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莹 李广宇
摘 要: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一个提出异化思想,从文明角度出发反对有为政治、智巧之心和仁义道德对人的异化,并主张以“心斋”“坐忘”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回归人的自然本性。马克思从私有制角度出发,指出人与产品、劳动过程、人的类本质和人之间的四方面异化,主张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本文将以《庄子》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部著作为重点,通过对两者异化思想的比较,找寻处理当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关系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庄子;马克思;自然本性;异化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45-0032-03
一、异化思想产生的背景
(一)庄子异化思想产生背景
从政治上讲,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群雄并起,以强并弱,试图实现霸主地位,致使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流离失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的一个阶段,从人类有记录以来到1911年共发生3806次战争,公元前770年—221年就发生过625次战争[1]。诸侯国为实现自己的政治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
从经济上来讲,春秋时期,生产工具革新,铁犁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在这一时期手工业也在发展壮大,进一步促进了商品之间的交换,正是在这种经济状况下,庄子认为“功利机巧,必忘夫人之心”,即人民为了追求自己利益,必定想方设法为自己牟利,甚至采取一些不当手段,进而违反人的本性,产生异变。
庄子性格洒脱,不慕名利,追求自由,与儒家积极入世、为人类社会的大一统奔走呼号不同,庄子的思想则更加重视个人的发展,强调人精神上的自由,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抛弃政治,转型为对人自身的思考,庄子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把“道”当作自己思想的核心,将其作为万事本源、规律、方法,并且以“道”去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衡量世界。面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庄子认为其发展中存在违反“道”之行,故而在《庄子》一书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异化思想产生背景
在西方,异化思想并不是由马克思最先提出的,卢梭、黑格尔与费尔巴哈都曾使用过异化这一概念。马克思异化思想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对黑格尔异化思想的批判,站在费尔巴哈的角度去理解异化,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色彩;后一部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进行否定,又对先前的异化思想进行扬弃,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向,以私有制为出发点理解劳动异化。
从经济方面讲,19世纪正是西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时期,马克思敏锐地观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问题,即生产资料被少数人所占有、分工不合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等,因此,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产生异化的根源,主要表现在人与产品、生产过程、类本质和人四方面的异化。本文将以《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重要依据,探究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并与庄子异化思想进行研究。
总之,两者都是结合当时政治与经济提出的,庄子继承老子思想,以道为思想的核心,根据“道”提出“齐万物”“齐生死”观点,把道当成万物之源和规律,并且以“道”看待当时世界,提出异化思想。马克思正是在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否定中,形成了自己的异化思想。
二、异化思想的具体内涵
(一)庄子异化思想内涵
1. 有为政治异化
庄子思想具有反政治的一方面,认为当时政治上的纷争,违反了人的本性,是对人的异化。“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2],为了追求权力与欲望,使国家变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甚至被杀。为了更好地巩固统治,甚至不惜残害百姓,庄子讲到伯乐治马的方法:“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 生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2]这里庄子用伯乐比喻封建君主,批判统治者采取残酷刑罚奴役百姓。有为政治也促使人民竞相追逐自己的利益,庄子针对“百家争鸣”状况,提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构,日以心斗”[2],形容当时知识分子为了追求身外之物的名与利,整日身心疲惫,钩心斗角,早已忘记人的本性。
2. 仁义道德异化
仁义道德异化是庄子异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庄子反感任何形式的政治,认为儒家的“克己复礼”“孝悌”“谦恭礼让”等都违反了人的自然本性。庄子“齐物论”中认为世间事物都是平等的,儒家思想却将“仁义”思想强加给别人,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摧残。庄子在《骈拇》中谈及“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者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2],又把仁义比喻成“黔”“鼻”两种刑罚,用来说明仁义教化百姓,就好比是对人们施以刑法,导致人们不能处于逍遥状态,难以自从而在、无拘无束地生活。他提出“昔者黄帝始以仁义撄人之心,尧、舜于是乎股无胈,胫无毛,以养天下之形。愁其五藏以为仁义,矜其血气以规法度。然犹有不胜也”[2],即黄帝推行仁政,尧、舜制定法度,可是无论耗费多少心血,最后还是不能达到治理天下的目的。
3. 智巧之心异化
战国时代农业技术得到极大更新,“芍陂”的修建、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庄子意识到了科技对人的物役,因此庄子反对智巧之心主要以“机械”为重点。首先,庄子认为智巧将会造成社会混乱,违法道。庄子在《天地篇》中用圃者之例說明智巧所带来的危害,子贡告诉圃者有一机械可使耕作省时省力,圃者却拒绝,并认为有机械的事并定会产生机变之心,心中怀有机变之心,则人的纯净心灵将被玷污,进而在心中产生黑白颠倒、是非混乱的观念,以此行事将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变得恶劣,脱离自然状态下的和谐关系。其次,庄子在《胠箧》篇中讲“夫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2],以自然为出发点,认为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工具,即技术,在应用的时候,都会对自然产生破坏,危害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导致人与自然的对立。
(二)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内涵
1. 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劳动者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本应是劳动者本质力量的集中显现,然而在异化劳动中,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却同劳动者相对立,成为一种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3]工人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工人是劳动的主体,产品是劳动的客體,客体本应为主体服务,即工人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则工人应越富有。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产品并不归工人所有,而归资本家所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工人生产的产品越多,资本家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就越严重。故而,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出现主客颠倒的异化,生产的劳动产品越多,工人得到的越少,因而不得不继续劳动,人被劳动产品所物役。
2. 人与劳动过程的异化
人的劳动应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生产资料被占有的情况下,工人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进行被迫劳动。马克思认为,“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慧,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3]资本家对工人不断进行压迫,延长工作时长、放任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劳动丧失了自由自觉、创造性的特点,变成了一种压迫、剥削,使工作过程充满痛苦。
3. 人与类本质的异化
劳动构成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且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识进行劳动,而动物的活动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马克思指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在异化劳动的基础上,自由自觉的劳动变成僵死的机械化劳动,缺乏土地、技术、原料的工人,劳动的目的仅仅为了生存,在这个过程中人和动物无异,动物活动以自己为尺度,即只知道满足生存,而在异化劳动中人类活动也被迫放弃多种尺度,不得不被生存问题所捆绑,缺乏享受劳动过程的喜悦、无法以自己的意识支配自己的劳动。
4. 人与人关系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从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活活动、自己的类的本质异化出去,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3]随着人与劳动产品、劳动过程和人的类本质之间产生异化,人和人的关系也产生异化,这种异化产生于工人与资本家、工人与工人之间。由于资本家对工人无情压榨、奴役,工人与资本家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大,两者的关系也一步步恶化。人们会尽最大努力追求自己利益,进而产生了竞争的状况,人和人的关系逐渐疏远与对立,逐渐充斥着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总之,庄子与马克思虽然面临时代背景不同,但是其理论有很多的相似性,马克思讲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正如庄子所讲到的人所创造的封建制度对人的压迫。物对人的异化,政治制度对人的拘囚,必然导致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庄子在整个反异化的过程中都强调政治、仁义,反对智巧对人本质的摧残。马克思批判了专制制度对人的压制,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剥削人的制度,导致人的异化,揭露出资本主义制度自由与民主的虚伪性[4]。马克思认为人是“一种有意识的类存在物”,异化劳动使人丧失自主意识,使人的类本质产生异化。庄子异化思想谈及智巧对人与人关系恶化、人与自然的对立。马克思也同样在人与人异化关系中,讲到人和人的关系相互竞争、逐渐疏远与对立。
三、解决异化思想的途径
从《庄子》一书中不难发现,庄子一直在反对异化思想,并努力追求人的自然本性。庄子强调要加强个人修养,不被物役,认为“心斋”“坐忘”是加强个人修养的最好办法。《人间世》讲:“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2]可见,庄子强调心志专一,抛弃一切“无用之心”,用心领悟,用气感应,用气达到“道”与“集虚”的统一,虚无空明的心境 ,从而实现心斋,达到逍遥境界。《大宗师》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为坐忘”[2],坐忘要求人从被异化的世界中忘却抽离自己,摒弃一切异化人的仁义、道德,才能扫去遮蔽在道的一切,回归人的自然本性,达到逍遥的境界。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是人被异化的根源,消灭私有制,才能实现对异化的扬弃,从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消灭私有制的方法是无产阶级利用物质手段进行革命,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和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生成的”[3]。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按需分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才能达到和谐状态,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协同进步。
庄子在面对异化时认为加强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马克思认为要用革命手段去解决异化问题,两者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是都是主张摒弃造成异化的根源,庄子主张通过“心斋”“坐忘”,脱离现实世界文明对人的束缚,马克思则主张消灭私有制这一产生异化的根本[5]。
四、总结
综上所述,庄子和马克思关于异化的思想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但是两者侧重点不同,庄子主要从文明角度反对任何形式对人的物役,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其出发点为了人,最终目的也是要实现人对自然本性的复归。马克思从私有制的角度,批判私有制下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压迫,最终目的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也出现一系列异化现象,如金钱异化、环境异化、科技异化、环境异化等,人们应加强道德建设,保持本心,不被外物所奴役,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军事史编写组. 中国历代战争年表[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2] 郭庆藩. 庄子集释[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3]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 陈婷. 马克思对制度异化的批判及其现实启示[J]. 学术探索,2018(06):1- 6.
[5] 张雷声. 马克思关于私有制批判思想的逻辑发展[J]. 教学与研究,2020(08):31- 41.
(荐稿人:高洪贵,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异化庄子马克思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天中学刊(2022年5期)2022-11-08马克思像宝藏(2022年1期)2022-08-01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美与时代·下(2022年3期)2022-04-27《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上海人大月刊(2018年6期)2018-07-07《庄子说》(二十二)中老年健康(2016年10期)2016-11-19《庄子说》(二十)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庄子说》(十五)中老年健康(2016年3期)2016-03-26“社会主义异化”论与精神污染青年文摘·上半月(1984年1期)1984-11-01费尔列希特《异化:从过去到未来》读书(1982年5期)198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