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晓彤,孔朝霞
(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
关键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历史脉络;本质特征;实践路径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直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前行的坚定信念和历史主线,因此我们必须理清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发展脉络,在把握其本质特征基础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其实践路径,有条不紊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现代化作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它起源于西方,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本土国情、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各自的经济发展程度皆有不同且难以复制,所以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会随着国情的变化而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情况做出重要指示:“道路选择,关键要符合国情。”[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实现了两次飞跃。
1.从“走自己的路”发展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2]近代以来,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中国的基本国情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为立足点并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视为指导理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不断变化,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的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并完成了认识上的第一次跨越,成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的开端,为后续探索打下结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在近代初期已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番探索。1930 年,毛泽东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主张,对无条件地没收一切工厂商店[3]的行为进行批评纠正,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抗日战争时期,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他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4],这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解放战争期间,更是创造性地提出“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营业”地主张[5],为普通工商业者群体的壮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以及政策支撑,对于当时落后生产力的复兴与发展无疑是一针催化剂,胜利的发展带动后续一系列的蝴蝶效应,其中便包括为后续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前车之鉴和理论基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1956 年毛泽东进一步对十大关系进行阐述,逐步理清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规律,找到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建设、中国发展的道路。1964 年,周恩来在既定的发展路线上又建设性地指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6],并为这个目标的实现指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前进方向。在历经改革开放的阶段性实践后,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逐步成型,自此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新起点。在这个特殊时期邓小平指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7],并反复对建设方向予以强调“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8],所走的路也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满足中国需要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飞跃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建设经验积累使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摸石头过河的探索,让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建设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式发展。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和现代化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要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科学、绿色发展,努力协调经济发展需要和环境资源节约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可持续绿色发展之路。我们处在历史的交接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新发展,我们要矢志不渝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思想与理念并坚持推进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紧紧围绕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带领人民迈向一个又一个的全新高度,取得全新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道路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社会主义建设走向一个全新的高度,取得了一个更具有中国特色、更能彰显中国力量的全新成就,也在某一程度意味着中国可以为国际社会发展贡献更有意义的中国方案。
与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追求不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追求的是实现共同富裕,要保证致富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人,其包含具有中国特色的本质特征与政治本色,即始终如一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新道路具有独一无二的指导思想,即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衍生而来的一系列重大理论成就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更多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格局。
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保证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正是我们矢志不渝地紧紧依靠在党的周围,时至今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党的领导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能够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维新变法直至辛亥革命,这些近代发展的历史表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少强有力政党的领导。伴随着一声炮响,马克思列宁主义伴随着十月革命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影响下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自从成立之日起便将马克思主义奉为指导思想和坚定不移的旗帜,在国内外重重压力困难逼迫之下意志坚定,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重任,带领中国人民走过一个又一个历史发展阶段,在任何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没有因为任何的原因抛弃过自己的目标:带领伟大的中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依然脚踏实地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出发制定了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为代表的一系列发展计划,解决了许多的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使中国道路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2.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目标
“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9],这将是我们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发展中所应当始终坚持的出发点和重要考虑。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如此,我们的现代化新道路根本目标不能例外,即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共同”二字,个别人的富裕不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共享发展原则,在全社会营造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不断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生产是为了满足全体人民对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实现人民群众在物质追求上的“最大公约数”,满足人民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将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中心环节,使社会更加民主、文明、和谐,从而使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在其过程中不断厚实物质基础,提高人均GDP,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3.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色
历史已然证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历史性、科学性以及独特性,是我党历经百年而建立的贴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历史性成就,是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诞生并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短短的一句话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艰苦奋斗的宝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汇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智慧,才能够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保障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制度体系,是一套真正贴近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期待的宝贵制度体系,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坚持不懈地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须要努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不断前行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崭新的中国伟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科学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2]中国式新道路能够蓬勃发展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纲领而衍生的一系列中国化创新成果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10]中国共产党不论在任何阶段做出何种决定,对于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都始终如一地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又结合当今时代发展变化大势,积极加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重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进行中国化才能起到作用,才能发展成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建设的科学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征程上,我们应当也必须以人民的需求为己任,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我们根本的价值理念,致力于改善民生,坚持科学的前进方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现代化中国,美丽中国。
1.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历史上,中国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自古以来便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理论的人文血脉,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本思想。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建设者,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石。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因此必须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论牢牢地刻在内心。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深刻体现,是中华民族能够取得最终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胜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2]我们要站在人民群众的一边,依靠群众不断开展工作,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首先,要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就要牢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要保证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获取的一切奋斗成果。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不断完善为人民服务的方式,不仅要出成果更要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走在现代化新道路发展过程中,积极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以动真碰硬的勇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依靠人民创造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伟业。
2.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11]我们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方向,走自己的路,推动各种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迈进,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一方面,要坚持理论基石不动摇,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另一方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后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道路上,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今后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的道路上,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坚定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要努力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3.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要结合人民群众之需和社会发展实际,提出科学性、导向性和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在党中央的坚强带领下有组织、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践中,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统筹规划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步骤,完成阶段性目标,有步骤地战胜现代化进程中的困难,为全球性现代化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方案。一方面,要结合发展实际,不断构建现代化建设的短期规划与阶段目标。在后续的发展进程中要牢牢把握住不断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并结合不充分的发展现实,据此做到有目标、有指向地完善与改革,努力做到确立的极端目标可以实现而且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支持,从而积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之中。另一方面,要对阶段目标的实现再度仔细划分操作细则,做到真正的有策可依,脚踏实地。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凝练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现代化发展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国现实需要的建设目标,在借鉴百年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树立分步实施蓝图建设的实践意识,努力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道听途说小猕猴学习画刊(2022年3期)2022-03-28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我们的道路更宽广青年歌声(2020年12期)2020-12-23——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读写算·高年级(2015年1期)2015-07-25中国式性感舒适广告(2008年9期)2008-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