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鸿,刘媛媛,赵悦彤,焦裕伟
1.1 训练前准备
1.1.1 人员准备 由1名院领导带队,负责训练的总体组织协调,另抽组医院精干力量共10余人。设队长1人,由骨科主任担任,其余包括全科医学、麻醉学、重症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技术骨干。为提升抗眩晕、耐低压、耐低氧能力,参训人员在开训前进行了体能强化训练,主要有3 km跑、俯卧撑、仰卧起坐、10×5 m折返跑等。
1.1.2 理论准备 训练前1周下发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编写的《直升机后送医疗队勤务训练教材》《陆军战场专业常备搜救力量卫勤分队救援训练流程及指南》等教材,以自学方式为主,要求参训人员重点对直升机医学救援的特点与范围、条件与原则、救护注意事项、机载医疗设备配置与使用等基础理论内容进行了解掌握。
1.1.3 物资准备 采购直升机挂载医学救援包;
对直升机机载医疗系统进行安装及调试;
发放个人防护装备器材如防护面罩、防护服、消毒湿巾、降噪耳麦等;
准备个人生活物资。野战急救车、直升机、军医背囊、卫生员背囊、急救箱、医用训练模拟人等其它卫生训练器材依托陆航部队卫生连保障。
1.2 理论教学
1.2.1 航空知识 由陆航部队飞行教官进行现场教学,2个学时。主要内容包括一般的飞行常识、直升机的结构和性能、飞行管制和飞机保障的各种规定和要求、与飞行有关的气象航行高度、野外机降点勘察与选择等方面的知识。
1.2.2 航空医学知识 由陆航部队保障部门领导进行理论授课,共2个学时。主要内容包括航空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特殊的航空环境因素如噪声、颠簸、低气压、低氧等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等[2]。
1.2.3 空运救护知识 由陆航部队卫勤领导进行理论授课,共2.5个学时。主要内容包括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卫勤保障空运后送基本理论与特点、直升机应急医学救援的申请工作程序、伤病员直升机后送适应症、直升机医学救援组织程序等卫生勤务理论;
航空环境对救护作业产生的影响、航空环境对医疗设备性能的影响、飞行劳动负荷的有关因素及减轻的根本措施等空运救护专项理论知识。
1.3 操作演练
众创空间的上述运行机制颠覆了传统的技术创新模式,将传统的创新流程分解成独立的单元模块,实现了对原有创新任务的解构,带来创业创新资源的网络化动态配置,使创业的技术风险和投入成本大幅降低,使大众化研发成为现实。其中价值创造机制是众创空间运行的核心机制,是众创平台发展的基石,在此基础上不仅打造了开放共享的价值网络,而且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整合。众创空间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服务素质,更取决于各创业主体构成的价值网络的综合能力。
1.3.1 静态模拟训练 静态模拟训练主要采取三种方式。一是先按要求完成地面固定滚轮或旋梯抗眩晕科目后,使参训人员达到一定的眩晕状态,紧接着进行心肺复苏、胸腔穿刺、气管插管、外周静脉穿刺等医护急救技能操作。二是直升机静态旋桨转动情况下操作机载医疗设备,进行机舱工作环境适应性训练。重点训练机组与医护、医患之间的协同配合、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三是按照受领任务、集结出动、乘机出发、伤员转运、人员离机等连贯演练内容进行桌面推演,明确人员职责分工。
1.3.2 动态实操训练 动态实操训练是指空中飞行状态下急救技术操作训练。利用半天时间,人员分四组,3人一组,每组空中飞行2 h。主要是在真实飞行中进行救治操作,检验静态模拟训练效果。
1.3.3 连贯演练 区分空运前准备、交接登机、机上后送、离机转运四个阶段,按照救援需求研判、申请审核审批、指挥调度前出、具体救援实施四个步骤进行。空运前伤病员所在部队救治人员准确判断伤病情,做好空送前医学准备并按程序上报申请;
勘选机降场;
与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建立通联,报告伤病情。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受领任务后,依救援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与伤病员所在部队建立通联,了解情况并远程指导现场救护。交接伤病员时加强登机现场管理,按先重后轻、先上后下的顺序妥善安放伤病员。途中加强伤病情观察,医疗管道管理,与机组人员密切沟通,妥善处置突发情况并协调收治医院,提出前接建议,预告降落时间等。到达收治医院后按先轻后重、先上层后下层的顺序组织离机,交接伤病员伤病情,医疗处置情况、人数、医疗文书及担架被服等。清点补充物资。直升机归建后卸载机上设备,进行维护保养,随时准备执行下一次任务。同时做好机舱清洁消毒工作[3]。
此次训练是医院建设打仗型卫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卫勤保障模式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加快推进转型建设,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责任担当,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在力量编组、人员选拔标准、药材装备配备、训练筹划等方面与现代战争卫勤保障任务要求仍有不小差距。
2.1 勤务定位模糊不清,力量编组欠灵活 任务需求决定人员编组数量、专业搭配、能力素质等,人员编组应与所担负的任务相适应。战时一线部队建制内卫勤力量有限,通常需上级医院予以加强。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作为战役卫勤支援力量,在“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时效救治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在战时主要承担前接后送伤病员、加强或接替前沿救治力量等任务。战时运用应当与任务需求相适应,但目前编组形式较为单一,与任务需求结合不够紧密。
2.2 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选拔标准偏主观 与外军严格的培训选拔机制相比[4-5],我军目前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力量编组没有相关的标准依据,人员力量抽组时较为主观,常表现为重技术专业,轻军事素质。此次抽组的队员大多是医院各科室的技术骨干,技术方面比较过硬。但人员的军事素养、身体素质、乘机禁忌症等方面情况如何,往往不够注重。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各种加速度作用于人体内耳前庭,易引起机上人员晕机、呕吐[6]。在此次训练中有2名医疗队员就出现较严重的晕机现象,以致影响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顺利实施,难以胜任救治任务。
2.3 药材装备配备不全,救治功能较基础 我军专用救援直升机较少,目前多使用经简易加改装的运输直升机,主要以机载医疗急救系统为依托对伤病员实施救治。机载医疗急救系统包括心电监护除颤一体机、呼吸机、吸引器,输液泵等监护医疗设备,但配备的氧气瓶容积较小,不能满足多名伤员吸氧需要。其他必要的急救药品和器材需医疗队员随身携行,但数量、品种有限。直升机挂载救援缺乏有效的固定配件,机上使用过程中稳定性较差。此外,没有野战输血模块,不能满足大量失血伤员救治需要。
2.4 训练筹划不够科学,训练效果难保证 一是时间有限。此次训练共7天。除去途中2天机动时间,实际训练只有5天时间。这5天时间中,理论学习仅1天,无法对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全面掌握。加之受飞机条件限制,动态实操训练只有半天时间,机上训练时间难以保障[7]。二是参训人员训练基础较差,难以达到训练要求。如地面固定滚轮、旋梯等抗眩晕训练设施,参训人员大多是第一次接触,而且年龄偏大,难以按规定要求完成训练动作。三是参训要素不全。上级指挥机构、后送医院、地勤人员或由卫生人员充当,牵扯部分精力,或虚设,真实性不强,实战化不高。
3.1 明确勤务定位,优化力量编组 应加强直升机机动卫勤力量战时运用研究,明确其勤务定位,以使力量编组更加科学合理。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不仅具有开展紧急救命、保存肢体等复苏外科手术能力,还应具备空中重症监护能力和参与敌方区坠机人员搜救能力。以急诊或重症医学专业军医、护士为主,军医、护士模块化加强[8]。力量编组可区分紧急手术、生命支持、搜寻营救三个不同模块。紧急手术模块由普通外科、麻醉科、骨科、神经外科军医各1人,手术室护师2人共6人组成。生命支持模块由重症医学科军医2人,护师2人共4人组成,搜寻营救模块由急诊科军医、军护各2人组成。紧急手术模块主要执行复苏手术力量投送任务,生命支持模块主要执行伤员前接与后送任务,负责途中伤员生命安全。搜寻营救模块主要用于加强或接替陆航部队一线救治力量,参与敌方区坠机人员的搜索与营救任务。战时,可根据战时保障任务的不同,各模块可单独或与其他模块相结合前出执行任务。
3.2 层级选拔人才,注重一专多能 一是通过宣传栏、海报、开设专题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使全院人员充分认识到直升机机动卫勤力量在平战时卫勤保障中和我军卫勤转型建设中的重大意义,营造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的特有文化。以“个人志愿为主、个别指派为辅”的方式切实把具有强烈加入意愿,并具有胜任潜质的人员区分出来。二是借鉴外军先进经验做法,建立我军飞行医师、飞行护士能力标准与资格认证制度[8]。可根据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战时职能使命要求,从军事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团队协作精神、战救技能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把具备胜任直升机应急救援任务基本能力素质的人员区分出来。三是针对达到准入标准的人员,注重人员素质“一专多能”,科学制定直升机医学救援专项训练计划,并将其纳入年度军事训练考核体系中。通过定期开设专题培训班,邀请国内军地直升机救援专家授课,分批次派驻人员到陆航部队执行遂行伴随保障,结合年度野战基地化训练与陆航部队开展联演联训等多种方式,培养既懂航空与航医,又懂战斗与救治的特殊人才,不断提升实战实救能力[9]。
3.3 改进药材装备,增加功能模块 改进救护直升机机载医疗设备,如增加氧气瓶容积或改装为制氧机。配备直升机挂载医学救援包,实现药材装配标准化、模块化,不同类别专业人员可根据任务需求快速进行合理搭配组合。研发具有保温功能的担架床,医疗控制照明灯,增加野战输血功能模块、机上专用医疗箱组、医疗废物收纳容器等。同时对药材装备加装专用固定配件,并进行合理布局[10],以提高机上操作使用的稳定性,便捷性。增加“三防”防护医疗装备,如舱式隔离担架、防护用品等。通过上述改进,使药材装备更加专业化,以更好地满足战时不同的卫勤保障任务需要。
3.4 建立健全机制,确保训练质效 制定统一的军队医院直升机机动卫勤分队训练大纲,区分理论学习、静态模拟、动态实操、联演联训等不同训练阶段,针对直升机医学救援行动各要素的职能任务,对训练内容、训练时间、训练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通过以上措施使直升机应急医学救援训练制定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确保训练质效。
实践证明,与地面救援相比,直升机医学救援可提高创伤患者存活率[11-13],在特殊环境作战、现代战争时效救治等方面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以预见,直升机在未来战争战场救护方面的作用将会愈加突出。随着我军编制力量体系的改革重塑,陆军航空力量、空中突击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为我军尤其是陆军直升机卫勤力量发展提供了优势条件和难得机遇。我军直升机卫勤力量体系建设尽管与外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我国国力军力的不断提升,这种差距将会越来越小。我军应大力研发列装专用救护直升机,建立健全指挥、训练等相关组织机构及制度机制,搭建直升机模拟训练平台,大力开展实战化联演联训实践活动,不断完善人才队伍、直升机起降场所、航空航线规划、平战时保障方案预案等相关配套制度、设施体系建设,积极借鉴外军直升机救援发展建设先进理念及经验,与国内地方直升机救援组织机构有机联合,积极探索适合我军建设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与未来战争相适应、与我军历史使命相适应的卫勤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卫勤直升机救援直升机?环球时报(2022-09-15)2022-09-15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军事文摘(2022年15期)2022-08-17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传染病信息(2022年2期)2022-07-15紧急救援哈哈画报(2022年5期)2022-07-11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9期)2022-05-23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西南国防医药(2021年6期)2021-07-193D打印大救援学生天地(2020年1期)2020-08-25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海外卫勤机构配备研究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7年4期)2017-08-29救援行动数学大王·低年级(2015年6期)2015-07-09直升机取票海峡姐妹(2015年3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