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葡萄上架。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先刨坑,竖柱,然后搭横梁,用粗铁丝紧后搭小棍,用细铁丝缚住。接着,请葡萄上架。上了架,就施肥。在葡萄根的后面,距主干一尺,挖一道半月形的沟,把大粪倒在里面。
四月,浇水。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原来是几根枯藤,几天工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葡萄一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葡萄的卷须,最耗养分,因为凡是作物,都是优先把养分输送到顶端,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澆一次水,还要追一次肥。
八月,葡萄“着色”,下葡萄。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过不了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然后把葡萄装上车,走了。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九月的果园宁静、幸福,而慵懒。我们还要给葡萄喷一次波尔多液。哦,下了果子,就不管了?人,总不能这样无情无义吧。
十月,我们有别的农活。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
十一月,葡萄下架。
(选自《汪曾祺散文集》,有改动)
巧学一技
精心安排结构,让文章脉络清晰。选文结构安排很有特色,作者用“编月体”的形式,以时间为序,记述了葡萄从上架——开花——结果——着色——下架的全过程,从劳作的角度,描写出不同月份的葡萄园里果农们繁忙的劳动场面。开头“葡萄上架”到结尾“葡萄下架”,前后照应,文章结构合理完整。阅读时,我们可以看到有两条线贯穿文章始终:一条线是果农在一年中不同时间里辛勤的劳作过程——搭架,浇水,喷药,打梢,掐须,打条,剪葡萄,装车,拆架子;
一条线是葡萄快乐成长的过程,作者将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用平实生动的语句展现了劳动之美和劳动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