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针刺络放血联合贝复新凝胶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41例

时间:2023-08-21 16:25:02 来源:网友投稿

滕艳,张玉芳,王楷,王强

(1.营口市中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2.北京石景山医院,北京 100040;
3.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慢性湿疹常因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转化而来。湿疹类属于中医“湿疮”范畴,慢性湿疹中医辨证分型为血虚风燥证,中医认为慢性湿疹病程迁延,湿热蕴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化燥生风,肌肤失养所致。目前慢性湿疹治疗困难,因该病继发性皮损增厚,外用药物难以奏效,长期使用会引起对药物的耐受。而中医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在慢性湿疹的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疗效[1]。我院选取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41例,采用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贝复新凝胶外用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4月营口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79例纳入研究,经随机数字表法均分2组。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
年龄19~60岁,平均(35.64±8.28)岁;
病程 0.6个月~5.2年,平均(2.67±0.58)年。研究组41例,男22例,女19例;
年龄18~60岁,平均(36.73±7.32)岁;
病程 0.6个月~5.5年,平均(2.50±0.51)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血虚风燥型湿疹诊断标准。

1.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的经临床诊断明确的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
②年龄18~60岁,病程>6个月;
③入组前2周内未接受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
④神志清楚,依从性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1.4 排除标准 ①治疗前1个月内曾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治疗前2周内局部外用激素药膏、非甾体抗炎药者,1周内使用抗组胺药物者;
②皮疹局部合并严重细菌或真菌感染者;
③湿疹位于眼周、唇周、肛周、外阴及皮肤褶皱部位者;
④有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⑤凝血功能障碍者;
⑥不能坚持梅花针刺络放血治疗者;
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等。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外用贝复新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rb-bFGF,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具体方法:用棉签将药物均匀涂抹于皮损处,厚度约1 mm,2次/d,连续1周。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研究组采用梅花针(华佗牌,双头,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刺络放血联合贝复新凝胶外用治疗,具体方法:首先辨证选取血海、曲池、膈俞等穴,用梅花针垂直对准穴位进行中等强度叩刺,至穴位处皮肤表现红晕即可,其次用梅花针垂直从皮损边缘向中心进行螺旋式叩刺,至皮损部位潮红微微出血即可,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后待血自止,将贝复新凝胶均匀涂抹于梅花针叩刺部位,厚度约1 mm,2次/d,连续1周。梅花针刺络放血治疗,每周1次,配合贝复新凝胶外用,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 患者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评分及疗效情况 EASI评分=受累面积评分×体征指标评分。湿疹受累面积评分为无(0分)、面积<5%(1分)、面积5%~10%(2分)3个等级;
湿疹严重程度包括红斑、苔藓化、丘疹、表皮剥脱、角化以及浸润等方面,分为无(0分)、轻度(1分)、中度(2分)、中度(3分)4个等级,各项分值综合为EASI总评分[3]。

瘙痒程度评分:0分为无瘙痒感;
1~2分为偶尔瘙痒,但不影响生活、学习及工作,无需用药;
3~4分为阵发性瘙痒,程度时轻时重,会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生活、学习及工作,需要用药止痒;
5~6分为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学习、工作[4]。

DLQI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记分方法:心理方面,分1~4级记分;
社会活动方面,分1~4级记分。累计全部项目的记分得到的总分即为生活质量得分[5]。

1.3.2 疗效判定 EASI评分有效率=(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EASI评分,分为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痊愈:EASI评分有效率>90%;
显效:EASI评分有效率为60%~90%;
好转:EASI评分有效率≥20%,但<60%;
无效:EASI评分有效率<20%。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病例数[6]。

1.3.3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半年随访,观察并记录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患处疼痛、继发感染、内分泌紊乱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2组对比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E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DLQI评分变化比较 2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皮损症状评分变化 (分,±s)

表1 2组患者皮损症状评分变化 (分,±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E A S I评分 瘙痒程度评分 D L Q I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 8 1 1.4 2±2.5 5 6.7 4±2.9 1 4.8 6±0.9 1 2.7 6±0.7 9 4 3.7 4±5.6 3 6 4.8 4±6.9 8研究组 4 1 1 0.8 0±2.7 5 3.6 8±2.2 9* 4.8 3±0.8 6 1.2 9±0.7 5* 4 3.7 8±5.6 0 8 1.7 6±1 0.4 0*t 1.0 3 7 5.2 1 4 0.1 5 1 8.4 8 4 0.0 3 2 8.4 2 2 P 0.3 0 3 <0.0 0 1 0.8 8 0 <0.0 0 1 0.9 7 5 <0.0 0 1

2.2 2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治疗后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7.32%)显著低于对照组(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疼痛、继发感染、内分泌紊乱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例(%)

慢性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瘙痒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目前认为免疫功能紊乱是慢性湿疹发生的重要机制[7]。中医认为血虚风燥证多病久耗伤阴血,血虚风燥,乃至肌肤甲错,治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法。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有止痛、泻火、解毒、止痒、消肿的作用,治疗慢性湿疹则是通过祛湿毒、通经脉、疏风邪、行血气、解热毒、止瘙痒的作用机制产生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对免疫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根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中医理论,本文临床选取血海、曲池、膈俞等穴,采用梅花针轻度叩刺至穴位局部微红,达到活血通络、祛风止痒之功效;
同时采用梅花针中重度叩刺至皮损局部微微出血,直达病所,消散淤积的气血,气机通畅,血脉调和,达到疗效。

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特应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研究表明贝复新凝胶通过修复皮肤屏障功能对湿疹有治疗作用,但仅有1%~5%的外用药能够透皮吸收[8],不能充分达到药效,而梅花针叩刺在皮肤上形成垂直孔道,深达真皮层,短时间内形成微治疗区,为贝复新凝胶提供了传输通道,扩大了药物接触面积,增加药物渗透[9],加快了皮肤屏障修复功能,从而加速了皮疹的愈合,表明了贝复新凝胶能修复皮肤屏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预防感染,减少皮疹复发,很大程度提高了疗效,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EASI评分、瘙痒程度、DLQ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较低(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P>0.05)。提示采用中医梅花针刺络放血疗法联合贝复新凝胶修复屏障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效果较好,加速皮疹愈合,缓解瘙痒,提高生活质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梅花针血虚湿疹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基层中医药(2022年7期)2022-11-17石榴补血糖浆对血虚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5期)2021-11-05战胜湿疹是持久战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6期)2020-02-01血虚≠贫血家庭科学·新健康(2019年1期)2019-03-06烦人的湿疹何时休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战胜湿疹是持久战中国生殖健康(2018年6期)2018-11-06血虚≠贫血家庭科学·新健康(2018年1期)2018-01-31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7年6期)2017-07-05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白癜风30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17年6期)2017-07-05梅花针叩刺增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光线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的研究中华皮肤科杂志(2015年2期)2015-11-07

推荐访问:复新 血虚 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