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生态与城市的共生“2022,年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进程

时间:2023-08-21 15: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文/舒兴川 by Shu Xingchuan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美术系主任、本次展览总策划人)

艺术跨越疆域,“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自2018年从西班牙美丽小城皮苏埃尔加优雅开启以来,一以贯之地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运行至今,2019年亦破冰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标准的国际创作营。五年以来创作营得到了全球各国艺术家朋友们的鼎力支持。公共艺术让民族与国际、民间与学院、传统与当代艺术在此交汇共荣。“和合之道”秉承清华大学艺术学人正龙教授团队数十年来的学术精神,我们追求“和自然、合艺术;
仁和为人,契合守正”,以善意之艺术融入开放而包容的大都市——成都,以艺术赋能乡村与城市的共生。在中国文化精神中,我们素来尊重自然,早在先秦时期庄子就提出了“逍遥”之境。创作营艺术总监及学术主持许正龙先生在“2022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闭营仪式上感慨:“地球‘发烧’了,资源消耗有相对平衡,对待自然万物,世人理应尊重与善待,进而秉持仁和心态去契合做事。”这是知识分子面对当代社会的严峻现实的不安和忧虑,艺术是反思社会的途径之一。

2022年夏秋之交,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美丽的金马河河畔,又一次开启了一个独特的、极富浪漫气息的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旅程。以笔者数年来参加和策划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体悟来看,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具有许多积极的模式,具体来讲有以下三方面的开创性:

首先,“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是基于中国“和合”文化而展开,我们倡导雕塑、生态与城市的共生。生态问题从本质而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出了问题,人类活动的影响超出了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人类之所以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被归结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出现了障碍。在雕塑与公共艺术领域,“物尽其用”“因材施艺”是中华历代延传的造型观,创作营中东西方艺术家针对金属、木材等工业或日常废弃材料,进行加工与构造,照应环境与人的因素,强调“共生”。

其次,我们倡导公共艺术的“在地性”与“互动性”,以艺术作品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在地性与互动性更深刻地提出公共艺术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手段,艺术的介入,将人、自然、乡村、城市结合在一个和谐共生的场域。尽管公共艺术并不必然能直接解决某种社会问题,但实际上,存在于当今社会的艺术,尤其是公共文化领域的艺术,其理念和实践还是或多或少参与了社会问题的探讨与反思,甚至直接解决了某种社会问题。譬如“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就是基于过去城乡间的快速公路旁废弃多年的沙坑、荒地改造而来,过去这里的社区居民苦于没有聚集、散步及游憩的公共场所,面对车流如织的交通干扰,老人和孩子封闭在有限的小区空间,傍晚时分居民们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家人孩子穿越长长的公路去往更远的绿道散步休闲。这就导致了居民们时常充满怨气、带有几分暴躁的情绪。随着“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开启、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的建立以来,这里每天聚集了“复兴社区”(创作营基地所在地)大量的居民,大家感受到了浓浓的艺术氛围、孩子们对艺术家的作品充满了好奇、人们面对艺术作品时而为怀有各自的理解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而又彼此认同,充满各种对话。以当地社区居民的话来说:“三年以来,国际艺术公园不断地进来了许多‘奇奇怪怪、神奇好耍(四川本地俗语)’的雕塑艺术作品,形成了非常友好的体验与互动。创作营造就了“化腐朽为神奇”之作,再回馈予自然、人和社会,这便是“艺术善意”的物质体现。

图1 “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

图2 “2022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现场

图3 《树之笔》作者:许正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图4 《进程与并存博物馆》作者:朱尚熹,四川美术学院教授

再次,我们倡导公共艺术的开放与包容性。包容是一种接纳、开放是一种态度。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与设置,不应脱离对城市自然生态的综合考虑,无论是创作时考虑结合特定自然因素的创意,还是对自然生态的尊重与保护,都有必要使我们的创作更多基于特定自然因素和环境因素。如果没有建立在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基础之上或尽可能体现对自然生态的关照,这样的公共艺术或许是不完整的。因而,和合之道创作营衍生出了对社区废弃环境、对闲置建筑空间、对公共设施的接纳。尤其在我们的城市进化过程中,摒弃那种大拆大建、随意处置自然的态度,更多聆听自然、关注环保、补偿人类活动的过失是更有益的方式,这是城市与乡村的一种积极接纳与有机更新,是有益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以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成长为例,我们在“2019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第一届)”之后,就将创作营期间临时借用当地社区的闲置空间通过艺术工作坊、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交流研学基地等模式将其激活,通过“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思路将闲置建筑惊艳改造,一个个艺术文化空间依托于国际创作营顺势而立。2022年5月,这块小小的园区已然成为了“成都市市级文化创意园区”。以笔者之见,包容性的接纳是基于一种呵护和尊重,是公共艺术创作和设置过程中,深入了解和发掘环境特质后的一种拓展,也是公共艺术可持续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土壤。保持一种谦逊和尊重的态度才是人与自然友好共存的关键,也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核心。唯有如此,人们才能在体验公共艺术的审美之余,享受优质的生态环境及人文艺术空间带给自身心灵的慰藉。

当然,一切的契机均是基于“中国成都·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正确开启,先贤的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迈开步伐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之后,我们创作的作品就会给予人们诸多惊喜。在历届的国际创作营间,每一位参加的艺术家都带着浓浓的情感融入到这片温润之江畔。雕塑家正龙先生看似漫不经心,但是当触碰到各种“废弃”材料之时,目光如炬,神采飞扬。2019年国际创作营开启的第一时间,他就迅速地从友人那里寻觅到一根经历过无数风吹雨打的“朽木”。木头运来之际,他动情地抚摸着这带着耕种温度的材料,微笑着端详着这具有几分沧桑气质的木材,游心于型。经过精心构造,我们看到了令人过目不忘的《树之笔》一枚树枝,在先生的妙手雕琢与构造中,物的宿命发生改变,这一诗意的作品即流露出几分超脱秀逸、卓尔不群。中国雕塑家朱尚熹先生在堆积了厚厚尘土的农具及工业材料中发现了锈蚀得快要消失的管道、扳手、机械转盘等物件。当艺术家触模材料的刹那间,尘土与记忆激发了朱先生,他从上山下乡到现代数字文明变迁的人生经历中将时空情愫定格在了2022年,由此诞生了公众喜爱的《进程与并存博物馆》……在特定长廊之中,艺术家高度概括地表达了从农业文明到今天数字文明的浩瀚进程,以及多元并存的中国现实,作品还通过代表自然的鹅卵石与体现人类文明的钢铁制品的鲜明对比来象征人与自然的永恒且互动的关系。作品在空间中开放异常具有吸引力,时常引来老人来敲响那用充满时代记忆的旧铁管改造而成的浑厚的老钟、孩子亲切地触摸着卵石,公众的互动传递着一种轻灵中的喜悦之美。雕塑家舒兴川在废品收购站仓库搜寻材料的茫然之际,两根巨大的拖拉机履带触动了他,他用废弃螺纹钢交织焊接与构造,述说了一个关于风中飘逸的生命旅途的故事。作品《飘系列——和·风》隐喻了在风中飘逸的生命之坚韧,他希望自己创造的钢铁之“树”给予生命的预警,折射出了一个艺术家对自然的忧思。正如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不断重复的一句格言——“世界的真正奥秘存在于可见之处,而非不可见之处”。开弥(KAIMI)是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她深情地爱着这个世界,不断地游走在东方与西方世界,面对锈迹斑驳的钢铁,乡间的镰刀和锄头触动了她的心田。她觉得“爱”是一个旅程、爱也有几分“冲突”、爱还应有矛盾中的包容。因此她以温柔之心重构了充满异国情调的“LOVE”。中国雕塑家曹春生是一位安静而善于思考的艺术家,同时他也是一位“借物”生情的高手,他的作品《大地之子》巧妙地赋予了不知道被“遗弃”了多少年的105款鞋底钢模以新的生命,钢模压制了不同时代人们的鞋底,人们踏着一双一双鞋行走在大街小巷、天南地北,如今鞋底的“根”停在公园的风景中,这是其生命的终结还是其新的开始?无论如何,作品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也给孩子们带来阵阵的欢声笑语……这样的作品在创作营中产生了很多很多,每一件作品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美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们才能最真切地感知,各种美好也等待不同的友人去分享。

图5 《飘系列---和.风》作者:舒兴川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

图6 《LOVE》法国艺术家KAIMI

和合之道国际艺术公园建成三年来,园中已收藏了十个国家五十余件(组)作品。中外艺术家们怀揣诗性梦想而来到成都平原,雪山脚下,以善意情怀劳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花香满园。每件作品都以独特的视角在帮我们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好、重置这个世界现实的新尺度。艺术家由此趋向于那个形式从未抵达过的核心——这就是生活。时间铭记了每一届国际创作营的美好时光,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走向了一种“和合”文化的自觉,可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传承着千古圣人老子提出:“道法自然”。是啊,吾等个体生命只是天地万物之“沧海一粟”。欲修复自然与生态,必先修复文化和心灵,以自然之道及诗意之境构建的城市与乡村是我们与自然相处最好的开始。

心灵没有国界,艺术无问西东,以心相交是“和合之道”国际公共艺术创作营的本真,以情相融是中西艺术家的纯真。我们爱自然,雕塑与公共艺术在巧思与构造中融入环境,与我们的城市共生。

猜你喜欢艺术创作艺术家创作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共产党员·下(2022年4期)2022-05-17《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3期)2018-06-11小小艺术家小小艺术家(2018年1期)2018-06-05艺术创作全面繁荣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丰富艺术创作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创作心得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创作失败意林(2006年2期)2006-05-14

推荐访问:和合 共生 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