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下关第三中学 杨金花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难度陡升。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听到学生说,高中阶段的古典诗词难以理解,也很难读懂。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与教师想象的也往往相差甚远。然而古典诗词凝聚着中华民族古代文学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
延续着中华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承继着明理启智、励志怡情、审美情趣等多种多样的作用。诵读和鉴赏古代诗词,既是提高当代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中国公民素质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制定,使诗歌鉴赏不仅成为新教材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成为培养当代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最佳方法。由此,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点:
(一)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如何教会学生赏析古典诗词的方法?
(二)教师在学生学习鉴赏品悟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带着问题去阅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时期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晚年的代表作,被明朝杨慎评为辛词第一。在这首诗歌的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课文中情景交融的意境。还可依据时间线索依次引导学生把握诗情,学生在把握诗歌中所引用的典故基础上,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情感,为以后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在这篇文章的实际教学中,我利用了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做了新的尝试。
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辛弃疾的一些诗词作品,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有所了解,初步感知了辛弃疾作品风格慷慨豪放、常抒壮志难酬之情这一特点。但是,对于号为辛弃疾作品中的压卷之作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而言,词中所用典故很多,学生阅读难度较大,只有借助资料明晰这些典故的用意,才有助于深入理解辛弃疾的独特情感。为此,以资料助读的方式,为学生做背景知识的拓展,以期帮助学生深度挖掘作者的情志。
(一)诵读全词,结合注释,梳理词中所写的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有哪些?找出具体词句加以概括。
明确:孙权割据东南,击退曹军,始置京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刘裕起兵北伐,金戈铁马,战功赫赫,收复失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义隆仓促发兵北伐而惨遭失败。“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
拓跋焘——元嘉二十七年击败王玄谟的军队后建立行宫:颂武功庆升平,以炫耀于南朝。“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廉颇被免职之后,避危难于魏国。赵王曾想再重用他,于是派人去弄清他的身体状况。“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满怀爱国热情的辛弃疾以廉颇自比,一心想为国效力,率军北伐,可他终不被重用,报国无门。
(二)当作者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时,问题一: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呢?问题二:为何略写孙权事,详写刘裕事?问题三:借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1.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开疆拓土,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建立政权。曾两度挥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
2.孙权虽然也是英雄,但出身于皇室,上有父兄,事业有父兄打下的基础。而刘裕则不一样,——“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这里详写是想突出刘裕出身贫贱,还能建功立业,既表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也强调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
3.无论是孙权还是刘裕,都能在百战中开创基业,建国于东南。这恰好与南宋统治者得过且过于江左、委曲求全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对比,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扬,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同时也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还表达了作者对主战派的期望与对南宋朝廷委曲求全者的讽刺和谴责。
(三)词中不仅写人物如孙权、刘裕、廉颇等多为英雄形象,还引用宋文帝刘义隆北伐惨败的这件事,其目的何在?
明确:借此事咏叹近事。借鉴历史,影射当时的张浚北,冒险北伐,本想赢得像汉朝霍去病那样大败匈奴、封土筑坛的大功,结果反而招致元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弄得两淮残破,胡马饮江,几乎遭到了全军覆灭的危险。刘义隆只落得仓皇北顾,“北顾涕交流”。那时分据在中原北方的元魏,并非无隙可乘;
而且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并不占优势。倘能精心筹划,谋定而后动,成就一番开天辟地的伟业虽未必能成,但完全有可能收复一部分河南旧地。想当初宋文帝急于事功,头脑发热,不采纳老臣宿将的建议,轻启兵端,结果没有取得预期的胜利,国势也从此一蹶而不振了。(南宋近事:隆兴元年,宋孝宗派遣张浚北上讨伐,在符离集遭到大败)
(四)词人犹记“烽火扬州路”,又着力描绘“佛狸祠”下迎神赛会的景象,这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前,扬州一带被金兵劫掠,战火纷飞,惨不忍睹,如历历在目!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已处于谁的统治之下?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百姓安于现状,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作者心情沉痛,表达了自己的隐忧:时代冲洗掉了民族耻辱的意义,如果不尽快恢复失地,恐怕再过几十年,老百姓就顺应了异族统治,把自己是宋室臣民给忘了,南宋小朝廷也就消亡了!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相关链接: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其小名“佛狸”,于宋元嘉二十七年击败军队王玄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当年尝敬神赛会,以颂武功庆升平,以炫耀于南朝。这一战争事件,常常引发历代文人为之感叹,但老百姓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以为是一座福佑人民的神庙,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五)词人最后用廉颇的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作者老而弥坚、抵御外敌之志不衰的报国情怀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婉转流露出作者不受重用的愤懑,也体现了词人不顾年迈力衰、赤胆忠心报效祖国的满腔热忱。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
我们知道,在新教材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和评价观的调整,让语文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调整。通过这篇课文的实际课堂教学,我对新教材课程背景下的诗词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对教师角色的调整也有了一定的领悟:
(一)语文教师的角色应该从教材的忠实实施者向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调整
《课程标准》中这样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二)聚焦核心,确立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筛选、整合文本关键信息,形成适合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知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为辛稼轩名作,明代杨升庵曾誉之为稼轩词中第一首。尽管也有人嫌其用典太多而使作品失之流利自然。仔细揣读作品所选典故,不难看出,诗歌紧密围绕“怀古”这一题旨,以历史人物、历史事迹来含蓄表达辛弃疾自己的独特情感。这首词恰好是因其用典丰富而且得当,格调高远,于用典中丰富了作品的意蕴。拓展了揣读和玩味的空间。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主要着力于“典故”的品读,带领学生辨识词中所用典故的基本内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中的价值意义。建立“史实”与辛弃疾遭遇的“时事”之间的联系;
循着文本中这一基本层面的叙述内容,进而去理解作者用这些典故的意义——作者对历史人物、历史事迹所持的态度,在史实与时局、时事的双向观照、比对之中,去挖掘作者对“时局”“时事”表达的讽刺、隐喻等含义,在这些含义的挖掘中去把握作者的情感的主旨。
(三)资料助读,帮助学生搭建内容理解的“脚手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文本中典故丰富,只有对典故意义的明晰,才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辛弃疾的情感。但是,词中所用典故和学生的认知和积累有距离,加之课本注释中又语焉不详,不利于学生理解。为此,我以资料助读的方式,将词中所用到的典故进行梳理,述其大略,为学所用。帮助拓展学生的背景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搭建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深度挖掘作者的情意的“脚手架”,从教学实施来看,这一内容的确起到了助学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排除阅读障碍,点燃他们自主探究的阅读兴趣。
首先,本篇课文采用了导读鉴赏课型,教师扮演了一个引路人角色,在关键问题上对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引导,认真品读课文,也没有必要像讲授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同时,过于完整精确的讲解和分析,也会让学生思考空间变窄,也不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讨论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课堂教学中应该分清主次,精选重点或难点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择其要点,适当点拨就可以了;
过多的知识讲解和分析,不仅占用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造成重点不突出,容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出现偏差,也给人泛泛而谈的感觉,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学生的预习不到位,过分依赖老师也是本节课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
其次,我也注意到,优秀教师的讲解经常采用启发性教学,又在教学中适当“留白”。讲解分析过于追求全面细致,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的讲解分析语言既不用“满”,也不用“包办”,该“留白”时适当“留”,只有拓展学生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思维的火花绽放而出,才能使学生印象深刻,真正起到锻炼其思维的目的。
再次,鉴赏课上师生“对话”的略缺。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适当地进行答疑解惑,对学生的回答及时作出正确的评价,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必然更好。品读鉴赏课就是要抓住关键问题的设计和思维空间的诱导,多与学生互动。当学生面对关键问题沉默不语或不知所措时,应适当地暗示、引导,使得师生互动环节能够按照原来教学计划中设计的目标与方向顺利进行,从而使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这节课上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培养。
最后,备课过程中做好“备学生”。时代在进步,观念在变化,如今的高中生见多识广,了解信息的渠道很多又便捷,他们敢于质疑,所以在备课时一定要更加充分、周详地“备学生”。
猜你喜欢刘裕辛弃疾典故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中老年保健(2021年10期)2021-08-24未来日记红领巾·萌芽(2021年5期)2021-07-08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中华诗词(2020年6期)2020-12-14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百家讲坛(蓝版)(2018年3期)2018-06-23闻鸡起舞作文评点报·低幼版(2016年8期)2016-05-14环卫工东坡赤壁诗词(2015年3期)2015-08-15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6期)2015-02-28宋武帝刘裕文学雅集略考中国文学研究(2012年4期)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