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晓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院校进行现代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能够通过创业能力培养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就业空间,从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1]。由此可以得出,创新创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良性发展和学生能力培养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社会而言,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悄然兴起,这场新的工业革命正是以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变革为主要特征,中国能否在这新一轮工业革命中牢牢把握住发展的机遇,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前途和命运。社会需要发展,产业亟待升级,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力量,对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呼唤,也是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要求。
对学校而言,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就业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高校的长期稳定发展,关系到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紧紧抓住我国政府营造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利环境,精心设置创业教育课程、大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大量创新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现代化建设人才[2]。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成为高校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动力,也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突破口[3]。
对学生而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一定的创业教育,可以进行创业体验或实践,毕业后可以由被动的就业者成为主动创造岗位的创业者,从而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创业的社会价值。其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或创业实践的大学生即使走出校门不去经商创业,也可以培养一定的思想品格,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人生价值。
(一)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目前,就笔者工作的高校而言,通过对“大学生有无创业想法或意愿”的调查,有36.31%的学生认为没有创业的资金或技术,不知道如何选择创业项目,还有59.94%的学生避重就轻,认为创业风险大,需要吃苦精神,不如就业有保障,并且就业风险较低,所以很多同学毕业时会倾向于选择就业。与此同时,对部分专业课老师就“如何看待就业创业工作”的调查中,53.27%的教师表示“教师本人没有创业经历,所以对创业不太感兴趣”,41.03%的教师认为“因为缺乏创业基本知识,不知道该如何指导学生创业,包括如何撰写创业计划书,指导学生的创业项目落地等”。所以,在很多高职院校积极参与创业发展活动的学生并不是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较为淡薄、创业能力亟需提高;
创新创业教师的相关知识储备和实践指导能力严重不足,难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发展能力,与国家政府所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号召存在巨大差距。
(二)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关乎高校的整体发展效率及其社会形象的维护与提升,因此许多高校对此工作极为重视,但却在师资力量发展方面遭到巨大的阻力。目前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普遍缺乏,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目前创新创业教师中大多数是由行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主管就业创业工作的系部书记或辅导员来兼任,他们事务繁忙,本职工作强度大,用于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严重影响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二是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整体偏低,任课教师大都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或者是兼职教学,到专门培训机构接受一定的学习培训后直接上岗授课,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深刻领悟和精心研究,再加上受到发展经费等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参与专业培训的教师数量及学习内容范围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因此专业教师们难以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理论体系,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能力也就难以达到理想水平。
(三)学生的创业项目中科技化项目涉及较少
当前时期,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都予以高度的关注和支持,但这些项目科技创新成果却在实际推广应用过程中遭遇到重重阻力。例如,在校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有一些项目仍然停留在象牙塔中,或只是处于孵化展示阶段。此外,因为学历水平和专业能力等的限制原因,高职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多数属于服务型和商业型,缺少创新型和科技型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科技创新比例需要提高,才能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向应用层面的转化。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
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课教学存在相辅相成的统一发展关系,前者是后者的终极目标方向,后者是前者的有效实现途径。但在高校教学实践活动中,这两者存在于不同教学体系之中,创业教育从属于基础公共课教学范畴,具有普适性特征,是对全体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活动;
专业教育是针对特定专业设置的教学实践活动,具有“细、窄、专”的教育特征,针对特定专业的学生群体进行专业素质和技能本领培养。因为专业要求的技术所限,高职大学生很难从专业角度去挖掘创业项目,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还存在脱节现象,两者之间的融合方式和途径需要进一步探索,融合度仍有待提高。
(一)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1.强化领导组织作用。各高校结合本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建立改革工作小组,吸收院长等高层管理人士及学工部负责人积极参与进来,定期召开改革研讨会议,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妥善解决处理,建立起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反响热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其次,形成一定的工作机制,在组织机构构成上,由主管就业创业工作的部门具体负责,其他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例如教务处、学生处、科技处等部门分工协作,各教学系部、二级学院共同参与、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2.完善创新创业管理制度体系。首先要制定严格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和适应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对教师专业工作成效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以此作为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基础和依据,积极构建人人重视、广泛参与、科学完善、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氛围。其次要结合学生们的创业实践需要,制定出科学适用的学分管理制度,对那些积极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适当放宽修业年限,设立创业奖学金对他们的创新精神予以支持鼓励,采用多种激励措施积极推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促使高校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及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3.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力度。首先,需要各高校划拨专门资金用于学生的具体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资金扶持的形式增强学生的技能竞赛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使他们获得良好的就业创业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
其次,完善资助政策,加强资金扶持,促进创业成果转化,例如以学校层面出台的创新创业项目资助经费管理、科研成果转化等相关制度,加强对优秀项目给予资金扶持和表彰奖励,在一定程度上对鼓励师生组建科技创新和创业团队,提高师生参与创业工作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利用校外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课堂教学车间化,实习实训生产化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推进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二是大力整合多种校内外创新发展资源,将创新创业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与社会创业实践相结合,打造项目化教学授课模式,具体学习时间分配比例为:课堂基础知识理论教学占比20%,创业团队利用80%的时间采取企业竞争的形式用于创业实践模拟,针对课堂内容对自己创业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完善和演练;
课下创业实践提升是创业感兴趣的大学生利用三年的时间,申请入驻创业园,由项目指导老师进行入园指导及项目孵化,学生根据创业成果可以申请置换学分,享受资助或奖励,从而实现创业教育普及化全程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创新创业教学的效率效果和质量水平,但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存在诸多实际发展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大力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人员配置情况,不断提升其专业知识能力和创新教学水平,全面分析专兼职教师的业务特长及教学优势,以此为依据为其安排适宜的理论培训、实践指导、创业咨询等具体工作任务,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学习、项目入园孵化、创业项目指导等综合服务;
其次,学校要融合社会优质资源,通过开展创业论坛、创业分享、创业交流等活动,聘请业内知名专家、优秀企业家、优秀创业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到校兼职,组建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向在校学生传授创业经验。最后,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制定“请进来,走出去”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计划,完善校内教师轮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各高职院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到校举办专题讲座活动,对本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存在的具体发展问题予以指导修正,提升全体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
高校组织还要加大投入力度,促使创新创业教师积极参与培训提升活动、走向社会实践场所,将自身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促使自身的创新创业教学实力和综合专业素质均得到全面提升[4]。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是个体系工程,不仅包括全面的理论传授,还应该有相应的实践环节,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已经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生素质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中,制定开展三年连续螺旋上升式的创业教学体系。涉及到理论教学方面,该校于2017年制定了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等课程,形成了综合专业知识教学、创新创业实践、核心能力培养等多种内容的统一教学体系,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观念;
在创业实践教学上,学校大幅增加了创业实践活动的学时安排,不断提高学生对创业实践的重视程度。例如在2018级学生的学时安排方案中,设置了4个学分64个学时的创新创业实践课安排,促使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都能够得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获得大量理论知识、形成强大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完善充实创新创业教材。首先,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教学内容的完善,并积极引入信息化教学手段,建立起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全新授课模式,丰富创新创业教材内容,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
其次,结合本校学生的情况和各专业的特点,要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将本校的创业案例编辑成册,以便学生阅读学习,让学生了解身边的创业人物,了解同龄人的创业故事,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
最后,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当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当前就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综合环境,对大学生们进行创业教育,不断提升其思想觉悟和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周边环境,促使其获得就业创业的成功。
(三)搭建教育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1.建设高标准的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首先,高校管理者们要大力整合多种发展资源,建立起综合知识技能培训、项目引入孵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多种功能效力的综合实践基地,促使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识被有效激发、创业规划有实践之地、项目引入孵化活动得到有效保障[5]。其次,加大对创业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力度,建立起涵盖专业实验、创业实验、仿真虚拟实验及综合训练功能的综合教学平台,大力引进相关虚拟实践教学软件,促使学生经过专业化培训学习后获得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最后,在系部层面,加强各系创新创业工作室的建设,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更多地延伸到系部,引导学生基于专业学习去进行创业,更好地实现专创融合。
2.加强对外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力服务地方经济。一方面,学校邀请地方税务、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到学校以讲座的形式围绕学生企业登记、税务申报、银行借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贷款扶持对象、创业贷款担保形式、国家优惠贷款的贴息标准、申请贷款的业务流程以及个人和组织创业担保贷款提交的资料等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申办企业的流程及申请代扣款的相关政策[6]。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积极挖掘地方资源,积极与政府、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引入社会资源,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拓宽创新创业教育渠道,利用企业技术资源,移植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的问题,并且对优质的创新成果项目实施孵化的话,还可以进行产业化对接和规模化生产。
3.开展丰富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校要定期举办校级创新创业大赛教育实践活动,前期选拔从班赛到系赛再到学校决赛,确保专业全覆盖学生全参与,以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后期组织优秀创业项目参加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的创新创业比赛,以达到宣传示范的作用。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成果展示等活动有效激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动力和创新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创新创业教育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和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成败,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目前就高职院校而言,如果让创新创业教育能取得一定的实效,学校层面要出台一系列的制度来提供支持和保障,教育教学层面需形成完善的体系来进一步推动实施,实践层面需建立有效的平台或载体来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锻炼,通过这些制度策略的有效实施来共同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推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创业项目大学生专业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11-27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带父求学的大学生下一代英才(酷炫少年)(2019年3期)2019-03-25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长春第十一届[秋季]连锁加盟创业项目展览会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年8期)2018-09-04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让大学生梦想成真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