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探究

时间:2023-08-29 12:5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现今的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发挥教育理论的先导作用,并通过教育理念的引导,让教学能够与时俱进。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可有效拓展幼儿园教育思维,优化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让幼儿不仅能够学习与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促进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学;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作者简介:刘静(1973.4—),女,江苏省扬州市汶河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市中青年教学骨干,荣获广陵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巾帼标兵”等称号。

一、前言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的趋势下,幼儿园教育也应引入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幼儿园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可在宏观视野下客观、全面地发展幼儿园教育。有效地进行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价值,让幼儿通过传统文化课程学习,深入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并使其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二、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相融合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包含诸多优秀的道德品质与传统文化元素,这让我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从20世纪末至今,人类社会已经逐渐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产生了更多的互通,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顺势进入了中国,专属于本土的传统文化也被西方文化所影响,甚至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这给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幼儿园作为人类思想和意识的启蒙教育阶段,其传授的内容对树立儿童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为了改变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部分消极影响,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思想和内容合理地融入幼儿区域教育活动之中,让他们从小就接触优秀的思想文化,接受高尚道德品质的熏陶,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意识到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1]。

(二)有助于丰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资源

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来讲,都过于单调,幼儿教师往往只是开展一些语言训练活动、手工区域活动、阅读区域活动、户外游戏活动等。这些教育活动虽然对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起到了非常有效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当前的现代化信息时代,大部分幼儿从小就开始接触网络,他们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因此,教师需要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将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相融合,除引导幼儿选取健康向上的信息资源之外,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活动进行整合,能够帮助教师丰富教育资源。同时,幼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兴趣偏好、个人意识、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创建个性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内容,使幼儿在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改善活动形式,通过影音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现传统文化知识,让幼儿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感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幼儿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阅读活动中播放包含传统文化内容的动画、影视资料;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学习分享会,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喜欢的中华文化故事。在这个分享过程中,教師可引导幼儿在讲述完故事后,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对幼儿进行启发与教育,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也可以在手工活动中开展传统文化服饰秀,让幼儿身穿不同朝代的汉服走秀,这一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够直观形象地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2]。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编织中国结、贴窗花等,在这样的手工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让幼儿进行单一化的手工学习,更为重要的是,还要讲述这些民俗活动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进行户外游戏时,教师需要联系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开展活动,如踏春、放风筝、踢蹴鞠、丢沙包、投壶等。这些活动能让幼儿在娱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活动的趣味性,从而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的效率。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和文化意识

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野创建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还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思想文化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科学观。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与传承,融合了各个时期、各个朝代优秀的礼仪文化、道德文化、思想文化、伦理文化等内容。幼儿教师将这些元素融入教育活动之中,可以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还能让他们初步认识到优秀文化对自身的影响,并逐渐树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

幼儿教师在阅读活动中除带领幼儿朗读必学的书籍之外,还可以让他们阅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弟子规》《增广贤文》等国学启蒙书籍,用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塑造良好的品格。教师还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元素,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对各种天文气象的叫法,了解在不同时节农民伯伯要进行哪些耕种活动,以及不同地区在不同节气举办的各种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容易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印象,唤起幼儿对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的实施方案

(一)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

众所周知,教育理念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先导思想。在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必须立足宏观性的教育理念,围绕幼儿、自然、社会、文化中所衍生的不同的变量的交互作用,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此来寻找和分析传统文化发展的特殊文化形态与发展模式,并依据幼儿园教育的实际情况,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能够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并达到理想的传统文化教育效果[3]。

例如,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并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认知理解能力,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式,将其以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呈现给幼儿。同时,教师也应依据幼儿所具有的生活实践经验,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因此,教师应组织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学习与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组织幼儿布置多功能教室,设计“春节民俗体验课程”,让幼儿身穿传统的红色的“春节儿童中式服饰”,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过大年》《恭喜发财》等春节气息浓厚的歌曲,营造出一种“过年”的氛围,并引导幼儿参与“贴春联”“包饺子”“发红包”等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生活经验,融情于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欢乐氛围。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感受春节所具有的“大团圆”节日寓意,充分展现传统文化中注重家庭和睦、国家富强的“家国观念”。而这样的“家国观念”,也是民族向心力的一种体现。教师还可以对民俗文化进行进一步提炼与升华,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家国情怀意识,对幼儿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此一来,幼儿不仅能够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采用多元化的区域活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

在幼儿园课程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也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下,不少幼儿园都采用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的形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而在文化生态学视野下,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提升幼儿教育的教育效率与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在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让幼儿深入地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要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活动,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第一,开展传统游戏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体验式教学。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打角螺、弹弓、跳房子、跳绳、老鹰担鸡、斗蟋蟀、滚铁环、捉迷藏、骑马马、折纸、七巧板等游戏。在幼儿参与这些传统游戏活动时,教师可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幼儿能够在进行传统游戏活动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这样的学习活动方式,与理论式、灌输式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相比,显得更灵活,还有利于幼儿学习与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第二,开展传统艺术活动,让幼儿感悟艺术之美,提升幼儿的传统文化审美水平。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剪纸、京剧、皮影戏、编织、刺绣等艺术活动。随后,教师再通过讲述传统艺术故事,让幼儿能够通过艺术学习和了解这些传统艺术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并從传统艺术这一切入点来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这样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使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三)选择相应的文化内容,开发幼儿园课程设计

众所周知,幼儿的学习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性,其学习思维以感性思维为主。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相应的文化内容,开发幼儿园课程设计,教授给幼儿一些知识性、趣味性较强的传统文化知识。

例如,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幼儿园与幼儿教师必须立足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基于文化生态学视野,将各种学科、各种文化形态相互融合,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文化内容。第一,在设计幼儿园传统课程时,教师可开发校本教学内容,充分采用适合幼儿的故事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讲述“盘古开天地”“黄帝与炎帝”“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精卫填海”等传统文化故事。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大都具有深刻的寓意,蕴含着传统文化元素,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最佳载体。教师应深入分析这些传统文化故事,充分发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巧妙地渗透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第二,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一些包含传统文化的动画片视频。例如,播放《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展现传统文化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在观看完视频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讨论阶段,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幼儿充分发掘视频中的德育元素,让幼儿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同时,教师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积极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践行德育行为,从而将传统文化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给幼儿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有效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素养。

(四)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可立足幼儿的学习水平、认知理解能力,采用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幼儿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与利用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教师可在幼儿园中创设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文化长廊或活动区,并在这些文化长廊、活动区中设立历代文化名人、历史文化故事专区,在环境布置的构思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例如,悬挂红灯笼、布置中式家具、放置文房四宝,让幼儿置身其中,可以使其从而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氛围。由此可充分体现出在文化生态学视野下开发传统文化课程资源所具有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其不仅能够有效满足幼儿学习的现实需要,还能够不断拓展幼儿的学习视域,让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认知与了解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中营造传统文化氛围,既可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良好熏陶,增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结语

总之,当前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而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建设能够让幼儿园在宏观视野下构建传统文化课程体系,让幼儿深入、全面地理解与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有效培养幼儿的人文素养,拓展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刘艳,曹宇.幼儿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J].家教世界,2021(09):18-19.

孙建军.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教育界,2021(11):89-90.

黄丹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1(03):89-91.

王小斐.传统节日文化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2):252-253.

猜你喜欢课程建设传统文化幼儿园爱“上”幼儿园动漫界·幼教365(大班)(2018年9期)2018-05-14“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想念幼儿园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4年12期)2014-12-13

推荐访问:生态学 探究 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