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J下腔滑膜软骨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并文献回顾

时间:2023-08-20 2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宋志强 郭晴雯 张颖 王朝俭

滑膜软骨瘤病(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关节滑膜中形成化生软骨,导致大量附着和未附着的骨软骨体[1]。该病好发于膝关节、髋关节、肘关节等大关节,仅有3%的SC病例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J)[2]。TMJ-SC临床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开口受限、关节内杂音等[1-3],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易与TMJ其他疾病相混淆,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工具[4]。目前已有的TMJ-SC文献报道中,绝大部分是起源于上腔的病例,累及下腔的TMJ-SC报道极罕见[5-13]。本文报告4 例来源于下腔的TMJ-SC,回顾相关文献报道,对其临床、影像表现及治疗进行描述。

收集2015 年1 月~2021 年12 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治疗的TMJ下腔的S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确诊为TMJ-SC。共有4 例患者(表 1)。CT及MRI 影像由放射科及关节科两位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如有争议则协商后共同确定最后记录结果。主要记录以下数据:(1)关节间隙有无增宽;
(2)关节区有无钙化游离体;
(3)髁状突骨质有无吸收破坏;
(4)髁状突骨质有无增生硬化;
(5)关节囊有无扩张;
(6)关节腔有无积液;
(7)关节腔内有无软骨信号样游离体信号。

在多个中英文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搜索颞下颌关节下腔滑膜软骨瘤相关文献。检索以synovial chondromatosis(SC),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inferior compartment为主题词搜索。

中文检索以颞下颌关节、滑膜软骨瘤、下腔等为主题搜索词。以及检索文献报道中引用的相关文献,最后检索日期为2021年11月30日。

表 1 TMJ下腔SC 4 例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治疗和随访情况

2.1 4 例患者结果分析

收治的4 例患者中,男1 例,女3 例,年龄31~67 岁,平均53 岁。病史3 个月~3 年不等。所有患者均为单侧,位于左侧者1 例,右侧者3 例。在临床表现中,关节区疼痛者4 例,关节区肿胀3 例,张口受限2 例,关节弹响1 例,关节杂音1 例。

4 例患者均进行 CT 及 MRI 检查。CT检查可见:病例1、病例3、病例4中患侧关节间隙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图 1B、图 3B、图 4B),4 例患者髁突周围均可见软组织增厚影。病例1、病例2、病例4患者髁突发生硬化,周围可见大小及数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散在高密度影(图 1A~B、图 2A~B、图 4A~B),病例3髁突骨质破坏,边缘不规则的骨膜反应(图 3A~B)。MRI检查T2WI可见:病例1、病例2、病例4患者可见“哑铃状”扩张的关节下腔内高信号内混杂多发斑点状低信号影,髁突骨髓信号降低(图 1C、图 2C、图 4C)。病例3患侧髁突前后方均可见等信号的占位性病变(图 3C)。

图 2 病例2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

图 3 病例3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

在病例1、病例2、病例4中,行游离体及滑膜清除术,术中可见钙化的软骨肿块围绕髁突周围。病例3在去除病变滑膜、游离体的同时行髁突高位切除、肋软骨移植修复。病例3、病例4术后分别随访2 年、3 年,未见复发。

病例1、病例2术后分别随访3 个月、6 个月,期间未见复发迹象,但其随访时间较短,不能完全保证其预后,后期将继续密切随访。

图 4 病例4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

2.2 文献回顾病例一般结果

表 2统计了9 份文献中的13 例TMJ下腔SC患者。13 例患者的平均起病年龄为47.07 岁。男女比为5∶8,左右侧比为8∶5。临床症状中包括疼痛(11/13, 84.61%),张口受限(8/13, 61.54%),肿胀(8/13, 61.54%),杂音(4/13, 30.77%),弹响(1/13, 7.69%)。游离体(11/13, 84.61%)是最常见的影像表现,其次为髁突骨质破坏(7/13, 53.85%),关节囊扩张(4/13, 30.77%),关节腔积液(4/13, 30.77%),关节间隙增宽(3/13, 23.08%),关节盘移位(2/13, 15.38%),髁突肥大(1/13, 7.69%),关节腔肿物(1/13, 7.69%)。11 例患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1 例患者在关节镜辅助下去除游离体,术后无复发。

表 2 文献回顾中13 例TMJ下腔S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影像表现,治疗和随访情况

SC是一种罕见的关节滑膜化生病变,其生长缓慢并好发于大关节,目前研究认为SC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SC其发病原因不明确,继发性SC多由于创伤和感染等因素刺激滑膜组织引起[14]。TMJ-SC好发于39岁到55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单侧好发[15]。TMJ-SC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区疼痛、肿胀、开口受限、关节内杂音等非特异性症状,易与其他TMJ疾病混淆,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扰[11,16]。病例及文献回顾中,疼痛、肿胀、张口受限也是TMJ下腔SC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患者以耳前区肿胀疼痛为主诉就诊,这需要与腮腺区肿物相鉴别[5,10],应注意肿块与腮腺的关系、有无面神经受累表现以及是否随髁突的运动而运动等,必要时甚至可以采用文献回顾中腮腺造影检查用于鉴别诊断[5]。

TMJ-SC的诊断依靠影像学检查,X线、CT、MRI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增宽、关节窝骨质破坏和(或)硬化、髁突前下移位、关节区多发斑片状不投射影[17]。但普通X线检查对钙化较差的瘤体及软组织情况效果较差,CT不仅可以更清晰的显示上述X线检查所见,还可通过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三维方向观察病变的位置、范围及髁突或关节窝骨质有无破坏、破坏的范围和程度[18]。MRI对TMJ-SC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显示早期钙化较差的瘤体、关节囊、关节盘的位置、关节腔积液,以及对邻近周围组织有无侵犯。对TMJ-SC诊断有帮助意义为矢状位T2WI 上,“哑铃状”扩张的关节腔内有高亮积液伴点状低信号影像[5]。较大的游离体可表现为较大的低信号,呈“管状”结构[18]。患者及回顾的文献中,游离体是最常见影像学表现,此外注意到TMJ下腔SC患者的髁突伴有硬化或骨质破坏,这种情况可能被误诊为骨关节病或骨肉瘤等疾病[6,18]。但TMJ-SC的游离体数目较多,常为数十个、上百个乃至更多;
TMJ骨关节病一般无钙化的游离体,若伴有脱落的骨软骨碎片,碎片往往与髁突的骨缺损部位一致;
骨肉瘤影像表现可为溶骨性破坏和成骨性表现混合存在,且可能有日光放射状骨膜成骨,这对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帮助[18]。

SC的病理进展过程为滑膜内细胞化生形成软骨结节, 软骨结节逐渐脱离滑膜进入关节腔形成游离小体, 游离体逐渐钙化或骨化[16]。1977 年Milgram根据病理将SC分为3期[19]:Ⅰ期为滑膜内活动性病变,滑膜下的软骨化生活跃或软骨小体突出于滑膜表面,关节腔内无游离体;
Ⅱ期为过渡性病变,既有滑膜内活动性的软骨结节增生,又有关节腔游离体形成;
Ⅲ期表现为滑膜内病变静止,关节腔内形成多个游离体。

SC的治疗包括关节镜手术、游离体清除术、滑膜切除术、关节盘切除术、髁突切除术等。目前认为疾病的分期是影响手术方法的重要因素,因为Milgram I期及II期的滑膜处于化生阶段,不充分切除游离体或病变滑膜可能会导致复发[20]。Chen等[11]认为在治疗TMJ下腔SC时,病变的范围决定手术的方法,根据的病变范围将其分为3 个阶段,并对不同阶段的TMJ下腔的SC提出了不同的治疗方案:第1阶段病变仅累及滑膜,可见下腔扩张、多个游离体,此阶段无骨侵蚀,治疗原则为清除游离体和病变滑膜。第2阶段下腔的SC涉及滑膜及髁突,髁突由于SC侵犯而出现破坏,但关节盘完好,此阶段应同时行髁突切除术,取肋软骨移植重建髁突。第3阶段滑膜、髁突和关节盘全部累及,因此在第3阶段应去除病变滑膜,同时行髁突和关节盘切除术,同时取带蒂的颞肌筋膜组织瓣和肋软骨移植重建关节。病例1、病例2、病例4中,尽管髁突发生硬化,但术前CT显示髁突边缘光滑完整,无SC侵犯,将其归类于第1阶段,未对髁突行处理。所以推荐术前行CT及MRI检查,这有助于判断患者病变范围即病变阶段,进而决定手术的方法。

总之,发生于TMJ下腔的SC极为少见,且可能累及髁突及关节盘,临床上易发生误诊,当患者出现关节区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症状时,诊断需考虑TMJ-SC的可能。CT、MRI可以协助诊断并判断病变的范围,手术完整切除病变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关节盘滑膜下腔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病因研究进展口腔医学(2022年10期)2022-12-19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舰船科学技术(2022年10期)2022-06-17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4期)2022-05-2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节盘与髁突改变的MRI表现及相关性研究现状口腔医学(2021年12期)2022-01-17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4期)2021-08-23颞颌关节内紊乱的MR 表现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年3期)2020-06-30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年3期)2019-08-13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年7期)2016-04-28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年3期)2016-02-27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8期)2016-01-20

推荐访问:软骨 临床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