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思维认知困难的调研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3-08-31 15:05:02 来源:网友投稿

郑涛

摘    要:在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这一思维方法存在较大认知困难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把“具体—抽象—具体”中前后两个“具体”理解为同一个哲学概念。针对这一成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区别“感性具体”和“思维具体”这两个“具体”,促进学生对两个“具体”的理解,是帮助学生克服这一认知困难的一个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思维认知;感性具体;思维具体

“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是沪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哲学常识模块的重要选修内容,一直以来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学生存在较大认知困难(Cognitive Difficulties)的内容之一。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修订版》)中,“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是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3:逻辑与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推广使用统编教材之际,寻找产生这一认知困难的最主要成因,针对此最主要成因,在教学中运用有效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认知困难以提高学习成效尤为必要。

一、相关调研

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认知困难的产生与存在从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有其产生与存在的原因。为了解学生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认知困难产生与存在的最主要原因,笔者曾以访谈形式调查了本区三所高中学校(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各一所)高三年级共32名选修政治的学生。调查统計显示:在产生认知困难的原因中,27人第一印象中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思维)具体”等同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具体”,其比例高达 84.37%;另有4人认为这一表述中两个“具体”应该不同,但通过自主学习后不能理解区别何在,比例为12.5% ;其余1人由于在学习“寻求真知的过程”知识时不够重视,对“感性具体”了解不足,导致接触“思维具体”时,第一印象中未产生其和“感性具体”的相关联系,比例为3.13%。

数据显示,学生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辩证思维方法产生认知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思维)具体”等同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具体”。值得指出的是,除本次访谈涉及的学生外,笔者曾在日常陆续与不少其他学生的交谈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具体”最初的认识发生了偏差,其偏差情况与上述访谈调查反映出的情形高度一致。这使笔者相信,尽管本次访谈样本数据不大,但对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认知情况揭示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由于这一知识的抽象程度高,大多数学生通过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后,第一印象中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思维)具体”等同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感性)具体”的认识没有发生显著改变,依然不能清晰“两个具体”的不同。

二、教学策略

通过调研,笔者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中产生认知困难的最主要成因后,基于学生的认知起点,认为有必要针对此成因,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这一内容时产生的认知困难。

(一)简要介绍知识产生的背景,引出两个“具体”的存在。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明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并非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知道,马克思建立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1859年1月,马克思写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一书。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一节中,马克思提出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辩证思维方法。“马克思写这一节的中心思想正是回答了他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方法就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不是别的方法。”[1]  换言之,马克思写这一节的目的,是为了阐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他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而不是其他。

回到马克思最先提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这一方法,清晰马克思提出这个方法的目的,是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明晰在人类认识的道路上,不仅包含“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重要道路,还包含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引出两个“具体”的存在,对帮助学生克服因把“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理解为“从理性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而产生的认知困难不无裨益。

(二)理性分析“思维具体”并非“感性具体”,引导学生了解两个“具体”的区别。应该说,一些教师未能在“寻求真知的过程”课堂教学中,结合“认识的两条道路”,对两个“具体”的区别进行必要的教学,以引导学生清晰地理解“具体—抽象—具体”科学思维方法中前后两个“具体”截然不同的内涵,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可能产生的认知困难预见不足。为此,在教学中有必要对两个“具体”作必要的介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表明,在认识过程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具体:一种是感性的具体,一种是思维的具体。“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过程中的“具体”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中的“具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感性具体”,后者是“思维具体”(亦称理性具体)。感性具体是关于事物整体的表象和外在联系,即事物外在表象的多样性统一。思维具体是指在思维中把事物多种规定进行综合、结合或统一,也就是在思维中再现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在认识的思维加工上,马克思把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的阶段叫做思维的第一条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它的加工方向是将“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2]。在认识的第二条道路上,从抽象到具体,则是从抽象的规定到达思维中的具体,在这条道路上,要运用辩证思维对抽象思想进行再加工,从而达到多种规定性的统一。在这个过程中,以抽象为逻辑起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逻辑中介,达到以思维具体为逻辑终点。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2] 。

人类认识的过程就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下列“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图示,从“具体—抽象—具体”完整的逻辑运行过程中进一步清晰对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的认识。

具体和抽象的辩证关系结构图

(三)创设教学情境,揭示两个“具体”的不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揭示两个“具体”的不同,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虽然成长中的高中学生思维水平在不断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在教学抽象、复杂的知识时,依然经常需要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情境中达成教学目标的策略。我们知道,“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知识比“从感性具体上升到思维抽象”更为抽象,教师在教学中如不能适当提供能够良好揭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知识的具体情境,则教学中从理论到理论的色彩较浓厚,不仅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困难,教师在教学时想要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时,不妨可以考虑运用一些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认识路径中两个“具体”的不同,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搜集、积累一些相关素材。

比如,可运用“《资本论》写作方法分析”这一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在“《资本论》写作方法分析”这一教学情境中,通过比较,揭示两个“具体”的不同。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出“《资本论》的科学分析是从商品开始的,而商品已经是一种抽象物。从搜集、分解、研究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大量材料,到析出商品范畴,这一过程正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运动。然后,回过头来,从商品分析开始,逐步上升,把物化为资本、利润、工资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呈梯形地显现出来:后一范畴凭借前一范畴而上升。这正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讨程”[3]。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用好、用足“《资本论》写作方法分析”这一素材,有机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较好地揭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认识路径中两个“具体”的不同。不仅如此,开展情境教学,亦有助于在教学情境中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四)设计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两个“具体”不同的理解。《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提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提高课程实施水平。”[4]  为克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知困难,教学中除了恰当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之外,还可在进行一定的知识学习后,设计相关教学任务,学以致用,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小组讨论结束后,首先可由学生阐述对所探究问题的认识,再由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教师可创设这一学习任务: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相关知识,诠释“马克思主义从物质概念到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分析方法”。请班级同学就这一任务分组讨论,开展探究。

在各小组学生经过讨论并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后,教师不妨进行这样的教学引导:要清晰地诠释“马克思主义从物质概念到共產主义一定实现的分析方法”,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从物质概念到共产主义一定实现的分析方法逻辑顺序中,抓住“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认识路径中“一层比一层更具体”这一关键要素,揭示两个“具体”的不同。“这个逻辑顺序是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及其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的普遍规律。它们前后具有相互隶属的关系,遵循着先行的概念、范畴总比后继的要抽象;后继的概念、范畴总比先行的要具体,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结构,构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5]

三、结语

毋庸置疑,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认知需要,突破教学难点,有效运用教学策略往往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尽管“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思维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时存在的认知困难较大,但相信我们在认真分析认知困难成因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寻、科学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金顺福.对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一些理解[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63.

[2]中共中央编译局编.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03.

[3]刘涤源,梅荣政.马克思《资本论》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分析方法[J].社会科学辑刊,1981(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李大明.试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的运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6):174.

推荐访问:抽象 认知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