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端午节故事第1篇端午节的忌讳1、忌毒气攻身。由于端午节在的月份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端午节故事12篇,供大家参考。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1篇
端午节的忌讳
1、忌毒气攻身。
由于端午节在的月份是毒月,从农历气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阳气最盛的日子。
从五行上看,任何一种五行过旺或过衰,都会形成邪气,都会对自然气候或人身健康,构成威胁与伤害。
因此,端午节这天需要在房门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驱鬼;
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等。
2、忌举行喜庆活动。
端午节非常重要的一个习俗,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时难免产生悲伤,因此这天是不适合向别人说祝福的,当然也不适合举行和参加开业、结婚、庆典等喜庆活动。
加上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是“杨公忌日”,决不能被选来做为办理开张、动工、嫁娶、签订合同等重要事项的日子。
端午当天忌下河游泳。由于五月为“恶月”,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经溺死过人的地方游泳。因为在端午节那天“溺死鬼”最凶,需要找替身“还阳”,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让其吃了以后就不要找麻烦的说法。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2篇
楚怀王被囚
公元前299年,秦国攻下楚国八座城池。秦昭襄王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和谈。楚国大夫屈原劝楚怀王说:“大王不要去,秦王一定设了圈套等着你呢!”
楚怀王坚持前往,没想到,刚进入武关,他就被抓起来押到了咸阳。秦昭襄王逼楚怀王割地保命,没想到楚怀王宁死不屈。秦昭襄王没办法,只好把楚怀王软禁起来。
这时,楚国人就立太子为王,这就是楚顷襄王。
楚怀王之死
楚怀王虽然曾经想办法逃走,但还是被秦国军队抓了回去。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咸阳去世了。随后,秦国把他的遗体送回了楚国。
屈原被流放
楚国大夫屈原非常愤怒,劝楚顷襄王疏远小人,重用人才,秣马厉兵,替楚怀王报仇。没想到,一些奸臣却在楚顷襄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最后还将屈原革了职,流放到湘南去。
苦闷的屈原
屈原被流放到湘南后,心中非常苦闷,就常在汨罗江边徘徊吟诗。
一天,屈原遇到了一位渔父。渔父问他:“您不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吗?怎么会在这里呢?”
屈原说:“我流落到这里,因为别人是肮脏的,而我是干净的;别人都喝醉了,而我还醒着。”
屈原投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带兵攻破了楚国都城。屈原知道后,非常难过,眼看楚国就要灭亡了,他就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汨罗江里自杀了。
营救屈原
百姓们听说屈原投江后,都划着船去救他。他们在江里打捞了很久,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那位渔父非常难过,就站在江边,把竹筒里的米撒到江里,以表哀思。
端午节习俗
到了第二年的五月初五,百姓们又纷纷划船来到汨罗江。他们把竹筒装的米撒到水里,以祭祀屈原。
后来,人们将米包成了粽子,把划小船变成了赛龙船,使纪念屈原的活动成了端午节的一种风俗。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3篇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此刻商家也打算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即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生疏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此刻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简单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此刻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4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过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5篇
1、《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2、《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3、《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4、《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6篇
龙舟活动:
居于江河两岸的民众,有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之俗。以怀化沉陵、辰溪等地滨江或宽敞溪河水面最为热闹。沉陵城区龙舟有红、黄、白三种,各为一组,开展竞赛。近年,又增加黑、花、绿各种,共有龙舟:30余艘。
龙舟竞渡,城区数万人聚于河滩观赛。公路沿线,沉、酉水上下民众,外县群众纷纷乘车、船前往观看龙船。赛程从初五直到十五方止。
端午忌鳅鱼:
端午节前不准吃鳅鱼,不许下田捉鳅鱼。吃过粽子后,才许下田捉鳅鱼。在阴历立夏后到五月初五前,也不准直说“泥鳅”,而要说是“短蛇”。有时小孩在溪壕中捞鱼,偶然捞着,也要说“短蛇呀,我们不要你,下次不要来”,更不许带回家拿进屋。只有到五月初五后,用鳅鱼敬了祖宗才允许吃。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7篇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粽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8篇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舟节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地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龙舟节: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广东地区,广东地区称之为扒龙船。它最早当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有可能始于原始社会末期。赛龙舟历史悠久,已流传两千多年,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多是在喜庆节日举行,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在在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的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天中节:此名称根据阴阳术数而来。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端午为天中节,是因为午日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午时尤然,故称之为天中节”。日本以五月五日为“男儿节”,可能也是据天中节而来,因其认为只有男子秉承天地中通之气。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粽节:古人端午吃粽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端礼节:在湘南地区沿古俗,于夏日来临之时的“五月初五”,在门上挂艾叶,用艾叶洗澡驱蚊的一个洗礼。人们认为经过洗礼,可以驱走疟疾,能够安全渡过这个夏日多蚊的季节。
菖蒲节: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9篇
又是一年端午到。
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唐代诗人文秀有一首诗这样写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据说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由来。
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他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信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我想如果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抵御各种灾难,屈原还会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粽叶飘香,端午吃粽,缅怀屈原,永生不忘!”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10篇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军攻破,楚国大臣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人们划船捞救无果,荡舟江上,后来形成龙舟竞渡的习俗,又害怕河里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身体,便将糯米团投入江中喂食鱼虾,希望这样可以保全屈原的遗体,之后形成了端午食粽的习俗。
端午节来源于古时龙图腾的信仰以及自然天象的崇拜,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方位,《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传说故事中,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的楚国大臣屈原。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11篇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这就是屈原的故事了。
屈原的端午节故事 第12篇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至于赛龙舟这个习俗从何而起,还是来源于历史典故。根据古时传说,屈原含冤投江之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楚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
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越、楚三国。之后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吃粽子
从医理的角度来看,端午时节,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在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传统的粽子主料是糯米加大枣,在中医里,糯米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软,适量食用对健脾养胃有很好的功效。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莲子,可以健脾除湿,加些小豆,还可以消肿。
挂艾草
在端午节,在门上和床头挂艾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俗,寓意是驱瘴、辟邪。为什么要挂艾叶呢?艾叶的茎和叶都含有一种挥发性的芳香油,它所产生的香气,能够驱赶蚊子、苍蝇、蚂蚁、净化空气。而且,艾叶是一种纯阳植物,能够帮助祛除体内的寒湿之气。其实,除了挂艾叶,还可以用艾叶来泡脚,进行艾灸,对袪湿驱寒非常有好处。当然,不仅仅是在端午节可以泡脚、艾灸,其它时候同样也可以进行。
佩戴香囊
香囊不仅能满足爱美之心,还是中医里的一种香薰疗法,根据药材不同,具有疏肝解郁、醒脑提神、驱除蚊虫、芳香化湿、祛毒防疫等功效。端午佩戴香囊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阳气最盛,这时挂香囊养生效果会更明显。香囊内可根据需要选用苍术、藿香、佩兰、艾叶、肉桂、砂仁、白芷、菖蒲、陈皮、丁香、薄荷、檀香、甘松、山柰、冰片、樟脑等芳香药物的几种,研成粉末,然后装入致密布袋中,缝合好,佩于胸前、腰际等位置,或是悬于汽车、室内。