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平平 吕守印 马晓婷 程雯 吴炜 韶波
头颈部因外伤、先天性畸形和肿瘤切除造成的软骨缺损重建仍然是一个临床挑战。自体软骨移植虽然是一种常见且成功的治疗方法,但对患者有伤害,手术中也难免要牺牲部分软骨组织保证形态[1]。因此建立一种可替代的移植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使用体外扩增细胞重建软骨成为可行的方法[2]。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多向分化和免疫调控等特点,且拥有取材方便、易体外扩增的优点。大量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的再生作用可能是由其来源的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EVs)介导的旁分泌作用完成的[3]。MSCs-EVs可能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用,传递表面受体、信号分子、生物活性脂质、miRNAs、mRNA等至靶细胞,从而调控靶细胞的功能[4]。多项研究表明,MSCs-EVs具有与MSCs相似的功能,并可作为MSCs的替代品,用于多种炎症性疾病、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骨缺损的治疗[5-7]。
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的构建中,种子细胞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在本研究中,发现BMSCs-EVs通过其携带的miRNA可以增强共培养软骨细胞(chondrocytes,CHs)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这有望为软骨组织工程提供新的思路,改善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物的培养方式。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α-MEM培养基、DMEM培养基、青霉素链霉素、胰蛋白酶、磷酸盐缓冲液(PBS)(HyClone公司,美国);胎牛血清(Gibco公司,美国);
II型胶原酶(Worthington公司,美国);成脂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软骨诱导培养基(赛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DAPI(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TruSeqTMRNA样品制备试剂盒(Illumina公司,美国);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Olympus,日本);超速离心机(Beckman公司,美国);
凝胶电泳系统(Bio-Rad,美国);
BCA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上海碧云天)。
1.2 细胞来源和鉴定
原代BMSCs取自3 周雄性SD大鼠,麻醉处死后无菌环境下取出股骨并切断两端骨骺,用培养基将骨髓冲出,细胞传至P3代后使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别使用成脂诱导培养基、成骨诱导培养基和成软骨诱导培养基(cyagen biosciences)培养BMSCs, 21 d后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和阿利新蓝染色,评价BMSCs向脂肪细胞、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分化能力。
CHs取自3周雄性SD大鼠,麻醉处死后取膝关节,无菌条件下分离周围组织,剥下软骨剪碎,II型胶原酶(worthington)消化后培养,细胞传至P3代后使用。
1.3 BMSCs-EVs的分离及鉴定
利用超速离心法进行BMSCs-EVs的分离,BMSCs培养24 h后收集上清,4 ℃,1 500 g离心10 min清除死亡细胞和细胞碎片,离心后取上清,4 ℃,5 000 g离心15 min,取上清100 000 g离心30 min,取上清140 000 g离心60 min,弃上清, 5 mL PBS重悬后140 000 g离心60 min,弃上清,加入200 μL PBS重悬得到纯化的BMSCs-EVs,-80 ℃保存。
形态学分析:将纯化后的BMSCs-EVs滴在铜网上,利用透射电镜(JEM-1230,JEOL)对BMSCs-EVs进行观测并拍照。
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用粒子矩阵ZetaView PMX 110在405 nm 发射光下将分离得到的BMSCs-EVs进行浓度测定。
表面特征标志物分析: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CD63(1∶1 000,Abcam), CD9(1∶1 000,Abcam),TSG101(1∶5 000,Abcam)外泌体标志蛋白。
1.4 CHs增殖检测
用BMSCs-EVs(20 μg, 40 μg)处理CHs,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s作为空白对照组。培养24 h后,CHs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30 min,5%Triton 100通透20 min, 10%的山羊血清(Boster)封闭60 min,然后4 ℃条件下孵育Ki67(1∶200, Abcam)过夜。PBS洗涤3 次后37 ℃避光孵育二抗(1∶500)30 min。DAPI(Solarbio)染细胞核5 min。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FV1000, Olympus)观察并拍照。
1.5 CHs迁移能力检测
划痕实验:将CHs接种于6 孔板中,培养至100%融合, 用1 mL移液器枪头垂直于孔板划痕,用PBS清洗划痕过程中脱落的细胞,并用光学显微镜(IX71, Olympus)拍照记录0 h痕迹。加BMSCs-EVs(20 μg, 40 μg)和无血清培养基(Hyclone), 24 h后记录同一划痕位置下宽度的变化,并计算划痕愈合率。
Transwell实验:在24 孔板中加BMSCs-EVs(20 μg,40 μg)和无血清培养基, 将软骨细胞接种于Transwell上室, 24 h后取出上室,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30 min, 0.1%结晶紫染色20 min,将小室置于光学显微镜下,拍照并计算穿过小室膜的细胞数目。
1.6 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WB)
使用WB检测增殖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将CHs接种于6 孔板中,用BMSCs-EVs(20 μg, 40 μg)处理CHs 24 h,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s作为空白对照组。提取CHs蛋白,蛋白通过凝胶电泳(Bio-Rad)被分离,然后移至PVDF膜上,室温下用5%的脱脂牛奶封闭膜60 min,TBST清洗后加入Cyclin D1(1∶5 000)、Axin 2(1∶1 000)、 β-actin(1∶5 000,Abcam)孵育过夜,TBST清洗3 次,二抗孵育60 min,TBST清洗3 次, 增强型化学发光剂显色,Image J(1.52a)检测灰度值。
1.7 BMSCs-EVs的miRNA测序(miRNA-seq)
使用TruSeqTMRNA样品制备试剂盒(Illumina)提总RNA,按照TruSeqTMRNA样品制备指南合成双末端文库。然后用PCR对产物进行纯化和富集,以创建最终的cDNA文库。纯化文库通过Qubit®2.0荧光计(Life Technologies,美国)进行定量,并通过Agilent 2100生物分析仪(Agilent Technologie,美国)进行验证,以确认插入物大小并计算摩尔浓度。用cBot生成聚类,稀释至10 pmol/L,然后在Illumina NovaSeq 6000上进行测序。
利用miRDB数据库对高表达的top20 个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然后用R包clusterProfiler、enrichplot、ggplot2对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分析(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
1.8 统计学分析
使用Prism 9软件(GraphPad Prism)进行数据分析, Student-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当P<0.05结果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BMSCs形态学观察及鉴定结果
原代的BMSCs呈长梭形,集落性生长(图 1A)。经过诱导后具有向成骨(图 1B)、成脂(图 1C)及成软骨分化的能力(图 1D)。流式细胞鉴定结果表明,表达 CD29、CD44 的细胞分别占总细胞数的96.1%、95.4%,表达 CD34、CD45的细胞总细胞数占比分别为3.5%、1.8%(图 1E),该结果说明实验所提取原代BMSCs具有干细胞特性。
图 1 体外培养的大鼠BMSCs的鉴定
2.2 BMSCs-EVs的鉴定及内吞观察
透射电镜结果显示,BMSCs-EVs具有典型的双层膜结构,大小均匀,直径约150 nm(图 2A)。囊泡特征标记蛋白CD9、CD63和TSG101均有表达(图 2B)。NTA提示BMSCs-EVs直径在175 nm左右(图 2C),均符合细胞外囊泡鉴定标准。将BMSCs-EVs与CHs共培养, 24 h后显示EVs被CHs内吞,并分布于细胞核周围,证明EVs可成功进入CHs内(图 2D)。
图 2 BMSCs-EVs的鉴定
2.3 BMSCs-EVs对CHs增殖的影响
用BMSCs-EVs(20 μg, 40 μg)处理CHs, 24 h后用Ki67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BMSCs-EVs对CHs增殖的影响。结果如图 3A示BMSCs-EVs组 CHs增殖数量较无血清培养组均明显增加,并且40 μg BMSCs-EVs组CHs染色阳性高于20 μg BMSCs-EVs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 3B)。WB结果表明:与无血清培养组相比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D1,Axin2表达水平在BMSCs-EVs组均升高(P<0.01)(图 3C~D),说明BMSCs-EVs可以促进CHs的增殖。
图 3 CHs增殖活性检测
2.4 BMSCs-EVs对CHs迁移的影响
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BMSCs-EVs(20 μg, 40 μg)对CHs迁移的影响。
24 h 后20 μg BMSCs-EVs组CHs的划痕愈合率为85.31%±2.89%, 40 μg BMSCs-EVs组的划痕愈合率为98.29%±0.70%,无血清培养组的划痕愈合率为59.83%±2.79%,明显低于BMSCs-EV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 4A~B)。
使用Transwell法检测BMSCs-EVs对CHs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晶紫染色结果(图 4C)显示,与无血清培养组相比,BMSCs-EVs(20 μg, 40 μg)处理CHs,CHs迁移能力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图 4D)。
图 4 各组CHs迁移能力比较
2.5 BMSCs-EVs的miRNA分析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miRNA-seq结果显示了BMSCs-EVs中总计数最高的20 个高丰度miRNAs(图 5A),并对其靶基因进行了功能富集分析,KEGG结果表明基因富集在Wnt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和细胞周期相关信号通路上(图 5B)。GO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参与形态发生的发育生长、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组织的调节显著(图 5C)。总之,这些结果表明来自BMSCs-EVs的miRNAs可能参与调控软骨细胞增殖与迁移。
图 5 BMSCs-EVs的miRNA分析及生物信息分析
在软骨组织修复中,单独使用自体CHs,单独使用BMSCs或两种细胞共同培养作为种子细胞都有过报道[8]。然而,CHs属于增殖能力较弱的终末细胞传代能力受限;
而MSCs定向分化比较复杂且不稳定,分化后的CHs易出现退化和衰老。两种细胞共培养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共培养的方法、时间及两种细胞的比例均会影响最终软骨修复的效果[9]。
MSCs在各种疾病中的治疗应用拓宽了人们对MSCs-EVs的认识。与其亲代细胞相比,MSCs-EVs对受体组织再生、免疫调节和炎症控制体现了其对MSCs的功能替代性,而低免疫原性和安全储存性则赋予它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EVs通过把携带的内容物传递给受体细胞,进而影响细胞的微环境并调节相关蛋白的表达[10-11]。已有文献报道牙龈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微囊泡调节TGF-β1与JAK2-STAT1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发挥了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2]。角质形成细胞分泌囊泡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和增殖,从而促进伤口愈合[13]。然而BMSCs-EVs是否对CHs也有同样积极的作用是解决干细胞/软骨细胞培养缺点的关键。在本研究中通过内吞实验证明BMSCs-EVs可以被CHs内化摄取。免疫荧光染色,蛋白印记分析证实了BMSCs-EVs与CHs共培养后,CHs的增殖能力增强,通过划痕实验和迁移实验证明CHs迁移增强并呈剂量依赖性。miRNA-seq结果展示BMSCs-EVs携带大量miRNA,对这些miRNA靶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后KEGG结果表明基因富集在Wnt信号通路。而Wnt信号通路是影响细胞增殖的重要通路[14]。本研究结果表明,BMSCs-EVs可能通过释放miRNA调节CHs的迁移和增殖。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miRNA发挥了核心作用。后续要进一步明确BMSCs-EVs促进CHs迁移和增殖的具体信号通路和明确的分子靶点,并增加动物模型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BMSCs-EVs可促进CHs的增殖与迁移,进而可能有利于共移植软骨细胞及组织的再生,有望为组织工程软骨再生提供新思路。
猜你喜欢共培养划痕软骨富马酸卢帕他定治疗皮肤划痕症的疗效观察皮肤病与性病(2021年3期)2021-07-30BMSCs-SCs共培养体系联合异种神经支架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研究宁夏医学杂志(2020年3期)2021-01-21基于微观划痕的疲劳强度预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5期)2020-05-22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5期)2019-08-27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9年1期)2019-04-25痕满族文学(2018年6期)2018-12-27紫锥菊不定根悬浮共培养中咖啡酸衍生物积累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年4期)2018-05-07冰上芭蕾等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2017年12期)2018-04-16BMP-2诱导软骨细胞凋亡及增殖的研究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年3期)2016-05-17角质形成细胞和黑素细胞体外共培养体系的建立中国医疗美容(2015年5期)201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