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背景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德育实践研究

时间:2023-08-29 11:20:03 来源:网友投稿

卢丹凤①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教育部党组下发《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对全国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纲要》制定了行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纲要》在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变化新发展,充分把握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教育内容和实施途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华体育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儿女在体育运动中对自身身体、力量、技巧等方面不断进行超越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秀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全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其内涵非常丰富。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爱国主义精神,要充分挖掘中华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努力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对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网络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舒适与方便,哪怕足不出户也能生活无忧。因此,社会上越来越多地涌现出了“宅男”“宅女”,其中也不乏很多青年学生,因此产生了不少负面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社交和锻炼,考虑、处理问题常以个人为中心,意志力薄弱,经不起挫折,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更是逐年攀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也有减弱的趋势。

同时,随着21世纪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尤其是微信、微博、QQ、抖音等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以及非主流文化的盛行导致许多负面的、不健康的甚至反动的信息在网上流传。这些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过程中的大学生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少数大学生对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思想上摇摆不定,价值观也出现了严重问题。有的大学生公然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不当言论,甚至辱骂国家和民族,毫无爱国之心让人十分心寒和震惊。因此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追溯历史,中华体育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结合中不断发展和丰富,并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综合国力的提升而不断升华。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积贫积弱,任人宰割。在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上,中国曾派出69名运动员的代表团共参加了田径、游泳、举重等6个大项的比赛,但最终都未能进入复赛。当运动员们回国经过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嘲笑中国人的漫画,题为“东亚病夫”。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为新中国体育事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郭沫若在《全运会闭幕》中说:“中华儿女今舒畅,‘东亚病夫’已健康”。从此,中国体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逐渐呈现出勃勃生机。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一代代优秀运动员的努力奋斗,一次次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心怀祖国,“为国争光”“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他们不竭的动力。1984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摘下第一块奥运金牌,中华民族才终于真正摘下了“东亚病夫”的帽子。

1996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以16金的成绩位列世界第四。赛后,《中国体育报》首次提出了“中华体育精神”的概念。

2006年,黄莉在其博士论文《中华体育精神研究》中提出,“中华体育精神主要由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乐观自信精神、公平竞争精神、团队精神、辩证实用理性精神所组成。”①黄莉:中华体育精神研究,第101页。

进入新时代,在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即将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的代表时强调,“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①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 11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

中华体育精神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起着滋养中国人民的精神境界,坚定文化自信,对推动全民健身、体育强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019年2月1日,习近平在北京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时说:“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体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充分发挥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继承并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引领激励国人奋勇前进,对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因势而新、以文化人、以体育人的要求,为我国培育具有健康体魄的爱国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是加强在大学生中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中华民族体育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其曲折的发展史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落后和今天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学习这些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并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阶段,引导青年学子做一个爱国、担当、作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通过学习优秀运动员的成长奋斗的历程、优秀感人的事迹,可以激发学生正面的情感共鸣,学习他们屡败屡战、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培育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担民族复兴大业的社会责任感。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说:“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①《人民日报》(2019年10月01日01版)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10/01/nw.D110000renmrb_20191001_1-01.htm。正如邓见新提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弥补当今大学生的素质缺陷,实现培养政治合格、专业突出、身心健康、人格完整的优秀人才的目标。”②邓见新、李红:弘扬中华体育精神 提升体育职院学生道德水准,《中国电力教育》2009(08):173-174。

二是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的育人价值。体育课的第一要务主要在于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和锻炼掌握运动技能,从而增强学生体质,最终帮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同时体育课也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育。“2016年,学校体育学科初步确定了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基本内容: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③邵天逸:“立德树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育人价值,《体育学刊》2017(07),64。身体机能的训练,运动技能的教学是体育课的根本任务,但体育文化知识本身蕴含了价值判断、家国情怀等德育元素,体育道德的培育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内容。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④人民网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1日http://edu.people.com.cn/n1/2018/0911/c1053-30286253.html。因此,要大力提高体育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充分挖掘体育学科中关于德育方面的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爱国主义自然融入体育课程中,才能充分实现体育课的育人价值,提高育人成效,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是举办体育文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举办运动会、体育比赛和体育类社团文化活动,培育中华体育精神。青年大学生正是精力旺盛,身体各项机能日渐成熟的黄金阶段,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工作的疲惫和烦恼情绪,获得精神上的放松和休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感受体育文化的魅力,有助于营造全民健身的氛围。①李可兴、黄晓丽:高校体育精神的特质与培育,《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09):1196—1197此外,通过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积极健康的精神面貌、奋勇争先的拼搏精神、公平竞争的意识和团结合作的能力,在实践中培育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让丰富且高质量的体育文化活动融入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培养运动习惯,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健康校园”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是坚守网络主阵地,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堂。随着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发达国家不断通过网络等各种途径全面深度“渗透”,企图把“西化”“分化”的思想灌输给高校大学生。因此,我们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领域,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切实做到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不仅要利用好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更要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可以通过微信、抖音等青年大学生喜欢的网络社交平台大力宣传中华体育精神,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此外,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人类都深刻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加强体育健身,提升个体免疫力,增强体质,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同时疫情的发生也完全打乱了正常的线下课堂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通过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课堂,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健身意识,掌握健身技能,养成健身习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体育精神爱国主义中华真正的体育精神疯狂英语·新悦读(2021年8期)2021-11-24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疯狂英语·新阅版(2021年8期)2021-09-10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真正的体育精神中外文摘(2016年10期)2016-11-22真正的体育精神润·文摘(2016年9期)2016-08-04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推荐访问:爱国主义 中华 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