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能力提升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3-08-30 1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案例教学、实训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研究国际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其内容涉及国际货物买卖的各个环节,具体为与买卖标的相关的品名和品质、数量及包装等问题,合同的价格、货物的交付及货运保险、货款的结算、检验检疫、争议的解决等。所以《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非常重要,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直接相关。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弊端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学中应当注意理论和实践并重,但是目前该课程仍停留在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上,所培养的人才往往是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则比较弱,无法适应当前的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

1、教学观停留在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以素质能力培养为本

高等教育应当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专业人才为目标,专业课程要充分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重视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我们很多高校中依然是传统的授课模式,即教师非常重视知识的讲解,着眼于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向学生灌输一定量的知识,而较少去考虑学生的需求、市场的需求,这样的教学观自然就容易忽略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以知识讲授为主的授课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传统授课模式下,主要是由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学分和学时的限制,师生间交流较少,学生参与度低,学生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程度如何,教师无法充分了解。即便教师对每一个单元每一个知识点都精心设计,但由于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课堂上处于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结果必然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了知识却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3、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视形成性评价

高校课程考核多数以期末的闭卷考试方式,考核方式单一。在内容上偏重记忆理解、案例分析、计算能力等的考核,对于业务操作能力方面则较少涉及。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等进行考核,但不一定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课程评价方式更多侧重于考试结果,而忽视了学习过程;部分学生平时不努力,临考前突击备考,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不扎实,往往是考試通过了,所学知识却很快就忘记了,更不用说是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4、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应用能力差

重理论而轻实践,表现在教学大纲中基本上以理论课时为主,实践课时较少。以致教学中几乎都是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进出口贸易是在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基础上进行的,其规范性和操作性都较强,缺少实践锻炼环节,学生就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具体的业务中。纯粹的理论教学模式使学生只能是抽象地去理解进出口业务流程,很难真正掌握各种规则和贸易流程,遇到实际问题时无法解决,无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探索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目标

开展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建立主线清晰、内容具体的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突出作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重构教学观,突出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的新教育理念。

具体而言,首先要制定课程质量标准,优化教学内容。明确的课程质量标准,是教学活动质量的保障;而根据市场需求、行业需求的变化来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确保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其次是要丰富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库、习题库等课程资源,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再次是要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建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促进学习效果。最后是增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思路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应围绕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来开展。教学内容要以进出口贸易各个环节工作的实际需要为目标,并且要顺应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变化的要求,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客观需求,强调实用性、操作性;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其对知识的运用,强化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改革教学手段,改进课程评价方式;最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从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实现从被动的学向主动学的转变。教学中,要探索贯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授课过程中,探索内容难度适中,并结合国际经贸活动中发生的现实问题,讲授相关知识,既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激励学生进行拓展与创新。

“翻转课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它是对教学的顺序进行翻转,学生先自学,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以及教师进行交流;在翻转模式下,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吸收。《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加强教学的互动,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提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提升了,最终的获益者当然就是学生。

要做好“翻转课堂”,就必须充分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好网络教学平台。而翻转的教学模式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要考虑的仅仅是如何准备好一堂课的知识点,如何将相关的知识点讲好讲透,讲得生动,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而在翻转模式下,教师需要重新整合知识点,课前录制好相关的教学视频,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等,将其上传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课前自学教学视频,完成任务点。此外,教师还要结合每个不同的知识点去安排话题讨论、课堂活动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去独立思考,参与活动,建立合作等。这些变化,都将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除了优质的线上教学资源,还要有学生自觉的在线学习,到线下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探讨和答疑解惑,学生才能做到将知识真正吸收、理解和运用。

2、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训有机结合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操作性强,因此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在教学中穿插实际案例,让课堂变得生动,知识更加容易吸收;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模拟实验、实训,重点是突出技能训练。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插入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典型案例与材料,可以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再由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可以快速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讲授货物买卖合同的各个条款时均可以采用案例教学,这里适宜选用一些针对单个合同条款的案例材料,例如在国际贸易中因为对品质条款的理解有误而导致受损的案例;讲授贸易术语和价格时,引入成本的核算案例;讲授货款结算时,加入因为单证不符而导致不能及时收汇的案例等等。而在讲授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环节时,可以选用综合性的案例材料,还可以根据相关材料让学生进行模拟谈判,磋商等。

模拟实验教学,是从业务操作流程、单证操作、商务环境等方面模拟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例如,让学生模拟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各个环节,具体包括国际货物买卖中,开展交易磋商的往来函电、进行成本的核算与对外报价、签订买卖合同、租船订舱、报验报关、催证审证等主要业务进行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未来工作环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反复认真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加强实际应用的熟练程度,进而增强动手能力。对于进出口业务的模拟,一般适宜在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束后开展。

实训教学,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训软件,在课程某些章节中配合实训练习,以增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讲授国际货款结算时,可以引入国际商务单证实训软件,让学生进行各种结汇单据的实操训练,既能增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讲授交易磋商和订立合同时,引入国际商务谈判实训,训练学生的谈判实战技能,既可以增进对国际商务谈判的理念、策略和技巧的认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3、采取多维度考核评价方法,提升学生能力水平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导致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学完即忘,改革《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方法非常必要。

多维度的考核評价方法,对学习效果的检测更加科学合理。课程的考核应当包括对平时学习的考核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评价时既要注重学习过程又要注重学习结果。对于平时成绩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参与讨论、参与课堂活动等情况,重点考查问题探究、案例讨论与交流等环节中的表现。对于学习结果,则重点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考核学生任务完成质量,考核的目标是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而期末考试则依然是以闭卷考试形式,但是内容上应当增加对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可以各占百分之五十。

四、结语

课堂教学是本科教学最主要的途径之一,而课堂教学质量则是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学习过程中。因此,更新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是全面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落地举措之一。《国际贸易实务》作为一门应用性强、操作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技能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彬,海艳,廖晓敏.基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市场论坛,2019(2):79-83

[2]张莉.应用型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0(6):169-170

[3]赵芳.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8):428

[4]吴惠明,陆泽波.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4):73-75.

基金项目: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应用能力提升的《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朱艳(1974-)女,浙江东阳,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猜你喜欢国际贸易实务应用能力教学改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1期)2016-12-19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国际贸易实务人才培养商(2016年34期)2016-11-24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教学改革 实务 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