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宾,朱 珠
(1. 甘肃农业大学 林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 长安大学 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00)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是凝聚国家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人文景观在自然景观基础上通过反映历史发展时期的文化生活,构成具有整体性的景观区域。会宁县是国家红色文化之乡,具有以红军会师旧址为代表的红军长征红色文化资源,但由于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脆弱,导致其在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城镇整体景观空间建设中存在明显短板。此外,会宁县水资源严重短缺,有研究预测,2020年后会宁县城镇进入严重缺水期[1],土地贫瘠与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会宁县城镇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地资源将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进而阻碍会宁县旅游业的发展。
因此,在丰富当地人民休闲活动基础上,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提升以会师旧址为核心的会宁县旅游文化城市整体形象及人民幸福感,在“城市双修”建设背景下,围绕会宁县“景城一体化”及“红色旅游+大景区”的发展与建设目标,开展以“红色文化、休闲需求”为设计主题,以“拾时逸影”为名的城市休闲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1.1 区位
本次规划场地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钟鼓楼东侧,北纬35°24′~36°26′,东经104°29′~105°31′,面积约7.5 hm2,大致呈三角区域。规划场地南侧为祖厉河,对岸为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北侧为居住区、商店、会宁县第六幼儿园,西侧连接钟鼓楼。场地北侧车行道向西道路是死角无法通车,东南侧连接河道区域是人行道(图1)。
1.2 规划场地自然条件
会宁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侧,东侧与海源、静宁、西吉三县接壤,西侧紧邻榆中和定西两县,南侧毗邻通渭县,北侧靠近平川区和靖远县。会宁县整体地形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倾斜,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海拔1 500~2 400 m,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均温为7.9℃,无霜期155 d。通过现场观测发现,规划场地内部地势平坦,无高差地形变化。干旱是会宁县主要的自然灾害,其地表水基本为苦咸水,难以利用[2]。土壤由黄土母质直接耕种熟化形成,具有土质厚、质地均匀、无障碍层、大孔隙、通透性强等特征[3]。
图1 规划场地区位图Fig.1 Location of planned site
1.3 空间分析
不同功能分区结合各类空间设计全面考虑空间存在的合理性。根据规划场地周边区域的调查分析得出,该绿地的服务人群主要为居民、游客、学生,活动空间主要为休憩空间、运动空间、科普空间、观赏游玩空间。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知,活动空间的私密性、开放性或半开放性均将影响不同性格的人产生不同的活动行为。
1.4 人文要素
自古以来,会宁县就有“秦陇锁阴”之称,是重要的交通塞道和军事要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县,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历史章程的转折点,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红色资源[4]。长征故事成为历史,长征精神永垂不朽。目前,会宁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现代化技术展现长征真实历史事迹景观,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学习参观。
2.1 缺乏自然形态,地形高低变化
作为城市休闲绿地,场内规划设计是居民、游客进入观赏游玩的吸引力、牵动力。原规划场地中,地势平坦,缺乏自然地形形态变化产生的趣味性,在视觉感受上略显呆板。
2.2 植物群落单一,空间层次薄弱
原规划场地中,选用树木种类单一,植物群落层次单薄,不能形成复层混交模式的植物配置格局,造成土壤塌陷裸露,破坏景观质量。此外,稀疏的乔木树种冠幅较小,不仅无法提供足够的遮荫空间,而且在视觉形式和主观感受上,缺乏对使用者的吸引力,减少使用者对场地空间的好感度。
2.3 道路设计杂乱,缺少功能分区
原规划场地中,道路系统由南北方向的直线主干道和3条曲线型的次干道组成,仅起到了简单的通行作用,不能完全贯穿场地,组织游览作用差。原规划场地只有休憩、锻炼、观赏功能区域,缺少儿童区、红色文化科普区域等,缺乏对不同层次人群的吸引力,无法满足使用人群活动项目的选择。
2.4 景观小品和服务设施单一
城市休闲绿地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灵活变化的规划设计,常以其自身的开放性和可达性吸引居民。“人”作为城市休闲绿地主要的服务者和使用对象,对场地环境的视觉享受和设施功能都有严格要求。规划场地中,未体现出基础观赏景观节点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缺乏人性化考虑。
3.1 项目设计原则
3.1.1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
规划场地的实用性远大于观赏性,其主要功能是为人服务,在服务设施满足居民需求外,服务设施的尺寸也应符合人体尺度的需求[5]。人群对场地的依赖使用,才是场地设计的意义所在。
3.1.2讲究“生态、自然”的原则
城市环境热闹嘈杂,休闲绿地贵在自然静谧,以植物造景为目的,发挥植物本质特性[6]。通过乔木、灌木、草本结合,落叶与常绿、针叶与阔叶、慢生与速生植物混合种植,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使绿地内生物系统的内部达到协调和稳定。
3.1.3尊重“历史、传承”的原则
城市休闲绿地作为城市文明的传播口,将当地的人文要素、历史文化融入景观设计展现其地方特色,增加居民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游客对当地的了解和认知程度。
3.1.4创造“艺术性”的原则
当下城市休闲绿地的设计倾向于模仿其他城市优秀的案列,缺少城市个性的展示[6],设计中在实现景观基础使用价值的同时,要在艺术性的构造方面体现形式上的直观和意境上的感官体验。
3.2 设计构思
本方案中,将会宁县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红色旅游资源的支撑、市民体验的需求作为设计重点,以“红色文化、休闲需求”为设计主题,以“环环相扣”为设计形式,通过环与环的外离、内切、相交、外切、内含等形式规划布局,从雨水收集利用、植被选择与搭配种植、道路铺装设计、绿地灌溉等细节入手规划设计休闲绿地(图2,图3)。
图2 绿地总平面图Fig.2 General layout of green space
图3 绿地总鸟瞰图Fig.3 General aerial view of green space
3.3 整体布局
根据前期对规划场地周边环境、人群空间功能的分析和综合考虑,规划场地以“一轴衔接、三路串联、七区布局、多点展开”为整体布局,通过“空间—激活”“链接—缝合”“生态—治愈”“名片—更新”4个部分开展规划设计(图4)。
3.3.1空间—激活
根据对不同人群需求的分析,将场地划分为动区、动静结合区、静区3个部分(图5(a))。动区位于场地东北侧,包括青年运动区、老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图5(b),图6)。
图4 绿地景观轴线Fig.4 Landscape axis of green space
图5 绿地功能分区Fig.5 Functional zoning of green space
图6 动区鸟瞰图Fig.6 Aerial view of activity area
动区靠近居住区,方便附近居民外出锻炼,社交娱乐,缓解压力。在区域内设置了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锻炼器材、儿童设施以及老年人下棋喝茶交谈的座椅。通过设置小型旱喷广场,利用水柱下落与地面撞击的声音以及水花的清凉感,模仿自然生息,使游客通过听觉和触觉感受自然氛围,享受休闲时光(图7)。
图7 旱喷广场效果图Fig.7 Effect drawing of Dry Fountain Square
动静结合区位于场地西侧与中心位置,包括观赏游玩区、文娱教育区(图5(b),图8)。观赏游玩区入口采用规则式对称手法设置台阶式花池涌泉,旁边种植彩色树种,吸引游客进入(图9)。中心节点用自然式手法建造水域系统,其上建造逸静池、逸亭等景观节点营造古典风格,拉近人与水的距离,感受静谧惬意氛围(图10)。文娱教育区靠近幼儿园和居住区地块,设置彩虹花田、五感交集等景观节点(图11~图14),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真实事迹为主线,用红星雕塑代表红色精神,铜雕塑表达长征故事,小巧有趣,增添景色。
图8 动静结合区鸟瞰图Fig.8 Aerial view of association area of activity and static
图9 花池涌泉效果图Fig.9 Effect drawing of Fountain in Flower Pool
静区位于场地南侧靠近祖厉河半缘体区域,包含休闲娱乐区、绿地管理区(图5(b),图15)。休闲娱乐区设置悠悠步道、瞻景台、瞭远台等,连接中心景点区域,具有引导作用(图16,图17)。在规划场地东南侧靠近河岸区域,通过对景观节点的竖向设计拉高观赏视线,可以俯视全部绿地景观,也可使用借景手法观望对岸汉唐街的风采。为方便游玩者随时休憩,在岸边设置休息交谈场所,考虑到游玩者对场地空间的不同需求,利用植物搭配、景观小品将其空间划分。绿地管理区内保证场地内整洁,维护场地不被严重破坏,防止植物生长衰弱,影响景观品质。
图11 彩虹花田鸟瞰图Fig.11 Aerial view of Flower See like Rainbow
图12 彩虹花田空间感受效果图Fig.12 Effect drawing of space perception of Hower See like Rainbow
图13 五感乐园效果图Fig.13 Effect drawing of Five Senses Park
图14 五彩步道效果图Fig.14 Effect drawing of Colorful Footpath
图15 静区鸟瞰图Fig.15 Aerial view of static area
图16 瞻景台效果图Fig.16 Effect drawing of Viewing Platform
图17 瞻景台一层空间效果图Fig.17 Effect drawing of the first floor space of Viewing Platform
3.3.2链接—缝合
城市休闲绿地设计要充分考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与链接,在不破坏城市完整风貌基础上升华城市形象[7],并拉近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场地的亲近感和距离感。通过场内道路规划、场地边界的溶解设计和竖向设计使其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
道路采用“折线回形”与“曲线性”结合设计(图18)。“回形”是规划绿地一级道路,满足消防车通行及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为透水性混凝土硬化道路,宽度约为5~6 m。“曲线”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宽度约为2~3 m和1~2 m。二级道路与三级道路以串联式的方法连接不同功能分区的景观节点,结合植物搭配丰富横向空间层次,用不同铺装体现道路姿态美感。场内共设有3条景观轴线,串联绿地所有景观节点,达到步移景异的观赏效果。在规划中,充分运用场内场外的地势高差和周围景观,利用借景手法扩大视觉空间,使规划场地与周围环境在空间上形成无形的联系。
图18 绿地道路流线Fig.18 Road streamline of green space
城市休闲绿地的特点是开放性和无边界性,便于居民、游客使用。规划设计中,通过优化场地边界区域的路线和休闲绿地空间布局,提高休闲绿地的可达性[6]。在道路边界设置休息场所,使用植物搭配围合不同空间,满足不同人群使用。为做到休闲绿地内欲扬先抑的景观观赏效果,在场地一侧采用“障景”的艺术手法通过植物种植做到无形边界,直接连接场地外部环境,做到过渡自然。
3.3.3生态—治愈
植物在景观规划中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整体环境[7],还能代替建筑物的“地、顶、墙”等营造丰富的空间环境,引导游人的游玩视线方向。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可通过对景、障景等构景手法,运用孤植、对植、列植等配置形式对乔木、灌木、草本进行合理的搭配种植,做到丰富空间层次,营造虚实意境,季相变化明显。
本次设计选择抗旱、耐盐碱强的乡土植物物种,如将高羊茅(Festucaelata)、早熟禾(Poaannua)、八宝景天(Sedumspectabile)、玉簪(Hostaplantaginea)等作为横向的低矮基础种植,牵牛子(Pharbitisnil)、爬山虎(Parthenocissustricuspidata)等攀援植物用于修饰廊架、铁丝网格、景墙等景观小品,形成立面上的软质铺装。结合乔木树种银杏(Ginkgobiloba)、国槐(Sophorajaponica)、日本晚樱(Cerasusserrulata)等,以及灌木树种丁香(Syringaoblata)、木槿(Hibiscussyriacus)、黄刺玫(Rosaxanthina)等丰富竖向空间层次变化,构建明显的四季景观。
植物景观分区设计方面,在观赏游玩区,植物种植要体现多种空间变化,最大限度做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如从主、次入口景观到中心区域选用乔木列植以做到引领游览观赏空间的作用,用“障景”手法做到后方景观若隐若现的效果,吸引人们参观景观节点。其次,在文娱教育区,回溯景墙景观节点中,选用雪松(Cedrusdeodara)、云杉(Piceaasperata)、大叶黄杨(Euonymusjaponicas)等常绿乔木、灌木树种营造庄严肃静的氛围感,让参观者能够进入参观状态。而在彩虹花田景观节点中,以“自然式”的形式种植大量的花卉植物,如向日葵(Helianthusannuus)、万寿菊(Tageteserecta)、月季(Rosachinensis)、黄刺玫(Rosaxanthina)等,亲近自然,激发孩子兴趣,达到美观作用。在儿童区,选用颜色鲜艳、无毒的树种,尽量做到外部围合,达到隔音、控制视线,满足遮荫效果。在老年区,选择颜色素雅、色泽统一、具有遮荫作用的树种。最后在休闲娱乐区用高低、枝叶不同的植物围合不同空间,满足不同人群对空间的需求,保证心理上的安全性、归属感、舒适感。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思想,结合场地地势的高低、陡缓变化,将场地四周地形的设计与中心区域密切联系,从整体上形成中低外高趋势的地形走向,便于雨水收集。通过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喷灌等设计及手段,使雨水能够形成自然的渗、滞、蓄、净、用、排,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因此,选用透水砖、透水性沥青混凝土,以及鹅卵石、碎石等透水能力强且后期投资少作为透水硬质铺装,选用地被植物形成软质铺装,使雨水径流自然渗透于土壤内部,涵养水源。除达到雨水收集的功能外,铺装的质感、纹理还能够带给人视觉、触觉不同的体验,且可通过本身的花纹、色彩来划分和丰富空间。如广场中要利用不同铺装划分空间层次,达到美观性;
在儿童场地,以色彩鲜明、斑纹怪异、质地柔润的塑胶材料为主;
在文化历史场地,选用冷色调硬质铺装,营造庄严感;
在老年活动区,重视铺装的防滑功能,防止老年人摔跤;
在停车场,考虑生态性和美观性的嵌草铺装。
本设计方案中,将生态植草沟与绿地道路结合,小区域植物种植与下沉绿地结合,形成具有生态环保特征的雨水收集系统。道路系统地势高于路旁种植区域,结合道路方向设置植草沟,使简单沟渠成为雨水流动的管道设施,同时减少建造经济支出。同时小区域绿地作为雨水径流的植被缓冲带,与植草沟无缝隙的自然连接,减少雨水势能,增大雨水渗透率,将雨水引入中心水池。
3.3.4名片—更新
休闲绿地的景观节点是一个城市的记忆点和文化景观精神的体现。本次设计的主要景观节点有五感交集、映月池、彩虹花田、悠悠步道、回溯景墙、一弦一柱、瞻景台等。
五感乐园景观节点位于游玩观赏区,便于拉近人与景观的距离感,使人与景观之间产生互动情节,加深人对景观的归属感。通过人的 “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牵动身处场地的参与感。区内设置竹篱迷宫、凹凸魔镜、俄罗斯方块等,是朋友、亲子之间一起互动的游戏设施,在解放孩子天性的同时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铺装与地雕的结合以及景观柱、雕塑,展现长征故事(图13,图19)。
映月池景观节点仿照古代人“思乡观月”的画面,以“阴晴圆缺”的含义为构思点,以一个月时间中,月亮的动态变化为形态,随着时间变化利用池内水压的高低控制池内水量的多少,展现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一是赋予含义,影响深刻,表达外出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寄托思念、想念的景观节点设计。二是映月池本身也是景观节点,美化环境,供人休闲观赏(图20)。
图19 五感乐园效果图Fig.19 Effect drawing of Five Senses Park
图20 映月池效果图Fig.20 Effect drawing of Yingyue Pool
彩虹花田景观节点位于场地西侧,考虑到场地的特殊性,以台阶式扇形格为轮廓,种植颜色、形态不同的花卉植物,供参观者近距离观看,激发儿童兴趣,还能实现固土保水的功能。为更好地体现生态效益,中心区域设置了下沉绿地,用网络式的网格铺装与土壤结合设置,暴雨季节可收集雨水涵养水源,酷暑时可为观赏者提供遮荫休息场所。此外,通过各种农具花架、景观小品的设置,吸引居民、游客到此观赏,感受自然界的美妙和灵动(图11,图12)。
悠悠步道景观节点是靠近河边设置且高于地面供游客休闲散步的林下场地。以塑木铺装为材料,结合旁边微地形的设计搭配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休闲时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为了居民、游客随时休憩的方便性,在周围设置了休憩场地,并利用植物特性划分不同的休憩空间,体现绿地的休闲性、无边界性(图15)。
回溯景墙景观节点位于文娱教育区,记录长征伟人的事迹。用文化景墙刻画英雄事迹图像,以更直观地让人学习和了解历史,表达对红军的敬佩以及传递长征精神,传承如磐石般的信仰和坚持不懈的信念。为了方便游人参观,在历史文化区旁设置绿地休息区域,供参观者休息(图21)。
图21 回溯景墙效果图Fig.21 Effect drawing of Historical Review Wall
图22 一弦一柱效果图Fig.22 Effect drawing of One String and One Column
一弦一柱景观节点位于游玩观赏区主入口与中心景观之间,由条形动态水景、植物花池、雕塑组成。利用动态水之间的连动感感受琴弦本身的律动感,通过地形的高低和旁边国槐的列植营造水平方向上的动态感,组织游览路线,引导游客观赏视线。在场地中,为了加强琴弦的听觉感受,在旁面设置了外观小巧精美的喇叭,使游玩者更能用心地去感受自己的存在和生活的美好(图22)。
瞻景台景观节点位于场地东南侧,靠近祖厉河,通过竖向高差设计的二层休闲观景平台,中间种植银杏树串联两层空间。底层通过竖向钢丝网格,利用藤本植物爬山虎的攀援功能,划分空间,设置座椅,供人休息观赏,小景怡情。二层视野开阔,俯瞰绿地全景,与其他景点形成对景,也可借景观看祖历河岸边景色,让居民、游客游玩时有不同的心理体验和独特的风景欣赏(图16,图17)。
3.4 照明系统设计
照明设计是城市休闲绿地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基本分为2个功能,基本照明作用和景观装饰环境作用。照明功能是满足绿地内游玩休憩者基本活动的需求,也是提供夜间行走和作为光线昏暗时的交通指引,保证行人的安全性[8]。装饰功能是营造氛围感,在平面中通过光线不同角度、亮度、颜色、宽度的照射,形成多维空间视觉效果。
规划设计中,道路基础照明安置太阳能路灯和景观灯柱。在水池、喷泉水域、草坪等景观区域中,选用与景观环境相符合的外观造型,安置泛光灯和低位灯,做到光线虚实、强弱的搭配,提高绿地夜间的景观品质。
3.5 景观小品与服务设施设计
景观小品是设计中的点晴之笔,通过其外观造型展示城市特色、精神内涵。此绿地的景观小品,主要以会宁县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通过景观文化柱、雕塑、文化展示栏、景墙、地雕等展示红色故事,使红色基因能够融入人民思想,继承、发扬和保护红色文化。在设计中,会宁红色文化的展示主要通过纪念英雄罗南辉和柴洪儒的高大雕塑,具有动态感画面的雕塑以及景观柱上模纹的刻画,以展示长征事件。
绿地座凳除具有休憩作用外,也可与绿化树种和灯光结合达到美化景观作用。按照绿地空间功能的不同,设置需求适合的座凳。如在儿童区的座凳采用水果、糖果外观造型,颜色鲜艳。阳光草坪旁选用有遮荫作用的座凳,以及简约风格座凳。而在历史文化场所,用特殊数字或与历史相关物件作为造型设计。
卫生设施是休闲绿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保证绿地内的环境干净整洁,体现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在规划场地设置符合景观特色、风格统一的垃圾桶,放置在便于人们投放垃圾的地方,如座凳、建筑周围。垃圾桶的设置高度控制在70~100 cm,投放口高度在80~100 cm,而角度控制在20°和35°左右。
为方便游客和居民共同使用的需求,根据场地以及周边环境,在场地北侧靠近居民区设置了斜方位停车场,停车场区位大小2.8 m×6 m,倾斜角为60°。为防止太阳对车的暴晒,在停车场周围种植高大、枝叶繁茂的乔木进行遮荫。同时为了增加绿化率和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停车场将使用透水砖和嵌草砖搭配铺装,满足美观,体现生态性。
城市休闲绿地对城市的生态效益、文化发展至关重要。本设计方案以“以人为本,遵循自然,节约资源”为设计原则,将“红色文化、休闲需求”作为设计主题,打造一个适用于半干旱地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具有明显开放性和休闲性的城市休闲绿地,美化城市环境,传达城市文化精神,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猜你喜欢会宁县绿地景观景观别墅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9期)2021-07-16火山塑造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2期)2021-01-08沙子的景观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7期)2020-07-28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少年漫画(艺术创想)(2020年12期)2020-06-09“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更正启事中兽医学杂志(2020年12期)2020-01-11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国住宅设施(2017年1期)2018-01-24走进绿地岁月(2017年9期)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