙·神思》谈到含笔而腐毫、辍翰而惊梦、疾感于苦思、气竭于沉虑,指出写作神思运用之苦;
[9]“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说明了调查分析须充分,揭示分析解决问题之难;
“文章不厌百回改”说明了反复琢磨、修改完善的必要性,也预示写作精品须不倦;
“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告诫发展写作能力须放弃闲暇、专注耐劳。应用文的生产过程与其他工作一样,需要写作者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不懈奋斗。
(一)课程思政教育的导向简单化
教学目标和评价在思政教育教学体系中具有导向作用,而实践中“应用写作”课程的导向设计存在简单化问题。其表现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目标上,单纯地强调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价值目标,未看到在课程思政的关照下,相应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目标的重新审视与完善;
“三维目标不是泾渭分明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渗透的关系”,[10]情感价值目标的达成不能抛弃知识能力、过程方法的培养,孤立割裂起来。二是在写作训练目标上,关注写作成品即文章最后质量,未能看到写作过程中的逻辑思维习惯的养成,写作推进过程中驱动力、分析力、行动力相关的写作主体思政素养的培养,即重结果轻过程。关注具体文种写作,未看到应用写作整体规律特点以及对写作者人格塑造的作用,即重技术轻学理及道理。三是在课程考核上,只看到教师的教学主导性,未看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忽略了其自我认知与发展倾向的认可。
(二)课程思政融入的载体狭小化
“应用写作”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少讲多练是应用写作教学的常见样态,写作训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教学模块。思政教育不仅要在意识、观念上引导,更应在写作训练中无声化育,知之真切者行之明觉,因此写作训练还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但在训练实践中,存在内容视界狭小、手段落后,思政融入载体狭窄的问题。在课程内容上,结合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经历或虚拟情境材料进行训练,存在抓小放大、脱离实际的问题,无法充分进行思政教育。如常以学生的学习管理训练事务文书“计划、总结、大事记”的写作,在公文写作训练时,常以班级为主体撰拟“通知、通告、通报”等,虽然可使训练更有贴近感,但忽略了此类文书实际上更常用于单位组织对工作的管理、职权的行使,因此造成视界狭小,只关注自我的生活,未能打开眼界,看到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感受更深刻更宽广的“经世致用”之感,面对更复杂的权益平衡,体会复杂的思辨活动。“应用写作”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固化、陈旧,与时代脱节,很难满足专业人才培养需求的问题,局限于自我以及班级事务,必然与社会时代脱节。在课程手段上,传统的纸笔写作工具不利于提升写作速度,不利于推荐资料、保存分享、讨论评析的快速开展,训练效率较低下,未充分利用时代信息传播科技。
(三)课程思政教育的方法片面化
从“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文献看,案例法是“应用写作”常用的思政教学方法。首先,其运用情况存在对案例的选取存在厚古薄今、重远忽近的问题。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常见的写作案例举例是《谏逐客疏》《出师表》《古文观止》代表篇目;
[11]二是只关注经典应用文的典范作用,忽略教师及学校或合作企业、项目的优秀写作案例。从时代感染力来看,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当下复兴强国发展阶段的应用文,相比古代应用文,更应该是案例的主要构成。从平易亲近性上看,示范性应用文不仅可以来自名人,也可以来自于生活圈子。其次,案例法的大量使用也潜藏了方法较单调、方式较平面化的问题。案例分析研究对学生的思政影响主要在“知、情、意”上,并不能在“行”上巩固生根,使学生立起来。
“从方法途径而论,课程思政涵盖和带动了包括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模式等在内的全方位改革”,[12]“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应当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更新升级,以贯穿落实上文所分析的情感价值目标。家国情怀、诚信友善、职业道德、崇尚理性、耐劳奋斗精神是应用写作基本的价值追求。作文中为人处事的价值取向,将一直并继续主导应用文写作实践,也主导应用文的写作教学。[13]总体来说,“大思政”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抓好教育教学导向、重点、关键点。
(一)抓导向:完善教学目标与评价
1.注重交叉学科知识与读写习惯培养
“应用写作”课程思政不仅应强调情感价值目标的重要性,而且应完善情感价值目标赖以形成的知识和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上,在“系统掌握应用写作学原理和文体知识”基础上增加“具备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等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为,这既是应用写作“边缘交叉学科”性质的体现,也是“增加学识”的育人要求,更重要的是交叉学科知识蕴含着思政育人内容。叶蓉认为“应用写作”课程涉及文学、史学、哲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等诸多学科知识,以人文教育为载体,应当挖掘其文史哲艺等领域的文化基因。[14]过程能力目标上,在“能够撰写常用应用文”之外,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应用文读写思维习惯”纳入培养目标体系。因为,意图确立、阅读者特点、写作要求、关键点重点难点、写作价值等分析行为过程不仅是良好文字产品的保障,也是思政育人“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途径。良好的读写习惯包括有一定的深度广度阅读、借鉴而不依赖网络范文、先动脑后动笔、不断修改打磨初稿,等等。通过健康读写习惯的培养,矫正学生浮躁急功、满足安逸的不良思想,体悟专注奋斗工匠精神。
2.注重学生自我发展认知评价
学生的思政素养既体现在最终文字产品上,也体现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习作可以反映学生思政素养现状,如文章主旨的把握可折射出写作者是否敏于人事,勇于担当,胸怀家国,透过文面可以看出是否精益求精,体贴阅读者;
另一方面,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思政教育并非立竿见影,从初步感知到有所体悟到深刻认识,有其发展过程,思政育人评价还应看到学生主体的自我成长感受与发展倾向。倘若在写作过程中,学生一时并未展现出鲜明的社会关注、职业道德、严谨品质等,然而有向学之心,对写作中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有所认知与触动,那么,教师也应当以发展的眼光给予赞许鼓励,及时反馈。所以,教师评价之外,学生的自我发展认知评价十分重要。针对写作过程中的体悟写成写作反思,包括写作技能把握、心智活动、为人处世之道感悟情况,使学生积累沉淀。
(二)抓重点:优化教学内容与模态
1.区分显隐重构内容体系
“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应用写作一般原理和文种写作两大内容系统,前者一般包括应用写作的演变发展、性质特点、表达方式、基本能力、写作者素养等,后者一般包括各类文种功能、特点、写作框架、技法要点等。写作原理从具体写作实践归纳抽象出来,文种写作较具体,写作原理具有抽象性。在写作原理中,包含思政素养在内的“写作者素养”是主观条件,“应用写作演变、性质特点、表达方式”是客观存在,素养内在隐藏,有待于写作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反馈认可、学生的自我认知。这些教学内容在感知上有显隐的区别,有必要从学生的感知角度进行重构。文种写作是技术层,最容易感知;
写作原理是学理层,需要前者的感知为基础;
写作者素养是道理层,需要透过技术层和学理层来关照。教学中,由显性到隐性逐层递归,最终抵达思政教育的目标。
2.改进写作训练的目标内容及工具
首先,训练内容关照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写作项目。以指导和考核鼓励学生向学校、党和政府部门建言献策提方案,参加校园乃至社会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撰写项目计划书、申报书、报告、总结、调研,参加企业平台实用性征文活动帮助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以应用文写作参加社会事务的解决,服务于社会的成就感自豪感,体会自我实现与经世致用精神、家国情怀。其次,训练工具采用手机移动端。一方面,技术的革新可以使写作效率极大提高,有利于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完成阅读、写作、资料查找多种学习活动,形成巩固相应的技能素养。相较于传统的纸笔课堂练习,课堂中采用手机在线上教学平台上写作,极大方便写作相关材料、资料的推送与分享,初稿修改稿的保存。前者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具有引导示范作用,后者有利于学生进行写作稿本的比较分析,感受努力与进步,也利于学生养成修改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另一方面,手机工具的运用可“通过网络实现大学生与授课教师之间、大学生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对学生作业、成果的评价”。[15]
(三)抓关键:培育有创造性的教师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6]同样地,办好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其关键也在于教师。[17]从“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的广泛讨论,可以看出教师具有良好的积极性、主动性,愿意做好课程思政。因此,主要问题在于创造性,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提高思政育人实效。在运用案例法使学生感知理解时,应当增加现当代社会和生活圈的案例,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古田决议》、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讲话稿等,以及教师自身教学计划、教案、总结等工作文书写作过程的披露,使学生更鲜明地感受其中的思政蕴含,提高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亲和力。在学生实践体悟阶段,以知行合一的思政教育理念为指导,注重采用实践性探索性强的方法,如情境互动法、过程写作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使思政内涵在写作过程中入脑入心。
“大思政”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思政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是当下社会、学生个人、应用写作规律的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成为写作上自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课程应具有的理想信念。要从应用写作学科特点出发挖掘课程思政意蕴,提炼出经世致用、诚信友善、尊重职业规范、崇尚理性、工匠精神等内涵。实现思政意蕴丰富、教学体系设计科学、教学方法有效的“完善课程”,这是课程思政建设应具有的追求。“大思政”背景下“应用写作”课程思政教育实践中存在导向设计、融入载体、方法三个方面的困境,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抓好教育教学导向、重点、关键点,以此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 任务。
猜你喜欢大思政应用文写作者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新世纪智能(英语备考)(2021年11期)2021-03-08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四种英语常考应用文写作范例高中生·天天向上(2018年2期)2018-04-14写作台港文学选刊(2016年3期)2017-08-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