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综合交通枢纽标准体系建设对策建议

时间:2023-08-20 19:50: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明文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综合交通枢纽是综合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是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和一体化组织的主要载体。2021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等有关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有关要求,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建设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十三五”以来,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工作快速推进,构建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成立了交通运输部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建了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印发了《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2022年)》,推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各领域技术标准协调衔接和融合发展。

在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方面,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了8 项建设标准、9 项联运服务标准、7 项信息化标准。综合交通枢纽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通过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制定和发布实施,促进了综合交通枢纽规范化建设、运营和管理。

(一)标准有力支撑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方面,“十三五”期共建设了118个综合客运枢纽,全国已有综合客运枢纽城市对大中城市的覆盖率达到84%。“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了《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等5 项综合客运枢纽标准,有力支撑了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在相关标准支撑下,综合客运枢纽建设逐步由粗放型平面布局向注重集约型、一体化布局转变,一体化衔接枢纽数量占比提升到30%左右。成都天府、武汉天河、青岛胶东等枢纽通过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等设施,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间室内“零换乘”。交通运输部推动建设综合客运枢纽中,按照《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80%左右的枢纽实现了各运输方式200 米内便捷换乘,换乘时间缩短到3~5 分钟左右。按照《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枢纽内均配置了专用换乘通道、自动步道、风雨连廊等设施,旅客换乘环境显著改善。

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先后组织了3 批共70 个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基本涵盖了全国典型大型综合货运枢纽,其中,公铁联运型枢纽占比59%,公铁水联运型枢纽占比39%。“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综合货运枢纽分类与基本要求》等3 项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标准,有力支撑了综合货运枢纽标准化建设。各地按综合货运枢纽标准要求积极推进综合货运枢纽建设,按照《综合货运枢纽分类与基本要求》提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快速转运或直接换装的要求,不断提升枢纽多式联运换装作业能力。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中的重点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1小时换装完成率超过87%。枢纽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厦门港多式联运港站、武汉阳逻国际港等一大批疏港铁路建成运营,打通了重点港区铁水联运“最后一公里”。

(二)标准有力支撑枢纽联运能力提升

综合客运枢纽服务方面,“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了《旅客联运服务质量要求》等3 项枢纽旅客联运服务标准。以标准为引领,综合客运枢纽积极开展“空铁通”“空巴通”等联程运输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东航与国铁集团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联网销售“空铁联运”产品;
江苏依托32个枢纽推出空巴联运、高铁接驳等多种联程运输服务,开行空铁、公铁联运班列77条,并在南京南站率先开通了国际航班值机托运服务;
成都东站枢纽开设城市候机楼,与火车及地铁站点无缝衔接;
部分具备条件的综合客运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流程优化,杭州东、成都东、天津西等20 余个枢纽实现了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安检互认,旅客换乘安检时间不断缩短;
上海虹桥枢纽、杭州东站等枢纽通过优化组织协调机制、完善运行管控体系等实现了枢纽一体化运行管理,提升了枢纽整体服务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综合货运枢纽服务方面,“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空陆联运集装货物转运操作规范》等6 项枢纽多式联运服务标准。以标准为引领,各地依托枢纽积极开展多式联运服务,不断创新多式联运组织模式。宁波舟山港推出到温州、义乌、绍兴的双层集装箱班列,开展内陆腹地海铁联运线路布局,目前已开通21条海铁班列;
郑州机场创新空公卡车航班、空铁联运模式,以郑州机场为中心的卡车航班辐射北京、天津、上海、西安等70 余座大中城市,探索了由法兰克福—郑州机场—北京西站的“国际航班+普铁”空铁联运线路;
青岛港、北部湾港、重庆港等积极试点推行集装箱铁水联运“一单制”。

(三)标准有力支撑枢纽运营信息化水平提升

综合客运枢纽信息化方面,“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等4 项枢纽信息化标准。以标准为支撑,各地枢纽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枢纽协同管理效率和信息服务能力。杭州东站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运用数字技术接入30 个系统2 557 类数据,打通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链盒和数据链,一体协同54 个部门单位,推动出行服务、智慧防疫、气象防灾、消防安全、治安防控等三维可视化指挥,实现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精细化协同治理;
南京禄口机场打造“空地联”系统平台,实现空港快线票务在线销售、微信值机、航班动态查询、机场专车预定服务等;
深圳宝安、长沙黄花等枢纽布设动态换乘信息显示大屏,实现了“直通车”式信息服务。

综合货运枢纽信息化方面,“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制定发布实施《海铁联运列车运行与货物追踪接口》等3 项枢纽信息化标准。以标准为支撑,通过加强枢纽多式联运信息交换共享,提升枢纽协同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天津、连云港等港口企业依托港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强与铁路信息互联互通,与所在地铁路局实现铁水联运信息交换共享,实现集装箱货物全程追踪;
宁波舟山港打通与国铁管内公司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搭建代理、码头、港站、车队等一体化操作平台,初步实现铁水联运业务协同管理;
江苏省打造铁水联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与连云港港、徐州港、南京港实现数据对接。

虽然我国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双纲要”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能适应综合交通枢纽发展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系统性支撑不够

对照“双纲要”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的新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对枢纽规划建设的系统性支撑还不够。现有关于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要求分散在不同的标准中,缺乏统一性、整体性的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标准,不能对综合客运枢纽一体化、综合货运枢纽集约化、枢纽与集疏运体系融合发展等一体化规划建设内容进行系统性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体化程度的提升。

(二)枢纽运营服务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不足

对照“双纲要”提出的综合交通枢纽安全、智慧、绿色等高质量发展要求,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对枢纽提升运营服务引领作用还不够。针对目前枢纽运营存在的跨方式、跨领域、跨部门之间协同不够,运营作业及安全应急管理有效联动不足,枢纽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在协同运营、安全应急、智慧智能等方面制定提升枢纽软服务能力的标准,有效引领枢纽运营服务高质量发展。

(三)标准实施应用深度广度有待加强

目前虽已初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技术标准体系,但由于各部门对推动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应用的认识不够、缺乏推动标准实施的有力抓手、枢纽建设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部分已发布的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实施应用深度和广度仍不够。例如,《综合客运枢纽导向系统布设规范》已于2019 年发布实施,对综合客运枢纽公共区域导向系统的布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中未被广泛使用,导致仍存在枢纽标识不统一、不连续等问题。

对照“双纲要”和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为促进我国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需要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支撑引领作用,强化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协调和融合发展。根据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趋势和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不断强化标准化工作机制

按照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国综合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聚焦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管理部门沟通,协调衔接各运输方式标准。充分发挥地方和社会团体工作积极性,加强上下联动,完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

(二)动态完善枢纽标准体系

进一步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标准体系动态管理。根据“双纲要”中关于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规划建设、运营服务、信息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标准体系,指导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工作。综合客运枢纽应重点围绕一体化设计、协同运行、智能安全等方面;
综合货运枢纽应重点聚焦一体化设计、运营服务、安全应急等方面。优化标准体系中国标、行标级别划分,强化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形成结构完善、搭配合理的标准体系。

(三)着力加强重点标准制定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基础性、关键性标准的研究编制工作。加快制定发布《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综合货运枢纽设计规范》。

《综合客运枢纽设计规范》将从功能融合、空间共享、便捷换乘、安全智能等方面开展研究,重点突出与城市复合功能一体化、与城市交通系统一体化、换乘系统一体化、信息系统一体化等设计要求。《综合货运枢纽设计规范》将通过对不同类型综合货运枢纽建设研究,重点从工程设计角度提出其功能区设置、换装工艺设计、换装作业区、交通与集疏运等设计要求。

两项重点标准编制过程中,将充分吸纳枢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及管理等单位参与,广泛征集枢纽行业管理部门、标准使用方、社会各界及公众的意见,力求使标准规范能够有效指导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

(四)努力提升现行标准质量

推动现行综合交通枢纽行业标准及时修订。通过对已发布标准开展效果评估、定期复审等工作,结合标准使用实际需求变化,及时对发布标准进行修订,提升已有标准质量。根据复审结论,近期拟对《综合客运枢纽术语》《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备配置要求》等标准开展修订。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力度。综合运输标准大多涉及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使用,将现行综合运输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可以扩大综合运输标准的应用范围和使用领域。重点推动《综合客运枢纽术语》《综合客运枢纽通用要求》《综合客运枢纽换乘区域设施设配配置要求》等现行行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更好地发挥国家标准对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支撑保障作用。

(五)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应用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宣贯。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宣传综合交通枢纽标准,扩大综合交通枢纽标准的影响力。下一步,结合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规范标准宣贯工作,加强对综合客运枢纽导向系统布设规范等重点标准宣贯,让设计人员深入理解标准内容,从设计层面解决综合客运枢纽导向标识设置不统一、不连续的问题。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标准的实施应用。结合交通运输部开展的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综合客运枢纽资金补助、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等试点示范工作,建议将综合交通枢纽标准的应用纳入试点示范绩效考核工作中,更好发挥标准对试点示范中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推动作用。

“十四五”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阶段,也是综合交通枢纽提质升级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标准化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强化沟通协调机制、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加强重点标准制修订、推动标准宣贯实施应用等方面,全面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标准体系建设工作,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综合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换乘客运枢纽枢纽的力量房地产导刊(2020年8期)2020-09-11淮安的高铁枢纽梦商周刊(2019年18期)2019-10-12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运输经理世界(2019年3期)2019-08-15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当代陕西(2018年12期)2018-08-04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对比与分析中国房地产业(2018年5期)2018-03-13天津地铁红旗南路站不同时期换乘客流组织方案研究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年1期)2018-01-25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汽车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海峡科技与产业(2016年3期)2016-05-17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形式研究大陆桥视野(2015年22期)2015-01-06城市轨道交通三线换乘站布置分析中国信息化·学术版(2013年5期)2013-10-09

推荐访问:枢纽 体系建设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