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蕴·境遇·路径——山西平顺红色文化传承实践进路论析

时间:2023-08-21 11: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兰 菲,赵改萍

(1.中共平顺县委党校,山西 长治046011;
2.山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030000)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不断深入革命实践中所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它产生于近代,发端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成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基本立场、价值取向、坚定信念、精神追求等红色文化元素,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革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于一身。新时代下,红色文化以不断完善且愈加丰富的载体逐步彰显着它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其所折射的革命奋进史、所涵盖的丰富道德滋养、所昭示的鲜明实践指向,是新时代中华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土壤,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坚持走中国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在众多场合众多讲话中都着重强调红色文化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众多表述中,集中体现了对待红色文化的基本态度和根本认识,深刻揭示了红色文化及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具体阐明了红色基因传承的内在要求、着重强调了红色资源保护的必要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红色文化作为自己的研究视角,围绕红色文化产生的学术成果也愈来愈多。

山西平顺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片孕育红色文化的沃土,潜心追寻这片土地的红色足迹,充分传承好这片红色沃土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无论对于进一步筑牢中华文化自信根基,坚持用此地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反作用于当地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还是对于进一步增强山西平顺文化对外的辐射影响力、提升山西平顺文化软实力,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化具有育人化人的意义,因其潜移默化发生作用而谓之“化”,因其内涵丰富引人思考而谓之“育”。红色文化来源于延续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伟大情怀之中,熔铸于承担历史使命的责任担当之中,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题之中。红色文化传承是对红色文化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做法,是串联起中华民族过去、现在、未来的精神密码,在已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踏上了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的今天,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真正将中国人民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发展过程中所具备的红色基因传承好,真正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在承担历史使命过程中所体现的红色情怀传承好,真正将新时期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所创新的红色元素传承好,这将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蕴含丰富,意义深远。”[1]红色文化形成、发展、丰富、创新于不同历史时期,它随着历史时期的发展与进步而不断发生演进,是集静止的和动态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口头的和文字的等形式为一体的内容体系。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深刻把握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主题,在团结一心完成历史使命的过程中凝聚了伟大的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2]“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3]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繁衍出时期不同、主题不一、使命各异的具体精神形态,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中所形成的这些精神形态共同构筑起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赋予红色文化以鲜活的生命力。

因此,红色文化因产生于特殊时代而具有时代性,因酝酿和发展于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而具有实践性,因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而具有先进性,因具有十分丰富的精神内涵而具有教育性。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4]红色文化传承包含两个重要环节,即关于如何理解红色文化并如何对待红色文化的问题,这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个基于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如何科学对待的问题,只有在基于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对待才是科学的态度。所谓红色文化传承就是在全方位把握和认同红色文化科学内涵、发展渊源、重要价值基础之上对其所采取继承与发展的科学态度,意在突出红色文化“正确的知”基础之上的“科学的行”,因而更加凸显其鲜明的实践性。正如学者所言:“认识、理解红色文化,进而认同红色文化并积极践行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过程。”[5]因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应清醒认识红色文化的渊源、发展、未来以及作用和地位并主动承担起红色文化在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6]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时代价值

传承红色文化是基于对红色文化“正确的知”之上的“坚定的行”,它内在地包含了理解红色文化的核心内涵、把握红色文化的历史渊源、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重视红色文化的主要价值等方面。红色文化在不断传承过程中,对以上方面的把握也变得愈来愈到位和全面,理解也变得愈来愈深刻和系统。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传承过程当中的情感教育价值、品德传承价值、立场选择价值,使其得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持续传承和赓续发展。

1.红色文化传承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一环

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但是近代以后,面临外敌入侵、文化蒙尘、国力日渐衰落,无数爱国志士走上拯救民族危亡的道路,直至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探索中国新文化建设道路,也就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逻辑起点。之后,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自力更生、自信自强,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系列精神体系,这些精神体系皆是共产党人在承担历史使命过程中对客观现实所做出的主观能动反映,是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精神动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奋斗史发展史的精神涵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基本方面。眼观当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较之以往,它逐步呈现出诸多反映时代现状的新特征和新表现,其中最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关于文化渗透的问题,即以文化交流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进行有意的“文化输入”是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其目的是打散民众对于我国文化的认可度和专注度,有意将民众文化兴趣进行转移和偏向。面对此现状,“我们要主动承担弘扬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以红色文化构筑起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铜墙铁壁。”[7]

因此,新时代下,传承红色文化不仅有助于培育起中国人民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的正确认知,自觉抵制不当文化言论,而且能够进一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过程中所彰显的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极大激发起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历史自觉品格,从而自觉坚持将红色文化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潜能,进一步筑牢中华文化自信根基,坚定维护和正确坚守中华文化的基本立场,保持好自身的笃定与自信,这是遇到任何“惊涛波浪”时的定心丸和指南针。正如学者所言:“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形成的代表着党的性质和宗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文化自信的基本来源。”[8]

2.红色文化传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历了由国共合作到分崩离析、放弃领导权到领导革命军队、战略失误到正确转移、敌友不清到依靠群众、根据地的开辟到根据地的不断壮大、生产短缺到发展生产等的转变,其中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面对共同革命任务做出国共合作的政治抉择,还是面对敌人重重围堵敢于实事求是地分析敌我形势及阶级力量;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内无民主、外无独立的国情之下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浴血奋战,还是面对战略失误能够冷静思考并及时改正错误;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敌人围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而采取战略转移的绝地求生,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展现顽强拼搏、视死如归的坚定信仰;
无论是中国共产党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能够自力更生抓建设,还是面对改革开放攻坚期能够突破瓶颈凝聚共识,都无不映射着催人积极向上、感召团结意志、积极应对困难、引航内心信仰、坚持民族利益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不同的客观环境,从挫折中一次次奋起,在经验中一次次总结,在摸索前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它逐渐成为共产党员战胜客观困难的精神密码,正是在红色文化的指引下,才逐步扭转了不利的局面,中华民族得以一步步从落后走向富强,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围绕勇于克服困难及迎难而上为基本要义的红色文化,也成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中的最大底气,诸如:“革命文化蕴含着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基因,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9]其中所蕴藏的优良的作风、科学的思想方法、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追求等也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成为克服前进中挫折和困难的坚强支柱。

3.红色文化传承是共产党员坚定政治立场的有效途径

红色文化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它见证了中华儿女在黑暗中艰辛的探索历程、见证了党对独立创建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认识转变、见证了共产党人对正确革命道路的曲折抉择、见证了共产党人对革命对象与革命力量的科学认识、见证了革命者为推翻三座大山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见证了爱国志士在面对外敌入侵时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念、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及发展过程、见证了共产党从诞生至今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不断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做到在复杂形势面前不迷航、在艰巨斗争面前不退缩”。[10]

红色文化跨越众多历史时期,涵盖了不同时期历史事件的精神力量,一处处红色现场教学、一堂堂红色教育课堂、一节节红色标志建筑的现场讲解,都可以使共产党员充分感悟其所蕴含的崇高精神境界、优秀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可以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在文明传承的基础之上的政治教育功能。通过用信仰坚定的英雄事迹感召共产党员,用积极主动的实干精神感召共产党员,用意志顽强的红色人物感召共产党员,用深厚良好的群众基础感召共产党员,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感召共产党员,有助于铸牢共产党员的思想根基,增强共产党员的政治认同,坚定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定力。

山西平顺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调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工作,在尊重红色文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大力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并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红色文化载体,以文艺活动、现场教学、物质载体等为表现形式,共同促使平顺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气韵,但仍有一些因素制约了其进一步的传承和发展,具体如下:

(一)山西平顺部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山西平顺是一片红色沃土,新建的红色文化物质载体保护力度大,利用效率极高,属于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但就革命年代保留下来的红色资源或物质载体而言,红色资源的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这些革命遗址散布于农村中,常年无人看护,红色资源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破坏严重,有的破坏轻微,情况不一。诸如,有的革命遗址处于居民生活区中,已有居民改造过、居住过的痕迹。这种无法保留原貌、破坏程度不一的红色资源,即使属于当地红色教育意义极强的资源,但因现状如此,在现场教学或者红色遗迹瞻仰时,也只能看其外观,致使其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利用价值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保护力度必须进一步加强。

(二)山西平顺红色文化传承的专业人才匮乏

红色文化传承是一项系统的大工程,关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需要有与之联系的若干环节相互衔接,而关于红色资源的规划、发展、保护,则需要由专业人才去实施和完善。随着红色文化的重要性、教育性、先进性等价值被逐步尊崇和认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围绕红色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关于红色文化成立的相关研究机构也越来越多,如延安地区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湖南地区成立了韶山红色文化研究会,而山西平顺地区则没有成立与之相关的、针对本地区红色文化进行研究的研究机构。尤其在数字化的今天,红色文化的宣传平台及后台管理工作更需要由专业人士持续推进,红色文化建设工作也同样需要由专业人士经过精确调研后整体布局谋划。除此之外,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更注重精准化、专业化、技术化,这就更加突出了掌握专业技术的专业人士的重要性,凸显了专业人士用专业系统分析数据、用专业设备恢复原貌、用专业软件虚拟布局的重要性。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只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并发挥专业人才的价值,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红色资源的损失程度。

(三)山西平顺部分红色文化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机制不完善

山西平顺的部分红色资源分布远离县城中心,红色教学点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食宿、购物、参观一体化的需求得不到全方位满足,这从一定程度上讲可能会削减参观者的积极性,制约山西平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除此之外,经过实地走访,还了解到山西平顺红色文化资源缺乏一体化的管理机制,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甚至缺少宣传方案和宣传手册,以村民口口相传方式进行宣传是普遍现象,缺少与时代要求相符的新媒体平台及公众号等,致使宣传渠道较为狭窄,部分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降低了山西平顺红色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一)深挖红色教育文化内容,着力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汇集与红色文化传承相关的专家、学者及教授,深入挖掘山西平顺地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所存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史册书籍、重要文物、史料文献、民间歌谣、文化园区等历史资源的红色文化内涵,意在利用丰富的历史遗址、名人故居、珍贵档案、重要文献等红色资源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廉政教育、爱国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公务员及党员政治素养提升的关键场所和重要资源。另外,还要潜心探寻为当地革命、建设、改革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原型,努力开发形成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历史代表意义、突出地方实际、坚守共产主义坚定信仰、感召理想斗志与奋发精神、践行初心与引领担当的红色教育资源,进而着力丰富红色文化的深层内涵。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挖掘地方图书馆、纪念馆、档案馆、展览馆、村史馆等相关单位的红色资源要素,相关专业人士将这些要素加以高效地整合利用和潜心挖掘,改变零散的、分散的、不集中的利用现状,从这些红色文化要素中研究并映射出山西平顺地区重要历史事件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蕴藏于红色文化资源当中的伟大精神和优良品质。

(二)加大基层党校师资培训力度,着力打造红色教学精品课程

红色教育资源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层党校对地方红色教育资源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深,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增加红色教育课时,重视红色教学,着力打造有关红色课程,加强红色精品课程的系列建设与完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大方面:一要根据地方实际,实事求是,合理配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在培训课程的具体设置中,基层党校要依托地方本土深厚的革命文化传统,既要重视理论课程的配置,又要注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承红色基因的、红色精品课程的配置,使其更好地彰显地方特色,进一步充实党校教育教学课程的文化软实力。二是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集中力量创编关于山西平顺地区红色文化的校本精品课程。红色精品课程的潜心打造,有质量的教师培训要先行,要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把握当地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文化深层内涵、文字功底深厚、逻辑体系连贯、具有深厚授课功底的精品教师,将精品教师集聚成创编精品课程的人才队伍,围绕不同的培训主题和培训对象开发相应的精品模块,并根据教学需要,整合高校相关专家,努力自主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现场教材、案例教材、音像教材,真正做到历史与现实并重,内容与形式并重,讲授与体验并重。诸如:可围绕山西平顺革命史、地方红色文化发展史、革命历史著名人物等主题模块有目的有方向地加以展开。三是邀请系统内外的历史专家,定期在山西平顺举办革命历史等红色文化的专题讲座,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活动,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可以深入了解山西平顺红色革命历史,深刻把握山西平顺红色文化发展脉络,保证广大党员干部在交流研讨中感悟红色情怀、认同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

(三)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子,优化红色网络平台建设

“在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发展不仅要在内容上进行凝练与创新,在传播形式上也要融入现代科技,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1]红色网络平台是新时期科学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具体表现,更是提升红色文化宣传能力和宣传水平的新路径,有助于提升当地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实地考查发现,山西平顺部分红色资源没有相应的宣传机制、宣传手册、红色网站,这成为制约山西平顺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要聘请网络媒体专家,深入调研实际,在充分了解该地历史文化脉络及红色教育资源的具体实际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当地红色教育资源。通过创新的红色教学形式与宣传手段,诸如利用Flash、微视频、线上互动、纪录片、红色网站等现代网络技术和实用手段,同时借鉴优秀的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广受人们关注的、引人启发的红色网络平台,学习其在网络制作、音频动画、图文结合、大力宣传、平台建设、模块设置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已有经验,进而将推动红色文化工作的先进性、凸显红色文化工作的时代性、增强红色文化工作的生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好新时代下符合人们根本利益、反映人们对红色文化多重需求、丰富内容与多样形式并重的新型红色文化新园地。

(四)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系列保护性工作

红色文化传承工作,既离不开对已有革命遗址、已成型的物质载体的保护,又离不开在新时代大力创新一些符合时代要求、符合时代主题、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新型载体。换言之,红色文化传承工作,重点在于把握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废其一。就山西平顺红色文化传承而言,保护已有物质载体至关重要,当前,部分山西平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革命遗址保护意识不强,部分革命遗址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势在必行,一要完善健全当地关于红色资源、革命遗址的保护法规,依据不同红色资源的历史价值,完善相应的保护体系和保护等级。二要重视对从事红色文化研究专业领域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引进。无论是红色资源的规划与管理、红色文化宣传平台及后台管理的推进,还是关于利用专业设备及时有效地对被破坏或保存不力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原貌恢复,都表明引进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至关重要。可见,要充分重视对从事红色文化研究领域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从而让更多对此地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感兴趣的学者可以真正踏入这片沃土近距离感受红色情怀。三是加大宣传,形成保护红色资源的舆论氛围。身为山西平顺的一份子,保护山西平顺的红色文化资源,人人有责,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以提升人们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行动自觉。

因此,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学会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进一步传承好此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必然要求,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系列保护工作,保证健全法律法规、重视人才培养、形成重视保护的良好氛围并行并重。正如学者所言:“红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性、不可复制性决定了保护是实现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尊重红色文化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物进行保护性修复、保护性整理,拓长生命周期;
对事要丰富历史细节、创新呈现方式,让历史活起来,更为生动和立体”。[12]

(五)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形成满足全方位需求的产业链

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区域进行科学、整体的规划,完善各个功能区的建设,在建成住宿功能区的前提下,建成集体验、集散、教育、文化于一身的复合功能区,打造与红色资源相关的文学作品及艺术品,坚决杜绝“重复”建设,着眼全县红色资源“一盘棋”,统筹安排好规划、保护、建设的关系,以此吸引更多民众前来学习参观,从而进一步满足学员日益增长的食、住、育、购、行的多元化需求,逐步解决参训学员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与目前设施建设不能满足全方位需求之间的现实矛盾。

猜你喜欢平顺山西红色我在山西等你黄河之声(2022年6期)2022-08-26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红色是什么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11期)2021-12-06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基于Simulink的汽车行驶平顺性研究装备制造技术(2020年2期)2020-12-14山西叹五更青年歌声(2020年11期)2020-11-24红色在哪里?儿童时代·幸福宝宝(2020年2期)2020-03-02平顺植保站:开展粟灰螟防治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追忆红色浪漫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2.0L和2.2L欧5柴油机噪声-振动-平顺性的改善汽车与新动力(2012年5期)2012-03-25

推荐访问:进路 平顺 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