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之路

时间:2023-08-21 17:35:03 来源:网友投稿

□文│邬书林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这是当前出版行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出版学科共建工作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22年7月中宣部牵头组织召开首届全国出版学科共建工作会以来,中国出版协会等单位与5所高校合作共建的出版学院陆续挂牌,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共商发展大计,彰显了出版学人、出版同仁的文化自觉和行动自觉。

第一,要深刻认识出版学科建设的重要意义。新时代对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出版学科建设是推动我国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出版产业的规模、效益稳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为出版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和支撑。据统计,1978年,我国出版图书仅14987种,期刊930种,报纸186种。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图书近50万种,其中新书20多万种,出版期刊1万多种,出版报纸1800多种,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51亿,手机用户13.8亿。近年来中国研发开支大幅增长,从2000年的89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当前中国的学术论文数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实实在在的出版大国。同时大而不强,也是中国出版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学科建设要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切实抓住机遇,深入研究问题,努力培养更多行业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助推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出版强国建设。

第二,要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充分认识我国出版学科建设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国的出版活动历史悠久,为中国和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近3200多年有可信文字记载的历史和大量的典籍记录了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历史,形成了几千年连续不断的文脉,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成果。影响深远的中国“四大发明”中,有两项与出版息息相关。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与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此同时,古代先贤在出版过程中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古代在出版理念、出版规模,结累的出版经验曾长期领先于世界,需要我们在出版学科建设中不断研究总结。一是高度重视出版。如尚书有言“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如盛世修典。二是严谨的出版态度。如,朱熹一生三次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注释仅仅2000字左右的《大学》一书;
我国古代在编校方面有“校对如校仇(校雠)”的说法;
黄宗羲有“无一字无出处”的著述和编校理念。三是领先的出版范式。如唐、宋时期出版的《史记》就著录,汉司马迁撰,唐司马贞索引,唐张守节正义,宋裴骃集解。四川出版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初唐时期,四川是雕版印刷术的发祥地之一,宋代四川雕版刻本以其“墨黑似漆,字大如钱”名扬天下。蜀版书在宋代就有了版权保护的记录,在国家图书馆的善本中,可以搜寻到书面记录,“眉山程氏,已呈上司,复版必究”。大宋律也有相关法律与此相适应。如对盗版要“劈版销毁,追加20大板”的条款。我国古代出版先进的出版理念、与时俱进的出版精神、丰富多彩的出版内容、世界领先的印制技术、精益求精的编辑修养,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建设出版强国的重要支撑,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文化基石。我们要把做好出版学科工作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去认识,认真学习总结中国古代出版经验,着力开展出版史学和基础理论研究,为重振出版文明古国雄风、推动我国出版事业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加强出版学科建设有利于出版业积极应用高新科技,加快发展。当前,信息技术在快速推动世界出版业的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的应用,使出版理念、出版流程、出版工具、出版载体及管理方式、传播方式、服务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大加快和提高了出版在传播知识、传递信息方面的速度和效能。与此同时,传统出版行业也面临挑战,人们的阅读方式已发生深刻改变,知识获取方式也由传统的单一化文字阅读,转向全媒体阅读。从国际上看,出版数字化、平台化、开放化、集团化、工具化、国际化的趋势日益凸显,这些新技术、新变化对于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出版学科建设,一是有利于从理论层面更加科学、更加务实、更加理性地认识新技术条件下出版的新特点、新进展、新走向,更好地推动出版业服务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二是有利于出版开展跨学科研究来推动出版业更好的发展。积极发挥我国一流的著名大学和有专业特色的大学跨专业、跨学科乃至跨文明的研究优势,看清学科建设新方向、人才培养新路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出版学科建设之路。三是有利于发挥共建单位处于出版一线,背靠著名出版集团、重要出版基地和出版行业组织的优势。学科共建是强强联合,便于早出成果,多出成果,推动发展。

在此对出版学科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行业重大决策、学科重大课题,在“为谁培养人”上明确方向、协同攻关,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形成出版高端人才培养的基地。出版学科共建工作是管理部门从顶层设计上谋划学科发展未来,推动出版繁荣发展的重要决策。共建单位要站在构建中国特色出版学科“三大体系”的高度加深认识、加强合作、加大力度做好共建工作。

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新时代、面向新技术、面向新需求深入研究、形成共识、整合力量,进一步打通学科培养链条,探索产教融合、供需接轨的创新性模式。

三是要立足国内、面向国际,认真总结国际国内出版经验,关注国际国内进展和趋势,学习吸收先进出版研究成果,紧贴行业发展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编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出版教材。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扎实推进出版学科建设。

猜你喜欢出版业学科特色【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试析新媒体时代传统出版业编辑的应对方法科技传播(2019年23期)2020-01-18市场经济中的司各特:文学出版业与历史小说的兴起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8年1期)2018-08-16“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出版业的新趋势与高校出版社专业发展的思考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南宋出版业考述古代文明(2013年2期)2013-10-21

推荐访问:自信 学科建设 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