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4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8-28 19: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篇第12课《唐诗五首》文学常识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4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篇

第12课《唐诗五首》

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理解性默写

(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2篇

第9课《三峡》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3篇

【设计意图】

1、本单元的写作是学习描写景物。要培养学生学会调动所有感官观察景物的习惯,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水准。

2、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在写作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审美的情趣。

导入语:

美好的景色描写,能让人如身临其境,神游其中。它是春赏百花夏观雨,秋品金菊冬踏雪的浪漫;它是临池照影、望月思亲的感怀。一切景语皆情语,能渲染气氛,可烘托心情,会镌刻年轮,可铭记时光。完美的景色描写,能把读者的心牵入作者笔下的情境中。

四季风光流转,时光荏苒消逝,你我俱在其中,走过的路,路过的桥,看过的风景,就请你,尝试着用笔来写就美文吧。

本次活动,我们以通关为形式,逐级打通,掌握写好景物的秘籍,练就自己的生花妙笔吧!

第一关、突出特征

【美文欣赏】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轻盈、绵长的特点。从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影图,意境深远,十分诱人。

【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世间万物皆有个性,自然风景各具神韵。写出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就是要写出该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写出个性,写出神韵。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描写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色。准确、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习作展示】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绿。我揉了揉眼睛望着通往家门口的一条乡间小路,那幽幽的小路已经被绿色小草覆盖,嫩嫩的枝条沾了些小小的水珠,在微风吹动下闪烁着光芒,就像晶莹剔透的小珍珠。我顺着这条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小路两边垂杨柳已经长满细细的枝叶,我摘下一片嫩叶放在手掌心感受着春天的生机,嫩叶是绿色的,渗透出一点淡黄的颜色,它是那么的娇嫩。

——王佳浩《我爱春天》

老师:王佳浩抓住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特点来写,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景象。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二关、多感并用

【美文欣赏】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

最难描绘是春风。

朱自清以多种感官感受春风,把春风写得有感有情。

从触觉上感受,“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轻柔、温暖,充满了爱意,让人依恋;从嗅觉上感受,新翻的泥土湿润,青草味清爽,花香,湿润、清爽、淡香由轻风融在一起,使人沉醉;从听觉上感受,轻风中传来了一曲鸟鸣、流水、短笛相和的和谐悦耳的春之圆舞曲,令人入迷。

【写作秘籍】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自然景物有颜色、味道、质地、形状等各方面的特征,而要把它展示出来,给读者立体的感受,就要善于多角度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入手描绘。如在写景时,很多人只习惯于描绘看到的事物,这样难免单调。其实,我们不妨充分调动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多个角度描写景物,从而构建一幅立体的图画,带给读者真切的感受,让读者如历其境、如见其景。

【习作展示】

秋天,瓜果飘香。风里带来些湿润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野菊的清香,和甜丝丝的成熟的果实的味道酿在一起,愈酿愈浓。瞧,果园里,一个个黄澄澄的梨像金色的小灯笼挂满枝头,好像在庆祝秋天的丰收。卸去纸袋的红彤彤的苹果像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球,有的两个凑在一起,似乎在说悄悄话,还有的三五成群,仿佛在开丰收大会。葡萄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绿的、深红的、淡黄的、深紫的……熟透的石榴忍俊不禁似的咧开了嘴,露出了光滑莹润的石榴籽,真是让人唾液潜涌。我掰下一粒石榴,放进嘴里,哇,又酸又甜,回味无穷。

——樊石林《我爱秋季》

老师:樊石林这段文字以嗅觉感其香气,以视觉观其色状,以味觉品其滋味,展现了一幅立体的果园的丰收的景象,读来不觉让人神往。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三关、写之有序

【美文欣赏】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一段围绕“妙”字,突出“小”字,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个细部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写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笔法活脱,又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写作秘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我们观察和描写景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或按空间顺序,以一点观察点的转移为线索,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或按时间顺序,写出同一景物在不同时间的特点,使文章富于变化,摇曳生姿。

【习作展示】

一夜细雨。清晨,被一阵啁啾鸣啭的鸟声叫醒耳朵,慢步走至阳台,推开窗户,清新

冷冽的空气扑面而来,让人心清神淡,怡然自得。雨已经停了,但见窗外树木棵棵挺

立,精神抖擞;近处原野,未成熟的庄稼绿意葱茏,青翠宜人;远处横亘的嵯峨山肌

理明媚,格外清新,给人以无限遐思。

——杨宸《秋晨》

老师:杨宸这段文字以空间为序,由近及远,依序描写了窗外树木、近处原野、远处嵯峨山,像是一幅层次分明,远近景相映衬的水墨画。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第四关、动静结合

【美文欣赏】

例1:

春冬之时,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素湍”即为白色的急流, “绿潭”则是碧绿的深水,“回清”回旋的清波,而“倒影”又为倒影着山石林木的影子,“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动静交叉,有张有弛;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

例2

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的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

——季羡林《清塘荷韵》

在捕捉自然景象的时候,作者把"动"的感受融和到"静"的景物中。在池塘畔,四周静得人们可尽情地吮吸缕缕的清香,即使一片莲瓣落入绿肥红艳的水中,也未打破宁静,真静得出奇!这就是智者与自然的对话,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写作秘籍】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一味绘静,则呆板;一味写动,则嘈杂。

自然万物,有的相对静止,有的不断变化。因此,描写景物,既要写出静止时的优美景色,又要写出运动变化的动态美,静态与动态搭配,形态与姿态配合,写活写动,景物才能笔笔生辉,形象起来。

写这类文章,一般是先采取静态描写,然后再根据事件的发展和需要,进行动态描写。这样写,文章才会灵动起来,既有生命,又有灵性。

【习作展示】

秋天,虽然一些娇嫩的花儿枯萎了、凋谢了,但那菊花却迎着灿烂的阳光,肆意怒放。黄的似锦、白的如雪、紫的像霞。那一棵泼泼洒洒,像龙飞凤舞;这一朵热热烈烈,像节日焰火;那一株晶莹美丽,像精致的珊瑚;这一枚丝丝缕缕,如飘扬的发丝。一阵微风吹过,朵朵菊花又似摇曳着精美的裙摆,优雅又婀娜地起舞,让人目不暇接,不知看那一朵才好。

——惠勇蕾《我爱秋天》

老师:惠勇蕾笔下的菊花,既有色之缤纷,又有形之多姿;既有静态描摹,又有动态描写,生动优美,灵动鲜活。

总结语:

本节课我们以通关升级的方式学习描写景物,请牢记我们的写作秘籍:

抓住特征细描绘,笔下景物有神韵。

听触嗅味多感官,立体展示全方位。

写之有序条理清,重点突出层次明。

先静后动是规律,动静结合有灵性。

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永不返程的旅途。比目的更重要的是沿途的风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林一天地,一水一乾坤。且让我们边行走,边记录,写出属于你自己的山川林海、四季风光。

【优秀习作】

我爱冬天

耿佳敏

盼到了,终于盼到了,冬天来了。

冬爷爷迈着缓慢而沉重的步子来了,他像是在担心我们生他的气,还为我们带来了好多好多礼物。

看呀!他为小草盖上了洁白的羽绒被,给树姑娘穿上了晶莹的白纱裙,给房屋盖上了一顶温暖的白线帽,为远山带来了量身定做的一套雪白的狐皮大衣。放眼望去,玉树琼枝、粉妆玉砌,大地上充满了诗情画意,好一个洁白无瑕的世界!

当然,和蔼可亲的冬爷爷也给人们带来了礼物-----漫天雪花。雪花像美丽的舞蹈家,在天空中轻盈地翩翩起舞;又像冬爷爷派出的使者,温柔地告诉人们冬天到了,忙了一年了,该休息休息了。

上学路上,我伸出手,接住一朵雪花,仔细观察了一番。小雪花共有六个瓣,是一个个透明的小冰晶,如同玉屑琼渣一般,又精美又可爱,只是一忽儿就化了。路上满是松软的雪花,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有趣极了!

到了学校,就听见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下课了,一群群孩子在操场上堆雪人、打雪仗,衣服上、头发上、手套上,到处都沾满了雪,他们也不在意,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玩得开心极了。我跑出教室,立即加入到打雪仗的行列中。我迅速团了一个雪球,可是这雪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跟我过不去似的,偏偏团不紧,可能是雪太蓬松的缘故吧!还没等我团完,一个老大的雪球向我飞来,我哪里来得及躲,雪球不偏不倚正好砸在我头上。我猛地抬起头只见同桌在一旁诡笑。不用多说一定是他!我抓起一把雪向他扔去,他哪里肯吃亏,又来反击我了。上课铃响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

望着窗外飘飘扬扬的雪花,我不禁想起一句农谚:"瑞雪兆丰年"。这场大雪来得很及时,一定会给明年的小麦带来丰收。

我爱冬天,因为冬有着冷若冰山的严峻,长天一色的苍茫,更有着包容万物的慈悲,无私馈赠的慷慨。

早春生机勃发,盛夏激情热烈,金秋收获累累,我却独爱这昭示希望的寒冬。

部编版八上第三单元写作教学设计

校园一景

王美琪

我在张家坳学校就读已经七年了,在这七年里,我每天基本就是上学,上课,下课,放学,真的好不惬意。

我最喜欢的就是校园的风景,要说校园的风景,那真是别具一番风味。树木郁郁葱葱,绿草青青翠翠,繁花芬芳馥郁。一到夏天,我就特别喜欢走在操场上深吸一口气,好轻松的感觉。

要说校园风景哪处最好,唯有刚进校门,左右两旁那两片小花园,从远处看,绿草丛生,用石砖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真有点“曲径通幽处,‘校园’花木深”的意境。

右边的花园,地面长满了如茵如绒的绿草,还有一棵高大的棕榈树,伸展着大蒲扇一般的叶子。棕榈树前面是一排茂盛的月季花,从春到秋,娇美的月季花次第绽放、繁花似锦。说实话,好多同学都喜欢去里面摘月季花,但是我从来都不想进去,因为我不忍心去踩踏那些青翠欲滴的小草儿。

左侧的小花园里有垂杨婀娜,修竹挺拔,青葱可人。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进去,在一丛茂竹的掩映下,静卧着一块粗糙的大石头,上面镌刻着“笃行”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一到春天,这个花园里的那棵小桃树,就开满了桃花,树上仿佛落下了一层绮丽的红霞,树下仿佛铺就了一层粉红的轻纱。花儿芬芳馥郁,好多蝴蝶和蜜蜂都被她那娇艳的花朵和清新的香气所迷惑,上下飞舞,不忍离去。好多小朋友下课之后都喜欢去那里去那里嬉戏,闻一闻花香,捡一捡花瓣,发一发呆,说一说悄悄话,我也不例外。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花甜丝丝的。我觉得这就是最美好的境界了。

还有花园后挺拔的松树,它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精神,无论春夏秋冬,都直直的伫立在那里,像守卫边疆的战士们一样。

校园里的风景虽然不是最美丽、最雄伟的风景,但绝对是我最值得回忆的珍宝,它陪伴我度过最美好的少年时光。

校园风景,永驻我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4篇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5篇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6篇

第9课《三峡》

文学常识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字词

字音:

阙处( quē ) 襄陵(xiāng) 绝巘(yǎn) 属引(zhǔ) 沿溯(sù)

飞漱(shù) 御风(yù)猿鸣(yuán) 曦月(xī) 素湍(tuān)

长啸(xiào) 郦道元(lì) 林寒涧(jiàn)肃 重岩叠嶂(zhàng)

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词类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回清倒影(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空谷传响(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

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重点问题

(1)作者是怎样抓住特征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总写三峡形貌,接下来分写三峡四季不同的景色。因为三峡的夏天以水为主要特色,故而文章写夏水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表现长江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迅猛;写三峡春冬之景,突出其“清荣峻茂”的特色,显露出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令人心旷神怡;写三峡的秋天,则通过描写“林寒涧肃”、高猿哀鸣且回声久远的情景,有意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清悲凉的气氛。

(2)结尾引用了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怎样理解这一歌谣的作用?

探究1:本文融情于景,最后以凄凉的渔歌作结,是为了表现山水虽佳,但世上犹有劳苦和贫穷的人,从侧面表现了当时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

探究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是为了表现猿鸣之哀,渲染秋天的肃杀气氛。

探究3:结尾引用渔歌,从结构上看照应了前文,总结了全文,升华了文章中心。

第10课《短文两篇》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第11课《与朱元思书》

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第12课《唐诗五首》

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理解性默写

(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7篇

1

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2

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的,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各种能力。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把课堂变成学习和消化知识的第一步。

3

养成良好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因为语文的知识太广泛,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不可能学好语文学科的。

4

学会快速阅读:

在实际学习中,许多同学不甚阅读,更不用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长期下去造成的结果是不会读书,没有形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在语文学习上是很不利的。这里我所讲的阅读技能并不是指能简单的读,而是指在阅读的同时能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阅读,是指能够根据文章的不同的文体、内容、表现形式迅速分清文章主次,学会 阅读中抓住文章的主线。学会总结中心思想。

5

重视教材:

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不重要,其实这是个错误的观点,殊不知,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中考起到了引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出题内容,但却是个总刚,一切题型必须以它为依据。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技巧相关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8篇

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9篇

文学常识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中国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

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又被称为“诗王 ”“诗魔”。

文章思想内容

《野望》: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黄鹤楼》: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通过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的触动,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绮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重点问题

(1)《野望》中尾联运用典故有何表达作用?

借“采薇”的典故,表现诗人知音难觅、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之情。

(2)《黄鹤楼》中诗歌运用典故有何作用?

诗的前四句从传说入笔,写由黄鹤楼而生发的联想,叙昔人乘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无限飘渺的感觉,其实苍莽,为黄鹤楼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3)《使至塞上》中怎样理解“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含义?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和抑郁。

(4)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

这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字和“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5)怎样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诗人用远景勾勒出一幅气势雄浑的万里长江图。一个“随”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生动再现出来,给人以空间的流动感。“入”字写出远处水天相接,仿佛江水流入原野,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诗句也蕴含着诗人喜悦的心情和蓬勃的朝气。

(6)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莺争暖树”“燕啄春泥”写出了一种充满活力的动态美。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热情地赞美了具有无限生机的大自然,从而体现了诗人无限喜悦的心情。

理解性默写

(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
何夜无月 ?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子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崔颢)

1、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相仿。

使至塞上(王维)

1、《使至塞上》叙述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的诗句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采用对比手法,点明时间,表现诗人失意情绪和飘零之感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

6、由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句子是:长烟落日孤城闭。

7、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8、《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9、《使至塞上》表现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也暗示出战事频繁的句子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渡荆门送别(李白)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达了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特点的诗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比喻描写楚地江水澄澈水雾弥漫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上云的美丽景象)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动物)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通过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运用拟人,化静为动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写出诗人观景的处所,写出初春湖面水天相接美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0篇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1篇

学情分析:农村学生,尤其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基础较差,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作文平铺直叙。七年级第一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写景的经典美文,本单元的写作活动为“走进四季,我心中的美景”,据此我决定从景物描写入手布置一次作文:家乡的秋天。我知道,初学写景作文,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或是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农村学生少有机会游览名山大川,但却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

设计说明:《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新意的表达。”本课题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感观,让他们耳听、手动、心想。结合季节环境,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汲取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艺术营养,学会借鉴、模仿、创新,学以至用。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景物,表达感情。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一定能触发他们的灵感和激情。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写景的方法,能运用多种感观和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写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抓住景物特征和多种修辞方法写景。

课前准备:观察校园秋景和家乡秋景。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学习氛围,体会古人对不同景物的描绘,学习和积累古诗写景的名句)

1、多媒体出示下列几句古诗: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

提问:以上几句古诗各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导入:在作家眼里,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3、出示课题:如何进行景物描写

二、学生互动(检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激活课堂,提高赏析能力)

1、多媒体出示下列语段描写,要求学生从修辞、语言方面进行品评。

深秋到了,今天早晨我走进空旷的校园,一阵冷风吹来,让人感到一阵凉意。秋天的校园别有一番风彩。绿化带的树依旧那么翠绿迷人,它们随风摇动,好象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一些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招来了蝴蝶在那儿翩翩起舞。跑道上的一些树开始飘飘落叶……

2、检查几天前布置的任务:以组为单位观察校园秋景,并将其用文字描述出来,小组共同协商,将其修改到最好。

3、每组选一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

4、交叉评价:他们描写了哪些景物?怎样描写的?用词恰当吗?

三、合作探究(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习描写方法)

1、学生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后教师总结:①调动多种感观(视觉、触觉、嗅觉、听觉)。②动用多种修辞手法。

2、什么是描写?(多媒体出示)

它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景物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

3、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多媒体出示)

①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要观察细致,用词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③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四、美文欣赏:《家乡的秋天》(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赏析和描写)

本文抓住了家乡秋天的哪些景物来写的?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品味练笔:(能力迁移)

1、多媒体出示几幅秋景的画面,学生认真观察,试选取其中自己的一幅进行描写。写好后进行交流。

2、品味下列写景的句子。

看到: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谦逊地向大地低头,因为是大地养育了它们。

听到:晴朗的天空中传来阵阵大雁的叫声,它们是在商量南飞的路线吧!

闻到:累累果实飘散缕缕清香,醉倒了如蝴蝶般飘落的黄叶。

触到:秋天的风不带一点修饰,它是最纯净的,凉爽地轻轻掠过了脸颊。

六、总结,布置作文(学以至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写景,那么请同学们回去后认真观察自己家乡的秋天,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用我们学过的方法,用心灵去感悟,写出家乡最美的风景。

板书设计:景物描写方法 按一定的顺序,适当引用诗句

抓住景物特征(形、色、味)

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调动各种感观

融情于景

反思:通过这堂作文课,一些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也有内容可写,而且还有条理。平时写作好的学生还真写得不错。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需要教师精心投入,耐心引导。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兴趣,作文题材要贴近他们的生活,他们才会写出有真情的文章。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基础差,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思维还是很单一,未能产生更好的联想和想象。很多学生语言缺乏精炼和生动,今后在阅读上还要加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2篇

第10课《短文两篇》

文学常识

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人称“山中宰相”,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等。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文集《东坡全集》传世。代表作品有《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文章思想内容

《答谢中书书》: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观点,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在其中。

重点字词

字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 未寝(qǐn )

相与(yǔ) 遂(suì)藻(zǎo) 荇(xìng)

竹柏(bǎi) 猿(yuán)

古今异义:

四时俱备(古义:季节 今义:某个时候)

晓雾将歇(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夕日欲颓(古义:坠落 今义:衰败,萎靡)

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词类活用:

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特殊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重点问题

(1)《答谢中书书》写景是如何体现动静相衬之美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以上各种景物,交相作用,互为影响,构成了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

(2)你是如何理解苏轼所说的“闲人”的含义?

“闲人”并非闲极无聊、无所事事而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在政治上虽有远大抱负,但却被一贬再贬,是一个被贬的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3篇

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

①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②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③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④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感情丰富,对待生活热情积极,审美观正在形成。美丽的景色,漂亮的服饰,形象气质好的明星等等,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不过,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够完善,欣赏角度比较单一,知识积淀不够,语感不强,书面表达欠缺,觉得无话可说,无物可写,心中有景却无法表达,或是描绘的景物角度单一,缺乏生动形象的美感。但是他们置身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山水树木是最熟悉不过的了。如果指导得法,一定会比平时有所超越。本堂作文课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描写景物。

教材分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自然山水,或清幽, 或雄奇,或秀丽,均显造化之妙。深入其中,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的情思。本单元为自然山水单元,是写景的经典美文,从长江三峡高猿长啸,到苏轼与故友共赏明月淡雅;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返”,奇异的自然山水,总能让人流连忘返,引起无限情思。阅读这类作品,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观察景物的习惯。

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在写作与交流评改中感受自然的美好,培养亲近自然的习惯和热爱自然的情感,提高审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方法。

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景物。

评价任务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3:通过交流与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与评的过程中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

评价任务4: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

【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东升的旭日,斑驳的树荫,陡峭的山峰,潺潺的小溪,水底的游鱼……世间万物,千姿百态,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观察和描写景物。

二、方法导引

观察事物,要运用感官。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舌头尝,用鼻子嗅……调动身上所有的感官来感知事物,了解事物的特点。

朗读品味《春》中描写春风春雨的段落。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讨论:作者抓住春风春雨的什么特点?用什么方法描写景物的?

学生交流发言

①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听觉)。(春风图:作者借助多个感官,如触觉、嗅觉、听觉等,将春风和煦温暖的特点都描绘了出来。)

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等)。(春雨图: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抓住春雨“细”“密”“亮”的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展示《三峡》中写春冬之景的一段文字。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学生朗读,合作探究:这段文字如何将三峡“春冬之时”“良多趣味”的特点写出来的?

引导学生总结:

①静态与动态相结合;

②俯视与仰视相结合;

③近观与远望相结合。

展示《雨的四季》中的有关段落。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

啊,雨,我的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学生朗读,品味探究: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感染人心?

作者在描绘雨景时融入了自己对雨的感受,这种感受感染了读者。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结论:

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我们在作文中赋予景物不同内涵,融入我们的情感,相信我们的作品会更有感染力。

思考归纳:景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总结:

①调动多种感官,抓住景物的特征(形状、颜色、声音、气味)。

②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③写景还要注意融入情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用心感受,因为“一切景语皆情语”)

补充:有些同学观察细致了,但找不到语言来描述。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阅读、多积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丰富词汇,炼词炼句。

三、小试牛刀

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写作指导

细致观察校园景物,根据下列问题构思:

①校园中哪一处景色让你最难忘?

②观察此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嗅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了什么?

③哪些景物是静态的?哪些景物是动态的?高处、远处有哪些景物?低处、近处又有什么?

④身临此景,你心中涌现了怎样的情感?

【思维导图】

学生写作

提示:

①“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②除了描写景物外,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③写作时可按一定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

学生小组交流,互评与修改(有没有抓住景物的特征,有没有从多个角度写景,有没有融入感情),进一步体会写景的方法,提高写景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推荐分享,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

结语:

景物描写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成就一段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我们写作实践,预先全面考虑,再灵活运用,细致修改,才能点石成金。

四、实战演练

课后,请同学们两题任选一题写作:

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以《窗外》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以《我爱________季》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附:【板书设计】

学习描写景物

多种感官,抓住特征

多种修辞方法、多角度描写

融入情感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以四幅美丽的景物图片导入,首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学生带入将要学习的内容当中;随后又用已学过的课文《春》《三峡》《雨的四季》中的三段文字引导学生学习写景的方法;掌握方法之后,让学生小试牛刀写一个小片断,在学生写、议、评、展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熟悉描写景物的方法;最后,再布置一篇课外写景的大作文,让学生再行巩固课内学到的方法。从总体上来看,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兴致盎然、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基本上掌握了从多个角度去观察、从多个角度去写景、抓住景物的特征、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顺利完成了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是,课堂上给的写作时间和展示时间太少,很多学生的作品没得到展示,只能在课后点评。作文课重在多练笔,以后课堂上要多留时间给学生写作和展示。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14篇

一、字词掌握

掌声 文静 愿意 姿势 轮流 情况 慢吞吞 注视 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讲述 普通话 动听 鼓励 投球 成功

实验 教育家 瓶子 绳子 代表 茶杯 危险 顺利 如实 不假思索 激动 获得 系鞋带 咱俩 堵住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暗示 猜测 立即 卡片 盼望 显然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买卖 糖果 好汉 调皮 草坪 当然 算数 喜欢 随便 礼物 告别 相信

二、课文掌握

1.《掌声》一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告诉我们要学会鼓励、理解、关爱他人好习惯。

2.《掌声》一文中共响起了两次掌声,第一次是对英子关爱鼓励的掌声,第二次是对英子关爱赞美的掌声。从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之间友好关爱是真情。(同学们给予英子的鼓励和关爱。)

3.《一次成功的实验》文中的实验是一次逃生的实验。从这篇文章得到的启示是:做事要善于与他人配合、相互合作,遇到危险还要有先人后己的好品质。(小女孩有舍己为人的精神,遇到危险沉着、冷静,同时三位同学团结协作。)

4.------女孩不假思索的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不假思索的意思是:没有经过思考的.意思。不假思索和小女孩说的话表明下女孩是个,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好女孩。

5. 《给予树》一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好品质。我们也要像金吉娅那样有一颗无私的同情、仁爱、善良的美好心灵。

6.《好汉查理》讲了自称好汉的调皮孩子查理,在帮助一个残疾女孩的同时,也得到女孩的理解和尊重,在两个人的互相友好、互相帮助中,查理也改变了自身弱点的故事。文章告诉了我们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尊重这种关爱的重要性。我们要养成与他人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好习惯。

7.我的发现:

圆溜溜 胖乎乎 红扑扑 水汪汪 笑呵呵 乐陶陶 喜滋滋 笑哈哈

静悄悄 雾沉沉 雨蒙蒙 雪皑皑 绿油油 黑糊糊 白花花 黄澄澄

8.读读背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9.读读记记:

风餐露宿 没精打采 五洲四海 日夜兼程 沉默不语 举世闻名

满载而归 目不转睛 高楼大厦 如愿以偿 恍然大悟 应有尽有

10.课文填空

1.英子给我来信说:“我_________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 _________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__________________,使我__________________微笑着面对生活。”

这说明“掌声”对英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紧紧地_________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_________送给我们棒棒糖,_________送给我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一个陌生女孩__________________的笑脸。陌生的反义词是( )

读了这段话,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_________往外_________,结果_________ 都_________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访问:单元 语文 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1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实用14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