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专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湖南省基层社工站“禾计划”为例

时间:2023-08-21 17: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侯国凤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伴随着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等诸多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乡村转型与振兴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重要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政策法规均多次提及社会工作,强调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以发挥社会工作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在此背景下,广东、湖南、浙江、江苏和重庆等地积极探索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2020年10月17日,民政部在长沙召开的《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中指出要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力争“十四五”规划末实现乡镇(街道)都有社工站,要求保障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基层民政工作中的专业力量,大力推动乡镇(街道)社会工作发展。自2018年,历经3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湖南省基层社工站“禾计划”已建立市县乡村四级2069 个乡镇(街道)社工站,配备近4000 名社工,服务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已经成为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改善民生服务的重要路径。湖南省基层社工站从无到有、从有到好按照三年三步走的原则逐步推进,湖南省乡镇社工站“禾计划”历经1.0版本到2.0版本再到3.0版本的演进与创新,从以基层民政经办服务为主到整合民政资源、发展专业服务再到注重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着重加强专业性建设和强化本土特色与服务模式创新。乡镇社工站的提质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基层经验的农村社工人才队伍的支撑,因此提升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专业能力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现阶段,湖南省乡镇社工站已全面铺开,为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发展渠道。伴随着湖南省乡镇社工站从1.0版本向2.0版本再向3.0版本的提质,一线社工的专业服务能力已成为社工站能否充分发挥服务民众作用的关键。阐释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服务能力必须明晰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工作作为社会服务、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专业力量的重要意义。一般来讲,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任务:微观上,发挥托底职能,打通面向广大村民提供社会服务的“神经末梢”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广大村民生活中的急迫困难需求,提供满足其个性化、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
中观上,社会工作积极参与推动农村社会建设,培育引领农村社区自组织,构建乡村社会资本及乡村社会支持网络;
宏观上,社会工作要与基层组织一起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有序参与乡村治理,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结合上述分析,本文探究的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的专业素质是指其在乡镇社工站为完成乡镇社工站工作任务而应履行的岗位职责、胜任其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技能、知识、态度观念的总和。

(一)追求公平正义的使命感

社会工作作为现代文明社会重要的职业之一,以利他主义为指导,通过开展专业的助人活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社会工作专业的出现从一开始就带着很深的社会关怀,承载着道德的重量。社会工作的职业理念就是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强调以人为本,优先服务社会弱势群体。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镇一线社工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服务特殊困难群众,心系人民群众,精准、有效回应广大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解决好广大农民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用有温度的方式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关怀农村弱势群体、提升广大村民的幸福感、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是一线乡镇社工的初心和专业使命。

(二)扎根农村本土场域的文化敏感性

农村社会转型对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秩序虽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中国农村的乡土性,社会联系的长成性、熟习性等传统惯性依然存在。发展农村社会工作不可简单地否定和推翻传统的乡村社会,必须在本土情境中不断回应社会转型的现实挑战。实践证明,机械地套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已经很难应对农村现实问题。乡镇社工需要对乡土文化保持敏感性,充分理解“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乡风民情、文化脉络,厘清乡土社会中不同利益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交往方式等,扎根农民的日常生活世界并理解其行为背后的意义。乡镇社工需拥有“深入群众”的扎根精神,用脚丈量村(居),充分理解当地的文化,从农村弱势群体个性化需求出发,应用村民易于接受的地方性知识,挖掘乡村的非正式资源,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实际发展水平并提供适切性的服务。

(三)政策执行、反思与倡导能力

在农村场域中,农民、农村、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几乎都与社会政策相关。社会工作的职责是在多主体间充当沟通协调和联结的桥梁,将政府的优惠政策,特别是社会福利政策真正传递到人民群众那里,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乡镇一线社工需要对乡村治理有关政策文件有充分的了解,在政策框架中开展活动,利用政策维护好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此外,乡镇一线社工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通过与村民面对面接触、家庭探访、社会调查等方式累积了大量一手资料,更能直观地了解村民的需求。在政策执行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对现有相关政策进行反思,在汇聚民意的基础上从政策优化、政策调整、政策创新等维度向政府提供建议和策略,帮助政府及时纠正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四)资源整合与链接能力

农村发展既需要外部支持,也需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性参与。乡镇社工的主要任务就是激活乡村内部资源,对接城乡积极拓展外部资源。乡镇社工一方面要善于发现社区内在的优势、能力、资源和传统,聚焦农村生活、生产和生态,提升村民的社会意识,挖掘村民的潜能,推动乡村发展和治理。另一方面与基层政府合作,整合城乡社会资源,为村民带去他们所缺乏的资金、技术、信息、市场、经验等方面的支持。

(五)勇于创新的终身学习能力

生活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学习型的社会,终身学习是每个人完善、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相对于城市社会工作人才的专才模式,农村社会工作更需要发展一种通才模式。乡镇一线社工不仅要善于与村民打交道,获得广大村民的信任,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准确评估村民的实际困难与需求,激发村民内在潜能,实现“助人自助”。还要能够掌握准确分析、把握社区动力与优势,善于整合挖掘社区资源,应对突发情况,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乡镇一线社工必须具备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农村复杂多样的问题。

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是乡镇(街道)社工站的持续发展的根本,乡镇(街道)社工站的运行效果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工作人才的质量。制约乡镇(街道)社工站一线社工专业能力提升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工作任务重、成效慢、流失率高

社会工作作为重要的专业力量,在乡村场域需要关注农民的各类问题以及在乡村治理、人际关系、乡风民俗等农村发展的共同问题,帮助个人获得更好的发展。然而乡村场域中居民公共精神和参与意识不足,农民以及农村社区的改变与增能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这些共同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同与联动。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乡镇社工站都面临着社工配比与服务覆盖的现实困境。乡镇辖区占地广,人口基数大,村居分布散,然而乡镇(街道)社工站派驻每个站点1-2 名社工,社工进入基层民政系统,既要协助乡镇民政所开展民政业务,又要协助各乡镇办开展基层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融入社工元素并完成一定数量的社会工作服务。工作量大、任务重、成效缓慢,致使乡镇(街道)一线社工工作成就感低、流失率高。乡镇(街道)一线社工的流动性使得他们与村民很难建立一种稳定、信任的专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扎根本土、运用科学知识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

(二)角色定位模糊、事务性工作要求和专业服务需求存在“冲突”

实地调研中发现乡镇社工站派驻一线社工到各乡镇后,一线社工主要是在当地民政办的支持和指导下开展工作。总体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办公室文职工作(例如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临时补贴以及低保、五保、高龄补贴等信息收集和系统的录入),另一方面是下村入户走访调查(例如走访散养五保户、贫困家庭、核实危房改造情况等)。民政事务性工作成为各乡镇一线社工的主要职能工作,也导致部分一线社工无法抽身出来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民政事务性工作要求和专业社工服务需求之间存在“冲突”,此外,因角色定位不清晰,一线社工面临着来自民政、乡镇/街道、社工机构等多重管理。

(三)“在地化”的发展出现“零基础”社工,专业化服务能力亟待加强

专业化是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专业社工人才是提升乡镇社工站服务能力的关键。然而,因乡镇(社工)站地处偏僻,加之社工待遇偏低等原因,难以招募到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在地化”的发展虽说为社会工作融入中国乡土社会提供了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使社会工作能够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乡村振兴服务工作。但“在地化”发展也随之导致乡镇社工站一线社工缺乏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是凭借感觉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去处理专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服务的专业性。调查中H 社工站的17 名一线社工,没有一个有专业背景或受过专业训练的,也无相关服务经验,这对于保障社工站服务的专业性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四)定期督导、专业培训不足,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受限

乡镇社工站落地乡镇之后,一线社工面临着来自民政局、镇政府、服务对象,甚至家人朋友等多方的压力,由于一线社工缺乏相关专业教育和工作经验,不知如何解释社工站工作,无从下手开展专业服务,极易呈现自我效能感低,引发负面情绪,进而丧失职业自信心,亟需专业督导依据乡镇一线社工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及时地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然而,在政府购买的背景下,乡镇社工站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处于一种被动依赖的状态。调研中发现,由于受限于经费、时空等多种因素,督导的内容针对性不足、形式单一,难以为一线社工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专业支持。

(一)重视人才培养,畅通一线社工的职业晋升渠道

加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政府应加快出台配套政策,将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通过多元的资金投入方式为乡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根据社工站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的薪酬体系和薪酬年度自然增长机制,畅通职业晋升通道,营造理解、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提高一线社工的稳定性,提升其扎根农村、提升专业服务能力的积极性。

(二)加强对一线社工专业能力建设的长期、多样化支持

社工能力成长需要知识积累、实践积累,相应地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乡镇社工站应从社工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和服务开展的需求性等角度出发建立一个中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激发一线社工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发展能力的内生动力。完善乡镇社工站各项制度,为一线社工的专业发展、职业发展创造空间,提高乡镇一线社工的自我效能感、工作成就感,增加其职业自信。

(三)加强培训与交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社会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和灵活性,乡镇一线社工若远离实务操作和自我学习将难以实现自我成长。社工站应培养社工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内化学习动机。乡镇社工站一方面依据社工不同成长阶段的实际需求,确定阶段性培训主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链接业内资源,鼓励社工依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参加外部优质培训,鼓励社工参加行业内交流学习,多与同行沟通交流,分享工作经验,积累服务经验,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四)完善督导机制,提升督导的专业支持力度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指导作用,链接高校资源、高级社工师、行业专家等,建立社会工作督导专业委员会,积极培育本土督导人才,满足乡镇社工站的督导需求,规范乡镇社工站督导考核、激励与反馈机制,为一线社工专业成长提供全方位、可持续的智力支持。

猜你喜欢社工乡镇村民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青春社工草原歌声(2021年4期)2021-11-19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当代陕西(2019年14期)2019-08-26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乡镇扶贫印象快乐语文(2018年25期)2018-10-24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领导决策信息(2017年16期)2017-06-21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推荐访问:社工 湖南省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