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正秋,徐秋会,王晓慧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开放,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病率占女性人群18%~33%,婚育妇女中有45%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和分娩是影响女性盆底功能的主要因素[1]。本研究采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不同妊娠及分娩方式的各项参数之间的差异,得出影响育龄女性产后膀胱膨出的因素,从而来判断妊娠及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10~2019-10产后6~8周育龄女性进行常规检查,超声诊断有膀胱膨出的173例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0~49岁,其中经阴道分娩116例,剖宫产57例。初产妇107例,经产妇66例。检查前登记及准备:检查前将对所有对象进行一般信息的记录,包括年龄、身高、体质量、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新生儿体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公司的Affiniti7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C10-3V腔内探头。扫查前需排空大便,适度充盈膀胱(膀胱尿量为0~50mL),取膀胱截石位,腔内探头外覆避孕套,将探头紧贴患者的会阴部,分别在静息状态和最大 Valsalva 动作时观察超声相关参数。
1.3 观察及测量指标
在标准正中矢状切面上,以耻骨联合后下缘水平线作参考线,分别测量两组静息状态和最大Valsalva动作时:①膀胱颈距离( 膀胱颈与参考线的垂直距离);②膀胱颈移动度(测量静息状态与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及耻骨联合后下缘距离的差值);③膀胱尿道后角( 膀胱后壁与近端尿道之间的夹角);
④尿道旋转角(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后的尿道倾斜角的差值) 。
1.4 统计学方法
2.1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膀胱后角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初产妇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比较
2.2 经产妇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大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道膀胱后角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经产妇经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尿道膀胱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比较
女性盆腔器官正常位置的维持主要依靠盆底肌肉、筋膜及韧带支持和撑托,包括膀胱、直肠、子宫等,当盆底支持结构出现缺陷、损伤可引起时盆腔内脏器发生解剖位置和功能的改变,就会产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盆底支持组织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包括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2,3]。盆底功能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妊娠及分娩相关因素、雌激素、盆腔手术史、BMI、长期腹压增加等因素。妊娠及分娩相关因素会导致盆底疾病的发生。而妊娠和分娩是复杂的过程,很多因素参与其中,分娩结果受到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妊娠过程中胎儿及子宫的增加都对盆底肌肉和筋膜都遭到持续的压迫。还有妊娠期间,激素也会对盆底肌纤维胶原蛋白有影响[4]。妊娠及分娩能够改变盆底结构及功能。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及试产时间,对盆底的影响是如何不同,众说纷纭,一些专家认为,选择性剖宫产比阴道自然分娩对盆底的损伤少,另一些认为,二者无差异。
分娩后女性患有FPFD时,通过盆底超声检查的相关指标,包括膀胱颈的位置、膀胱尿道后角、膀胱颈移动度、尿道旋转角、膀胱逼尿肌厚度等数据均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5]。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产妇与经产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比较,经阴道分娩组膀胱颈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剖宫产比经阴道分娩对盆底结构的损伤少,经阴道分娩时阴道受到胎儿挤压、扩张,导致盆底肌肉、筋膜、韧带、会阴神经发生断裂、损伤,造成了盆底整体结构松弛,盆腔脏器稳定性下降,导致盆底疾病发生;
剖宫产组避免了分娩过程中对肌肉、筋膜和神经的压迫、挤压、牵拉;
妊娠时增大、增重的子宫使得盆底肌肉受到了一定压迫,盆底结构出现一定的松弛,但是盆底组织的损伤比较小。本研究无论初产妇还是经产妇,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膀胱颈距离、膀胱颈移动度及尿道旋转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妊娠及分娩可导致盆底支持系统功能受损,肌肉、结缔组织出现损伤,造成支持系统薄弱,使得盆底结构与功能改变,膀胱位移增加,产后膀胱膨出,进而可最终导致的FPFD产生,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相关参数能够对FPFD进行早期诊断、评估及早期防治,为临床提供准确影像学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对于育龄女性产后膀胱膨出诊断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方法,值得广泛推广。今后我们要加大样本量,对盆底肌肉损伤的研究,进而获得不同分娩时期对女性盆底功能影响的因素。
猜你喜欢后角经产妇初产妇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年12期)2021-06-09经胫骨隧道止点重建治疗外侧半月板后角撕裂的临床疗效观察骨科(2021年3期)2021-06-05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27期)2021-05-13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中国医学工程(2019年12期)2020-01-10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34期)2017-04-15经胫骨隧道外侧半月板后角缝合固定的疗效观察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年3期)2016-05-17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及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中国社区医师(2015年18期)2015-12-26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17期)2015-03-01NK-1受体参与大鼠外周伤害性信息传入引起的脊髓后角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10期)2015-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