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第1篇其他公式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集锦10篇,供大家参考。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1篇
其他公式
部分考题取10N/kg速度:v=s/t速度=路程/时间密度:ρ=m/v密度=质量/体积重力:G=mg重力=质量×或10N/kg压强:p=F/s压强=压力/面积浮力:F浮=G排=ρ液gV排漂浮悬浮时:F浮=G物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功:W=FS 或W=Gh(克服重力)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重力×提起高度功率:P=W/t=Fv功率=功/做功时间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G/nF(n为滑轮组的股数)热量:Q=cm△t热量=比热容×质量×变化温度热值:q=Q放/m(固体) q=Q放/v(气体)热值=热量与物体质量的比欧姆定律:I=U/R电流=电压/电阻焦耳定律:Q=(I^2)Rt=[(U^2)/R]t=UIt=Pt(后三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热能=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压×电阻×时间=电功×时间电功:W=UIt=Pt=(I^2)Rt=[(U^2)/R]t(后2个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电功=电压×电流×时间=电功率×时间=电流^2×电阻×时间=[电压^2/电阻]×时间电功率:P=UI=W/t=(I^2)R=(U^2)/R电功率=电压×电流=电功/时间=电流^2×电阻=电压^2/电阻V排÷V物=ρ物÷ρ液(F浮=G物)V露÷V排=ρ液-ρ物÷ρ物V露÷V物=ρ液-ρ物÷ρ液物理量(单位)公式备注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v=S:路程/t:时间
重力G(N)G=mgm:质量
g:或者10N/kg
密度ρ(kg/m3)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N)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N)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N)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F1:动力L1:动力臂
F2:阻力L2:阻力臂
定滑轮F=G物
S=h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F=(G物+G轮)/2
S=2h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F=(G物+G轮)
S=nh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J)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G物h
总功W总W总=Fs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
功率P(w)P=w/t=Fv(匀速直线)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2篇
功和能编辑七、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功_0# (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W=FS
重力做功_1# {m:物体的质量,^2≈10m/s^2,hab:a与b高度差(_2# )}
电场力做功_3# {q:电量(C),_4# :a与b之间电势差(V)即_5# }
电功_6# (普适式) {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功率_7# (定义式) {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汽车牵引力的功率_8# ;
P平=Fv平 {P:瞬时功率,P平:平均功率}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电功率_9# (普适式) {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_10# 电功率物理公式焦耳定律_11#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纯电阻电路中_12# ;
_13# ;
_14# 1
动能:Ek=mv^2/2 {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_15# )}1
重力势能:EP=mgh {EP :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1
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1
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W合=mvt^2/2-mv0方/2或W合=ΔE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K:动能变化ΔEK=(mvt^2/2-mvo^2/2)}1
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K1+EP1=EK2+E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重力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WG=-ΔEP [1] 注:(1)功率大小表示做功快慢,做功多少表示能量转化多少;
_16# (2)_17# 做正功;
90°<α≤180°做负功;
α=90度不做功(力的方向与位移(速度)方向垂直时该力不做功);
(3)重力(弹力、电场力、分子力)做正功,则重力(弹性、电、分子)势能减少 。(4)重力做功和电场力做功均与路径无关(见
两式);
(5)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
(6)能的其它单位换算:1kWh(度)=
×10^6J,1eV=
×10^-19J;
_(7)弹簧弹性势能E=kx^2/2,与劲度系数和形变量有关。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3篇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4篇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5篇
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6篇
冲量与动量(物体的受力与动量的变化)
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
冲量:I=Ft {I:冲量(N?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
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是矢量式}
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m1v1+m2v2=m1v1?+m2v2?
弹性碰撞:Δp=0;ΔEk=0 {即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
非弹性碰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大动能}
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静止的物体m2发生弹性正碰: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
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
1
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静止置于水平光滑地面的长木块M,并嵌入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
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
(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
(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
(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相关内容:反冲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第一册P128〕。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7篇
动量定理相关内容是什么(1)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变化.
表达式:Ft=mv′-mv=p′-p,或Ft=△p
动量定理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它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当合外力为变力时,F是合外力对作用时间的平均值.p为物体初动量,p′为物体末动量,t为合外力的作用时间.
(2)F△t=△mv是矢量式.在应用动量定理时,应该遵循矢量运算的平行四边表法则,也可以采用正交分解法,把矢量运算转化为标量运算.假设用Fx(或Fy)表示合外力在x(或y)轴上的分量.(或)和vx(或vy)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在x(或y)轴上的分量,则
Fx△t=mvx-mvx0
Fy△t=mvy-mvy0
上述两式表明,合外力的冲量在某一坐标轴上的分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增量在同一坐标轴上的分量.在写动量定理的分量方程式时,对于已知量,凡是与坐标轴正方向同向者取正值,凡是与坐标轴正方向反向者取负值;
对于未知量,一般先假设为正方向,若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 实际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一致,若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实际方向与坐标轴正方向相反.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8篇
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
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提供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
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知识分层
通常进入高三后,老师一定会帮我们梳理知识结构,物理的知识不单纯是按板块分的,更重要是按层次分的。比如,力学知识从基础到最高级可以这样分:物体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公式,牛顿三大定律(尤其是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9篇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第10篇
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直线运动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
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
(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
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
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
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
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
(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
(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
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
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
(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变与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小与速度改变量的大小无关;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变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2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推论:2as=vt2-v02
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自由落体运动
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位移公式:h=1/2gt2
速度公式:vt=gt
推论:2gh=vt2
牛顿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达式:a=F合/m;
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曲线运动
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质点作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轨迹向其受力方向偏折;
曲线运动的特点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合外力)与其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力的作用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时,力改变速度的大小;
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时,力改变速度的方向;
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既不垂直,又不平行时,力既搞变速度大小又改变速度的方向;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判断和运动的方法:物体实际所作的运动是合运动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合运动与各分运动所用时间始终相等;
合位移和分位移,合速度和分速度,和加速度与分加速度均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运动
被水平抛出的物体在在重力作用下所作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平抛运动的实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具有等时性;
求解方法:分别研究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二分运动,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和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
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
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
(1)v=2πr/T;
(2) ω=2π/T;
(3)V=ωr;
(4)f=1/T;
向心力:
(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
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
开普勒三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说明:在中学间段,若无特殊说明,一般都把行星的运动轨迹认为是圆;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公式:R3/T2=K;
说明:
(1)R表示轨道的半长轴,T表示公转周期,K是常数,其大小之与太阳有关;
(2)当把行星的轨迹视为圆时,R表示愿的半径;
(3)该公式亦适用与其它天体,如绕地球运动的卫星;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互相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计算公式
F: 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G: 万有引力常量
M1: 物体1的质量
M2: 物体2的质量
R: 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依照国际单位制,F的单位为牛顿(N),m1和m2的单位为千克(kg),r的单位为米(m),常数G近似地等于
×10^-11 N·m^2/kg^2(牛顿平方米每二次方千克)。
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1)应用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周期公式;
(2)应用在地球表面的物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3)如果要求密度,则用:m=ρV,V=4πR3/3
机械能
功
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的位移的乘积;
计算公式:w=Fs;
推论:w=Fscosθ,θ为力和位移间的夹角;
功是标量,但有正、负之分,力和位移间的夹角为锐角时,力作正功,力与位移间的夹角是钝角时,力作负功;
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求平均功率:P=W/t;
求瞬时功率:p=Fv,当v是平均速度时,可求平均功率;
功、功率是标量;
功和能之间的关系
功是能的转换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换的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发生了转化;
动能定理
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数学表达式:w合=mvt2/2-mv02/2
适用范围:既可求恒力的功亦可求变力的功;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点:只考虑物体的初、末态,不管其中间的运动过程;
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
(1)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及其做的功;
(2)确定物体的初态和末态,表示出初、末态的动能;
(3)应用动能定理建立方程、求解
重力势能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物体的重量和它的速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用EP来表示;
重力势能的数学表达式:EP=mgh;
重力势能是标量,其国际单位是焦耳;
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大小和所选参考系有关;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间的关系
(1)物体被举高,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2)物体下落,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
(3)重力做的功只与物体初、末为置的高度有关,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处处相等;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思路
(1)确定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
(2)分析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的受力,判断是否遵受机械能守恒定律;
(3)恰当选择参考平面,表示出初、末状态的机械能;
(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立方程、求解;
电场
产生电荷的方式
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0-19c;
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库仑定律
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计算公式:F=kQ1Q2/r2 (×)
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电场
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电场强度
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电场的叠加
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电场线
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3)电场线的特点:
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
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相交;
匀强电场
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
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
电势差
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定义式:UAB=WAB/q;
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电场和功
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
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 φA -φB;
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数学表达式:U=Ed;
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电容器
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电容
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定义式:C=Q/U;
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国际单位:法拉 简称:法,用F表示
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带电粒子的加速
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恒定电流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uA;
(4)1A=103mA=106uA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定义式:I=U/R;
推论:R=U/I;
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伏安特性曲线
闭合电路
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E=U内+U外;U外=RI;E=(R+r)I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I=E/(R+r)
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半导体
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导体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磁场
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对方入其中的磁极、电流有磁场力的作用;
磁铁、电流都能能产生磁场;
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
磁场的方向:磁场中小磁针北极的指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条有向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每点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描述磁场而人为假设的线;
磁铁的磁感线,在外部从北极到南极,内部从南极到北极;
磁感线是封闭曲线;
安培定则
通电直导线的磁感线:用右手握住通电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所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感线的环绕方向;
环形电流的磁感线:让右手弯曲的四指和环形电流方向一致,伸直的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环形导线中心轴上磁感线的方向;
通电螺旋管的磁场:用右手握住螺旋管,让弯曲的四指方向和电流方向一致,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螺旋管内部磁感线的方向;
地磁场
地球本身产生的磁场;从地磁北极(地理南极)到地磁南极(地理北极)。
磁感应强度
磁感应强度是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向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的比值,叫磁感应强度。B=F/IL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北极的指向)
磁感应强度的国际单位:特斯拉 T,1T=1N/A。m
安培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大小:在匀强磁场中,当通电导线与磁场垂直时,电流所受安培力F等于磁感应强度B、电流I和导线长度L三者的乘积。
定义式:F=BIL(适用于匀强电场、导线很短时)
安培力的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使大拇指根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跟手掌在同一个平面内,把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并使伸开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磁场和电流
磁铁和电流都可产生磁场;
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
电流和电流之间亦有力的作用;
(1)同向电流产生引力;
(2)异向电流产生斥力;
分子电流假说:所有磁场都是由电流产生的;
磁性材料
能够被强烈磁化的物质叫磁性材料。
(1)软磁材料:磁化后容易去磁的材料;例:软铁;硅钢;应用:制造电磁铁、变压器。
(2)硬磁材料:磁化后不容易去磁的材料;例:碳钢、钨钢、制造:永久磁铁;
洛伦兹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叫做洛伦兹力。
洛仑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断:伸开左手让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共面且垂直,把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过手心,四指为正电荷运动方向(与负电荷运动方向相反)大拇指所指方向就是洛仑兹力的方向;
(1)洛仑兹力F一定和B、V决定的平面垂直。
(2)洛仑兹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而不改变其大小
(3)洛伦兹力永远不做功。
洛伦兹力的大小
(1)当v平行于B时:F=0
(2)当v垂直于B时:F=qvB
推荐访问:知识点 公式 集锦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集锦10篇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集锦10篇)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